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601~602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设计深度图样(2009年合订

K601~602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设计深度图样(2009年合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暖通空调
  • 动力设计
  • 民用建筑
  • 工程设计
  • 深度图样
  • K601
  • K602
  • 2009年
  • 合订本
  • 建筑工程
  • 设计图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2424418
版次:1
商品编码:10898314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3
字数:6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09K601《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SH09K602《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初步设计深度图样》,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和相关制图标准为依据,以实际工程的暖通空调及热能动力施工图设计为实例,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将“深度规定”中的条文图样化,为适用该规定的暖通空调及热能动力施工图文件的编制提供示范做法,以利于设计工作者对“深度规定”的理解和贯彻执行,保证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
图集中提供的图纸内容、表示深度和绘制方法适用于民用建筑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暖通空调及热能动力专业初步设计及施工图文件的编制。同时,可供编制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文件时参考。

目录

编制说明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施工图设计
编制深度要求及补充说明
居住建筑采暖
示例一 图纸目录、图例
示例一 设计及施工说明
示例一 采暖立管图
示例一 一层采暖平面图
示例一 二~九层采暖平面图
示例一 管井放大图
公共建筑采暖
示例二 设计及施工说明、图纸目录、图例
示例二 采暖立管图
示例二 一层采暖平面图
示例二 二层采暖平面图
示例二 热力入口详图
公共建筑空调通风
示例三 图纸目录
示例三 设计及施工说明
示例三 空调冷、热源系统流程图
示例三 空调水路系统流程图
示例三 空调通风风路系统流程图
示例三 冷、热源自控原理图
示例三 六层空调风路平面图
示例三 六层空调水路平面图
示例三 新风机房放大图
示例四 防排烟系统流程图
示例五 空调风路平面图(定风量全空气系统)
示例六 通风平面图
示例七 空调机房放大图
示例八 风机房放大图(管道式风机)
示例八 风机房放大图(离心式风机)
示例九 酒店客房放大图
示例十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系统流程图)
示例十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空调平面图)
示例十一 户式中央空调平面图(水管型式)
示例十二 风冷冷水机组平面布置图
……
热能动国和工程施工图
室外热力管道工程施工图
附录
《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设计图样(2009年合订本)》内容解析及相关领域概述 本合订本收录的《K601~602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设计深度图样(2009年)》是一套针对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在2009年版本发布的,涵盖暖通空调(HVAC)及动力系统设计的详细图纸集。该图样旨在提供一套规范、详实的设计依据,指导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实施,确保建筑物的舒适性、能源效率以及动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核心内容解析: 尽管无法直接呈现图样本身的具体内容,但我们可以从其标题和定位推断其涵盖的重点与深度。 暖通空调(HVAC)设计深度图样: 系统组成与布局: 这部分图样 likely 会详细展示中央空调系统、独立空调系统、新风系统、排风系统等各类暖通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管道布置、风道设计、阀门接头详图、设备安装位置及固定方式等。例如,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空调箱、风机盘管、新风机组、排烟风机等的具体型号、尺寸、接口、安装要求等都会在图样中得到体现。 管道与风道设计: 会有详细的管道系统图(包括给水、排水、冷冻水、冷却水、蒸汽、冷凝水等)和风道系统图,标注管道/风道的材质、管径/尺寸、坡度、保温、防腐、支吊架类型及间距等。精确的尺寸标注、走向示意以及与其他管线(如给排水、电气、消防)的交叉协调设计是此类图样的关键。 设备节点与安装详图: 针对关键设备,如图纸会提供详细的安装节点图,说明设备的连接方式、基础要求、减震措施、检修空间等。例如,空调箱的吊装、水泵的吸入口/出水口连接、风机的底座安装等。 控制与监测: 虽然图样以“设计深度图样”为主,但与暖通空调系统紧密相关的控制逻辑和监测点位的初步设计意图也可能通过系统图或相关说明得以体现,例如温湿度传感器、阀门执行器、风阀等的位置和连接示意。 保温与隔音: 管道和风道的保温材料选择、厚度、施工工艺,以及设备隔音减振措施的图示说明,是保证系统节能和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系统平衡与调试: 图样中可能包含用于水系统平衡调试的说明或预留的接口点,为后续的系统调试工作提供便利。 动力设计图样: 电力负荷计算与配电系统: 这部分图样 likely 会涉及建筑物的总电力负荷计算,以及根据负荷分布绘制的低压配电系统图。这包括主配电盘、分户配电箱、电缆桥架、母线槽等的布置和规格。 设备供电与控制: 暖通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水泵)、电梯、消防系统设备等动力设备的供电回路设计,包括电缆规格、开关类型、保护装置等。对于重要设备,还可能包含其动力控制回路的初步设计示意。 动力管线敷设: 电缆、电线的敷设方式(穿管、桥架、直接埋地等)、路径、固定方式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接地与防雷: 建筑物整体的接地系统设计,以及动力设备和金属结构的保护接地、等电位联结等详图。防雷措施的设计也可能包含在内。 应急电源与备用电源: 对于关键区域(如消防泵、应急照明、计算机机房等),可能包含应急电源(如发电机组)的供电和切换系统的初步设计图示。 动力设备安装: 电动机、水泵、风机等动力设备的安装基础、连接方式、安全防护措施等。 “2009年合订本”的意义: 版本标志: 表明该图样集是基于2009年的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和技术发展水平编制的。在工程设计中,遵循特定版本的图样有助于确保设计的合规性和先进性。 内容整合: “合订本”形式表明将不同专业(暖通空调与动力)或不同阶段(可能包含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的部分元素)的图样整合在一起,方便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进行协同工作,避免信息孤岛。 设计深度: “设计深度图样”意味着图纸的详细程度已经达到了可以指导施工的阶段,包含了必要的尺寸标注、材料规格、连接节点、安装要求等,为工程造价的编制、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工艺的确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图样集可能包含的民用建筑工程类型: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的范畴,这套图样集可能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建筑,例如: 住宅建筑: 公寓楼、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 公共建筑: 办公建筑: 写字楼、行政办公楼。 商业建筑: 购物中心、商场、超市、餐饮场所。 教育建筑: 学校(小学、中学、大学)、培训机构。 医疗建筑: 医院、诊所、体检中心。 文化娱乐建筑: 电影院、剧院、博物馆、展览馆、体育场馆。 交通枢纽: 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的附属建筑。 酒店与宾馆。 工业与科研建筑(部分辅助设施)。 不包含此书内容的图书简介: 这套《K601~602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设计深度图样(2009年合订)》专注于为民用建筑项目提供暖通空调(HVAC)和动力系统的工程设计图纸。它不包含以下类型的内容: 1. 建筑本体设计: 图样集的核心是机电设备系统,不包括建筑物的整体规划、建筑立面、平面布局、结构设计(如梁、柱、板、基础等)、装饰装修设计(如室内外装修材料、色彩搭配、家具摆放等)、景观绿化设计等建筑本体的直接设计图纸。它假定建筑本体的设计已基本完成,为机电设备的布置提供了空间和接口。 2. 给排水系统设计(主体部分): 虽然暖通空调系统会涉及部分水管路的连接,例如冷凝水排放、供回水管路等,但这套图样集不包含完整的给排水系统设计图纸。完整的给排水系统设计通常包括室内给水管网、排水管网、雨水排放、污水处理(如需要)、卫生器具连接、阀门附件详图等,这些内容通常在单独的给排水设计图纸集中体现。 3. 消防系统设计(除部分动力供给): 消防系统设计涵盖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等。尽管防排烟系统与暖通空调系统在风道设计上有一定的关联,且消防水泵、排烟风机等设备的动力供给属于动力系统的范畴,但该图样集不包含消防系统本身(如报警探测器布局、喷头布置、管路走向、阀门类型、消防水源接口等)的详细设计图纸。消防系统通常作为独立的专业进行设计。 4. 智能化系统设计: 现代建筑中的楼宇自控(BAS)、安防监控、综合布线、智能家居等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如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网络设备等的具体选型、点位布局、布线图等,不在本图样集的范围内。虽然暖通空调系统会与楼宇自控系统联动,但其具体的智能化系统图纸是独立的。 5. 特殊专业设备设计: 例如,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的影院设备(投影、音响)、厨房设备(大型灶具、排油烟系统)、实验室设备(通风柜、特种气体管道)、医疗设备(医用气体管道、手术室净化系统)、剧院的舞台机械、影音系统等专业性极强的设备及其配套系统的详细设计图纸,不包含在此类通用民用建筑暖通空调及动力图样集中。 6. 详细的施工工艺说明与理论计算: 图样集主要提供“深度图样”,侧重于几何尺寸、连接方式、安装要求等直观信息。不包含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说明、各个设计参数背后的详细理论计算过程(如详细的热负荷/冷负荷计算过程、风量计算过程、管道水力计算、电负荷计算等),这些通常包含在设计说明、计算书或其他配套的技术文件中。 7. 材料采购清单或工程量清单: 图样集是设计的成果展示,不直接提供详细的材料采购清单(BOM)或精确的工程量清单(Bill of Quantities)。这些信息需要根据图样集中的设备型号、尺寸、材质、敷设长度等进行二次计算和整理。 8. 工程项目的管理、经济或法律文本: 图样集是技术性文件,不涉及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计划、进度安排、合同条款、成本预算、法律法规的详细解读等非技术性内容。 总结: 《K601~602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设计深度图样(2009年合订)》聚焦于暖通空调和动力系统的工程实施细节,是指导现场安装和施工的关键技术图纸。它为建筑机电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确保了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运行效率。但其设计范围是明确的,不涵盖建筑本体、给排水主体、消防主体、智能化、专业特殊设备以及非技术性的管理和经济类文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原本对这套“深度图样”抱有很高的期望,因为“深度”二字意味着它应该超越一般施工图集的简单描摹,能够深入到设计理念和技术瓶颈的解决层面。我关注的重点在于非常规建筑,比如一些具有特殊通风要求的洁净厂房,或者对振动控制要求极高的剧院、手术室。在这些领域,标准的风道布置和设备安装往往需要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和定制化的设计。我希望能看到一些突破常规设计限制的“非常规”解决方案的图例,或者至少是针对这些特殊需求的设计参数选取依据。遗憾的是,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覆盖范围更像是针对普通办公楼、住宅楼这类常规民用建筑的“通用模板”。对于那些需要设计师投入大量精力去攻克技术难关的特殊项目,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显得过于基础和保守,无法成为解决复杂工程难题的“秘密武器”。

评分

坦白讲,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与当前快速迭代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有些脱节。比如,新型轻质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和安装节点的处理方式,或者新型环保制冷剂(如R32或更低GWP值的制冷剂)应用时对系统部件的特殊要求,这些在最新的行业标准中已经成为常态。我期待在这本汇集了当年“深度”的图集中,能找到对这些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系统性图示说明。然而,我看到的更多是基于过去材料体系的标准做法,这使得我在尝试将这些图样应用到最新的项目时,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后期修正和重新计算,以适应现代规范的要求。总而言之,它是一部值得尊重的历史文献,记录了特定时期的设计规范,但在指导面向未来的、采用最新技术和材料的暖通空调设计实践方面,其参考价值正在逐步降低,更像是一个扎实但略显陈旧的参考手册。

评分

这本厚厚的图集,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我本来是想找些关于现代建筑节能设计的最新趋势,比如被动式设计啊,新风系统与热回收的结合啊,或者更前沿的智能楼宇控制系统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实例。结果,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回到了那个技术规范严谨的年代,里面的图例和标准都带着浓厚的时代烙印。它更专注于基础的、可以说是“硬核”的暖通动力设计流程和标准图示,对于那些追求创新和突破的工程师来说,可能略显保守了。我期望看到的是如何利用BIM技术来优化设计流程,或者如何在超高层建筑中解决复杂的送风和水力平衡问题,但这本书似乎更像是给初入行的新手准备的“施工标准字典”,每一个节点、每一个阀门的标注都清晰明了,适合用来查阅某个特定年代的施工习惯。对于我这种已经积累了一些项目经验的人来说,它缺乏那种能够启发我打破现有思维框架的“灵光一闪”的深度内容。它确实是规范,但离“前沿”还有好几步的距离。

评分

说实话,我抱着极大的热情打开这本合订本,期待能在里面找到一些关于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比如LEED或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暖通设计具体影响的深度解析。尤其是在VAV系统设计优化、末端设备选型如何兼顾能耗比和室内舒适度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时,我希望看到更细致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撑。比如,针对不同气候区,在全热回收和显热回收之间的取舍,有没有最新的能耗模拟结果来指导设计决策?然而,我翻阅了很久,发现它主要聚焦在图示和布局的标准上,那些关于“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层次逻辑推导和性能分析相对欠缺。我甚至想找一些关于地源热泵系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设计要点,或者关于大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特殊处理方案,这些在当前工程实践中越来越重要的话题,在这本厚重的图集中,我没有找到与之匹配的深度探讨。它更像是一份“怎么画”的指南,而不是一份“为什么这么画”的学术论证。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设备选型打交道的工程师,我最关心的是设备集成和系统兼容性方面的内容。例如,如今的智能控制系统,特别是DDC的编程逻辑和与BA系统的无缝对接,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我特别期待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在高复杂度的系统中实现高效的故障诊断和远程维护的深度图解或设计思路。比如,水系统和风系统的联动控制策略,在应对突发负荷变化时的动态调整机制,这些都是实践中非常考验设计功底的地方。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对传统设备(如常规的冷水机组、锅炉、风机盘管等)的标准布置和接管方式的罗列,对那些更精细化、更依赖软件算法的现代控制策略几乎没有涉及。这使得它在指导现代高智能化建筑的暖通设计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更像是为那些以传统方式施工的项目提供了参考。

评分

很好,书本是新的,不是二手。

评分

清晰度挺好,但是纸张感觉像是盗版的。

评分

绝对正版。性价比高,不错

评分

书是正版的,挺好的,下次还来

评分

绝对正版。性价比高,不错

评分

评分

d可以的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书当天个地方好热退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