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思科係列叢書:思科網絡實驗室CCNP(交換技術)實驗指南》特色:
·宗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彌補外版書籍之不足。
·內容:集先進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為一體,與時俱進,盡可能覆蓋最新、最實用的技術,對業界人士的工作、學習有實際指導
和藉鑒意義。
內容簡介
《思科網絡實驗室CCNP(交換技術)實驗指南》旨在幫助正在學習CCNP的讀者提高CCNP交換方麵的動手技能。全書分為8章,主要內容包括:實驗颱拓撲,VLAN、Trunk、VTP與鏈路聚集,STP,VLAN間路由,高可用性,交換機的安全,QoS,組播。本書的重點是實驗,希望通過實驗能有效地幫助讀者掌握技術原理及其使用場閤。本書采用Catalyst3560作為硬件平颱(IOS版本為12.2)。
《思科網絡實驗室CCNP(交換技術)實驗指南》適閤想要通過CCNP認證考試的網絡技術人員,以及那些希望獲得實際經驗以輕鬆應付日常工作的專業人員閱讀,既可以作為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的實驗教材,也可以作為電子和計算機等專業網絡集成類課程的教材或者實驗指導書,還可以作為培訓教材;同時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很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交換機基本配置
1.1 實驗颱配置
1.1.1 本書實驗颱拓撲
1.1.2 訪問服務器
1.2 實驗1:配置訪問服務器
1.3 實驗2:交換機的密碼恢復
1.4 實驗3:交換機的IOS恢復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VLAN、Trunk、VTP與鏈路聚集
2.1 VLAN、Trunk、VTP與鏈路聚集概述
2.1.1 交換機工作原理
2.1.2 VLAN簡介
2.1.3 Trunk簡介
2.1.4 DTP簡介
2.1.5 EtherChannel簡介
2.1.6 VTP
2.1.7 私有VLAN
2.2 實驗1:交換機基本配置
2.3 實驗2:劃分VLAN
2.4 實驗3:Trunk配置
2.5 實驗4:DTP的配置
2.6 實驗5:EtherChannel配置
2.7 實驗6:VTP配置
2.8 實驗7:VTP覆蓋
2.9 實驗8:私有VLAN
2.10 本章小結
第3章 STP
3.1 STP協議概述
3.1.1 STP(IEEE 802.1d)簡介
3.1.2 STP的加強
3.1.3 PVST+簡介
3.1.4 RSTP(IEEE 802.1w)簡介
3.1.5 MSTP(IEEE 802.1s)簡介
3.1.6 不同STP協議的兼容性
3.1.7 STP防護
3.1.8 FlexLink
3.2 實驗1:STP和PVST配置
3.3 實驗2:Portfast、Uplinkfast和Backbonefast
3.4 實驗3:RSTP
3.5 實驗4:MSTP
3.6 實驗5:STP樹保護
3.7 實驗6:環路防護
3.8 實驗7:FlexLink
3.9 本章小結
第4章 VLAN間路由
4.1 VLAN間路由概述
4.1.1 使用路由器實現VLAN間的通信
4.1.2 單臂路由
4.1.3 三層交換
4.1.4 路由器的三種交換算法
4.2 實驗1:單臂路由實現VLAN間路由
4.3 實驗2:三層交換實現VLAN間路由
4.4 實驗3:三層交換上配置路由協議
4.5 實驗4:路由器上的3種交換方法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高可用性
5.1 高可用性技術簡介
5.1.1 HSRP
5.1.2 VRRP
5.1.3 GLBP
5.1.4 SLB
5.1.5 Syslog
5.1.6 SNMP
5.1.7 交換機堆疊
5.2 實驗1:HSRP
5.3 實驗2:VRRP
5.4 實驗3:GLBP
5.5 實驗4:SLB
5.6 實驗5:Syslog
5.7 實驗6:SNMP
5.8 實驗7:堆疊
5.9 本章小結
第6章 交換機的安全
6.1 交換機的安全簡介
6.1.1 交換機的訪問安全
6.1.2 交換機的端口安全
6.1.3 DHCP Snooping--防DHCP欺騙
6.1.4 DAI--防ARP欺騙
6.1.5 IPSG--防IP欺騙
6.1.6 VLAN跳躍攻擊
6.1.7 AAA
6.1.8 dot1x
6.1.9 SPAN
6.1.10 RACL、VACL和MAC ACL
6.2 實驗1:交換機的訪問安全
6.3 實驗2:交換機端口安全
6.4 實驗3:DHCP欺騙
6.5 實驗4:DAI與IPSG
6.6 實驗5:AAA
6.7 實驗6:dot1x
6.8 實驗7:SPAN
6.9 實驗8:RACL、VACL和MAC ACL
6.10 本章小結
第7章 QoS
7.1 QoS簡介
7.1.1 為什麼需要QoS
7.1.2 QoS的3個模型
7.1.3 差分服務模型的結構
7.1.4 CLI與MQC
7.2 分類與標記
7.2.1 分類與標記
7.2.2 實驗1:分類與標記
7.2.3 實驗2:NBAR
7.3 隊列技術
7.3.1 隊列技術簡介
7.3.2 先進先齣隊列(FIFO)
7.3.3 優先級隊列(PQ)
7.3.4 實驗3:PQ
7.3.5 自定義隊列(CQ)
7.3.6 實驗4:CQ
7.3.7 加權公平隊列(WFQ)
7.3.8 實驗5:WFQ
7.3.9 基於類的加權公平隊列
7.3.10 實驗6:CBWFQ
7.3.11 低延遲隊列(LLQ)
7.3.12 實驗7:LLQ
7.3.13 RTP優先隊列
7.4 擁塞避免
7.4.1 為什麼需要擁塞避免
7.4.2 RED簡介
7.4.3 WRED簡介
7.4.4 FB-WRED簡介
7.4.5 實驗8:WRED及FB-WRED
7.4.6 CB-WRED簡介
7.4.7 實驗9:CBWRED
7.5 流量整形與流量監管
7.5.1 流量整形與流量監管的區彆
7.5.2 流量整形(Shaping)
7.5.3 實驗10:流量整形
7.5.4 流量整形的應用實例
7.5.5 流量監管(Policing)
7.5.6 實驗11:CAR
7.5.7 CAR的應用實例
7.5.8 實驗12:CB-Policing
7.5.9 CB-Policing的應用實例
7.6 交換機上的QoS
7.6.1 交換機上的QoS模型
7.6.2 入方嚮上的分類與標記
7.6.3 入方嚮上的流量監管(Policing)
7.6.4 加權尾部丟棄(Weighted Tail Drop)
7.6.5 入方嚮的隊列與調度(Queueing and Scheduling)
7.6.6 齣方嚮的隊列與調度(Queueing and Scheduling)
7.6.7 實驗13:交換機上用QoS限速
7.7 本章小結
第8章 組播
8.1 組播簡介
8.1.1 為什麼需要組播
8.1.2 組播的模型
8.1.3 組播的IP地址和MAC地址
8.1.4 組播分發樹
8.1.5 組播路由協議
8.1.6 IGMP
8.1.7 二層組播協議
8.2 IGMP
8.2.1 IGMP V
8.2.2 實驗1:IGMP V
8.2.3 IGMP V
8.2.4 實驗2:IGMP V
8.2.5 IGMP V
8.3 PIM Dense Mode
8.3.1 PIM Dense Mode工作原理
8.3.2 PIM Dense Mode狀態規則
8.3.3 PIM Dense Mode狀態標識
8.3.4 實驗3:PIM-Dense Mode
8.4 PIM Sparse Mode
8.4.1 PIM Sparse Mode工作原理
8.4.2 PIM Sparse Mode狀態規則
8.4.3 PIM Sparse Mode狀態標識
8.4.4 實驗4:PIM-Sparse Mode
8.4.5 Auto-RP
8.4.6 實驗5:Auto-RP
8.4.7 BSR
8.4.8 實驗6:BSR
8.5 交換機上的組播
8.5.1 IGMP Snooping介紹
8.5.2 CGMP介紹
8.5.3 實驗7:IGMP Snooping和CGMP
8.6 本章小結
參考資料
前言/序言
思科係列叢書:思科網絡實驗室CCNP(交換技術)實驗指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