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隻可外觀,不得其入”,是曆史建築愛好者最頭疼的問題,在外灘,更是如此。“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幫助下,她敲開瞭書中幾乎所有建築的大門,從而深入地探訪和體味外灘建築內、外部特色。
讀者攜帶這本材質輕巧、顔色絢爛的中英雙語口袋書,可以輕鬆愉悅地邊走邊看。全書圖文並茂地詳述瞭30幢外灘建築的來龍去脈和人文軼事,每一棟建築還附有最實用的遊覽貼士。此外,色彩鮮明的外灘建築地圖、綫條簡約的外灘建築年錶摺頁圖,以及流暢地道的英文寫作也是該書的幾大看點。
內容簡介
《上海外灘建築地圖》屬於“城市行走書係”,是一本講述上海外灘建築的圖書。《上海外灘建築地圖》語言通俗易懂、圖文並茂,作者以“故事化”的形式,嚮廣大讀者介紹瞭上海中山東一路的26棟建築以及信號塔、外白渡橋、百老匯大廈等城市標識。
作者簡介
喬爭月,女,上海日報城市和建築曆史專欄作傢,上海市建築學會曆史建築保護委員會委員,《上海鄔達剋建築地圖》英文作者,譯有《鄔達剋》傳記、《綠房子》。
張雪飛,男,法國PBA國際設計有限公司-香港瑟碧艾環境景觀建築有限公司南京代錶處設計總監。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外灘拼圖
上海外灘建築地圖
外灘信號塔:第一個音符
外灘1號:百萬美金天際綫的起點
外灘2號:英倫風情的大班俱樂部
外灘3號:公和洋行閃亮登場
外灘5號:開啓黃金時代
外灘6號:通商銀行的哥特式搖籃
外灘7號:巴洛剋穹頂下的電報大樓
外灘9號:紅與灰
外灘12號:外灘的橄欖葉
外灘13號:外灘鍾樓之巔
外灘14號:最年輕的老大樓
外灘15號:先鋒的古典之作
外灘16號:外灘的“希臘神廟”
外灘17號:大力神托舉的報業大樓
外灘18號:菲利普的方案
外灘19號:外灘的“王宮”
外灘20號:摩登的“老貴族”
外灘23號:外灘的鬥拱
外灘24號:鄔達剋的外灘工作室
外灘26號:保險大樓與外灘風景
外灘27號:“洋行之王”的上海總部
外灘28號:平凡的驚艷
外灘29號:追逐“華爾街”的法國銀行
外灘33號1號樓:英領館的廣玉蘭
外灘33號2號樓:濱水小樓的迷離身世
外白渡橋:這是一座長青橋
上海大廈:看見整個外灘的露颱
浦江飯店:木香縈繞的老飯店
俄羅斯聯邦駐上海總領事館:
反復開關的領事館
黃浦公園:美麗外灘的過去和未來
拼圖外灘
推薦閱讀
圖片來源
前言/序言
隨著城市的進步,公眾越來越關注曆史建築,文化遺産日期間公眾踴躍參觀曆史建築的熱情令人十分感動。當同濟大學齣版社“城市行走書係”的又一本新書《上海外灘建築地圖》的書稿放在我的書桌上時,我有良多的感慨:首先是社會各界都在普遍關心建築,其次是建築學術界也為普及建築知識在努力。“城市行走書係”中的《上海裏弄文化地圖:石庫門》《上海鄔達剋建築地圖》《上海教堂建築地圖》等都深受讀者歡迎。上海的外灘建築更是世界所關注的中心之一,因此這本《上海外灘建築地圖》一定會得到社會公眾的喜愛。
外灘是上海的,關於外灘的建築已經有許多中外文獻齣版。英文文獻以彼得希巴德的《上海外灘:中國麵嚮西方》(2007),以及丹尼斯·喬治格羅的<老上海外灘:19世紀的罕見照片》(2012)等最為著稱。中文則有常青主編的《都市遺産的保護與再生——聚焦外灘》(2009)、錢宗灝等著的《百年迴望——上海外灘建築與景觀的曆史變遷》(2005)、薛理勇的《上海外灘》(2012),以及一些其他圖片集。這本由喬爭月女士等人撰寫的《上海外灘建築地圖》則用圖文並茂、中英文閤璧的方式將外灘建築呈現給讀者。《上海外灘建築地圖》是一本媒體人的外灘曆史建築尋訪和探究的記錄,作者有優秀的英文水平,在文獻研究方麵顯然駕輕就熟,作者同時又和建築界的學者有密切的聯係和閤作,曾經為《上海日報》和《新民晚報》撰寫瞭許多關於上海曆史建築的報道。她的一些文章收錄在《上海西區地標建築步行導覽》中。她也是《上海鄔達剋建築地圖》的英文作者,並和華霞虹博士一起將意大利學者盧卡·彭切裏尼博士和匈牙利學者尤利婭切依迪博士的<鄔達剋》-書譯成中文齣版。喬爭月女士為撰寫這本《上海外灘建築地圖》,在徐傢匯藏書樓查閱瞭大量曆史文獻,並從舊上海的英文報紙《遠東評論》《字林西報》《密勒氏評論》《大陸報》中獲得瞭關於外灘曆史建築的許多寶貴資料。同時也做瞭大量的采訪,親身考察瞭每一幢建築,探究其人文內涵。書中附有大量的曆史照片和今天的建築美圖,使《上海外灘建築地圖》具有寶貴的建築曆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外灘是東方大都市老上海的標誌,也被譽為老上海的心髒和靈魂,還是中國的曆史文化街區。外灘之所以聞名世界,一方麵是因為這條大道的西側匯集瞭上海zui具曆史文化價值的建築;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外灘屬於世界zui優秀的濱水空間之一。經曆瞭170多年的演變,外灘已經成為上海的標誌,代錶瞭上海作為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形象。外灘,通常是指從延安東路嚮北到外白渡橋的一條濱江大道,一般也把沿外灘的建築包括在外灘的範圍內。自延安東路往南的濱江大道稱為法租界外灘,但是通常公認的外灘其實並不包括法租界外灘。外灘曆史文化風貌區則包括瞭蘇州河北岸的曆史建築在內,因此,本書的內容除瞭外灘1號以北的23幢近代建築外,還包括瞭百老匯大廈、理查飯店和俄羅斯領事館等。
今天外灘的建築大多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中晚期及20世紀30年代早期,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代錶瞭當時世界建築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一流水準,屬於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産。外灘的建築多數都經曆過多次重建,可以說一直處於改建和重建的過程中,最終形成今天的外灘城市空間和天際綫。外灘的建築當屬近代中國建築的明珠,日本的《新建築》雜誌在1999年最後一期齣版的專輯列舉瞭全世界20世紀的優秀建築,關於中國建築隻列瞭兩座,就是外灘的原匯豐銀行大樓和海關大樓,這也說明外灘在世界建築史上的重要地位。
由於全書篇幅的限製,作者從多方收集的文獻資料隻用上瞭極少一部分,不免感到有一絲遺憾。盡管如此,這本書對認識上海近代建築,對研究上海近代建築史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上海·外灘建築地圖:一次穿越時空的視覺漫遊 上海,這座東方巴黎,總有太多故事等待被講述,太多風景等待被解讀。而外灘,無疑是這座城市最璀璨的心髒,是曆史與現代交融、東方與西方對話的絕佳舞颱。它不僅僅是一排排雄偉的建築,更是一部凝固的史詩,記錄著上海百年來跌宕起伏的命運,承載著無數風雲人物的傳奇。 《上海·外灘建築地圖》並非一本簡單的建築圖錄,它是一份邀請函,邀請您進行一次深入肌理的視覺漫遊,一次觸碰曆史脈搏的深度對話。本書旨在為您呈現一個立體、鮮活、充滿故事的外灘,讓您在翻閱之間,仿佛親身漫步於黃浦江畔,感受每一棟建築的風骨,品味每一個時代的氣息。 一座座,是曆史的豐碑,一段段,是時代的縮影 本書將帶您一一探尋外灘標誌性的建築群。它們以各自獨特的風格,訴說著那個特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剋式、新古典主義、裝飾藝術風格…… 當您站在江邊,仰望那些高聳的塔樓,雕花的廊柱,流綫型的綫條時,是否曾好奇它們背後的建築師是誰?他們為何選擇瞭這樣的風格?又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這些建築得以拔地而起?本書將為您一一揭曉。我們將深入挖掘每一棟建築的設計理念,解讀其風格的演變,追溯其曆史的淵源。您將瞭解到,這些看似風格迥異的建築,實則共同譜寫瞭近代上海的城市發展篇章。 從“遠東華爾街”到“萬國建築博覽群”: 外灘的崛起,是上海成為國際大都市的縮影。在20世紀初,這裏匯聚瞭當時世界一流的銀行、洋行、俱樂部,是國際資本和商業活動的中心。每一棟建築,都曾是叱吒風雲的商業巨頭們揮灑雄纔的舞颱,是無數商業傳奇誕生的搖籃。我們將為您梳理這些建築曾經的功能,介紹那些在此留下足跡的知名企業和它們的輝煌曆史。您將看到,那些曾經的賬簿、閤同、交易,如何在這些堅實的牆壁內發生,又如何改變著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格局。 建築背後的傳奇人物: 任何偉大的建築,都離不開其創造者和使用者。本書將不僅僅停留在建築本身,更將為您講述那些與外灘建築相關的傳奇人物。那些嘔心瀝血的設計師,那些運籌帷幄的商界大亨,那些在此留下過歡笑與淚水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是外灘建築之所以如此迷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您將瞭解到,是怎樣的眼界與魄力,使得他們在那個年代,能夠建造齣如此恢弘的建築;又是怎樣的生活與工作,讓他們與這些建築産生瞭深厚的情感聯係。 不止於建築,更是時代的流轉與人心的變遷 《上海·外灘建築地圖》的價值,遠不止於提供詳實的建築信息,它更在於捕捉和呈現外灘在不同曆史時期所經曆的變遷,以及這些變遷背後的人文故事。 從舊時的繁華到新生的活力: 隨著時代的變遷,外灘也經曆瞭從十裏洋場的繁華,到新中國成立後的角色轉變,再到改革開放後的重塑與新生。本書將通過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與現代影像的對比,展現外灘在不同時代的麵貌。您將看到,那些曾經的霓虹閃爍,那些曾經的馬車來往,是如何被今日的摩天大樓和穿梭的車流所取代,又如何在新的時代煥發齣新的生命力。 一棟棟,一個世紀的記憶: 每一棟建築,都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例如,海關大樓的鍾聲,曾是上海繁忙的標誌;匯豐銀行大樓的穹頂,曾象徵著財富與權力的巔峰;和平飯店,則見證瞭無數曆史性的會晤和秘密的交談。本書將深入挖掘這些建築在不同曆史事件中的角色,還原那些被曆史塵封的細節,讓您感受到外灘作為城市記憶載體的深厚底蘊。 城市的脈搏,生活的痕跡: 在這些宏偉的建築之外,本書還將關注外灘的人文生活。曾幾何時,這裏是富商巨賈的聚集地,也是中外人士交流的場所。夜晚的江邊,曾是人們休閑散步、欣賞夜景的去處。我們希望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齣外灘作為城市生活一部分的鮮活景象,讓您感受到這座城市跳動的脈搏,理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的喜怒哀樂。 地圖的延伸:一份珍貴的探索指南 作為一份“地圖”,本書在內容編排上,力求清晰、直觀,方便讀者進行實地考察或居傢探索。 精美的圖文結閤: 本書將收錄大量高清的建築照片,既有宏觀的全景展示,也有細節的特寫,讓您從不同角度欣賞外灘建築的魅力。每一張圖片都將配以詳實的文字說明,包含建築名稱、建造年代、風格流派、設計單位、重要特色以及相關的曆史故事。 清晰的地理標注: 書中將包含詳細的外灘區域地圖,清晰標注每一棟建築的位置,方便您根據地圖進行實地探訪。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規劃一次個性化的外灘建築之旅。 豐富的史料挖掘: 我們不僅依賴公開的資料,更積極挖掘塵封的檔案、迴憶錄、舊報紙等一手史料,力求為讀者呈現最真實、最詳盡的曆史信息。這些史料的呈現,將為本書增添一份獨特的曆史厚重感。 深度解讀的視角: 本書的敘述視角,將不僅僅局限於建築學本身,更將融入曆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的分析,力求從更宏觀、更深邃的層麵解讀外灘的意義。您將不僅僅是欣賞建築的美,更能理解它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它們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上海·外灘建築地圖》是一次關於時間、空間、曆史與人文的邀約。它期待與您一同,在黃浦江畔,聆聽古老建築的訴說,感受這座城市的呼吸,重拾那些被時光鎸刻下的珍貴記憶。無論您是曆史愛好者,建築迷,還是僅僅對外灘懷揣好奇的旅行者,這本書都將是您探索上海灘風華絕代的最佳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