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食品卫生
  • 理化检验
  • 国家标准
  • 食品安全
  • 检验方法
  • 标准规范
  • 化学分析
  • 食品工业
  • 质量控制
  • GB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68774
版次:1
商品编码:1110111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8
字数:104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2)》规定了以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组成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指标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接触酒、酱油、发酵食品、腌制食品及食用油的贮存池、槽车等内壁作防腐用的聚酚环氧树脂涂料的卫生指标的分析。

内页插图

目录

GB/T 5009.7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71-2003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72-2003 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73-2003 粮食中二溴乙烷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74-2003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GB/T 5009.75-2003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
GB/T 5009.76-2003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GB/T 5009.77-2003 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78-2003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79-2003 食品用橡胶管卫生检验方法
GB/T 5009.8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81-2003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82-2003 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
GB/T 5009.83-2003 食品中胡萝卜素的测定
GB/T 5009.84-2003 食品中硫胺素(维生素Bi)的测定
GB/T 5009.85-2003 食品中核黄素的测定
GB/T 5009.86-2003 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
GB/T 5009.87-2003 食品中磷的测定
GB/T 5009.88-2008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GB/T 5009.89-2003 食品中烟酸的测定
GB/T 5009.90-2003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
GB/T 5009.91-2003 食品中钾、钠的测定
GB/T 5009.92-2003 食品中钙的测定
GB 5009.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硒的测定
GB 5009.9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
GB/T 5009.95-2003 蜂蜜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96-2003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GB/T 5009.97-2003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GB/T 5009.98-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
分析方法
GB/T 5009.99-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100-2003 食品包装用发泡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101-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锑的测定
GB/T 5009.102-2003 植物性食品中辛硫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3-20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4-2003 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5-2003 黄瓜中百菌清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6-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7-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二嗪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8-2003 畜禽肉中己烯雌酚的测定
GB/T 5009.109-2003 柑桔中水胺硫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0-2003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1-2003 谷物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
GB/T 5009.112-2003 大米和柑桔中喹硫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3-2003 大米中杀虫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4-2003 大米中杀虫双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5-2003 稻谷中三环唑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6-2003 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117-20031 食用豆粕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118-2008 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
GB/T 5009.119-2003 复合食品包装袋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
GB/T 5009.120-2003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的测定
GB/T 5009.121-2003 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
GB/T 5009.122-2003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1,1-二氯乙烷的测定
GB/T 5009.123-2003 食品中铬的测定
GB/T 5009.124-2003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 5009.125-2003 尼龙6树脂及成型品中己内酰胺的测定
GB/T 5009.126-2003 植物性食品中三唑酮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27-2003 食品包装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锗的测定
GB/T 5009.128-2003 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
GB/T 5009.129-2003 水果中乙氧基喹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30-2003 大豆及谷物中氟磺胺草醚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31-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亚胺硫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32-2003 食品中莠去津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33-2003 粮食中绿麦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34-2003 大米中禾草敌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35-2003 植物性食品中灭幼脲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36-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37-2003 食品中锑的测定
GB/T 5009.138-2003 食品中镍的测定
GB/T 5009.139-2003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GB/T 5009.140-2003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
GB/T 5009.141-2003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
GB/T 5009.142-2003 植物性食品中吡氟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3-2003 蔬菜、水果、食用油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4-2003 植物性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5-2003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T 5009.146-2008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7-2003 植物性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8-2003 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
GB/T 5009.149-2003 食品中桅子黄的测定
GB/T 5009.150-2003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
GB/T 5009:151-2003 食品中锗的测定
GB/T 5009.152-2003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
GB/T 5009.153-2003 植物性食品中植酸的测定
GB/T 5009.154-2003 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
GB/T 5009.155-2003 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56-2003 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
GB/T 5009.157-2003 食品中有机酸的测定
GB/T 5009.158-2003 蔬菜中维生素Ki的测定

前言/序言


图书名称: 自然之息:现代有机生活指南 内容提要: 《自然之息:现代有机生活指南》是一本深度探讨如何将有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融入当代快节奏社会的实用手册。本书旨在为追求健康、环保和更高生活品质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可行且富有启发的实践蓝图。我们不探讨国家标准或严格的实验室分析方法,而是聚焦于家庭实践、个人选择与社区互动的层面。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涵盖了现代有机生活的几大核心支柱:从土壤到餐桌的食物革命、无毒家居环境的构建、自然疗愈与个人福祉的提升,以及可持续消费的哲学与实践。 第一部分:重塑餐桌——真正的有机食物实践 本部分深入解析了“有机”在消费者层面的实际意义,摒弃了繁复的法规术语,聚焦于可操作的知识。 第一章:农场到餐桌的透明度 理解认证的局限与优势: 我们将讨论不同有机认证体系背后的理念差异,以及在缺乏认证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来确保食物的真实性。 城市园艺的复兴: 详细指导读者如何利用有限空间(阳台、屋顶、小院子)进行高产量的有机种植。涵盖了从选择合适的土壤介质、天然堆肥的制作(冷堆肥与热堆肥的对比),到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益虫、自制植物提取物驱虫剂)。 季节性饮食的艺术: 介绍如何根据本地气候和农作物的自然周期来规划膳食,最大化营养摄入并减少对长途运输食物的依赖。书中特别包含了一份四季食材的灵感列表和相应的保存技术(如自然发酵、腌渍与日晒)。 第二章:厨房中的化学与健康 厨房安全与清洁的自然选择: 探讨传统清洁剂中的潜在有害物质,并提供基于小苏打、白醋、柠檬酸等天然原料的万能清洁配方。强调家居环境中应如何避免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油脂的选择与处理: 深入比较不同烹饪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椰子油、牛油果油等)的烟点、脂肪酸构成及其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强调如何正确储存油脂以防止氧化。 发酵的力量——肠道健康的基石: 详尽指导制作康普茶、开菲尔、酸菜(Sauerkraut)和韩式泡菜(Kimchi)等传统发酵食品的步骤与注意事项,重点讲解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平衡对消化系统的益处。 第二部分:无毒居所——构建健康的生活空间 本部分关注我们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指导读者如何逐步淘汰家中潜在的化学风险源。 第三章:纺织品与家具的选择哲学 “会呼吸的”家居环境: 讲解天然纤维(如有机棉、亚麻、羊毛)与合成纤维在透气性、吸湿性和皮肤接触友好度上的区别。 涂料与粘合剂的隐形污染: 指导如何识别并选择低VOC或零VOC的内墙涂料、木材饰面和家具胶水,尤其针对儿童房和卧室的特殊要求。 空气质量的自然调控: 介绍如何通过绿植的合理搭配(如常春藤、虎皮兰等)来辅助净化室内空气,并提供维护室内湿度平衡的实用技巧。 第四章:个人护理与化妆品的透明度 “成分表”的解读: 教授读者如何快速识别化妆品成分表中的常见刺激物、防腐剂和内分泌干扰物,而非仅仅依赖市场营销术语。 自制基础护理品: 提供制作天然润肤膏、唇膏、洗发皂的简易配方,重点强调使用天然油脂、植物浸泡油和纯精油的正确比例和安全使用知识。 防晒的自然策略: 探讨传统化学防晒剂的局限性,并介绍物理防晒(如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的原理及在日常防晒霜配方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可持续的生活哲学与实践 本部分将视角从个人健康扩展到对地球环境的责任,强调简约、循环和社区互助的重要性。 第五章:消费的最小足迹 极简主义与有机生活的交汇: 探讨如何通过“少即是多”的理念,减少不必要的物质采购,从而降低对资源的需求。 耐用性优先: 介绍如何投资于经久耐用的工具、厨具和衣物,并学习基础的修补和保养技能(如缝纫、木工基础保养),延长物品的生命周期。 零废弃的进阶技巧: 深入探讨如何实现家庭垃圾的精细分类,有机废物的闭环处理,以及如何与本地供应商合作减少包装废弃物。 第六章:自然疗愈与心智的平衡 芳香疗法入门: 系统介绍十种常用精油(如薰衣草、茶树、乳香)的特性、安全稀释比例及其在情绪支持、睡眠辅助方面的应用。强调精油的来源和品质对疗效的重要性。 草药茶饮的智慧: 介绍几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如洋甘菊、薄荷、蒲公英根)的采集、干燥和冲泡方法,以及它们对消化、镇静的传统用途。 数字排毒与自然连接: 探讨现代生活中的过度刺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并提供定期的“自然浸泡”(Forest Bathing)实践指南,以恢复心智的清晰度和内在的平静感。 总结: 《自然之息:现代有机生活指南》不是一本枯燥的科学参考书,而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行动指南。它将复杂的健康理念转化为日常可见、可触摸的实践,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回与自然连接的节奏,实现由内而外的健康与和谐。本书的重点在于选择、实践、体验和信任,而非检验标准或技术规范。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把这本书带到办公室,试图向同事展示我们日常食用的某些指标是如何被“卡控”时,气氛立刻变得有些沉闷。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印证了它的功能性——没有花哨的封面插图,只有规范的字体和严格的排版,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像是一块块生硬的界碑,划分出食品检验的各个领域。我记得当时想快速定位关于“重金属”检测的章节,找了半天,那些表格和流程图之间的空白少得可怜,让人感觉信息量被压榨到了极致。这种紧凑布局的好处是节省空间,坏处就是极大地消耗了读者的耐心。我发现自己更倾向于只看那些粗体字和黑框内标注的“限量标准值”,而非理解其背后的化学原理。这本书的“味道”非常独特,它散发着一种纸张和油墨混合的、略带霉味的,那种只有常年与标准文件打交道的人才能辨识出来的气味。它不像小说那样可以让你沉浸其中,反而需要你时刻保持警惕,生怕看漏了一个小数点或者一个单位换算,因为它每一个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南辕北辙。对于我这种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的人来说,需要坐下来,泡一杯浓茶,才能勉强跟上它的节奏。

评分

这本厚重的国家标准汇编,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严谨到近乎刻板的官方气息,初次翻阅时,我几乎是被它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和复杂的实验步骤给“劝退”了。它不像市面上那些畅销的健康科普书那样,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反而更像是一本供专业人士操作的“圣经”。我本来只是想了解一下日常食用的酱油里到底能有多少“添加剂”,结果一下子掉进了这片关于“理化检验”的海洋。里面充斥着诸如“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这类术语,对于非化学或食品科学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我试着查找“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结果发现那一部分的描述极其精炼,每一个步骤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精确,每一个操作的允许误差都标得清清楚楚。我理解这是为了确保全国检验结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些信息带来的不是知识的清晰,而是一种知识的壁垒——你知道有问题,但你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用书上教的方法去验证它。它更像是给实验室里的技术员准备的,而不是给关心餐桌安全的普通家庭主妇准备的阅读材料。这本书的价值毋庸置疑,但它的“可读性”几乎为零,它存在于专业领域,与大众的日常阅读体验相去甚远。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虽然逻辑清晰,但在细节的展现上却让人感到一种冰冷的疏离感。每一个检测项目,从样品的预处理到最终结果的计算,都被分解得如同拆解一台精密的仪器。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章节,里面详细列举了不同类别添加剂的名称、化学文号以及其在不同食品基质中的允许最大使用量。但这些数据点之间的联系,并没有通过任何图表或案例被有效串联起来。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被硬塞进了书本里,而不是经过消化和重构的知识体系。阅读它,我体会到的是一种强烈的“执行性”要求——你必须精确执行,否则一切免谈。这种体验与阅读历史传记或文学作品带来的那种情感共鸣或思维拓展是截然不同的。它只关注“是否合格”这一客观结果,而对“为什么会不合格”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或技术难点,则选择了沉默,这使得它在广义的“阅读”范畴内显得异常单薄,只在技术层面具有绝对的重量。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工具手册,而不是可以拿来消遣的读物。我上次尝试把它放在床头,希望睡前能“潜移默化”地吸收一些知识,结果半小时不到就昏昏欲睡了。它里面的描述充满了大量的“应当”、“不得”、“应符合”之类的指令性语言,缺乏任何叙事性的引导。例如,描述如何制备一个标准溶液,它会用一系列编号的步骤告诉你“取此物多少克,溶解于此溶剂多少毫升,定容至刻度线”,但完全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个溶剂比另一个更合适,或者操作过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是什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编写者默认了读者已经拥有了扎实的化学基础和实验经验。它不是教你“如何思考”这本书里的内容,而是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我拿着它去咖啡馆试图“学习”,结果旁边看我书的人都投来了好奇又略带怜悯的目光,仿佛我正在阅读一本被封存的古老法典。它的存在,更像是行业内部的一种默契和规范,一种无法绕开的专业门槛。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那它就像一本极其详尽的、带有法律效力的维修手册,而不是一本指导你烹饪的食谱。我期望从中找到一些关于食品科学发展趋势或者检验技术革新的讨论,但显然,这本“国家标准”将焦点牢牢锁定在“现行有效且可重复操作”的方法论上。它是一部活的规范,但同时也是一部极其“静态”的文献。我试图理解某一特定物质的检测限是如何确定的,书中给出了一个公式,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假设条件被一带而过,因为这超出了“检验方法”本身的范畴。它要求使用者保持谦卑和绝对的服从,去遵循已有的、被认证的流程。因此,我无法从这本书里获得任何关于“创意”或“自由发挥”的空间,它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服务于“标准化”这一核心目的。它是一块坚硬的基石,其意义在于稳定,而非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