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用建築場地設計(第2版)》采用專業理論與工程實踐並重的方式,在現有的場地設計理論基礎上,提齣瞭場地類型的劃分,場地設計在工程項目建設中的作用,場地設計文件編製方法等。全書理論係統、完整,反映當前最新的規範和設計標準。同時,通過40個示例,分步驟演示設計過程,循序漸進地、條理清晰地介紹瞭常用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技巧,為讀者指齣瞭切實可行的思路,並便於在設計實踐中應用。
    《民用建築場地設計(第2版)》主要內容包括:場地設計概述、場地設計條件、場地總體布局、竪嚮設計、道路設計、綠化設計、管綫綜閤和場地設計文件編製等。
    《民用建築場地設計(第2版)》可供建築學專業、城鄉規劃專業和風景園林專業的設計人員及規劃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建築學、城市規劃、景觀學以及相關專業教學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場地設計概述
第一節 場地設計的概念
第二節 場地設計工作
第三節 場地設計的基本原則和依據
第四節 計算機技術在場地設計中的應用
第二章 場地設計條件
第一節 場地的自然條件
第二節 場地的建設條件
第三節 場地的公共限製
第四節 現狀環境分析與地形分析方法
第三章 場地總體布局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場地使用分析
第三節 場地分區
第四節 建築布局
第五節 場地交通組織
第六節 場地綠地配置
第七節 場地總體布局實例分析
第四章 竪嚮設計
第一節 竪嚮設計概述
第二節 平坦場地的竪嚮布置
第三節 坡地場地的竪嚮布置
第四節 場地排雨水
第五節 竪嚮設計的錶示方法
第六節 土方量計算
第五章 道路設計
第一節 場地道路技術標準
第二節 場地道路布置
第三節 停車設施布置
第四節 平麵定位的錶示方法
第六章 綠化設計
第一節 綠化布置
第二節 綠化種植設計
第三節 環境景觀設施
第七章 管綫綜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場地管綫的綜閤布置
第八章 場地設計文件編製
第一節 方案設計階段
第二節 初步設計階段
第三節 施工圖設計階段
附錄 國傢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地形圖圖式GB/T 20257.1-2007(選摘)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版後記      
精彩書摘
       此外,項目的規模、標準等因素也形成對基本功能的限定。這方麵條件的不同,不僅造成建築空間尺度和數量的變化,其功能關係、流綫關係和使用特點等都有差異,因而影響到場地總體布局。例如居住小區內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市級的商業文化設施在設計著眼點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往往“小而精”,旨在為小區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務,創造宜人的環境,增強社區凝聚力;後者往往“大而全”,力求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空間,擴大影響範圍,獲得經濟、社會、環境的綜閤效益。
    (二)功能組成內容
    工程項目的具體內容是場地總體布局的直接依據,對場地使用功能的分析可從業主所提齣的設計任務中有關項目的內容組成來著手。其中,建築的組成內容是場地主要功能的體現,影響著建築物本身的布局形態,如占地麵積、布置方式、形體組閤等,製約瞭場地總體布局。另一方麵,建築的內容組成還影響著外部空間中連帶內容的組成以及它們在場地中的存在形式。例如,在人流量較大的建築齣入口前,應設有規模相匹配的集散廣場;場地中綠化庭園的位置和形態,應與建築內部相關空間的組織相適應。
    以旅館建築為例,主要由客房部分、公共部分和輔助部分組成,解決這三部分的相互關係和各自形態是場地總體布局的關鍵.可采取集中式、分散式或二者結閤的混閤式布局。在主要人口前,應設有交通集散空間引導人流和車流;休息廳的位置可與室外綠化庭園結閤考慮,以獲得室內外空間的流通和環境的賞心悅目。
    場地中除建築物之外的其他內容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直接功能要求的,如運動場、露天遊泳池、室外展場等;另一類是為瞭完善建築物內部功能而應具備的,如用於交通集散、綠化景觀、工程設施等方麵的內容。例如觀演、博覽和文娛體育建築中的人流集散廣場、停車場,商業、旅館建築中的貨物裝卸場、迴車場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在項目設計要求中這些內容不一定被明確規定,但卻是實現場地整體功能所必備的。因此,對場地使用功能的把握,不能僅局限於業主明確提齣的項目內容,還應從項目的自身特性齣發,確認其他相關內容。總之,工程項目中要求的建築自身組成內容,以及建築物以外具有直接使用功能或間接輔助功能的內容,都要落實到場地之中並參與場地的構成。
    ……      
前言/序言
       
				 
				
				
					民用建築場地設計(第2版)  圖書簡介  《民用建築場地設計(第2版)》是一部全麵、係統地闡述民用建築場地設計理論、技術、規範及實踐應用的專業著作。本書深入剖析瞭場地設計在現代城市建設和人居環境營造中的重要作用,旨在為廣大建築師、規劃師、景觀設計師、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套完整、實用的場地設計方法論和技術指南。  第一篇 場地設計基礎  本篇聚焦於場地設計的宏觀視角和基礎理論,為讀者構建起場地設計的知識框架。     第一章 場地設計的概念與範疇        1.1 場地設計的定義與內涵: 詳細界定民用建築場地設計的核心概念,強調其不僅僅是建築與土地的簡單結閤,更是對人類活動空間、生態環境、社會文化多重維度的綜閤考量。深入闡述場地設計作為建築設計、城市規劃、景觀設計相互滲透與融閤的交叉學科屬性。        1.2 場地設計的目的與意義: 探討場地設計在提升建築功能性、塑造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麵的多重價值。分析場地設計如何影響建築的采光、通風、交通、景觀,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質和社會互動。        1.3 場地設計的曆史演進與發展趨勢: 迴顧場地設計從早期樸素的生存需求滿足,到現代科學化、精細化、綠色化的發展曆程。重點介紹當前場地設計領域的重要趨勢,如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生態優先的綠色場地策略、智慧場地技術應用、韌性場地建設等。        1.4 場地設計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技術標準: 係統梳理國內外場地設計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國傢標準、行業標準及地方規範。強調設計必須嚴格遵守法規要求,保障場地設計的閤法性、安全性和可實施性。     第二章 場地要素分析與評估        2.1 地理與地形條件分析: 深入講解場地選址的地理位置、交通可達性、周邊環境等影響因素。詳細闡述地形地貌的測量、分析方法,包括坡度、坡嚮、地貌類型、地質構造等,以及這些因素對場地開發和設計的具體影響,如排水、日照、風環境、施工難度等。        2.2 氣候與微氣候分析: 強調氣候條件對場地設計的重要性。詳細介紹當地的氣候特徵,如溫度、濕度、降雨量、風速、風嚮、日照時數、太陽輻射等。在此基礎上,引導讀者進行微氣候分析,識彆場地內的熱島效應、風道、陰影區等,並提齣針對性的設計對策。        2.3 水文與水環境分析: 闡述場地內的地錶水、地下水、降雨徑流等水文要素的調查與分析方法。重點關注排水係統設計、防洪排澇措施、雨水收集與利用、水體保護與景觀營造等內容,強調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水環境的生態平衡。        2.4 生態與植被分析: 介紹場地內現有植被的種類、分布、健康狀況以及生態係統的評估方法。強調保護和利用場地現有生態資源,恢復和營造健康的生態係統,提升場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價值。        2.5 社會文化與人文環境分析: 探討場地周邊社區的社會結構、曆史文脈、文化習俗、公眾需求等。分析場地與周邊社區的融閤度,以及如何通過場地設計傳承和弘揚地域文化,提升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6 交通與基礎設施分析: 詳細分析場地周邊的道路網絡、公共交通、步行係統、自行車道等交通要素。評估場地內部及與外部的交通連接的便捷性、安全性。同時,也包括場地內外的給排水、電力、通訊、燃氣等基礎設施的現狀及需求分析。     第三章 場地設計原則與方法        3.1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強調場地設計應始終將人的需求置於首位,關注人的活動、感受、安全、舒適和健康。闡述如何通過空間組織、流綫設計、尺度控製、公共空間營造等方麵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3.2 生態優先與綠色場地設計: 深入介紹綠色場地設計的核心理念和技術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低影響開發(LID)、海綿城市設計、生態修復、本土植物應用、節水灌溉、再生能源利用、減排降碳策略等。        3.3 安全與可達性設計: 強調場地設計的安全至上原則。詳細闡述交通安全(車輛、行人、自行車)、消防安全、防滑、防跌落、無障礙設計等關鍵技術要點。確保所有使用者,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殘障人士,都能安全便捷地使用場地。        3.4 功能性與空間組織: 探討如何根據建築類型和使用需求,閤理劃分場地功能分區,優化空間布局。研究不同功能區域之間的流綫組織,確保動靜分離、人車分流,提高場地整體運行效率。        3.5 景觀與環境營造: 闡述場地設計在景觀塑造方麵的作用。研究地形塑造、水景設計、植被配置、硬質景觀(鋪裝、構築物)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景觀要素的有機結閤,營造優美、舒適、富有吸引力的場地環境。        3.6 可持續發展與韌性設計: 關注場地設計的長期可持續性。探討如何通過適應氣候變化、抵禦自然災害(如洪水、地震、極端天氣)、減少資源消耗、促進社會公平等方麵的設計,構建具有韌性的場地係統。  第二篇 場地設計技術與實踐  本篇深入探討場地設計的具體技術應用和在不同民用建築類型中的實踐案例。     第四章 場地竪嚮與排水設計        4.1 場地竪嚮控製: 講解場地標高確定的依據和方法,包括高程控製、坡度設計、地形改造等。重點研究竪嚮設計如何影響場地排水、交通流綫、景觀效果以及與周邊地貌的銜接。        4.2 雨水收集與管理: 詳細介紹雨水徑流的産生、影響及管理策略。闡述低影響開發(LID)技術在場地雨水管理中的應用,如雨水花園、綠色屋頂、透水鋪裝、植草溝、下凹式綠地等。        4.3 排水係統設計: 講解場地排水係統的組成、分類及設計要求。包括坡度排水、集水井、排水管渠、檢查井等的設計計算和布置。強調排水係統的可靠性、經濟性和環境友好性。        4.4 防洪與排澇設計: 針對可能存在的洪澇風險,闡述場地防洪標準、排澇措施的設計。包括築堤、排水渠、調蓄池等工程措施的應用。     第五章 場地交通與步行係統設計        5.1 場地交通組織: 分析場地內的車行交通流綫、泊車係統、人行交通流綫、自行車交通流綫。強調人車分流、動靜分離的原則,確保場地交通的順暢、安全和高效。        5.2 道路與鋪裝設計: 介紹場地內道路、廣場、小徑等不同類型鋪裝的設計要求。包括材料選擇、色彩搭配、紋理肌理、排水坡度、耐久性等。        5.3 步行係統設計: 重點研究步行係統的可達性、舒適性和安全性。包括步道寬度、坡度、交叉口設計、休息設施、標識係統等。        5.4 停車設施設計: 闡述機動車停車場、自行車停放點等停車設施的選址、規模、布局、技術要求,以及充電設施、無障礙停車位的設置。     第六章 場地景觀與生態設計        6.1 綠化設計原則與植物選擇: 介紹場地綠化設計的總體原則,如喬、灌、草結閤,色、香、形、季相變化等。重點研究本土植物在場地設計中的應用,以及不同功能區域(如入口、休憩區、兒童活動區)的植物配置策略。        6.2 水景與硬質景觀設計: 講解人工水景(如噴泉、跌水、溪流、水池)的設計要點,以及硬質景觀(如座椅、花壇、雕塑、圍牆、景牆)的材料選擇、形式設計和尺度控製,強調其與環境的協調性。        6.3 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營造: 闡述場地生態修復的方法,如土壤改良、水體治理、濕地營造等。研究如何通過場地設計吸引和保護野生動物,提升場地的生物多樣性。        6.4 戶外傢具與構築物設計: 介紹場地內座椅、燈具、垃圾桶、指示牌、構築物(如廊架、亭子、圍擋)等設施的設計要求,包括材料、風格、尺寸、安全性及與整體設計的協調。     第七章 特定類型民用建築場地設計        7.1 住宅小區場地設計: 重點關注居住的舒適性、安全性、私密性、交往空間營造以及鄰裏關係。包括宅間綠化、兒童活動場地、老年人活動場地、健身設施、社區公共空間等的設計。        7.2 公共建築(學校、醫院、辦公樓)場地設計: 強調功能性、可達性、人性化以及與周邊環境的融閤。針對不同類型公共建築的特點,如學生活動區、醫療區、交通組織、對外開放空間等,提齣具體設計要點。        7.3 商業與文旅建築場地設計: 突齣吸引力、活躍度、商業功能導嚮以及文化體驗。研究廣場空間、步行街、餐飲外擺區、景觀節點、導視係統等的設計。        7.4 城市綜閤體場地設計: 強調多功能復閤、交通便捷、人流引導、公共空間共享以及與城市肌理的融閤。分析不同業態之間的銜接、人流組織、景觀塑造等。  第三篇 場地設計管理與發展  本篇將視角拓展到場地設計的管理、技術創新和未來發展方嚮。     第八章 場地設計技術與工具        8.1 場地勘測與測量技術: 介紹傳統的全站儀、GPS測量技術,以及無人機測繪、傾斜攝影、三維激光掃描等現代測量技術在場地勘測中的應用。        8.2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與BIM技術: 詳細闡述CAD軟件在場地平麵、竪嚮、管綫等設計中的應用。重點介紹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在場地設計中的優勢,如可視化、協同設計、衝突檢測、工程量計算等。        8.3 GIS與空間分析技術: 介紹地理信息係統(GIS)在場地分析、環境評估、選址優化、景觀規劃等方麵的應用。        8.4 景觀錶現技術: 探討手繪草圖、效果圖、動畫、VR/AR等多種錶現技術在場地設計方案展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逼真的錶現力增強方案的說服力。     第九章 場地設計實施與後期管理        9.1 設計方案的審批與報建: 介紹場地設計方案在各個階段需要進行的技術審查和行政審批流程。        9.2 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控製: 闡述場地工程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如土方工程、地麵鋪裝、綠化種植、排水工程等,以及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督和控製要點。        9.3 場地後期維護與管理: 強調場地建成後的日常維護和管理的重要性。包括綠化養護、設施維修、清潔衛生、安全巡查等,確保場地功能和景觀的長期保持。        9.4 場地設計評價與反饋: 探討場地建成後的使用效果評價,收集用戶反饋,為後續的設計改進和項目優化提供依據。     第十章 場地設計的未來展望        10.1 智慧場地與智能化技術: 展望智慧場地設計的發展,如物聯網(IoT)在場地監測與管理中的應用、智能化灌溉係統、環境感知技術、智能照明等。        10.2 韌性場地與氣候適應性設計: 進一步探討如何通過場地設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構建更具韌性的城市空間。        10.3 景觀城市主義與人居環境升級: 結閤景觀城市主義的理念,探討場地設計在提升城市整體人居環境品質、促進可持續城市發展中的更大潛力。        10.4 跨學科閤作與創新實踐: 強調場地設計需要與建築、城市規劃、生態學、社會學、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進行深度融閤與創新閤作。  《民用建築場地設計(第2版)》憑藉其嚴謹的理論體係、豐富的技術內容、實用的案例分析以及前瞻性的發展視野,將成為從事民用建築場地設計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士和學習者的寶貴參考書。本書緻力於推動場地設計理論的創新與實踐的精進,為創造更美好、更可持續的人居環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