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工程建设标准是建设领域实行科学管理、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和手段,对规范建设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确保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促进建设工程技术进步、提高建设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实际需要,作为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直接成果,已发布数千项工程建设标准,基本覆盖了工程建设各领域、各环节,规范并指导着建设活动各方的技术行为和管理行为。但同时,由于建设领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建设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标准制定条件的限制,现行标准还不能及时并全面地为建设活动各方尤其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指导。
我所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化研究与组织机构,在长期标准化研究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实践,组织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业机构和人员,通过严谨的研究与编制程序,为推进建设科技新成果的实际应用,促进工程建设标准的准确实施,引导建设技术发展方向,拓展工程建设标准化外衍成果,将陆续推出各专业领域的系列《技术导则》,以作为指导广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建设实践活动的重要参考。
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工作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保证建筑门窗产品的节能性能、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节能技术进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而采取的一项具体举措。该工作的实施,涉及管理制度、实施机构、实施程序和检测与模拟计算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必须统一、科学、适用,才能确保门窗标识测评结果的准确、公正、可复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门窗标识制度
第一章 门窗标识简介
一、概述
二、标识实施机构
三、门窗标识实验室
四、标识产品
五、门窗标识基本信息
六、节能性能指标的含义
七、实施门窗标识制度的意义
八、门窗标识与节能门窗、建筑节能标准要求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门窗标识申请程序
一、企业申请门窗标识的条件
二、门窗产品单元的划分原则
三、门窗标识申请与测评流程
第三章 门窗标识的使用与监督检查
一、标识证书内容
二、标识证书的使用
三、标签的印制与使用
四、监督检查
第四章 标识证书的换证、变更与增项
一、标识证书的换证申请与办理
二、标识证书变更
三、标识证书增项
第五章 新增产品申请标识
一、新增产品与已获标识产品的生产条件一致
二、新增产品与已获标识产品的生产条件不一致
第二部分 门窗标识测评技术要求
第六章 基本要求
一、门窗标识测评依据和软件
二、标识产品适用地区的划分
三、标准规格门窗
四、标识产品的玻璃配置
第七章 门窗产品生产条件现场调查
一、现场调查的依据和范围
二、调查人员、工作原则与要求
三、现场调查的内容
四、现场调查程序与要求
五、现场调查报告编制及编号规则
六、现场调查的后期处理
第八章 门窗试件检测
一、气密性检测
二、玻璃光学热工检测
三、门窗保温性能检测
第九章 模拟计算
一、模拟计算基本要求
二、标识信息填写
三、玻璃光学热工性能模拟计算
四、框的传热模拟计算
五、整樘窗热工性能模拟计算
六、模拟计算报告
第十章 标识测评报告
一、标识测评报告编号规则
二、标识测评报告内容
三、标识测评报告及相关文件上传
四、标识测评文件审查
第十一章 标识信息应用
一、工程设计
二、工程验收、复验
附录一 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工作文件
附录二 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实验室名单及联系方式
附录三 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相关标准规范
附录四 建筑门窗生产企业标识产品生产条件现场调查细则
附录五 企业生产条件现场调查计划
附录六 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附录七 企业标识产品生产条件现场调查记录表
附录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申请表
精彩书摘
(2)测评报告:窗框的传热系数、每种玻璃配置对应的线传热系数及每种玻璃配置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
以上信息使用应按以下方法:
(1)工程中使用的门窗规格尺寸与标准规格门窗一致时,可直接使用标识证书中的整窗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空气渗透率;
(2)工程中使用的门窗规格尺寸与标识样品不一致时,空气渗透率直接采用标识证书中单位开启缝长的空气渗透率数据,根据开启缝长计算整窗的单位面积空气渗透率。
如果工程使用标识证书中的玻璃配置,玻璃系统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可直接使用标识证书中的数据;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的规定,根据测评报告中窗框的传热系数、每种玻璃配置对应的线传热系数及每种玻璃配置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使用标识专用软件计算工程中门窗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并出具热工计算书。
如果使用的玻璃系统不在标识证书所列中,委托原标识测评实验室按照第四章中的“标识证书增项”的相关规定进行增项之后,使用标识专用软件计算工程中门窗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并出具热工计算书。
二、工程验收、复验
应用节能性能标识门窗产品的门窗工程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有关规定。
节能性能标识门窗产品进场后,除了按照相关标准对其外观、品种、规格及附件等进行检查验收、对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还应进行下列验收工作:
(1)检查门窗标识产品的标识证书、测评报告的有效性;
(2)核实现场所用产品的构造、型材等材料、配件与标识证书及测评报告中产品信息的一致性,并在工程现场抽样剖开测量门窗框构造,进行核查确认;
(3)核查玻璃产品光学热工性能见证复验报告,核查玻璃厂家名称、型号与标识证书、测评报告及热工计算报告中产品信息、性能参数的一致性;
(4)检查工程中实际采用的门窗热工计算报告,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门窗热工计算报告核查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核实门窗工程的施工图及相关设计文件中门窗框构造与标识证书和模拟计算报告是否一致;
(2)核实门窗工程的施工图及相关设计文件中玻璃系统与标识证书和模拟计算报告是否一致;
(3)核实门窗工程的采用的五金配件、密封胶条等是否与标识证书一致;
(4)根据标识证书与测评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与玻璃见证复验报告中的数据,按照《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标准,采用门窗节能性能标识专用软件,对工程中的所有门窗类型进行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透射比计算;
(5)计算报告中应包括:门窗标识证书的相关信息,玻璃产品的相关信息,框传热系数、线传热系数等参数,工程中所有窗型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并统计出各个朝向门窗热工性能参数,并判断是否满足建筑节能设计要求。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建筑幕墙防火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RISN-TG011-2011)的详细图书简介,内容涵盖了该规程的背景、主要内容、技术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对行业的重要意义,全文约1500字。 --- 图书简介:建筑幕墙防火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RISN-TG011-2011) 前言:行业标准化的基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技术的不断革新,建筑幕墙作为现代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火安全性能日益受到高度关注。传统建筑材料和构造体系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对安全、节能、美观的综合要求。在此背景下,《建筑幕墙防火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RISN-TG011-2011)应运而生,旨在为建筑幕墙的防火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安装及验收提供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和指导依据。本规程的发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建筑幕墙防火安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有效填补了该领域的标准空白,对于提升建筑整体安全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章 规程概述与背景 本规程由[相关技术委员会/机构名称]组织起草,旨在整合国内外先进的幕墙防火技术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发展水平和火灾风险特点,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规范。其核心目标是确保建筑幕墙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阻止或延缓火焰和烟气的蔓延,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争取宝贵时间,最大程度地降低火灾损失。 本规程的制定参考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多部国家现行建筑规范,并充分吸收了近年来建筑幕墙火灾案例教训,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科学、严谨的技术体系。 第二章 核心技术内容详解 2.1 防火设计原则与总体要求 规程首先确立了幕墙防火设计的总体原则,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建筑高度、使用性质、疏散要求以及外部火源等因素,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计方案需满足垂直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隔的要求,并明确了防火分隔缝、避难层、防排烟系统等关键节点的构造要求。 2.2 防火材料的选择与性能指标 材料是幕墙防火性能的基础。本规程对幕墙中涉及防火的关键材料,如保温材料、面板材料、支撑结构、填充材料等,提出了明确的性能指标要求。 保温材料: 重点关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A级、B1级、B2级等)和耐火极限。规程详细规定了不同防火等级建筑外墙中可采用的保温材料种类、厚度限制以及与其他构件的构造连接方式。 面板材料: 对玻璃幕墙、金属板幕墙等不同类型的幕墙面板,规程给出了相应的防火等级要求,特别是对大型开启扇和固定扇的耐火性能提出了严格的测试标准。 阻火封堵与空腔处理: 针对幕墙内部的竖向和水平空腔,规程详细阐述了应采用的无机或耐火极限不低于规定时间的阻火封堵材料及其施工工艺,确保在火灾中形成有效的防火屏障。 2.3 构造节点与连接体系的防火设计 幕墙的防火性能往往受制于其连接节点和缝隙的处理。规程对幕墙的以下关键构造节点进行了详细规范: 楼层间防火封堵: 重点强调了幕墙系统与楼层结构之间的防火封堵构造,要求封堵层连续、严密,并能承受一定的结构变形而不失效。 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点: 规定了连接件应具备的耐火性能,以及在火灾条件下连接件的热膨胀、位移和荷载传递能力。 幕墙的防火分区: 明确了水平和垂直防火分隔在幕墙系统中的实现方式,如设置防火层、防火挡烟带等,并给出了详细的构造图例和技术参数。 2.4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本规程不仅关注设计,更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它详细描述了防火材料的运输、储存、安装工艺,特别强调了密封胶、填缝材料的施工要求,以保证最终形成的防火构造体系的完整性。规程还引入了关键工序的质量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三章 适用范围与工程实践意义 3.1 适用范围 《建筑幕墙防火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RISN-TG011-2011)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建筑幕墙工程的防火设计、施工、验收及日常维护管理。其适用范围涵盖了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板幕墙以及其他新型复合材料幕墙等。 3.2 工程实践意义 本规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建筑幕墙的防火安全水平: 1. 提高设计科学性: 为设计师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引,避免了以往依靠经验或参考国外标准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幕墙防火设计更加系统化、标准化。 2. 规范施工质量: 严格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有效约束了施工单位的行为,杜绝了因施工不当导致的防火隐患。 3. 降低火灾风险: 通过科学的材料选用和构造设计,有效控制了火灾在幕墙系统中的垂直和水平蔓延,保障了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4. 促进技术进步: 规程的发布也推动了防火保温材料、耐火连接件等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与升级,促进了幕墙行业的技术创新。 结语 《建筑幕墙防火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RISN-TG011-2011)是一部集技术性、规范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重要行业标准。它不仅是建筑幕墙从业人员的必备技术参考手册,更是保障城市建筑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严格遵循本规程,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幕墙的综合防火性能,为建设更安全、更可靠的现代城市建筑环境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