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卫星轨道:模型,方法和应用 [Satellite Orbits Model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卫星轨道:模型,方法和应用 [Satellite Orbits Model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门斯布吕克(Oliver Montenbruck),[德] 吉尔(Eberhard Gill) 著,王家松 等 译
图书标签:
  • 卫星轨道
  • 轨道力学
  • 空间技术
  • 航天工程
  • 数学模型
  • 应用数学
  • 控制工程
  • 导航定位
  • 国防科技
  • 译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0797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00786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
外文名称:Satellite Orbits Model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8
字数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卫星轨道:模型,方法和应用》是一本指导读者学习卫星轨道确定与预报理论,掌握实践操作的现代教科书。从轨道动力学基础知识开始,本书重点介绍了基本摄动力模型和精密跟踪方法,详细描述了大量用于轨道确定和预报的算法,特别是数值处理过程。
随书附带了C++源代码程序和所有示例习题与应用,可在国防工业出版社网站下载。这些程序基于一个强大的航天动力学库,具有很好的移植性,可以用于个人应用开发。
另外,本书还以互联网超链接方式收录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便于航天动力学信息的完善和更新。
《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卫星轨道:模型,方法和应用》可以为学习卫星导航、大地测量和航天技术的学生与研究人员,以及关注航天动力学的卫星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提供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100分钟环绕地球
1.1 卫星轨道的相关资料
1.1.1 低轨卫星轨道
1.1.2 遥感卫星的轨道
1.1.3 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1.1.4 大椭圆轨道
1.1.5 星座
1.2 空间导航
1.2.1 跟踪系统
1.2.2 已有的成果

第2章 航天动力学简介
2.1 二体问题的一般特性
2.1.1 平面运动和面积定律
2.1.2 轨道形状
2.1.3 能量积分
2.2 无摄轨道预报
2.2.1 开普勒方程和与时间相关的运动
2.2.2 开普勒方程求解
2.2.3 空间轨道
2.2.4 位置和速度至轨道根数
2.2.5 无奇点根数
2.3 地基卫星观测
2.3.1 卫星地面轨迹
2.3.2 卫星在地平坐标系的运动
2.4 初轨确定
2.4.1 基于两组位置矢量的轨道确定
2.4.2 由三组角度数据进行轨道确定
习题

第3章 力学模型
3.1 引言
3.2 重力势
3.2.1 球谐函数扩展
3.2.2 -些特殊的重力场系数
3.2.3 引力场模型
3.2.4 递归公式
3.2.5 加速度
3.3 日月引力
3.3.1 摄动加速度
3.3.2 低精度日月坐标
3.3.3 切比雪夫近似
3.3.4 JPL星历
3.4 太阳辐射压
3.4.1 蚀条件
3.4.2 阴影函数
3.5 大气阻力
3.5.1 上层大气
3.5.2 Harris-Priester密度模型
3.5.3 Jacchia1971密度模型
3.5.4 上层大气密度模型比较
3.5.5 太阳和地磁指数预报
……
第4章 数值积分
第5章 时间和参考系
第6章 卫星跟踪与观测模型
第7章 线性化
第8章 轨道确定和参数估计
第9章 应用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图书名称之外的、涵盖广泛主题的图书简介,侧重于现代科技、工程和基础科学领域,旨在提供一个深入且信息量大的阅读体验。 --- 《智能系统与前沿算法:从理论基础到复杂实践》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前信息技术领域最为活跃和最具颠覆性的前沿方向,聚焦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网络安全以及先进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从底层理论到前沿应用的全面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深度学习理论与模型创新 本部分首先梳理了现代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神经网络(DNN)的数学基础与优化算法。我们详细剖析了从经典的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到更复杂的自适应优化器(如AdamW、RAdam)的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了当前在处理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时表现卓越的Transformer架构的内部机制。 内容涵盖了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稳定性改进、变分自编码器(VAEs)在表示学习中的应用,以及图神经网络(GNNs)在处理非欧几里得数据(如社交网络、分子结构)时的独特优势。特别地,我们引入了“因果推断”在模型可解释性(XAI)中的作用,旨在超越单纯的预测能力,探究模型决策背后的深层逻辑。此外,章节还深入讨论了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在数据隐私保护下的分布式模型训练范式,以及如何利用神经形态计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的原理来设计更节能的类脑芯片。 第二部分:高性能计算与并行架构 随着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计算能力的瓶颈日益凸显。本部分将焦点投向了如何利用新型硬件架构和并行编程模型来加速科学计算和工程仿真。 我们详细介绍了异构计算环境下的编程范式,包括CUDA、OpenCL以及针对新型RISC-V架构的向量指令集编程。章节重点解析了大规模矩阵运算(如张量核心的使用)在深度学习推理和训练中的效率优化,以及如何有效管理GPU内存层级结构。在算法层面,我们探讨了蒙特卡洛方法在高维积分中的收敛性改进,以及有限元方法(FEM)在求解偏微分方程(PDEs)时,如何通过自适应网格细化技术和并行求解器(如GMRES的并行变体)实现超算级别的性能突破。此外,本书还引入了量子计算的初步概念,着重分析了量子比特(Qubit)的物理实现挑战以及量子退火算法在组合优化问题上的初步应用潜力。 第三部分:网络物理系统与信息安全 随着物联网(IoT)和工业互联网(IIoT)的普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同时也暴露了新的安全风险。本部分致力于网络安全、控制理论与系统工程的交汇点。 我们系统地分析了针对关键基础设施(如电网、交通系统)的攻击面,并介绍了基于行为分析的异常检测系统。在加密技术方面,除了标准的公钥基础设施(PKI)外,本书详细阐述了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的格基密码和哈希树签名方案的数学原理。在控制理论方面,我们结合了现代鲁棒控制和预测控制(MPC)的原理,探讨了如何设计具备内生安全特性的控制系统。内容还包括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追溯和数据完整性验证中的应用模型,以及如何利用形式化验证方法来证明复杂软件和硬件设计的正确性。 第四部分:先进材料与微纳尺度工程 超越纯粹的计算,本部分转向了支撑现代技术进步的物理基础——材料科学。 本章涵盖了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前沿进展,特别是二维材料(如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电子特性及其在超快晶体管和传感器中的应用潜力。我们深入研究了纳米尺度下的光子学,包括超表面(Metasurfaces)的设计原理及其在光场调控中的突破。此外,内容还扩展到生物工程材料,如自修复聚合物和智能水凝胶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来加速新材料的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读者将了解到如何通过原子尺度上的精确控制,来赋予材料宏观层面所需的功能特性。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应用数学、物理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在工业界从事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研发、网络安全架构设计和新材料研究的专业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本书需要具备扎实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基础编程基础。 本书价值: 《智能系统与前沿算法:从理论基础到复杂实践》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提供一个高度互联和前瞻性的技术视野。它不仅教授“如何做”,更强调“为何如此做”,帮助读者掌握驱动下一代技术创新的核心理念与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国内关于深空探测和卫星动力学的经典著作相对稀缺,很多资料要么过于偏重理论推导而缺乏工程实践,要么就是翻译质量参差不齐。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研究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从目录和摘要的初步浏览来看,它似乎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的桥梁。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对非保守力影响下轨道摄动的处理方式,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数值积分技术来提高长期预报的精度。这对于我们进行高精度轨道维持和星座设计至关重要。希望它在处理非线性问题时,能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而不只是重复教科书上的标准流程。如果能对最新的传感器数据融合在轨道确定中的应用有所涉猎,那就更贴近当下的工程需求了。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虽然不菲,但考虑到它所涵盖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觉得物超所值。毕竟,卫星轨道理论是航天领域的核心基石,一本系统介绍模型、方法和应用的专著,其价值是无法简单用金钱衡量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方法论上的严谨性,他们似乎并没有停留在基础理论的罗列上,而是着重于如何将这些理论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计算工具。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算法推导和案例分析,这样我就可以对照着自己的研究项目进行验证和学习。如果能附带一些源码或者数据接口的说明那就更完美了,虽然知道这在专业译著中比较少见,但作为读者,总是抱有这样的期待。总之,这是一本能真正沉淀下来,让人反复研读、从中汲取营养的宝贵资料,绝对是书架上的“镇馆之宝”。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精品译丛”的名头去的。这系列丛书过去引进的作品,无一不是在各自领域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因此,我对这本书的翻译质量抱有极高的期望。一个晦涩的物理概念,如果翻译得不够精准到位,往往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尤其是在涉及向量、张量和微分几何的复杂表述时。我希望译者不仅是语言上的专家,更是对空间科学有着深刻理解的内行。好的翻译应该能让读者感受到原作者的思考逻辑和学术腔调,而不是生硬的逐字对应。如果这本书能够忠实而流畅地传达出原著的精髓,那么它将极大地加速我们对国际前沿研究成果的吸收速度,弥补我们在信息获取上的滞后。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我最看重的方面。很多学术著作读起来像天书,理论很美,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无从下手,因为它缺少一个清晰的“如何做”的指导链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从问题定义到解决方案实施的完整路径图。例如,在设计一条特定的地球同步轨道时,有哪些关键的约束条件需要首先考虑?在进行轨道机动规划时,如何平衡燃料消耗与时间效率之间的矛盾?如果书中能够详细剖析这些实际工程中的权衡取舍(Trade-offs),并提供相应的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法,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理论参考,更是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工程手册。对于我们团队来说,一本能指导实际任务执行的工具书,比十本纯粹的理论探讨更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棒了,硬壳精装,手感沉甸甸的,一看就是那种值得珍藏的学术力作。拿到手的时候,光是看封面设计,我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选题和制作上的用心。那种略带复古的字体搭配深邃的蓝色调,让人联想到浩瀚的宇宙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翻开它,深入了解那些复杂的轨道力学知识了。书的内页纸张质量也非常出色,文字和图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看起来也赏心悦目,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种高品质的物理呈现,对于严肃的科研人员或者痴迷航天工程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我非常期待里面的内容能够像它的外表一样,充满深度和洞见,能够为我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和理论支撑。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象征,时刻提醒着自己对科学探索的追求。

评分

虽然不是很详细,但是讲的都是重点,还有习题可以练练

评分

非常好的书,值得购买,就是不便宜啊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包装完好,快递也很迅速,赞??

评分

非常好的书,值得购买,就是不便宜啊

评分

经典的一本书,认真学习

评分

不错,很喜欢的一本书

评分

有点不是太新。。。。。

评分

内容不错,就是贵了些,书好像被水浸泡了,部分面页皱巴巴,但是看到书还不错,京东服务好,就算了,用吧,支持一下,继续购物,马上金牌用户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