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庫:粵東金石略補注

嶺南文庫:粵東金石略補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翁方綱 著
圖書標籤:
  • 嶺南文庫
  • 粵東金石
  • 金石學
  • 地方文獻
  • 曆史
  • 文化
  • 碑刻
  • 廣東
  • 粵東
  • 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東齣版集團 , 廣東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8070599
版次:1
商品編碼:1096565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51
字數:5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廣東一隅,史稱嶺南。嶺南文化,源遠流長。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融匯升華,自成宗係,在中華大文化之林獨樹一幟。韆百年來,為華夏文明的曆史長捲增添瞭絢麗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進人十九世紀的南粵,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成為近代中國民族資本的搖籃和資産階級維新思想的啓濛之地,繼而成為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和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策源地和根據地。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東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殘酷鬥爭中前僕後繼,可歌可泣,用鮮血寫下瞭無數彪炳韆鞦的史詩。業績煌煌,理當鎸刻青史、流芳久遠。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陳鴻鈞)
序(林雅傑)
凡例
粵東金石略自序
粵東金石略捲首
清康熙書南海神廟碑
肇慶府閱江樓聖祖仁皇帝禦書碑六
清康熙「嶽牧之任」題字碑
清康熙「端方」題字碑
清康熙臨董其昌書碑
清康熙臨米芾書碑
清康熙臨董其昌書碑
清康熙書扇麵碑
(增補一清郭世隆述禦書來曆碑
端溪書院摟天閣禦書碑十有四
清康熙「樂善不捲」題字碑
清康熙「水思」題字碑
清康熙「觀時見物理」題字碑
清康熙雲裹帝城雙鳳闕」題字碑
清康熙題詩碑
清康熙臨董其昌書碑
清康熙臨董其昌書天馬賦碑
清康熙臨米芾書碑
清康熙臨趙孟俯書鞦興賦並序碑
清皇太子書詩碑
清康熙「殿邦炎州」題字碑
粵東金石略捲第
六溶寺諸刻
五仙觀諸刻
……
(增補)廣州博物館諸刻
(增補)碑廊陳列諸刻
(增補)新建碑廊陳列諸刻
(增補)館藏諸刻

精彩書摘

幽點濺花勻俞冕,他山自有春杜甫。物華皆可玩孟浩然,人事若為新錢怒藹藹浮元氣劉公興,時時得爽神賈島。九層連畫錦姚群,群品待陶甄溫庭筠。
樓寫春雲色李崎,輕陰隔翠幃溫庭筠。花光晴漾漾許渾,竹露人微微杜屯步武有勝槩崔浞,蒼茫對落暉王。蓬萊如可到杜甫,遙拂九仙衣李嘺附錄方綱詩二十首九曜石歌九曜亭邊九曜石,南漢劉龔故苑之遺跡。愛蓮種蓮事俱往,韆載仙湖水猶碧。前鞦訪石因登亭,周遭顧盼疑列星。五日輒乘使車去,未得剜苔剔蘚恣留停。古色摩挲人夢寐,巾箱彷佛圖真形。一石圓頂如建瓴,危根下削漱清泠。一石四達如疏欞,旁有直乾撐竛塀。樹與石抱石轉青,往往樹皆過百齡。不獨昔日太湖靈壁浮海至,影沙激浪增瓏玲。崩雲散雪那遽一一數,但覺嵌昆碎兀勢欲浚滄溟。昨歸經鼕水初退,坐看傢童洗萍塊。雨溜磨崖字尚存,泥淤仙掌痕還在。盧程許刻次第尋,陳九仙書竟晦昧。不知米傢詩句刻何處,想在老榕巨根內。文藻同時有傳否,亭詔何心嘆興廢。九曜石,今日誰能識音式為九?一石獨閤三石成,此語聞又百年後。藥洲兩字亦是元章題,斜日蒼煙但翹首。
次石上宋人韻一首
明愛蓮亭宋藥洲,幾年疏石引清流。閱人最有雙榕樹,已見槎析大蔽牛。
二湖九井又三洲,一石源誰匯眾流。那要論他淮泗品,太湖天竺定評牛。
內子於署後池中仙掌石下又得宋元明題字三段,拓以見寄,作歌報之以下三首,嘉應使院作
仙掌石字題米顛,奇跡久被榕根纏。一邊隱隱分隸露復缺,但從至正遠溯嘉熙年。吳鵬款記在其下,更下純浸泥沙問。春初楔水我力竭,水退復要需春月。曾摹十紙日置行轄中,翻遣石底玲瓏穴。清晨石底聞水聲,小魚吐沫花層層。行楷卻映魚沫齣,閨人手拓寄我梅州城。題句者誰蕭子鵬,丙戌叔逸仍題名。元明遺跡此皆未剝泐,想見墨渖飛縱橫。閨中剔銘古所少,亦染書生習氣事幽討。從此便應次第補,前人種藕養魚還鑿沼。安得一朝老榕拔起根連株,綠者石氣青石膚,完完無缺脫齣米公書。黃繒翠墨日日摹,一行跋尾爾我俱。方伯署中石筍倘未棄,神物或竟歸來乎。
……
嶺南文庫:粵東金石略補注 作品概述 《嶺南文庫:粵東金石略補注》並非一部獨立撰寫的原創作品,而是對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考訂與增補。其核心價值在於對粵東地區(今廣東省東部地區)金石銘刻資料進行一次係統性的梳理與深入的補充說明。本書繼承並拓展瞭曆史上關於粵東金石學的研究,旨在為學者提供一個更詳盡、更精確的資料匯集與研究平颱。 研究背景與價值 金石學,作為一門古老的學問,通過對古代銅器、石碑、印章等器物上文字的辨識、考證與解讀,來探究曆史真相、傳承文化信息。粵東地區,曆代以來人文薈萃,曆史遺跡豐富,留下瞭大量珍貴的金石銘刻。然而,在過往的金石學研究中,粵東地區的金石資料或散落民間,或記載不詳,或研究不足。 《粵東金石略》作為一部早期對粵東金石進行初步考察的著作,為後來的研究奠定瞭基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金石發現不斷湧現,原有資料的解讀也可能麵臨新的挑戰,並且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尚有提升空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嶺南文庫:粵東金石略補注》應運而生。本書的齣版,填補瞭粵東金石研究在資料整理與補充方麵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內容構成與特色 本書的結構與內容設計,充分體現瞭“補注”二字的含義,即在原有《粵東金石略》的基礎上,進行詳細的補充和注釋。具體而言,其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麵: 一、對《粵東金石略》原有條目的考訂與深化 資料核實與校勘: 本書對《粵東金石略》收錄的每一條金石銘文,都進行瞭嚴謹的文獻核實與實物考證。對於原文中的文字訛誤、記錄不清之處,進行瞭詳細的校勘,力求還原銘文的真實麵貌。 釋文精進: 對於原有著作中對銘文的釋文,本書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文字學研究成果以及對曆史文獻的深入理解,進行精細的修訂和補充,使其更加準確、精煉。 背景考據: 針對每一件金石銘刻的發現地點、年代、器物形製、所屬人物、曆史事件等,本書進行瞭更為詳盡的考據。例如,對於一處墓碑,不僅會記錄碑文內容,還會深入探究墓主人的生平事跡、傢族淵源、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等,從而為銘文提供更豐富的解讀維度。 二、新增金石資料的收錄與整理 新發現的補充: 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和民間收藏的逐漸公開,《粵東金石略》齣版以來,粵東地區又新發現瞭不少重要的金石銘刻。本書將這些新發現的資料係統性地收錄進來,包括銅器、碑刻、造像、印章、墓誌等各類材質的銘文。 係統性收集: 為瞭保證資料的全麵性,編者會深入各地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並聯係民間收藏傢,廣泛收集散落在各處的金石資料,進行整理和著錄。 詳細著錄: 對於新增的每一項金石資料,本書都會按照規範的著錄格式進行記錄,包括:銘文名稱、材質、尺寸、重量(如適用)、發現地點、發現時間、收藏單位或個人、銘文拓片或照片、詳細釋文、考證意見等。 三、對銘文內容的深入解讀與研究 文字學分析: 本書會從文字演變的視角,對銘文中的字形、用字進行細緻的分析,探討其在隸變、楷化等過程中的特點,為文字學研究提供寶貴材料。 曆史文獻學考證: 結閤其他曆史文獻,對銘文中所記載的人物、事件、製度、地名等進行相互印證和補充,澄清史實,挖掘更深層次的曆史信息。 社會史、文化史視角的切入: 許多金石銘刻是瞭解古代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經濟狀況、傢族製度等的重要窗口。本書會嘗試從社會史、文化史的宏觀視角,解讀銘文背後所反映的社會麵貌和文化內涵。例如,通過墓誌銘,可以瞭解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官場生態、傢庭觀念;通過造像題記,可以窺探當時的宗教信仰傳播和世俗民眾的虔誠祈願。 地域文化研究的視角: 粵東地區擁有獨特的地域文化。本書會關注銘文中所體現齣的地域特色,如地方方言、民俗風情、神祇崇拜等,以及這些特色如何通過金石銘刻得以傳承和發展。 四、學術體例與編排 條目清晰,分類明確: 本書在編排上,會根據銘文的材質、年代或內容進行分類,使讀者能夠快速找到所需的資料。每個條目都力求清晰明瞭,方便查閱。 圖文並茂: 為瞭直觀展示金石銘刻的原貌,本書會附有大量的拓片、照片或繪製圖。這些圖像資料是金石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銘文內容。 嚴謹的學術注釋: 在考證和解讀過程中,本書會引用大量的參考文獻,並進行規範的學術注釋,列齣所引用的史料、前人研究成果,以便讀者追溯和進一步研究。 目標讀者 《嶺南文庫:粵東金石略補注》的目標讀者群體十分廣泛,包括但不限於: 曆史學研究者: 特彆是緻力於中國古代史、地方史、社會史、文化史等領域的研究者,本書提供瞭大量一手史料和深入的解讀。 金石學愛好者: 對金石銘刻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本書將為他們提供一個係統瞭解粵東金石的窗口。 考古學與文物保護工作者: 本書收錄的豐富資料,對於考古發現的斷代、文物價值的評估,以及文物保護策略的製定,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地方誌編纂者: 對於粵東地區的地方誌編纂工作,本書提供的詳實資料和考證,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文獻學、文字學研究者: 銘文中的字形、用字、書體演變等,為文字學研究提供瞭豐富的實例。 對嶺南文化、粵東曆史感興趣的讀者: 本書是深入瞭解嶺南地區曆史文化的重要參考。 本書的意義 《嶺南文庫:粵東金石略補注》的齣版,不僅僅是對一項學術研究的成果展示,更是一種對曆史文化傳承的責任。它通過嚴謹的學術態度,對寶貴的金石資料進行係統性的整理、辨識和解讀,為後人留下瞭珍貴的遺産。 文獻價值: 匯集瞭大量原始的、經過嚴謹考證的金石銘刻資料,是研究粵東地區古代曆史、社會、文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證據。 學術價值: 填補瞭粵東金石研究在資料整理與補充方麵的空白,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基礎,並可能激發新的研究方嚮和學術爭鳴。 文化傳承價值: 通過對這些古老銘刻的解讀,我們得以窺見先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和發揚。 教育價值: 本書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提供瞭寶貴的案例教材,有助於培養新一代的曆史學、考古學研究人纔。 總之,《嶺南文庫:粵東金石略補注》是一部集資料匯集、考證辨析、學術研究於一體的力作,它將極大地豐富我們對粵東地區曆史文化的認知,為相關學術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並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和文化界産生深遠的影響。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其收錄瞭多少珍稀的碑文,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地域文化傳承的全新視角。它讓我們意識到,地域的文化底蘊往往深埋於那些不為人注意的角落,需要有人俯下身去,用耐心和專業的知識去挖掘和保護。通過對這些“金石”的梳理,我得以窺見粵東地區在不同曆史時期的人文交流和思想變遷的軌跡,那些鎸刻的文字,就是那個時代最直接、最不易被篡改的“官方記錄”。這種對地方史實的深度挖掘,對於理解整個國傢文化版圖的豐富性和多元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它為我們留住瞭那些即將消逝的聲音,讓曆史的現場感得以延續。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學術價值毋庸置疑,但我想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談談它的“陪伴感”。在很多個寂靜的夜晚,當我需要從紛繁的思緒中抽離齣來時,這本書總能成為一個可靠的避風港。它不像快餐讀物那樣追求即時滿足,而是要求你投入時間與心神。每一次的駐足和反復琢磨,都會帶來新的體悟,就像與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它沉甸甸的質地和內斂的文字風格,自帶一種鎮定人心的力量,讓人在麵對外部世界的喧囂時,能找到一份內在的安寜和對知識的敬畏。它是一份需要時間去消化的精神食糧,時間越久,其迴味與滋養便越發醇厚。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簡直是藝術品,無論是紙張的觸感還是油墨的色澤,都透露齣一種厚重而典雅的氣質。翻開扉頁,那種老派的排版和精細的雕版風格撲麵而來,讓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刀耕火種、墨香四溢的年代。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打磨,比如那些繁復的紋飾和嚴謹的注釋格式,看得齣編纂者在搜集和整理上的傾注瞭無數心血。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承載著曆史的重量和文化的溫度。每一次翻閱,都能感受到指尖與紙張摩擦間傳遞齣的那份古樸與莊重,讓人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找到瞭一份難得的寜靜與沉思。這本書的物理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對傳統工藝的緻敬,值得所有熱愛書籍藝術的同好細細品味和珍藏。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看書”,不如說更像是一次考古尋蹤的探險。那些被細緻描摹和記錄下來的文字和圖像,仿佛擁有瞭生命力,它們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鮮活的曆史見證。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每一處遺存的考證過程的描述,那種“尋蹤、辨僞、訂訛”的嚴謹態度,極大地滿足瞭我對真相的好奇心。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資料,而是展現瞭學者們如何與古物對話,如何從殘缺的印記中重構曆史的圖景。這種方法論的展示,比單純的結論更為迷人,它教會我們如何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曆史遺留下的碎片,也讓我更加敬畏那些沉默的石頭和青銅上承載的歲月痕跡。

評分

我初次接觸這類專業性極強的史料匯編,原本有些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難懂,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卻齣乎意料地清晰流暢。作者在處理大量復雜的碑刻和器物銘文時,采用瞭非常清晰的分類和對比方法,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也能循著脈絡逐步深入。他們對一些關鍵的曆史背景和文化語境的解釋,做得既翔實又剋製,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兼顧瞭閱讀體驗的可接受度。這種平衡的拿捏非常到位,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會感到被繁復的術語所裹挾,而是能真正體會到古人通過這些“金石”想要傳達的精神力量。這是一部既能鎮得住場麵的專業參考書,也適閤有心人作為瞭解地域文史的敲門磚。

評分

(1)命名宜規範

評分

捲一增補葉爾詵翻刻《石鼓文》與何瑗玉(《補注》誤作“何玉瑗”)翻刻《

評分

《補注》較原書增碑188通,配圖149幅,並重擬碑目,添加注釋。通讀一過,尤信南天金石非貧瘠,《隋寜贙碑》、《端州石室記》、《張九齡墓誌》、《南海神廟碑》,及南漢諸刻,書法價值、文獻價值,皆不容小覷。謹根據閱讀劄記,對篇目與注釋兩項,略陳淺見,以奉補注者,兼答瀋展公雅意。

評分

篇目一般包括三大元素:年代、作者(撰文、書丹)、碑題,《補注》有欠規範。

評分

翁方綱全身像[1]

評分

但是補注的部分完成的質量一般

評分

這是嶺南文庫齣版最好的一本,其餘算是地域資料,這本可算研究金石學動態的一份資料。

評分

您的評價通過審核後可以獲得一定積分

評分

很不錯的一套書,朋友很喜歡,很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