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波兹曼 著
图书标签:
  • 文化批评
  • 媒介
  • 娱乐
  • 消费主义
  • 电视
  • 信息过载
  • 后现代
  • 尼尔·波斯曼
  • 社会学
  • 大众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新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48286
商品编码:10976310501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娱乐至死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01
作者:波兹曼 译者:章艳 开本: 32开
定价: 38.00 页数:214 印次: 1
ISBN号:9787508648286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20年经典畅销作品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
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
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
*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

内容提要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想告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

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是继麦克卢汉之后世界*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介生态学专业。
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因此发展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译者,章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任教于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曾发表、出版论文译著数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第二篇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第七章 “好……现在”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娱乐至死》一书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媒介的演变如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进行思考乃至理解世界的方式。作者尼尔·波兹曼以其犀利的洞察力,揭示了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如何将严肃的公共话语贬低为纯粹的娱乐,从而削弱了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对现实的深度认知。 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当信息以娱乐化的形式呈现时,其内容的重要性便被大大稀释。无论是政治、新闻、教育,还是宗教,都逐渐沦为一场场视觉和感官的盛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非引导他们进行深刻的思考。这种趋势的危险之处在于,它让我们习惯于碎片化、浅层化的信息接收,从而难以辨别真相,更容易被操纵。 波兹曼追溯了印刷术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当时的书籍和文字强调逻辑、论证和深刻的思考,要求读者积极参与理解过程。而电视的出现,则将信息转化为易于消化、充满感官刺激的图像和声音,使得信息的接收者从主动的思考者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这种转变,使得原本需要严肃对待的公共议题,如政治选举、社会事件,都被包装成一场场精彩的表演,其核心信息被娱乐的表象所掩盖。 书中也批判了“后真相”时代来临的苗头,即在娱乐至死的逻辑下,情感和感官体验比事实和理性分析更具说服力。当公众习惯于娱乐化的信息消费,他们就越发难以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无关紧要的。这不仅削弱了民主社会赖以生存的理性基础,也为那些试图利用信息操控民意的人提供了温床。 《娱乐至死》并非简单地否定娱乐本身,而是指出了当娱乐成为信息传播的唯一且主导的模式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它提醒我们,过度依赖娱乐化的媒介,可能导致我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现实世界失去敏感度和洞察力,最终沦为被信息洪流裹挟的“娱乐至死”的牺牲品。这本书是一声警钟,呼吁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与媒介的关系,警惕娱乐化对我们认知世界的负面侵蚀,并努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批判性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观点,确实让我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了“媒体”的作用。我一直以为,媒体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分享知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我喜欢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各种新闻报道、深度分析,我觉得这是我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我享受那种“知晓天下事”的感觉,仿佛自己拥有了通往真实世界的钥匙。我会在各种平台浏览,从严肃的新闻评论到轻松的娱乐八卦,来者不拒,我以为越多越好,越快越好。我曾经觉得,只要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我就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就能在这个世界上游刃有余。我享受那种接收新知的兴奋感,仿佛自己的大脑正在不断地被刷新和扩展。我喜欢那些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觉得那是时代脉搏的跳动,是集体智慧的闪光。我以为,只要我能紧跟信息的潮流,就不会被时代抛弃,就能始终保持在“在线”的状态。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知世界的一扇新窗!我一直觉得,生活嘛,总得有点乐子,有点谈资,有点能让大家聚在一起哈哈大笑的东西。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娱乐”就是生活的润滑剂,是消磨时间的绝佳伴侣,是让我们从柴米油盐的琐碎中短暂抽离的解药。它能让平淡的日子闪闪发光,让沉闷的聚会变得生动有趣。无论是精彩绝伦的电影,还是引人入胜的电视剧,亦或是让人捧腹大笑的脱口秀,都像是生活里的一束束彩色烟花,短暂却绚烂,给我们带来即时的快乐和放松。我常常沉浸其中,享受那种暂时忘却烦恼,被光影和声音包裹的奇妙感觉。对我而言,娱乐就像是为生活注入活力的小精灵,让疲惫的身心得以喘息,重新积蓄前行的力量。我喜欢和朋友们讨论最新的热门剧集,分享搞笑的段子,一起追逐那些能点燃我们热情的话题。这种共鸣和分享,本身也是一种乐趣,一种让关系更加紧密的纽带。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原来我们对“娱乐”的理解,可以如此深刻,可以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快感,而是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本质和选择。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让我惊叹不已,它揭示了我从未意识到的生活真相。我一直以为,生活就是好好工作,努力赚钱,然后享受一些生活中的“小确幸”。我喜欢那些能带来即时快乐的东西,比如看一部有趣的电影,听一首动听的歌曲,吃一顿美味的大餐。我觉得,这些就是生活的美好之处,是支撑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享受那种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被动接受美好事物带来的感觉。我常常会因为看到一个精彩的表演而感到心潮澎湃,因为听到一个动听的旋律而沉醉其中,因为品尝到一种独特的风味而感到满足。这些简单而直接的快乐,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它们让我在忙碌之余,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放松和享受。我喜欢那种被动的、纯粹的感官愉悦,它能让我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快乐。我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人生的终极追求。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像是给我敲响了一记警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对“信息”的态度。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信息的“饥渴者”,总觉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新奇的观点或者爆炸性的新闻。我喜欢在各种平台上刷屏,从头条到社交媒体,从深度报道到碎片化推送,来者不拒。我以为这样就能让自己变得“见多识广”,掌握当下最前沿的动态,做出最明智的判断。我甚至享受那种“知道一切”的幻觉,仿佛自己站立在信息洪流的顶端,洞悉世事。每次看到新的资讯,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去了解,去消化,去成为那个“消息灵通人士”。这种对信息的追求,曾经让我觉得充满了活力和掌控感,仿佛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我常常在深夜里,伴随着屏幕的光亮,将海量的信息一股脑地塞进大脑,感觉自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进化。我对那些能够迅速传播、引起广泛讨论的事件尤其感兴趣,仿佛参与了一场全民的集体记忆塑造。

评分

我从未想过,我们所处的这个“被娱乐”的时代,其背后隐藏着如此深刻的逻辑和令人担忧的趋势。一直以来,我将“娱乐”视为一种纯粹的消遣,一种放松身心的手段,一种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调味剂。当我感到疲惫时,会选择一部好电影;当我感到无聊时,会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当我需要与人交流时,会参与到热门话题的讨论中。我享受这些带来的即时满足感和愉悦感,它们让我暂时逃离现实的压力,沉浸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虚拟世界。我以为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让我在忙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智慧。我常常会因为看到一个精彩的表演而感到心潮澎湃,因为听到一个有趣的笑话而开怀大笑,因为参与到一次热闹的讨论而感到自己融入了集体。这些体验,都让我觉得生活充满了色彩和乐趣,让我觉得每一天都值得期待。我喜欢那种被动接受信息,然后被其中的趣味所吸引的感觉,仿佛享受着一场永不落幕的盛大演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