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業標準匯編:有機化工産品捲(下)

化學工業標準匯編:有機化工産品捲(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閤會 等 編
圖書標籤:
  • 化學工業
  • 有機化工
  • 標準匯編
  • 有機産品
  • 化學標準
  • 工業標準
  • 化工原料
  • 化學工程
  • 技術標準
  • 規範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62819
版次:1
商品編碼:1090170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11-01
頁數:37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化學工業標準匯編:有機化工産品捲(下)》收集的標準的屬性已在目錄上標明,年代號用四位數字錶示。鑒於部分國傢標準或行業標準是在國傢標準清理整頓前齣版的,現尚未修訂,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樣;讀者在使用這些標準時,其屬性以目錄上標明的為準(標準正文“引用標準”中標準的屬性請讀者注意查對)。

目錄

HG/T2027—1991(2007)工業氯化苄
HG/T2028—2009工業用二甲基甲酰胺
HG/T2029—2004(2009)工業用氨基乙酸(甘氨酸)
HG/T2030—1991(2009)工業L-胱氨酸
HG/T2031—2008工業用硝基甲烷
HG/T2032—1999(2007)工業乙酸鈷
HG/T20331999(2007)工業乙酸銻
HG/T2034—1999(2007)工業乙酸錳
HG/T2303—1992(2009)工業乙酰苯胺
HG/T23051992(2007)工業甲基丙烯酸甲酯
HG/T2306—20071-苯基-3-甲基-5-吡唑酮
HG/T2307—1992(2007)工業乙酰乙酸乙酯
HG/T2309—1992(2004)工業新戊二醇
HG/T2310一1992(2009)十二醇
HG/T2543—1993(2009)工業氯甲基甲醚
HG/T2544—1993(2004)工業對氯苯酚
HG/T2545—1993(2009)十六醇
HG/T2546—1993(2007)導熱油-400(聯苯-聯苯醚混閤物)
HG/T2547—1993(2004)工業氯乙醇溶液
HG/T2560—2006工業用溴乙烷
HG/T2561—1994(2004)工業甲醇鈉甲醇溶液
HG/T2717—1995(2007)工業過氧化苯甲酰
HG/T2816—1996(2007)工業環己胺
HG/T2817—1996(2007)工業1,4-氧氮雜環己烷(嗎啉)
HG/T2915—1997(2007)工業用一乙醇胺
HG/T2916—1997(2007)工業用二乙醇胺
HG/T2972—1999(2009)工業40%一甲胺水溶液
HG/T2973—1999(2009)工業40%二甲胺水溶液
HG/T2974—1999(2009)工業30%三甲胺水溶液
HG/T3264—1999(2007)工業雙氰胺
HG/T3265—2002(2007)二苯醚
HG/T3266—2002(2007)工業用硫脲
HG/T3267—1999(2007)工業磺胺
HG/T3268—2002(2007)工業用三乙醇胺
HG/T3269—2002(2007)工業用硝酸胍
HG/T3270—2002(2009)工業用異丁醇
HG/T3271—2000(2007)工業氯乙酸
HG/T3272—2002(2007)工業用草酸二乙酯
HG/T3273—2002(2007)工業用丙二酸二甲酯
HG/T3274—1990(2007)十八醇(原ZBG17027—1990)
HG/T3674—2000(2009)工業氯甲烷
HG/T3882—2006甘氨酸乙酯鹽酸鹽
HG/T3934—2007二甲醚
HG/T3935—2007哺乳類動物細胞培養基
HG/T3936—2007左鏇對羥基苯甘氨酸鄧鉀鹽
HG/T3937—2007工業用1,6-己二胺
HG/T3939—2007工業用丙二醇甲醚
HG/T3940—2007工業用丙二醇甲醚乙酸酯
HG/T4001—2008工業用硫酸二甲酯
HG/T4002—2008工業用環己烯
HG/T4121—2009工業用環己醇
HG/T4122—2009工業用三羥甲基丙烷
3 有機化工産品包裝
GB/T14492—2008齣口電石包裝鋼桶
GB/T15956—2008內銷電石包裝鋼桶
HG/T2823—1997(2007)一氟三氯甲烷包裝鋼桶
附錄 與有機化工産品相關的石油化工行業標準目錄

前言/序言


綜閤性基礎科學與工程手冊:材料科學前沿與新能源技術應用 本書收錄瞭當代材料科學研究領域最新、最具突破性的進展,並深入探討瞭其在新能源技術中的實際應用。全書內容橫跨基礎理論、閤成技術、錶徵方法及工程化應用,旨在為材料科學傢、化學工程師以及能源技術開發人員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參考指南。 --- 第一部分:先進功能材料的設計與閤成 本部分聚焦於下一代高性能材料的理性設計和精確閤成,涵蓋瞭從納米尺度到宏觀尺度的結構控製策略。 第一章:量子點與低維納米材料的調控 詳細闡述瞭半導體量子點(QDs)的光學和電子特性調控機製。內容包括錶麵鈍化技術對熒光量子産率的影響,核殼結構的設計原理,以及如何通過改變尺寸和組分實現發射波長的精確鎖定。此外,深入討論瞭石墨烯、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TMDs)的液相剝離、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工藝,以及通過摻雜和缺陷工程實現其導電性、催化活性的優化。重點剖析瞭自組裝在構建超分子結構和功能性薄膜中的作用。 第二章:高熵閤金(HEAs)與新型金屬間化閤物 本章係統梳理瞭高熵閤金的“無主元”設計理念,探討瞭固溶強化、本徵熵效應及微觀結構演變規律。內容涵蓋瞭基於第一性原理計算預測HEA相穩定性的方法(如PHC模型),以及增材製造(3D打印)技術在復雜幾何結構HEAs製備中的應用與挑戰。對於傳統金屬間化閤物,則側重於Ni3Al、TiAl等材料在高溫閤金中的晶界工程與增韌技術。 第三章:多孔骨架材料的精細構築 聚焦於金屬有機框架(MOFs)、共價有機框架(COFs)及多孔碳材料的結構控製。詳細介紹瞭溶劑熱閤成、離子熱閤成等經典方法,並引入瞭流體力學輔助閤成、電化學輔助生長等新型技術。在功能化方麵,探討瞭如何通過後閤成修飾(PSM)策略,將催化活性位點、磁性粒子或光敏基團精確錨定到骨架孔道內,以滿足氣體吸附分離、高效催化等特定需求。 --- 第二部分:能源轉化與存儲的關鍵技術 本部分將先進材料的特性與當前能源危機背景下的關鍵技術需求緊密結閤,提供瞭從機理到工程實現的深度解析。 第四章:下一代鋰離子電池技術 本書全麵覆蓋瞭鋰離子電池領域的最新進展,但重點在於突破現有瓶頸的技術。本章不涉及任何關於傳統有機溶劑電解質中特定有機化工産品(如碳酸酯類溶劑、特定添加劑)的標準或應用規範。 相反,它集中探討瞭固態電解質的研發,包括聚閤物基固態電解質的離子導電性機製、硫化物和氧化物固態電解質的界麵穩定性問題,以及如何緩解鋰金屬負極的枝晶生長現象。同時,對無鈷正極材料(如高電壓 spinel 結構)的電化學性能衰減機理進行瞭深入分析。 第五章:高效電催化劑與燃料電池 本章詳細闡述瞭電化學能量轉換中的催化劑設計。在析氧反應(OER)、析氫反應(HER)和氧還原反應(ORR)方麵,重點分析瞭非貴金屬基催化劑(如Fe-N-C、過渡金屬氫氧化物)的活性位點結構與電子結構的關係。針對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s),深入討論瞭低鉑/無鉑催化劑的設計策略,以及高性能質子交換膜材料(如全氟磺酸膜的改性與替代品)的開發,包括基於磷酸摻雜的非全氟化膜技術。 第六章:光電化學與太陽能捕獲 本部分集中於光伏轉換技術,特彆是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的深入剖析。內容涵蓋瞭對空穴傳輸材料(HTMs)和電子傳輸材料(ETMs)的分子結構優化,以提高載流子提取效率和器件長期穩定性。本書特彆關注瞭非鉛基替代材料(如锡基、鍺基鈣鈦礦)的性能提升瓶頸,以及界麵鈍化技術在抑製非輻射復閤中的作用。此外,探討瞭光催化水分解製氫的機製,包括半導體光催化劑的能帶結構匹配與錶麵反應動力學。 --- 第三部分:先進錶徵技術與計算模擬 為支撐材料創新,本部分介紹瞭用於解析微觀結構和預測宏觀性能的前沿錶徵手段與計算工具。 第七章:原位與同步輻射錶徵技術 本書強調瞭在真實工作條件下研究材料行為的重要性。詳細介紹瞭同步輻射X射綫吸收譜(XAS)、X射綫衍射(XRD)在電池充放電循環中活性物質相變過程的實時監測。對於催化劑,重點闡述瞭原位拉曼光譜和環境透射電子顯微鏡(ETEM)如何揭示反應中間體和動態結構變化。這些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直接“看清”材料在極端環境下的服役狀態。 第八章:密度泛函理論(DFT)在材料設計中的應用 本章提供瞭計算材料科學的實用指南。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DFT計算材料的電子結構、晶格常數、形成能及缺陷形成能。內容包括贋勢的選擇、泛函的精度比較,以及如何結閤分子動力學(MD)模擬來研究離子在電解質中的遷移路徑和界麵熱力學行為。重點展示瞭如何利用高通量計算篩選齣具有特定性能閾值的候選材料,從而指導實驗閤成方嚮。 --- 總結 《綜閤性基礎科學與工程手冊:材料科學前沿與新能源技術應用》是一本麵嚮未來的技術寶典。它避開瞭傳統化學工程中對特定化工産品生産工藝和標準的敘述,轉而聚焦於基礎科學的前沿突破,特彆是新型功能材料的理性設計、復雜能源係統的核心器件開發以及先進的錶徵與計算工具的應用。本書力求通過跨學科的視角,推動能源技術領域的範式轉變。

用戶評價

評分

從技術闡述的深度來看,這本書顯得過於錶麵化,缺乏對標準背後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方法的深入解析。它僅僅羅列瞭“是什麼”和“怎麼做”的結論性條文,卻完全沒有觸及“為什麼是這樣”的核心原理。例如,對於某些關鍵的質量控製參數,書中隻給齣瞭閤格範圍,但對於如何在高難度環境下穩定達到這個範圍所需的技術訣竅或常見偏差分析,則是一片空白。這對於初級工程師或希望深入理解標準製定意圖的研究人員來說,幾乎沒有提升價值。一本優秀的標準參考書,理應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但這本“匯編”更像是架瞭一座半成品、地基不穩的獨木橋,讀者在實操中遇到任何非標準情況,都將束手無策,隻能依靠經驗和外部資料來彌補其內容的單薄。

評分

內容組織結構上的邏輯性簡直是一場災難,查找特定標準的過程讓人抓狂。我需要查找關於某一特定高分子添加劑的最新國標,按照書本的目錄層層深入,結果發現分類極其混亂,很多明明是同類彆的産品卻被分到瞭風馬牛不相及的章節裏。索引部分形同虛設,基本無法通過關鍵詞快速定位,我花瞭將近二十分鍾纔找到我需要的那一小節內容。更令人沮喪的是,不同標準之間的引用關係描述得含糊不清,很多術語的解釋互相矛盾,仿佛是不同年代、不同部門的人隨意拼湊起來的。這套書完全不具備作為快速參考工具的實用性,每一次使用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尋寶探險”,極大地拖慢瞭我的工作進度。對於處理緊急技術問題時,這種低效的檢索體驗是緻命的。

評分

我必須指齣,這本“匯編”在時效性和準確性方麵存在著令人擔憂的滯後。作為化工領域的從業者,我們深知行業標準是不斷更新和迭代的,特彆是關於環保和安全指標的部分。然而,書中收錄的許多標準似乎停留在好幾年前的版本,許多最新的強製性要求根本沒有體現。比如,關於揮發性有機化閤物(VOCs)排放控製的最新規定,書中引用的數值明顯低於當前監管要求,如果嚴格依據此書操作,很可能在未來的安全或環保審查中遭遇麻煩。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過時,更涉及潛在的閤規風險。我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去交叉比對權威機構發布的最新電子版文件,這使得購買此書的初衷——追求“匯編”帶來的便利性——完全落空瞭。它更像是一部“曆史文獻”,而非“現行標準”。

評分

我實在無法理解,在電子文檔如此普及的今天,為何要齣版這樣一套內容重復、排版僵硬的紙質書。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獨傢的、無法在綫獲取的內部修訂記錄或專傢解讀注釋,或許還值得其占用的書架空間。但實際上,書中的大部分內容,我通過官方的在綫數據庫或行業協會的會員資料都可以更快速、更準確地獲取到。這本實體書不僅價格不菲,而且帶來瞭巨大的存儲負擔。更糟的是,它似乎未能充分利用紙質媒介的優勢,比如通過清晰的圖錶、可摺疊的附錄或方便攜帶的小開本設計來增強實用性。最終,它淪為瞭一個昂貴且笨重的擺設,我期待它至少能在某種特定場景下提供電子版無法比擬的便利,然而,事實證明,它在這方麵也完全不閤格,與其說是“匯編”,不如說是“堆砌”。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可以用“粗糙”來形容,封麵設計古闆得像上個世紀的教科書,字體選擇也毫無章法可言,印刷的油墨有時濃淡不均,尤其是在涉及復雜化學結構圖示的部分,邊緣模糊不清,看得人非常費神。內頁紙張選擇偏薄,翻閱時總擔心不小心就會撕破,而且長時間閱讀後,紙張的反光度較高,對於眼睛的負擔實在不小。說實話,對於一本聲稱是“標準匯編”的專業書籍而言,這種對細節的忽視是難以接受的。我原本期望看到的是一套嚴謹、專業、具有收藏價值的工具書,結果收到的卻更像是一本匆忙趕工、預算極低的內部資料。如果不是因為工作需要,我真想立刻退貨。希望未來的再版能夠重視外觀和閱讀體驗的提升,畢竟,專業人士也需要賞心悅目的工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