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矿井制图标准GB/T50593-2010

煤炭矿井制图标准GB/T50593-20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编
图书标签:
  • 煤炭
  • 矿井
  • 制图
  • 标准
  • GB/T50593-2010
  • 工程
  • 技术
  • 规范
  • 安全
  • 地质
  • 勘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49007
版次:1
商品编码:1087210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煤炭矿井制图标准GB/T50593-2010》共分4章,主要内容有总则,基本规定,图例,视图画法。

目录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2.1 图纸幅面
2.2 图框格式
2.3 标题栏
2.4 会签栏
2.5 比例
2.6 量的符号与计量单位
2.7 图线
2.8 字体
2.9 其他要求
3 图例
3.1 一般规定
3.2 边界线
3.3 地质图例
3.4 剖切线
3.5 井筒
3.6 巷道
3.7 采、掘运机械设备
3.8 井下通风、排水机械设备
3.9 通风及井下安全设施
3.10 井下轨道、运输调度及其他
4 视图画法
4.1 图线画法
4.2 剖面(或断面)符号
4.3 尺寸标注
4.4 直角坐标、高程及井筒方位角的标注
4.5 立体系统图
4.6 编号、代号及文字说明标注
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现代土木工程和结构设计领域的专业技术书籍的简介,它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多个方面,旨在为工程师、设计师和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指导。 --- 图书名称:现代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精解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土木工程专业人员的深度技术参考手册,系统梳理和详细解读了当代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领域的核心规范、先进理念与前沿技术。全书内容旨在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以清晰、严谨且实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且可操作的工程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结构设计基础理论与材料科学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的基础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特性。重点解析了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HPC)以及先进复合材料在结构构件中的受力性能、耐久性指标和施工控制要点。书中详细阐述了极限状态设计理论的最新发展,包括基于概率可靠性分析的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法。 我们引入了“性能化设计”的概念,超越了传统的基于强度的设计,强调结构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使用功能和抗损能力。特别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控制、变形验算以及疲劳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供了针对复杂荷载工况(如地震、风荷载、温度作用)下的精确计算模型与实用简化方法。 第二部分:各类结构体系的详细设计方法 本卷聚焦于当前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几大结构体系,并提供了详尽的设计实例与规范解读。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涵盖了从梁、板、柱到剪力墙、基础的全面设计流程。书中对现浇、预应力以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详细设计步骤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尤其对大跨度结构和高耸结构的侧向刚度与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钢结构设计: 详细讲解了高层建筑、桥梁及工业厂房中常用型钢和焊接球形节点的设计与详图绘制规范。着重分析了焊缝的强度与韧性控制,以及连接节点的疲劳寿命评估。同时,对耐火性能设计和连接节点的施工检验标准进行了严格阐述。 砌体与组合结构: 针对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砖石结构和砖混结构,提供了抗震加固与既有结构评定的方法。此外,对木结构与现代胶合木结构的设计规范与防潮、防腐措施进行了专门章节的讨论。 第三部分:特殊结构与工程挑战应对 本部分着眼于当前大型、复杂工程项目所面临的特殊挑战。 深基坑与地下工程: 提供了从地质勘察数据处理到支护结构选型(如地下连续墙、SMW工法)的全过程设计指南。详细介绍了地下水控制技术、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以及针对超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 桥梁工程设计: 涵盖了梁桥、拱桥和斜拉桥的主要设计参数确定。重点阐述了桥梁的动力反应分析、防灾减灾设计(如抗震、抗风设计)以及支座和伸缩缝的选型与寿命评估。 结构抗震设计与减隔震技术: 系统介绍了基于不同抗震设防目标的结构分析方法(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深度解析了隔震支座、阻尼器等新型减震装置的工作原理、选型标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第四部分:施工质量控制与工程管理 结构设计的最终实现依赖于严格的施工控制。本部分从工程管理的角度,对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和工程验收进行了详细规范。 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 涵盖了配合比设计、现场搅拌、浇筑、养护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点。特别关注了超高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技术。 钢结构安装与焊接质量: 详细列出了现场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扭矩控制标准,以及关键部位焊缝的无损检测(NDT)方法和验收规范。 工程信息化与BIM应用: 探讨了结构设计模型如何无缝对接至施工模拟与现场管理,提高了复杂构件的预制和装配精度。 本书内容不仅是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全面梳理,更融入了数十位资深工程师的多年实践经验与案例总结。图表丰富,公式推导严谨,是结构工程师、设计院人员、施工管理干部以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一套系统、前沿且符合最新规范要求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法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蓝色调和清晰的字体排版,一看就知道是专业领域的精品。我尤其欣赏封面上那种朴实又不失严谨的气质,让人联想到煤矿深处那种需要绝对精确和可靠性的工作环境。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触感细腻,即便是需要经常查阅和比对图例,也不会轻易磨损或者反光,保证了信息读取的清晰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著者对标准制定工作的极高敬畏心。翻开目录,清晰的章节划分让人一目了然,无论是想查找特定的符号规范,还是了解整体的制图流程,都能迅速定位。这种结构上的合理性,对于需要高效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像是一份精心打磨的工具箱,每一个部分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实际操作的需求。这本书的物理呈现,完全符合其作为国家标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人在拿起它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沉甸甸的专业分量。

评分

当我深入研究这本书的某一特定章节时,我发现它在处理复杂空间关系可视化方面展现了非凡的深度。它不仅仅是规定了“画什么”,更重要的是细致入微地指导了“应该怎么画才能最清晰地表达”。尤其是在涉及地层走向、矿脉倾角和巷道交叉点的三维空间投影到二维平面时,书中所提供的示例图和对应的符号注解,简直是化繁为简的艺术。我曾花费大量时间对比不同国家或早期的行业标准,深感本标准在兼容性和前瞻性上的优越。它似乎预见到了未来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将一些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主流的测量数据接口也考虑在了制图要素之中。这种“站在未来看现在”的编写思路,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力远超一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指导行业未来十年发展的路线图。

评分

这本书所承载的行业精神,是超越技术规范本身的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对基础资源安全和勘探精度的最高要求。阅读它,我感受到的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无数代地质学家和矿业工程师经验的沉淀与升华。这种标准化的建立,极大地降低了跨团队协作时的沟通成本和误解风险,确保了信息传递的“无损”。它如同一个隐形的契约,将所有从业者的工作质量锚定在一个统一的高标准之上。这种对“一致性”的不懈追求,才是衡量一个行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这本书的问世,无疑标志着我国煤炭勘探制图体系迈入了一个更加规范化、国际化的新阶段,它的价值远超纸张本身所记载的文字和符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那种特有的、不容置疑的陈述方式,直击技术核心,毫无冗余的赘述。每一个技术术语的使用都精准到了小数点后若干位,读起来有一种冰冷的逻辑美感,仿佛是在阅读一套严密的数学公理。对于初次接触相关制图体系的人来说,或许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才能完全跟上它的节奏,但对于业内人士而言,这种精炼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我体会到的是,作者们显然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歧义都提前消灭在了文本中,力求实现“一次阅读,终身准确”的目标。例如,在描述不同图层间的叠置关系时,所用的动词和介词的选择,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确保在任何理解层面都不会产生偏差。这种近乎于“技术祷文”的文字魅力,是其他非官方文献难以企及的。

评分

从使用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仿佛是为一线绘图人员量身定做的指南针。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理论的哲学思辨,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如何快速、无误地将地下实况转化成标准的工程图纸上。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图幅整饰和图例编制的细则,这些往往是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略,却极易引发后续工程失误的环节。例如,对于不同比例尺下符号的最小可识别尺寸的规定,就体现了对实际施工现场光照条件和人眼辨识极限的充分考量。这种近乎于“工匠精神”的严谨性,使得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专业技能校准过程,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可以立即应用到工作流改进中的小窍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