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大学·中庸 |
| 作 者 | |
| 市场价 | 12 |
| ISBN号 | 9787550243392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页 码 | 160 |
| 国学经典,典藏精品。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陶。 全方位解读,导读必备。原典、注释、译文一目了然,解读*威,研究专业。 浮躁社会的醒世录,茫然人生的指南针,烦扰困惑的救世药,用古代圣贤的道理治愈现代社会的疾病。 精品印刷,设计考究,是典藏和赠送的绝妙佳品。 |
| 《大学》将人的修身作为核心基础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治国平天下就应该以德为本。 《中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儒学,特别是理学,许多概念、命题出自《中庸》,《中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大学·中庸》将《大学》《中庸》整合编撰成了一本书《大学·中庸》,里面包含了很多先圣哲人的价值反思和体验,由此也向当代读者展示了他们卓越的思想表述才能,有着很好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大学·中庸》内容有四部分组成:原文、注释、译文、读解。注释简要明了,读解到位,对读者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 大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附录 朱熹《大学章句序》 中庸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附录 朱熹《中庸章句序》 |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大学·中庸》: 第一章 [原文]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知止④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⑤。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⑥;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⑧;致知在格物⑨。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⑩,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12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①大学之道:“大学”一词在古代的应用中共有两种含义:其一,表示某个人学识渊博,有“博学”的意思;其二,“大学”在古代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也就是“大人之学”。古人从八岁开始上小学,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和礼节,包括“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内容;长到十五岁时便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内容,主要是一些“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大学”的两种解释之间也有词义相通的地方,两者是表达“博学”的意思。而本句中的“道”,原本是指道路,有时也可以引申为规律、原则等,而且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的研究中,也可以表示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因此,在不同的文章中,解释“道”的含义时应该联系上下文的具体内容,解释成更为贴切的含义。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有使动意味,可以解释为“使彰明”,其实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而后一个“明”则是形容词,明德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③亲民:这个词语我们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应该结合后面的“传”文进行理解。“亲”应解释为“新”,也就是革新、弃旧图新的意思。亲民,可以解释为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扬善。 ④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⑤得:收获。 ⑥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⑦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⑧致其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 ⑨格物:认识、研究世间的万事万物。 ⑩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倍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应该译为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能够弃旧图新,使人能够达到*完善的境界。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志向坚定;让自己镇静不焦躁,心安理得,思虑周详,*终能够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有枝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我们只有弄清楚事情的本末始终,才能更加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代所有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都要先学会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可是要想学会理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做的就是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应该先端正好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学会使自己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诚,应该先使自己学会获得知识;而让自己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会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所以,换句话说,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万事万物,将其研究透彻后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也只有获得知识后才能让自己的意念更为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了才能让自己更好地修养品性;只有品性修养好了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学会管理家庭和家族的方法后才能用于治理自己的国家;只有掌握了治理好国家的方法,才能让国人过上太平富足的生活。上到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都应该将修养品性作为学习的根本。假如这个根本被扰乱了,那么无论是家庭、家族还是国家、天下,都不可能治理得更好。同样的道理,假如一个人做事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根本不可能将事情做到*好! |
老实说,我一直认为《大学》和《中庸》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典,即便看了很多解读,也总感觉抓不住核心。但这本《大学·中庸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特别欣赏它对于“明明德”和“亲民”的解释,作者并非简单地将它们视为抽象的道德口号,而是深入分析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我看来,“明明德”是关于内在的自我完善,而“亲民”则是将这份完善的力量外化,去影响和教化他人。书中对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儒家思想中“内圣外王”的宏大愿景,即个人的修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我,既保留了原文的庄重典雅,又通过白话解读和现代语言的穿插,使得阅读过程流畅且富有启发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学习”的理解都有了新的高度,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追求一种由内而外的启迪和成长。
评分这部《大学·中庸》真是太棒了!我一直对儒家思想充满兴趣,但苦于原著深奥难懂,总觉得隔着一层窗户纸,看不到里面的精髓。这次终于找到了这本精粹本,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书的装帧很典雅,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繁体字,旁边配有详细的注释和白话解读,这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之前觉得拗口的词语,经过注释和解读,立刻变得豁然开朗。比如“格物致知”,之前总觉得是个虚泛的概念,看完书里的解释,才明白它指的是探究事物的道理,从而获得知识,这与我们现代所说的科学探究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书中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递进,也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个人和社会发展模型。读来读去,总感觉作者在字里行间传递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去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一种精神的引领,让我对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拿到这本《大学·中庸》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觉得作为一本“精粹本”,应该会比原著更容易理解一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一页都巧妙地留有笔记和注释的空间,这让我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不仅对原文做了精准的翻译,还融入了许多现代哲学的视角,对一些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让我能够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这些古老的智慧。例如,书中关于“修齐治平”的论述,作者将其与现代的个人成长、家庭管理、企业治理甚至国家治理联系起来,使得这些原本看似遥不可及的理念,变得生动且具有现实意义。读到“慎独”的部分,我更是深受触动。在如今信息爆炸、诱惑丛生的时代,如何做到“慎独”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书中的论述让我看到了其深远的意义,它关乎一个人的品格、责任感以及最终的成就。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着我去探索内心深处的智慧,去发现自己潜藏的可能性。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经典,是能够跨越时空,与现代人产生共鸣的。《大学·中庸》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而这本精粹本更是将这份共鸣放大到了极致。首先,它的内容组织逻辑清晰,将《大学》的“三纲八目”和《中庸》的“中庸之道”做了非常精妙的串联,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思想体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君子”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停留在道德层面的说教,而是通过对君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言行举止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种温润如玉、坚毅果敢的理想人格。书中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论述,让我反思了个人选择与命运的关系,这与现代的“选择决定命运”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且,这本书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比如它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史实和人物故事来佐证观点,这使得枯燥的说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最朴素却最深刻的语言,指引着我走向一条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人生道路。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大学生,一直想深入了解儒家经典,特别是《大学》和《中庸》。之前也接触过一些相关书籍,但往往晦涩难懂,要么是学术性太强,要么是过于浅显,都无法满足我既想求精又想求实的学习需求。直到我发现了这本《大学·中庸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用心,不仅收录了原文,还配有详尽的古今对照翻译,以及对难点、疑点的深度解析。我尤其喜欢它在“中庸”部分对于“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解读,结合了历史典故和现实生活,让我深刻理解了“中庸”并非是消极的折中,而是保持内心平衡、顺应天道自然的一种智慧。书中的例子也非常生动,比如关于“诚”的阐释,作者通过古代圣贤的实践,让我看到了“诚”是如何渗透于日常生活,并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学术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儒家经典读物,非常适合想要系统学习儒家思想的读者。
评分给力额@
评分给力额@
评分书质量很好,送给儿子很喜欢,现在就在读了,爱不释手。儿子喜欢读书,以后就都在这买了!
评分书质量很好,送给儿子很喜欢,现在就在读了,爱不释手。儿子喜欢读书,以后就都在这买了!
评分书质量很好,送给儿子很喜欢,现在就在读了,爱不释手。儿子喜欢读书,以后就都在这买了!
评分d=(´▽`)=b赞
评分书质量很好,送给儿子很喜欢,现在就在读了,爱不释手。儿子喜欢读书,以后就都在这买了!
评分d=(´▽`)=b赞
评分很不错,值得够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