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0年修订-32)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0年修订-3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10年修订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 质量标准
  • 标准参考书
  • 工程技术
  • 科技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
ISBN:9787506664790
版次:1
商品编码:1095958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页数:55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0年修订-32)》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010年我国制修订国家标准共2846项。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0年修订-32)》由中国标准出版社编,为“2010年修订-32”,收入新制修订的国家标准33项。

目录

GB/T 18790—2010 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技术要求与测试规程
GB/T 18804—2010 运输工具类型代码
GB/T 18823 2010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GB/T 18831——2010 机械安全 带防护装置的联锁装置设计和选择原则
GB/T 19072—2010 风力发电机组塔架
GB 19079.19—2010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19部分:拓展场所
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GB/T 19114.43 2010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工业制造管理数据 第43部分:制造流程管理数据:流程监控与制造数据交换的数据模型
GB/T 19144—2010 沉积岩中干酪根分离方法
GB/T 19146—2010 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
GB/T 19163—2010 牛蛙
GB 19173 2010 桑树种子和苗木
GB 19174—2010 猕猴桃苗木
GB 19175—2010 桃苗木
GB 19176—2010 糖用甜菜种子
GB/T 19252—2010 电子商务协议样本
GB/T 19283—2010 三峡枢纽过坝集装箱船主尺度系列
GB 1930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
GB 1930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
GB/T 19319—2010 小艇 防止人员落水和重新登艇
GB/T 19413—2010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 19520.17—201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 rnm(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 第3—105部分:1U高度机箱的尺寸和设计要求
GB 19522—2010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GB/T 19584—2010 银行卡磁条信息格式和使用规范
GB 1964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
GB 1964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
GB 19646—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
GB/T 19659.5—2010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 第5部分:基于HDLC控制系统的参考描述
GB/T 19882.211—2010 自动抄表系统 第211部分: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 系统要求
GB/T 19889.14—2010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14部分:特殊现场测量导则
GB/T 19902.4—2010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制造软件互操作性能力建规 第4部分:一致性测试方法、判则及报告
GB 19967.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基本多文种平面) 汉字24点阵字型 第2部分:黑体
GB/T 20013.4—2010 核医学仪器例行试验 第4部分:放射性核素校准仪

前言/序言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0年修订-32):时代脉络下的标准体系巡礼 引言: 2010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而言,是承上启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一年。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节点,国家标准体系的动态调整与更新,深刻反映了产业升级的需求、技术进步的浪潮以及社会对质量、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的迫切期望。本汇编(2010年修订-32)并非仅仅是一部静态的规范集合,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特定时期内,中国在各个关键领域追求标准化、规范化治理的集体努力与阶段性成果。 本卷核心聚焦与领域划分: 本册标准汇编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对2010年前后修订或新增标准的集中收录与系统分类。它涵盖了在当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培育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过程中,对标准提出更高要求的特定技术领域。其内容布局通常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板块展开: 第一部分:先进制造与工业基础标准升级 2010年,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从“世界工厂”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阶段,对精密制造、可靠性工程以及新材料应用提出了迫切的标准需求。 机械与部件可靠性标准: 这一部分重点关注了关键机械部件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寿命预测、失效分析及验收标准。例如,针对高精度机床主轴、轴承、传动系统的振动、噪声控制指标可能进行了更新,以适应高端装备制造对精度和稳定性的严苛要求。标准中会详细规定不同载荷等级下的疲劳极限、接触应力容许值以及表面处理工艺的检测方法。 有色金属与特种合金标准: 随着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特定牌号的铝合金、钛合金以及高性能钢材的化学成分控制、晶粒度要求、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测试规程,在本汇编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些标准直接影响着下游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模具与工装标准化: 模具作为制造业的“母机”,其标准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产品制造的效率与一致性。本部分可能包含了对热流道系统、冷却流道设计规范、以及不同材料模具钢热处理工艺的标准要求,旨在推动模具制造的标准化、模块化进程。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器安全标准迭代 2010年前后,消费电子市场爆发式增长,同时对信息安全和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日益提高。 信息设备能效标准: 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的重视,针对计算机、服务器、显示器等信息终端的待机功耗、运行功耗测试方法和限定值在本期可能进行了修订。这反映了国家对引导绿色IT消费的政策导向。 电磁兼容性(EMC)标准: 电子设备数量的激增导致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本卷可能收录了针对特定频率范围的辐射发射(RE)和抗扰度(RS)测试标准。例如,针对家用电器、办公设备以及工业控制设备的EMC豁免等级和测试场地要求,确保设备在相互干扰下仍能正常工作。 电子元器件环境适应性标准: 针对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在不同温度、湿度、振动条件下的可靠性筛选和测试程序,这对于保障通信设备和工业控制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建筑工程与基础设施质量控制 在“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后续影响下,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和抗灾能力成为了标准修订的重点。 新型建材应用标准: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关于绿色混凝土、高性能保温材料、以及再生骨料使用规范可能得到了细化和更新。标准将侧重于材料的耐久性、防火性能和环境影响评估。 结构设计荷载与抗震标准: 针对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需求,以及新建筑在不同地震烈度区的设计载荷取值规范(如风荷载、雪载、活荷载的系数调整),可能体现了对近年地震经验教训的吸收。 施工安全与质量验收标准: 针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深基坑支护等高风险环节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对钢筋焊接质量、混凝土浇筑密实度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界定。 第四部分:环境保护、健康与安全(EHS)规范的强化 2010年,环境监管力度显著加强,标准体系也随之向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和职业健康保护倾斜。 水/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针对特定工业行业(如化工、印染、电力)的废水、废气排放限值可能进行了“升级”。本卷中收录的标准将详细规定监测采样方法、分析仪器的校准流程以及超标排放的判定依据。特别关注了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OEL): 针对生产一线工人可能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如粉尘、有机溶剂、特定金属烟尘),本标准体系修订了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和短期接触浓度(STEL),以更精细地保护劳动者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健康。 危险废物管理规范: 涉及危险废物(如废酸、废碱、反应残渣)的收集、贮存、运输和最终处置过程中的标签标识、应急预案和转移联单制度,体现了对源头控制的重视。 第五部分:服务业标准化与消费引导 随着服务经济比重的上升,对服务质量的量化描述也纳入了标准制定的范畴。 物流与仓储标准化: 针对第三方物流(3PL)的作业流程、信息接口、以及托盘(Pallet)规格的统一化要求,旨在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餐饮与食品安全基础标准: 尽管食品安全主导标准体系庞大,但本卷可能收录了特定加工环节的操作规范、关键农产品初加工的卫生要求,或是对餐饮业公共区域清洁消毒方法的指导。 总结: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0年修订-32)》是一部特定年份的“技术法规集”,它通过对机械、电子、建筑、环境等关键领域的标准修订,清晰地勾勒出彼时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与突破口。阅读此汇编,如同穿越回那个特定时期的技术现场,理解了国家依靠“标准”这一硬性工具,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其价值在于对历史技术规范的精确存照与研究,而非指向当前最新的技术前沿。

用户评价

评分

谈论这样一本工具书,绕不开它的易用性和维护成本。虽然它是一本纸质汇编,理论上不需要担心电子设备的兼容性问题,但维护一套不断更新的标准体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这本“2010年修订”的版本,虽然是特定时间点的快照,但对于需要确保所有历史合规性的项目来说,其历史价值依然存在。然而,对于追求“当前”最新规范的读者而言,购买一本特定年份的汇编,意味着他们必须同时准备后续的补充文件或电子数据库来弥补时间上的滞后。我评估它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特定时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如果它成功地收录了当时所有重要的、生效的标准,并且没有出现任何印刷或编排上的错误,那么它在那个时间段内,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值得信赖的资料。对于那些仍在依据2010年标准进行维护或审计的项目组来说,它的定位和价值是无法被替代的,因为它代表了那一刻的“官方真实”。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说实话,第一眼看上去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它更偏向于那种传统的工具书风格,厚重,封面设计也比较朴实,没有什么花哨的元素。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印刷质量和纸张手感,毕竟这种汇编类的书籍,阅读频率可能会很高,需要有一定的耐用性。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至少说明内容量是实在的。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距处理得还算可以,在长时间阅读下,眼睛的疲劳感相对较轻,这对于查阅资料来说是个加分项。不过,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可以捧着轻松阅读的文学作品,那这本书可能不太适合你,它摆在那里,就像一个沉默的知识库,等待你去挖掘。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内容的权威性和完整性上,而不是阅读体验的愉悦感。我花了一些时间翻阅目录和索引,感觉结构布局还是相当清晰的,这对于快速定位特定标准至关重要,如果找不到想看的内容,再好的标准汇编也是白搭。整体来看,这是一本功能性大于形式感的书,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于专业需求。

评分

作为一个经常需要跟进国家政策和行业规范的业内人士,我购买这类汇编的动机通常是非常明确的——追求最新、最全的官方信息。我特别留意了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0年修订-32)》在时间节点上的覆盖范围和修订的细致程度。通常,标准的变化往往体现在细微的条款调整上,而这些调整可能对最终的产品设计或项目实施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尝试性地查找了几个我正在跟进的核心技术领域的标准编号,对比了一下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差异,发现纸质版在这里的优势在于其稳定性和可溯源性。在工作现场,网络连接不稳定或者电子设备电量耗尽是常见问题,而一本纸质的权威汇编,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无可替代的支持。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修订的部分是否清晰地标明了与旧标准的区别,如果只是简单地罗列新标准,而没有提供修订历史的对比,那么对于需要进行旧版标准过渡或者兼容性评估的人来说,便利性就会大打折扣。从我初步的查阅感受来看,它更像是一个“快照”,记录了那个特定时间点的官方要求。

评分

这套书的实用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收录标准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在一个更新迭代如此迅速的领域。我感兴趣的是,它如何平衡不同行业、不同技术层面的标准覆盖率。例如,在某些新兴的技术领域,标准可能仍在制定和完善中,而传统的、成熟的行业标准则需要保持极高的稳定性和详尽性。我好奇的是,这本汇编是如何划分不同类别的,分类逻辑是否符合行业通行的认知习惯。如果分类过于晦涩或者混杂,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查找的效率就会被大大拖低,使得这本工具书的价值打了折扣。我发现,好的标准汇编应该能像一个高效的向导,引导使用者迅速进入正确的知识区域。另外,对于那些需要跨领域参考标准的用户来说,比如一个涉及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交叉项目的工程师,他们对这种汇编的交叉引用能力和索引的细致程度要求会更高。总而言之,其深度决定了它能解决多“硬核”的问题。

评分

从一个经常需要进行标准培训和内部研讨的角度来看,这本汇编的“可讲解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在面对刚入行的新员工或者跨部门合作的同事时,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权威的文本作为讨论的基础。如果标准文本本身晦涩难懂,即使是权威的汇编也需要大量的解读和背景知识来支撑。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在保持法律严谨性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因表述模糊而产生的误解。具体到这本2010年修订的版本,我个人更关注的是,在当时的技术背景下,那些被引入或修改的标准是如何反映当时的国家战略方向的。阅读这些标准,不仅仅是学习规范,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回顾那段时间中国技术发展的一个侧面。因此,如果附带有一些标准制定背景的简要说明或注释,哪怕是页脚的小字,都会极大地提升其作为学习资料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规范集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