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3
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培养孩子真才实学的8个教育法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本书会告诉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勤勉实践的能力和积极的心态,从而挖掘和培养孩子的潜力,也让孩子发现和打造自己!
本书家庭教育类图书,从现实问题出发,规避“应试教育”的怪圈,提出让孩子拥有“真才实学”的方法和经验,旨在让家长发现孩子的特长和优点,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从而让孩子有一颗好奇的心,有探寻知识的热情和技能。
第一章 活学活用比死记硬背更牢靠
我们诵读那些诗词名句,并不是为了背而背,而是为了在写作或谈吐中有自己的运用;我们记住一些公式,也不是为了能够把它们默写出来,而是为了在实际演算中进行应用……或许,死记硬背可以让孩子在某一次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但活学活用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抓住学习的规律,灵活运用知识。这才是牢靠而持久的第一名的“实力”,不是吗?
◎ 活学活用PK死记硬背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温故是为了知新
◎ 爱老师,更爱真理
◎ 大胆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能力
◎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
◎ 在循序渐进中让孩子进阶
◎ 帮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 让孩子在运用中贯通知识
第二章 自主学习比被动学习效率高
如今,很多孩子是在大人的看管之下生活和学习,家长们带着爱和期待去要求甚至逼迫孩子学习。孩子们越来越厚重的书包装载的不是书本,而是压力,他们的空余时间被填得越来越满,没了自由的呼吸。还有父母在孩子的身后不停地念叨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却不知,这样的爱和竞争的压力快要让孩子窒息。
这样的“催促”让孩子痛苦,也让父母们辛苦,即便在考试中取得一些好成绩也欠缺真正的能力,潜藏着隐患。自主学习,才会有更高的效率,从现在起,让孩子由被动变主动,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控制,这样岂不事半功倍?
◎ 自主学习PK被动学习
◎ 教孩子订学习目标
◎ 放手让孩子自主管理时间
◎ 遇到问题,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 阅读的习惯使孩子受益终生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吃饭不偏食,学习不偏科
◎ 独立思考比人云亦云可贵
◎ 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负责
◎ 让孩子越学越快乐
第三章 开放想象比固定答案更精彩
有一届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惯了命题作文的孩子看到了这样具有开放性的题目竟然感到很茫然。这本是一个任思想飞舞、任想象力驰骋的题目,却为何让平时成绩优秀的孩子也犯难?
能够掌握固定的答案和标准固然是一种能力,但想象却具有超越的力量,让人创造奇迹。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很久以前的某天晚上,一个小男孩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到月球上去!”妈妈欣然地鼓励道:“好的,不过要记得回来。”这个小男孩就是登月的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他回地球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回来啦!”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其实,有梦想,有想象,每个小孩子都了不起!
◎ 开放想象PK固定答案
◎ 学会玩联想的游戏
◎ 用“如果”来造句
◎ 教孩子答案不止一种
◎ 旅游--让孩子的视野开阔
◎ 展览--让孩子的灵感飞扬
◎ 给孩子发呆的时间
◎ 呵护孩子的童心
◎ 不要惊扰孩子的“白日梦”
第四章 身体力行比理论知识有实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让孩子获得知识、增长见识、积累能力的重要途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不能“苦读”出真正的本领,学习不一定要24小时捧着书本,身体力行,理论知识才能被激活。
教孩子动手做实验,教孩子在生活中长经验,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这是一个有智慧的家长应有的态度。当孩子能够用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去动手帮助别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他们的才能自然会展现出来。
◎ 身体力行PK理论说教
◎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 学会与人合作,达到1+1大于2
◎ 动手助人,其乐无穷
◎ 家长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
◎ 家长选派家务活有技巧
◎ 试错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 别阻碍孩子探索未来世界
◎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 创新变通比墨守成规更高超
守规矩、懂规则的孩子总是让人喜爱,但孩子那些古灵精怪的想法或许正透露出他们的灵性;一味地墨守成规就是停步不前,而具有创新的勇气和想法能够让孩子获得无与伦比的魅力。
让孩子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地思考问题,用开阔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样的能力越强,孩子的创造性越大,未来越能超出平凡,具有卓越表现。
◎ 创新变通PK墨守成规
◎ 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
◎ 反弹琵琶也动听
◎ 让孩子自己去规划未来
◎ 让孩子学会“标新立异”
◎ 让孩子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 孩子的模仿也是创造力
◎ 用艺术启迪孩子的智力
◎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开阔思维
◎ 教孩子多角度考虑问题
第六章 激发潜质比盲目培训效果好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家长就是这块璞玉的发现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家长用发现的眼光,必能找到孩子独特的闪光点。打造和锤炼这种闪光点对孩子的成长是不无裨益的。如何发现这种闪光点呢?家长可以从游戏中培养,可以从不同兴趣中激发,运用“多种感官协同效应”进行开掘,孩子的潜力一点点被激发,他的未来也会闪亮起来。
◎ 激发潜质PK盲目培训
◎ 集中精力,在优势之处掘井
◎ 短处也可以闪耀光芒
◎ 在游戏中发现孩子的才能
◎ 从小培养孩子做好“领头羊”
◎ 进行理财启蒙教育
◎ 适当地吃苦能激发孩子斗志
◎ 运用“感官协同效应”开掘孩子的潜能
◎ 根据不同兴趣激发孩子的潜质
第七章 百炼成钢比一时光环更可贵
现在的孩子都是掌上明珠,父母亲最疼爱的人,孩子的成长中充满了夸赞和宠爱,充满了阳光和雨露。他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也是幸运的人,他们被种种光环围绕。
而当孩子成绩考得不如人意时,当孩子被负面情绪困扰时,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家长该如何去教育呢?是百般呵护、想尽办法去安抚?还是责怪孩子甚至批评、大骂他们?
百炼成钢,孩子心态的培养与父母对情绪的控制和管教方法息息相关,拥有坚韧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态是成才关键的因素。
◎ 百炼成钢PK一时光环
◎ 告诉孩子要勇于承认失败
◎ 培养孩子善于忍受“过程”
◎ 提高孩子的挫折“免疫力”
◎ 不让孩子被负面情绪纠缠
◎ 别给孩子乱贴标签
◎ 让孩子与自己去“比”
◎ 教孩子正确对待考试
◎ 维护孩子的“面子”
◎ 赞赏和鼓励孩子的进步
第八章 创造气氛比不停念叨更重要
因为期待孩子成材,很多家长便总是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在孩子身边唠叨,唠叨孩子要认真读书,唠叨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努力,唠叨……这样的唠叨过多,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成为孩子的“紧箍咒”,让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巴望赶紧逃离。
与其将时间花在不停地念叨上,不如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以身作则地做孩子模仿的榜样。如果你希望孩子多读书,那自己也要经常翻翻书,重视家庭的学习气氛,遇事多跟孩子商量商量,那效果自然就不同了。
◎ 创造氛围PK不停念叨
◎ 让家庭环境发挥积极的作用
◎ 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 重视家庭中的学习气氛
◎ 遇事多跟孩子商量
◎ 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问题
◎ 唠叨是父母的一把“软刀子”
◎ 别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作比较
◎ 千万不要用爱来控制孩子
◎ 宽严有度,做好父母
第三章 开放想象比固定答案更精彩
有一届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惯了命题作文的孩子看到了这样具有开放性的题目竟然感到很茫然。这本是一个任思想飞舞、任想象力驰骋的题目,却为何让平时成绩优秀的孩子也犯难?
能够掌握固定的答案和标准固然是一种能力,但想象却具有超越的力量,让人创造奇迹。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很久以前的某天晚上,一个小男孩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到月球上去!”妈妈欣然地鼓励道:“好的,不过要记得回来。”这个小男孩就是登月的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他回地球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回来啦!”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其实,有梦想,有想象,每个小孩子都了不起!
开放想象PK固定答案
在目前的教育中,标准答案涵盖了正规应试的大部分领域,作文是极少数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之一。有些学生,最喜欢的作业题目就是作文了,它可以给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让人能够海阔天空地展开丰富的联想,着边际也好,不着边际也好;而作文,也是老师批改作业最宽松的一节,不管好或不好,只要学生结合题目写出一些字在那里,总不至于给他们零分。
学校的固定教育模式也总是强调一个标准答案,在考试结束以后,常常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发下来,让学生去对照。很多时候,即使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过程也是相似的,但就是跟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完全一致,学生也得不到满分。在这种模式的教育之下,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去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与开放想象背道而驰了。
在大中小学教育的考试中,固定答案框定了学生的思维逻辑,不管学生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分数决定了一切。而事实上,我们看到,飞机、火箭、潜艇、高铁、高端手机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无不是人们在无穷尽的想象与探索之中创造出来的,这些都是人类最进步的象征,也都源于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思维,而未来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奇迹,现在也同样没有固定答案。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我们常常会听这样的话:“这个语句不行。”“这道题不能用这种思维来解。”“这种形容不切合实际。”种种类似教导,不一而足。实际上,这些说法便是无异于将孩子往固定的模式上引,但是,最终的事实呢,大人看来不通的语句在孩子那里却是可以得到解释的,如思维比较单一的数学题目也常常有数种不一样的解法,孩子的想法和表达自有孩子的心灵意趣,强制性地把孩子往一个方向拉,孩子不愿意,大人也未必便能得到愉快,更不会使孩子获得更强的创造性。
当然,开放想象并不是要去漫无目的地瞎猜或钻牛角尖,而是在适度的空间里尽可能地去发挥灵动性,发挥自己的技能特长,并进行一些可能范围内的尝试或实验。
1968年,美国俄亥俄州发生过一个影响较大的官司。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回到家,他高兴地告诉妈妈老师教他们字母了。
妈妈说:“都教了什么呀?”
孩子说:“老师教了字母‘O’,老师说‘O’就是‘0’”
妈妈听了这句话,立刻变了脸色,于是就将幼儿园老师告上了法庭。控诉的理由是,幼儿园老师用标准答案控制了孩子的想象力。这位妈妈说:“在我孩子的眼中,‘O’可能是一个太阳,是一个苹果,是一个茶杯,是一个圆盘,等等。可是老师说了‘O’就是‘0’,我的孩子就不会再有别的想象。孩子失去了想象是多么可怕,这对他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老师觉得无辜又不可思议,法庭也提出需要这位妈妈提出强有力的证据。于是这位母亲花重金聘请律师帮忙打官司。
律师努力寻找证据,通过努力,律师终于找到官司的突破口:某公园里,律师看到一大一小两个池子都养着天鹅,大池子的天鹅被剪断了翅膀,小池子的却完好无损。这是怎么回事呢?
管理人员介绍说:“大池子的天鹅被剪断翅膀是怕它飞掉;小池子的天鹅没有剪断翅膀是因为天鹅飞行要一段距离助跑,池子太小,天鹅实际上无法完成飞行助跑,根本就不会飞掉,所以不必剪断它的翅膀。”
为此,律师控诉说:“幼儿园告诉孩子‘O’就是‘0’,这就是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就好比把孩子想象的翅膀剪断了,让他失去了飞行的本领;又好比把孩子想象的空间限制缩小了,孩子没有想象空间,无法想象。这,就是对孩子的犯罪。”
最后,法院支持了那位母亲的意见。
这个故事看似天方夜谭,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可以想象,固定答案对小孩的禁锢有多么厉害,用这个故事来讲,限制孩子的想象力甚至是一种犯罪。
正因为人类有着无穷的想象,并不甘失败地进行创造活动,才让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也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梦想与美好。
记熟固定答案固然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取得高分,甚至拿到第一名的位置,但是,只有开放想象才能让孩子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更能适应现代的生活,也更能有创造性,从而发挥强大的个体潜质,有所作为。
学会玩联想的游戏
孩子在年幼之时都是天真活泼而又充满幻想与快乐的。而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他们来说,各类游戏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孩子的成长与游戏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的多数游戏都是家长安排的。因此,父母要学会甄别游戏的种类,让孩子在愉快中游戏,在游戏中自由联想,在联想中学习,达到学习与游戏合二为一的效果。
也许有人要说,游戏会引发一些不良问题,那让孩子少接触游戏不就行了吗?多抽点儿时间去学习,少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玩乐之中不是更好吗?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我们大人在学习工作的同时尚且需要减压,又何况孩子呢?当慢性的焦虑、愤怒或者烦躁的感受占据了孩子的思想,他们就只有很少的能力来处理他们试图学习的东西。也就是说,孩子未来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孩子是否拥有积极正面的社交能力,对于3~8岁的孩子来讲,游戏是提高智商、锻炼社交能力的第一环节,所以也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让孩子尽情游戏,对孩子充分地发挥联想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各类不同的游戏将促进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特点与优势。
1.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感受掩盖在事物外表下的东西。
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很大的能量等待开发,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敬畏心,他们急切地想要看清楚掩盖在事物外表下面的东西,并能充满创意地去玩。有时候,他们还可以感受到通常成人需要花时间才能感受到或意识到的事情。但是,当孩子的心性不被肯定和关注的时候,就会被一只无形的手压制下去。结果,小孩子就失去了这种天生的直觉能力。
2.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慢慢地认识自己。
小孩子总会认为自己已足够成熟。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时光中,为了快活地玩,他们时常可以接受到语言能表达出来和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有时候,他们内在生命的那些特别经验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认可,于是,他们开始认为自己还不够成熟,所以不可能凭直觉认识某些事情。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内在生命的自我认识也越来越被压制、遗忘和封闭。
3.孩子在游戏中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家长们应该懂得和孩子一起玩耍的重要性。本来,家长和孩子之间一块游戏有更多深层次的交流和理解的机会,由此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常常有些东西需要与人分享才能体现出事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但大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就让孩子一个人孤单地玩,使孩子在潜意识中失去了很多乐趣。
4.孩子可以在游戏中释放压力。
孩子也需要有释放压力的时段。我们常常认为孩子没有压力,所以当他们故意捣乱的时候,也从未想过那是孩子的压力所致。这样的孩子常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斥责。孩子又会因为受到斥责进而再产生压力反应,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孩子和成人都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孩子从有记忆力开始,也有着自我世界的压力:美国儿童民意调查中心对875名年龄在9~13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压力来源位于前位的分别有:分数、学校、家庭作业,家庭,来自朋友或同伴的流言、嘲笑等,而给孩子游戏的时间,就是让他们有释放压力的时段。
5.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有的孩子在上学的时候,便具有攻击性、叛逆性、冲动性,有时候也会显得有些孤独和伤心。孩子因为自身的局限性不知道如何与外界沟通,也不懂得在遇到困难和不如意的事情时,如何去管理自我的情绪。而那些从小就在与伙伴和父母的游戏中摸爬滚打的孩子,面对着这些困难或者竞争,就表现得自然得多。所以,经常与孩子一起游戏是一件好事情。
父母也可以参与到孩子游戏的环节中。孩子需要有人保护他、关心他、支持他、肯定他的价值观,需要成年人成为他们生活停泊的港湾,对他们不离不弃。他们也需要在家庭和学校学习到具体的社交和情绪管理技能。所以请父母们参与孩子们的游戏,你会发现玩了一会儿的孩子总是不时地扑到你的怀里,来寻找依靠和安慰,而那个时刻,做父母的也有着特别的欣慰和愉悦感。
正确地对待孩子们的游戏,为孩子选择正确的游戏,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成长,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发掘孩子的游戏细胞,使他们的自由地联想,把孩子培育成真正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人才。
用“如果”来造句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对你说,长大后他要建造出一座十分坚固的宫殿给你来住,在里面不用担心强烈的地震,也不用担心饮食,因为有专门的生产通道,也有专门的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同时等到技术足够强大了,他要让每个人都住上这样的房子。当听到孩子此番话的时候,你会作何感想?是训斥孩子的无知,异想天开,还是赞赏孩子的远识,雄才大略?对于孩子的想象,你应该感到欣慰、满足、愉悦与感动,孩子如此纯真的想象,也是孩子心灵深处对生活的真实领悟与感受,那么,父母的赞赏与肯定是让孩子倍受鼓舞的。
而对孩子来说,幻想与想象更是一种精神享受,而且孩子有丰富的心灵感受,他们对自己的想象是非常认真的、非常郑重的,这更是孩子难得的宝贵之处。所以父母应当尽可能地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并设法鼓励他们尽情地去发挥想象,鼓励他们为未来的梦想去努力。
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但对孩子自己的“梦想”却不屑一顾。父母们没有意识到,其实孩子自己的幻梦才是支撑着他们努力奋斗的基石,也是孩子人生价值观的初步体现,无论他想做什么,只要不断开拓,不断拼搏,最终总会有所成就。孩子的有些梦想虽然在大人们的眼中,在现阶段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很多都并不是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父母的鼓励更是常常会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
有了梦想,人生才会充满希望,有了梦想,面对生活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和进取心,永不言弃,才能让梦想变成现实。所以,无论孩子的梦想多么不合父母的心意,都请尊重孩子的想法,因为有了梦想孩子才会有奋斗的目标,也才有成功的动力。
在孩子发挥想象力的领域里,大人们应当给孩子最大幅度的自由空间。同时大人们应该鼓励与激发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善于用“如果”去造句。
1.捕捉孩子鲜活生动的思维。
孩子具有跳跃性的思维,这是他们思维的独特之处,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潜能,只是看大人们如何去把握与对待了。
一个孩子把一块本来完整的布用小剪刀剪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用彩笔给那些布条上色,看到妈妈,她欣喜地对说:“妈妈,我要做一条五彩缤纷的美丽彩带,挂在窗子上,让它随风飘摇!”这时候,妈妈该如何对待?很多家长也许会说:“你在这里搞什么鬼呀?一条好好的抹布被你弄得没用了,都丢到垃圾桶里去,别在这里瞎搞了!”于是,孩子的创意思维戛然而止,她本来充满着各类遐想的创意,就被如此无情地扼杀了。
孩子是有着鲜活生动的思维特色的,假若家长问孩子:“如果你可以七十二变会怎样?”孩子一定会展开幻想的翅膀,进行无穷无尽的想象,给出各种各样大人们意想不到的答案。
父母应当善于去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而不是不假思索地以成人的目光去看待孩子做的事,盲目地给予否定。
2.给孩子的想象力插上自由的翅膀。
孩子往往很善于进行想象,但大人们却不见得会为孩子去指引,现在在学校的教学之中,老师为避免教育的复杂化,也很少会去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有时孩子的想象却被视为“钻牛角尖”了。
比如老师问:“小猫为什么要洗脸?”孩子会童趣十足地回答:“小猫用爪子洗脸是它没
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培养孩子真才实学的8个教育法则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培养孩子真才实学的8个教育法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