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橋 等 著
圖書標籤:
  • 大氣環境
  • 衛星遙感
  • 遙感技術
  • 環境監測
  • 大氣科學
  • 遙感應用
  • 氣象遙感
  • 環境遙感
  • 大氣汙染
  • 遙感數據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303844
版次:1
商品編碼:1080504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7-21
頁數:29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我國麵積遼闊,可是大氣環境監測的常規業務基本還是依靠常規的地麵監測,尚未形成天地一體化的監測體係,對區域、全球的大氣環境質量的掌握程度仍處於較低水平。衛星遙感監測與基於地麵設點的物理或化學分析測量的傳統方法相比,具有寬覆蓋、連續、動態等特點,在大氣環境質量變化的連續性、空間性和趨勢性監測方麵具有明顯優點。但是國內由於受遙感數據源和技術支撐條件的限製,大氣環境遙感應用水平較低,特彆是結閤環境保護的大氣環境衛星遙感監測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這本《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及其應用(精)》由王厲青、陳良富、張美根、張興贏等著,通過總結科技部“十一五”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基於環境一號等國産衛星的環境遙感監測關鍵技術與軟件研究”(國科發計[2009]87號)課題四“基於環境一號等國産衛星的區域環境空氣遙感監測應用技術與軟件研發”成果,旨在為環保係統及相關行業開展大氣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提供實用工具,以提升課題的應用價值,填補我國在大氣環境衛星遙感專著方麵的空白。

內容簡介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及其應用》由王厲青、陳良富、張美根、張興贏等著,介紹瞭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及其應用進展,對國內外大氣環境遙感衛星的發展現狀、氣溶膠遙感技術和痕量氣體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瞭研究總結。主要講述瞭大氣環境衛星遙感基礎、氣溶膠及其顆粒汙染物衛星遙感反演技術、汙染氣體/溫室氣體衛星遙感反演技術、生物質燃燒火點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基於空氣質量模式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技術,並結閤實際研究工作給齣瞭區域大氣環境衛星遙感軟件係統及其應用案例。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及其應用》可供環境遙感監測與管理專業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參考用書及相關專業科技工作者的培訓教材。

目錄

前言

第1章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及其應用進展
1.1 大氣環境衛星及傳感器發展現狀
1.1.1 國外大氣環境衛星及傳感器發展現狀
1.1.2 國內大氣環境衛星及傳感器發展現狀
1.2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發展現狀
1.2.1 國外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發展現狀
1.2.2 國內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發展現狀
1.3 大氣環境遙感的應用現狀及趨勢分析
1.3.1 大氣環境遙感應用現狀
1.3.2 大氣環境遙感發展趨勢分析
參考文獻

第2章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基礎
2.1 電磁波與電磁波譜
2.1.1 電磁波
2.1.2 電磁輻射
2.1.3 電磁波譜
2.1.4 電磁輻射的傳播
2.1.5 電磁輻射的測量與度量單位
2.1.6 輻射的基本定律
2.2 太陽輻射及大氣輻射
2.2.1 太陽常數
2.2.2 天文輻射
2.2.3 天文輻射的時空變化特點
2.2.4 地麵輻射
2.2.5 太陽照射
2.2.6 太陽輻射光譜
2.2.7 輻射強度
2.2.8 大氣逆輻射
2.2.9 有效輻射
2.2.10 地麵溫度與地麵輻射
2.2.11 太陽輻射能量作用
2.2.12 大氣的吸收與散射
2.2.13 大氣摺射和透射
2.3 大氣氣溶膠的光學特性
2.3.1 大氣氣溶膠
2.3.2 氣溶膠的特性
2.4 大氣痕量氣體的光學特性
2.4.1 大氣痕量氣體
2.4.2 痕量氣體的光學特性
2.5 大氣輻射傳輸及模型
2.5.1 大氣輻射傳輸
2.5.2 大氣輻射傳輸模型
2.6 大氣觀測實驗
2.6.1 太陽分光光度計觀測原理與野外實驗
2.6.2 多軸DOAS測量係統及野外實驗
2.6.3 北京地區大氣觀測超級站
2.6.4 野外光譜測量實驗
參考文獻

第3章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應用
3.1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需求分析
3.2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應用目標與任務
3.2.1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應用目標
3.2.2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應用任務
3.2.3 主要技術難點和問題
3.3大氣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應用産品方案
3.3.1 專題産品
3.3.2 應用産品
3.4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應用實施方案
3.4.1 係統業務流
3.4.2 係統數據流
3.4.3 大氣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應用實施技術路綫
參考文獻

第4章 氣溶膠及其顆粒汙染物衛星遙感反演技術
4.1 氣溶膠及其顆粒汙染物衛星遙感基本原理
4.1.1 陸地氣溶膠光學遙感原理
4.1.2 大氣顆粒汙染物遙感基本原理
4.2 基於MODIS數據氣溶膠光學厚度衛星遙感反演
4.2.1 原理與處理流程
4.2.2 算法驗證
4.3 基於CBERS-02B數據氣溶膠光學厚度衛星遙感反演
4.3.1 原理
4.3.2 處理流程
4.3.3 算法驗證
4.4 基於HJ-CCD數據氣溶膠光學厚度衛星遙感反演
4.4.1 原理
4.4.2 處理流程
4.4.3 算法驗證
4.5 基於FY-3A的陸上氣溶膠光學厚度衛星遙感反演
4.5.1 原理
4.5.2 處理流程
4.5.3 算法驗證
4.6 基於MODIS及HJ-1的亮目標氣溶膠光學厚度衛星遙感反演
4.6.1 原理
4.6.2 反演流程
4.6.3 算法驗證
4.7 霾光學厚度衛星遙感反演
4.7.1 原理
4.7.2 處理流程
4.7.3 算法驗證
4.8 顆粒 物濃度衛星遙感反演
4.8.1 原理
4.8.2 處理流程
4.8.3 算法驗證
參考文獻

第5章 汙染氣體/溫室氣體衛星遙感反演技術
5.1 基於FY-3A的臭氧總量衛星遙感反演
5.1.1 FY-3/TOU臭氧總量反演計算方法
5.1.2 誤差分析
5.2 基於FY-3A的臭氧廓綫衛星遙感反演
5.2.1 基本原理
5.2.2 正演計算模型和方法
5.2.3 反演計算的模型算法與步驟
5.2.4 誤差分析
5.3 基於ENVISAT的二氧化氮衛星遙感反演
5.3.1 基本原理
5.3.2 計算方法
5.3.3 誤差分析
5.4 基於AURA的SO2衛星遙感反演
5.4.1 基本原理
5.4.2 計算方法
5.4.3 誤差分析
5.5基於ENVISAT的CO2衛星遙感反演
5.5.1 基本原理
5.5.2 資料處理方法
5.5.3 誤差分析
5.6 甲烷衛星遙感反演
5.6.1 基於最大似然法的甲烷反演方法及其誤差分析
5.6.2 WFM-DOAS法及其誤差分析
參考文獻

第6章 生物質燃燒火點衛星遙感監測技術
6.1 生物質燃燒概述
6.2 火點遙感監測原理
6.3 基於MODIS數據的火點監測
6.3.1 雲檢測及水體像元識彆
6.3.2 潛在火點提取
6.3.3 基於背景輻射信息火點的提取
6.4 基於AVHRR數據的火點監測
6.4.1 衛星數據預處理
6.4.2 潛在火點提取
6.4.3 真實火點提取
6.5 基於環境一號衛星紅外相機的火點監測
6.5.1 雲檢測及衛星掃描角訂正
6.5.2 火點識彆閾值確定
6.5.3 耀斑點乾擾的去除
6.6 秸稈焚燒監測方法
6.6.1 數據提取
6.6.2 固定火點去除
6.6.3 重復點剔除
6.6.4 其他固定火源的去除
6.7 應用舉例
參考文獻

第7章 基於空氣質量模式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技術
7.1 環境空氣質量模式發展概況
7.2 多尺度空氣質量模式係統RAMS-CMAQ
7.3 模擬區域與模式參數
7.4 RAMS-CMAQ模擬結果評估與分析
7.4.1 NO2濃度時空分布與季節變化特徵
7.4.2 沙塵暴天氣過程個例模擬分析
7.4.3 氣溶膠濃度空間分布與季節變化特徵分析
7.5 空氣質量預報
參考文獻

第8章 區域大氣環境衛星遙感軟件係統及其應用
8.1 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遙感監測係統構建
8.1.1 係統體係結構
8.1.2 功能模塊設計
8.1.3 技術路綫
8.1.4 係統界麵舉例
8.2 區域大氣環境衛星遙感軟件係統應用示範
8.2.1 2009年夏季秸稈焚燒監測應用示範結果
8.2.2 2010年春季沙塵監測應用示範結果
8.2.3 2008~2009年氣溶膠監測應用示範
8.2.4 2010年7~9月珠江三角洲霾綜閤監測應用示範
8.2.5 2008~2009年NO2應用示範
8.2.6 空氣質量評價應用示範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與您提供的書名無關的圖書簡介: --- 《宋代文人的雅趣與生活:從詩詞到器物》 作者: 李文濤 著 齣版社: 華夏文化齣版社 裝幀: 精裝,附插圖數百幅 定價: 128.00 元 ISBN: 978-7-5080-9876-5 --- 內容簡介 《宋代文人的雅趣與生活》是一部深度剖析宋代士大夫階層精神世界與物質生活的學術著作。本書跳齣瞭傳統上對宋代“弱宋”或“理學獨大”的刻闆印象,著眼於宋代文人如何在復雜多變的政治環境中,通過對生活美學的極緻追求,構建起一個獨立且豐富多彩的精神傢園。作者李文濤教授,作為國內知名的宋史與宋代藝術史專傢,以其深厚的文獻功底和敏銳的文化洞察力,將文學、藝術、哲學、園林乃至日常器物融為一體,為讀者描繪瞭一幅生動而立體的宋代士人生活畫捲。 全書共分為五個核心部分,層層遞進,展現瞭宋代文人雅趣的多元麵貌。 第一部分:文心與風骨——士人精神世界的構建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宋代文人階層的形成背景及其核心價值觀念。不同於唐代士人的豪邁奔放,宋代文人更強調內斂、衝和與“格物緻知”的求索精神。作者詳細梳理瞭從歐陽修、蘇軾到硃熹、陸遊等代錶人物的內心世界,分析瞭他們如何在儒、釋、道三傢思想的相互激蕩中,確立瞭對“道義”與“情趣”的平衡追求。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對“閑適文化”的解讀,認為“閑”並非逃避現實,而是一種主動的、審美的退守,是文人對抗官場傾軋、保持人格獨立的策略性選擇。 第二部分:筆墨之趣——書法、繪畫與詩詞的審美交融 宋代是藝術史上的一個高峰期,尤其是書法和繪畫,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書的這一部分聚焦於文人藝術的“尚意”傳統。 在書法方麵,本書詳細比較瞭蘇軾的“尚意書風”與米芾的“刷字”之間的內在聯係,指齣宋代書法已從追求結構嚴謹轉嚮追求個人性情與筆墨的生命力。配以高清的碑帖拓片解析,使讀者能直觀感受“肥而不膩,秀而不媚”的審美標準。 在繪畫部分,本書重點剖析瞭“文人畫”的興起。不同於宮廷畫院的工筆精妙,文人畫強調“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作者通過對範寬《溪山行旅圖》、李唐《萬壑鬆風圖》的細緻賞析,闡釋瞭“胸中有丘壑”的創作理念,以及山水題材如何成為文人寄托傢國情懷和隱逸理想的載體。 第三部分:器物之道——宋瓷、宋茶與香事生活 宋代文人的雅趣,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他們對日常器物的極緻品味上。本書第三部分是一次精美的“宋代生活美學博物館之旅”。 宋代陶瓷部分,作者以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五大名窯”為綫索,探討瞭這些瓷器何以能達到“如冰似玉”的境界。本書認為,宋瓷的審美特徵——素雅、內斂、天人閤一的釉色——正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內心世界的物質化體現。 茶道的復興是宋代的一大特色。本書詳細描繪瞭點茶、鬥茶的盛況,並結閤《茶經》、蔡襄的《茶錄》等文獻,還原瞭宋人飲茶的儀式感。文人間的鬥茶不僅是技藝的較量,更是生活品位的競爭。此外,本書還專門闢章探討瞭“香事”在宋代文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從閤香到焚香點茶,香氣如何成為營造靜謐氛圍的媒介。 第四部分:園林清寂——私傢園林的哲學空間 本書認為,私傢園林是宋代文人精神的“實體化居所”。它不是簡單的建築群落,而是濃縮瞭宇宙觀和人生哲學的微縮景觀。作者以蘇州的拙政園(雖成型於明代,但深受宋代遺風影響)和文人私宅的營造理念為參照,分析瞭疊石、理水、花木配置中蘊含的道傢“自然無為”思想。園林中的“麯徑通幽”、“疏密有緻”,是文人刻意避開世俗的繁雜,追求內心秩序的體現。 第五部分:閑暇的藝術——筆記、戲麯與市井文化的交匯 雖然本書聚焦於主流文人,但並非完全脫離世俗煙火氣。第五部分考察瞭筆記小說(如《東京夢華錄》)中描繪的市井百態,以及文人與市民文化之間的互動。宋代文化具有罕見的“雅俗共賞”的特質,文人的閑暇活動不再局限於高深的哲學思辨,而是滲透到節令風俗、民間娛樂之中。作者通過對宋詞中柳永、薑夔等詞人描寫市井生活的作品分析,展現瞭宋代文化更加世俗化、人情化的傾嚮。 本書特色 1. 跨學科的整閤視角: 將文學批評、藝術史、社會史和器物學研究進行深度交叉融閤,形成立體、飽滿的敘事結構。 2. 詳實的圖像資料: 收入大量高清復製的宋代名畫、瓷器照片、拓片以及園林復原圖,增強閱讀的直觀性和學術價值。 3. 語言典雅而不晦澀: 作者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力求文筆流暢、意境優美,旨在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宋代美學的精髓。 《宋代文人的雅趣與生活》不僅是研究宋代士人文化的必備參考書,更是一本帶領現代人迴歸生活本真、重塑審美情趣的生活美學指南。它提醒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審美的定力和對美好事物的執著,正是那份跨越韆年的“宋代風雅”。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二段: 作為一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更深入理解大氣汙染成因及其演變的教材。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遙感技術在實際大氣環境問題中的應用,例如大氣汙染物的監測和溯源,進行瞭非常詳盡的闡述。我特彆喜歡關於臭氧層損耗監測的章節,通過對不同時期衛星數據的比對分析,清晰地展現瞭國際社會在保護臭氧層方麵所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書中所提及的衛星數據處理流程,雖然涉及一些專業算法,但作者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化繁為簡,讓我能夠理解數據是如何從衛星傳迴,經過一係列轉化,最終呈現齣我們看到的衛星圖像和分析結果的。此外,書中對衛星遙感在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方麵的應用也有深入探討,這對於我當前的研究方嚮來說,提供瞭寶貴的思路和方法。這本書讓我對大氣遙感技術在應對全球性環境挑戰中的核心作用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技術進步如何為環境保護提供強大的支持。

評分

第一段: 這本書簡直是一場知識的盛宴,尤其對於我這種對大氣科學充滿好奇,但又對衛星遙感技術感到一絲敬畏的讀者來說。開篇就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將抽象的衛星數據與我們賴以生存的大氣環境聯係起來,讓人立刻意識到這項技術的重要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不同類型大氣衛星的介紹,從其基本原理到傳感器的配置,再到它們各自擅長觀測的“領域”,都講解得鞭闢入裏。比如,當讀到關於氣溶膠遙感的那部分,我纔真正理解瞭為什麼有時候霧霾如此頑固,而有時候又能在幾天內消散,原來背後有著如此復雜的衛星監測和分析過程。書中還穿插瞭許多實際案例,比如利用衛星監測火山爆發後的火山灰羽流,預測其對航空和氣候的影響,或是追蹤沙塵暴的形成和傳播路徑。這些案例讓我覺得遙感技術不再是冰冷的數據,而是充滿瞭現實意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即使是技術背景不那麼強的讀者,也能在作者的引導下,逐步建立起對大氣遙感技術的整體認知,並對其在環境監測、氣候研究、災害預警等方麵的應用産生濃厚的興趣。

評分

第四段: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科技的力量是如何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過去,我們對大氣環境的認識可能更多地依賴於地麵站點的數據,而衛星遙感技術則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宏觀的視角。書中對於衛星遙感數據如何應用於氣候變化研究的闡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例如,通過分析長期的衛星觀測數據,科學傢們能夠揭示齣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的趨勢,以及冰川和海冰融化的速度,這些都是氣候變化最直觀的證據。作者在書中對不同遙感平颱的介紹,以及它們在不同時間尺度上對大氣環境進行監測的能力,都展現瞭這項技術的先進性和復雜性。我瞭解到,並非所有的衛星都能進行連續的、高分辨率的觀測,不同的任務需求決定瞭衛星的設計和配置。這種對技術細節的深入講解,讓我對這項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復雜性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

第三段: 我是一名業餘的天文愛好者,平時對地球科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閱讀《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及其應用》之前,我更多地是將注意力集中在遙遠的星係和行星上。然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腳下這顆星球的大氣層本身就充滿瞭無窮的奧秘,而衛星遙感技術正是解開這些奧秘的一把金鑰匙。書中對大氣溫度、濕度、風場等參數的衛星測量技術,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測量來理解大氣環流和天氣係統的形成,讓我感到非常震撼。我從未想過,我們能夠如此精確地“看到”地球上的風是如何流動的,雲是如何聚集,以及不同區域的氣候差異是如何形成的。書中關於極端天氣事件(如颱風、颶風)的衛星監測和預警機製的介紹,更是讓我對這項技術在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方麵的價值有瞭更深的體會。這本書不僅拓寬瞭我的知識視野,也讓我更加珍視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評分

第五段: 坦白說,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對“大氣環境衛星遙感技術”這個詞組的理解僅限於一些模糊的概念。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且易於理解的方式,將我帶入瞭大氣遙感的世界。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堂生動的公開課。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傳感器原理的介紹,比如被動遙感和主動遙感的區彆,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例如如何利用衛星遙感監測森林火災的發生和蔓延,以及如何評估火災對大氣成分的影響,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瞭這項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書中關於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的章節,也為我提供瞭很多啓發,瞭解到城市“熱島效應”和空氣汙染如何通過衛星數據進行量化分析。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對大氣環境的瞭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那些在太空中默默工作的“眼睛”。

評分

非常好的書,

評分

書的質量不錯,很有參考價值,能夠讓自己多學點專業知識。

評分

好書啊 ,內容很詳實

評分

書內容很好。

評分

硬殼,印得不錯,內容一般。

評分

在看

評分

印刷精美,紙質太好。感覺過於奢侈瞭

評分

適閤專業人士作為擴充知識,如果搞這個方嚮的就不要買瞭。

評分

內容還沒開始看,但這種書看起來應該很方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