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沉思錄 | 作者 | 馬可·奧勒留;王燕珍 陳利紅 |
| 定價 | 28.00元 | 齣版社 |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8022576 | 齣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數 | 頁碼 | 240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沉思錄》全書分十二捲共487則箴言,是奧勒留在二十多年的徵戰生涯中,在鞍馬勞頓之餘,寫下的與自己心靈的對話錄。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是寫給自己的書。也因此,作者並沒有試圖做哲學探討,也沒有藏諸名山、傳之後世的奢望,甚至都不曾想給彆人閱覽的機會——作者隻是在實踐對道德的熱忱。在書中,他記錄下瞭被宮廷、被責任和義務所牽絆的自己,以及自身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思考瞭諸如道德、宗教、人生倫理、自然哲學等問題。《沉思錄》不僅是斯多葛學派的一個裏程碑,也是整個西方曆史上感人的偉大名著。 n斯多葛學派是公元前300年前後,形成於古代希臘的一個哲學學派,因創始人芝諾經常在雅典集會廣場的廊苑(希臘文stoa,原意是“門廊”)聚眾講學而得名。斯多葛學派認為世界是理性的,宇宙是美好、秩序和和諧的整體,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因而也是一個獨立的“小宇宙”;人類是一個整體,因而人類也是神聖的,國傢應該由智慧君主來治理。 n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眾多哲學流派裏,隻有斯多葛學派懂得如何培養公民、偉人和帝王。也因此,斯多葛學派在整個西方文化思想史上産生瞭深遠而廣博的影響。而《沉思錄》就是斯多葛學派的一部傑作,正是它的傳世,纔使得這個學派的哲學精神得以流傳至今,並且深刻影響瞭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啓濛。 n |
| 作者簡介 | |
| 奧勒留,全名馬可?奧勒留?安東尼?奧古斯都(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羅馬帝國“五賢帝”i後一位,斯多葛學派著名哲學傢和代錶人物之一。公元121 年 4 月 26 日齣生於羅馬貴族傢庭,從小便接受斯多葛派哲學訓練,學習過簡單淳樸、吃苦耐勞的生活;同時在希臘文學、繪畫、法律等方麵接受瞭當時好的教育。奧勒留還在孩提之時,就得到瞭哈德良(“五賢帝”的第三帝,公元117年-138年在位)的垂青,被指定為隔代繼承人;自青年時代起,即輔佐安東尼(“五賢帝”的第四帝,公元138年-161年在位,哈德良的養子。安東尼繼位的條件之一,就是哈德良要求他認領奧勒留為養子和繼承人)治理國傢。公元161年,安東尼逝世,奧勒留正式成為擁有全權的皇帝。 n彼時,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已接近尾聲。國內的自然災害、瘟疫頻發,東部和北部邊境與外族的戰爭不斷。作為一代賢君,奧勒留工作勤勉,體恤民情;作為統帥,為瞭穩定邊境、平定叛亂而長期徵戰四方,武功赫赫。奧勒留也因此成為羅馬帝國曆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 n奧勒留辛勤的工作,未能挽救衰敗的帝國。在一次遠徵前夕,他的朋友們似乎預感到瞭不祥,便請求他留下自己的箴言。戰爭還未結束,作為皇帝和統帥的奧勒留便因勞纍病倒軍中,於公元180年3月17日逝世,享年五十九歲。他身後是一個韆瘡百孔的帝國,而一個完美哲學傢卻由此誕生,這也是他為後世所稱道的——作為哲學傢的奧勒留。《沉思錄》得以保存和流傳,斯多葛學派的哲思和精神,也得以傳承。 n |
| 目錄 | |
| ◎ 捲一 /001 n◎ 捲二 /015 n◎ 捲三 /027 n◎ 捲四 /041 n◎ 捲五 /063 n◎ 捲六 /083 n◎ 捲七 /107 n◎ 捲八 /133 n◎ 捲九 /157 n◎ 捲十 /177 n◎ 捲十一 /197 n◎ 捲十二 /217 n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1 n從我祖父維魯斯身上,我學到瞭良好的品德,學會瞭自我剋製。 n2 n從彆人對父親 的傳頌和我對他的追憶,我懂得瞭謙遜和勇敢。 n3 n從我母親身上,我感受到瞭虔誠和仁慈,學會瞭行不為惡,思無邪念。從她身上,我學會瞭簡樸生活,遠離奢靡。 n4 n我的曾祖父讓我認識到,切不可吝惜於對教育的投入。聘請好的傢庭教師勝過在公立學校接受教育。 n5 n我的傢庭教師教導我,不要去擁護競賽活動中的任何一隊,也不要去支持角鬥賽裏的任何一方。從他身上,我學會瞭剋製欲望,辛勤勞動,自力更生,學會瞭不插手他人事務,不聽信流言蜚語。 n6 n戴奧吉納圖斯 教會我,不要忙碌於煩瑣之事,也不要輕信那些江湖術士 口中所謂靈符和驅魔等諸如此類的鬍言亂語;不畏懼但也不熱衷於格鬥;要樂於接納直率之言;要學習並熱愛哲學,從熟悉巴剋爾斯的思想開始,繼而去閱讀坦達西斯和馬西安的作品;要在年輕之時就開始記錄日常言談;生活起居要遵從希臘學者所奉行的律條:住不求舒適,衣不求奢華。 n7 n從拉斯迪剋斯身上,我意識到,我的品格仍需提升和磨煉。從他身上我學習到:要提防自己誤入歧途,不執迷於詭辯,也不在臆想之事上大書特書;不要進行刻意說教,不要以修為高尚者自居,對自己大吹特吹,亦不要刻意地張揚做作的善行;學會瞭不迷戀於華麗的辭藻、精美的詩篇和精雕細琢的文萃;不行諸如身著戶外服裝在室內遊走等所有不閤時宜之事;學會瞭書信要簡潔明瞭,就像他從锡紐薩寫給我母親的書信一樣簡練;對於在言行上冒犯我的人要同樣予以尊重,且隻要對方有和解的意嚮,就應該樂於化乾戈為玉帛。從他身上,我還學會瞭讀書要態度嚴謹,不可淺嘗輒止;對於誇誇其談之人不可以輕易相信。此外,我也感謝他與我分享他收藏的愛比剋泰德 的書籍及其思想。 n8 n阿波羅尼奧斯 教導我,要堅持自由的意誌,對待目標要堅定不移,要時刻保持理性;在喪子 和長期病痛的摺磨下也要堅強冷靜。他既堅韌又柔和,教導他人時總是溫文爾雅;他身體力行,在踐行哲學思想中增長自己的經驗和技能,且 n不以此而自傲。從他身上,我懂得瞭如何對待朋友給予的恩惠:既不因此自慚形穢,也不對其冷漠視之。 n |
| 序言 | |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雖然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現,但整體上卻形成瞭一個堅不可摧的思想體係。我個人認為,它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應對人生“無常”的穩定內核。生活總是在變,環境總是在挑戰我們的適應能力,但如果內心足夠堅固,外界的波動就很難真正擊垮我們。作者毫不避諱地討論瞭死亡、痛苦和人性的弱點,正是這種直麵黑暗的勇氣,纔使得書中所有的光明和希望顯得如此真實可信。我常常在思考,如果能早一些接觸到這些思想,我的許多過去的遺憾和錯誤的決定或許會有所不同。這本書對於“如何做人”的探討,遠超齣瞭簡單的道德說教,它觸及到瞭生存的本質意義和個體的責任。它不是讓你變得冷漠,而是讓你以更富有同情心和更理智的方式去參與生活。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拿起的,沒想到竟然産生瞭如此巨大的閱讀衝擊。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一般的哲學著作那樣晦澀難懂,反而帶著一種近乎日記體的坦誠和真摯。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個艱難時刻,那種與自己進行的嚴肅對話。這種“自我對話”的模式,非常有效地引導讀者也進行自我反思。我發現自己很久以來積壓在心底的一些睏惑,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找到瞭某種微妙的共鳴和解答的綫索。它不是直接給齣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框架和工具,讓你自己去打磨齣屬於自己的答案。讀完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書中的一些理念,比如如何更加有意識地度過每一天,如何接納不完美,以及如何保持謙遜。這種實踐帶來的改變是緩慢而深遠的,它改變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這纔是最寶貴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用“醍醐灌頂”來形容或許都不夠貼切,更像是一次深入靈魂的“洗禮”。它所蘊含的古老智慧,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注意力分散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作者對於“時間”流逝的警醒,讓我深深地震撼。他提醒我們,生命是有限的,每一刻都值得被認真對待,而不是被無謂的憂慮和無意義的紛爭所吞噬。我被他那種超越時代的胸襟和氣度所摺服。他所描繪的“理想狀態”——那種不以外物喜,不為外物憂的境界——雖然難以企及,但至少為我們指明瞭努力的方嚮。我喜歡它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感,它不像有些勵誌書籍那樣張揚外放,而是通過一種深沉的、內斂的方式,潛移默化地重塑讀者的心性。每次讀完,總會有一種寜靜感油然而生,仿佛所有的煩惱都變得微不足道瞭。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精神食糧,讀完之後感覺整個世界都清晰瞭不少。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深入骨髓的冷靜和對人性的洞察。很多時候,我們在日常瑣事中迷失瞭方嚮,被外界的喧囂裹挾著走,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把我拉迴到內心深處,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它不是那種空泛的說教,而是充滿瞭生活智慧的箴言,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韆錘百煉的真理。我常常在感到迷茫或者焦慮的時候翻開它,隨便看到一頁,就能從中汲取到麵對睏難的勇氣和坦然。作者的哲學思考非常深刻,他教導我們如何區分什麼是我們能控製的,什麼是我們無法控製的,從而將精力集中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這種內在的修煉,對於現代社會中疲憊的靈魂來說,無疑是一種及時的撫慰和力量的源泉。我發現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都變得更加開闊瞭,不再輕易被錶麵的得失所睏擾,開始注重內心的平和與成長。
評分這次閱讀經曆對我來說,是一次對“內在秩序”的重建。我注意到書中的許多觀點都圍繞著“自律”和“專注”展開,這對於我這個容易分心的人來說,簡直是量身定做的指導。作者強調,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對自身欲望的約束和對心智的嚴格管理。他提齣的那些關於如何對待他人的看法,也充滿瞭深刻的辯證法,既要求我們保持原則,又要求我們理解人性的局限。我尤其欣賞他那種對宇宙秩序的敬畏之心,這使得個人的煩惱顯得渺小,從而更容易放下執念。這本書的文字凝練到瞭極緻,幾乎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個短句都如同一個精密的哲學工具箱裏的配件,等待著讀者去發現它們各自的用途。它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那種需要反復咀嚼、常讀常新的“活的經典”,每次重溫都會有新的感悟湧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