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次柳氏舊聞(外7種)》收錄《次柳氏舊聞》、《博異誌》、《纂異記》、《玉泉子》、《錄異記》、《金華子》、《甘澤謠》、《獨異誌》共八種。
目錄
次柳氏舊聞
博異誌
纂異記
玉泉子
錄異記
金華子
甘澤謠
獨異誌
精彩書摘
李訥除浙東路,齣淮楚時,盧罕方為郡守。訥既至,適值元日,罕命設將送素膳於訥。訥初見欣然,迨覽狀,乃將名與訥父諱同——訥,建子也。雅性褊急,大怒,翌日僅旦,已命鼓棹前去。罕聞之,急命駕而往,舟已行矣。罕知其故,遜謝良久,且言所由以不謹笞之。訥去意益堅,罕度不可留,怒曰:“大約下人多名建,公何怒之深也!”遂拂衣而去。
溫庭筠有詞賦盛名。初從鄉裏舉,客遊江淮間,楊子留後姚勖厚遺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錢帛,多為狹邪所費。勖大怒,笞且逐之,以故庭筠不中第。其姊趙顓之妻也,每以庭筠下第,輒切齒於勖。一日廳有客,溫氏偶問:“誰氏?”左右以勖對之。溫氏遽齣廳事,執勖袖大哭。勖殊驚異,且持袖牢固不可脫,不知所為。移時,溫氏方曰:“我弟年少宴遊,人之常情,奈何笞之?迄今遂無有成,安得不由汝緻之?”遂大哭。久之,方得解脫。勖歸憤訝,競因此得疾而卒。
鄭昌圖登第,歲居長安。夜後納涼於庭,夢為人毆擊,擒齣春明門,至閤大路處石橋上乃得解,遺其紫羅履一隻,奔及居而寤,甚睏。言於兄弟,床前果失一隻履,旦令人於石橋上追尋得之。
杜宣猷大夫,自閩中除宣城,中官之力也。諸道每歲送閹人所謂私白者,閩為首焉,且多任用,以故大閹已下,桑梓多係閩焉。時以為中官藪澤。宣猷既至,每寒食節,輒散遣將吏荷挈食物,祭於諸閹塚墓,所謂灑掃者也。故時號為敕使看墓。
故相晉國公王鐸為丞郎,李[蟲賓]時判度支,每年以江河淮運至京水陸腳錢,鬥計七百,京國米價鬥四十,議欲令江淮不運米,但每百鬥納錢七百。鐸曰:“非計也,若於京國糴米,且耗京國之食,若運米自淮至京國,兼濟無限貧民也。”糴米之製,業已行矣,竟無敢沮其議者。都下米果大貴,未經旬而度支請罷,以民無至者故也。於是識者乃服鐸之察事矣。鐸卒以此大用。賈相耽在滑颱,於城北命築八角井以鎮黃河,於是潛使人於鑿所偵之。果有一老父來觀,問曰:“誰鑿此井?”曰:“賈相公也。”父曰:“大好手,但近東、近西、近南、近北也。”耽聞之曰:“吾井太大,惜哉!”
翁彥樞,蘇州人也,應進士舉。有僧與彥樞同鄉,齣入故相國裴公坦門下,以年老優恤之,雖中門內,亦不禁其齣入。手持貫珠,閉目以誦經,非寢食,未嘗輟也。坦主文柄入貢院,子勛、質日議榜於私室。僧多處其間,二子不之虞也。擬議名氏,迨與奪徑路,僧悉熟之,歸寺而彥樞詣焉。僧問彥樞將來得失之耗,彥樞具對以無有成遂狀。僧曰:“公成名須第幾人?”彥樞謂僧戲己,答曰:“第八人足矣。”即復往裴氏傢。二子所議如初,僧忽張目謂之曰:“侍郎知舉耶?郎君知舉耶?夫科第國傢重事,朝廷委之侍郎,意者欲侍郎劃革前弊,孤平得路。今之與奪,悉由郎君,侍郎寜偶人耶?且郎君所與者,不過權豪子弟,未嘗以一平人藝士議之,郎君可乎?”即屈其指,自首及末,不差一人。其豪族私仇麯摺,必中二子所諱。勛等大懼,即問僧所欲,且以金帛啖之。僧曰:“貧道老矣,何用金帛為?有鄉人翁彥樞者,陡要及第耳。”勛等即列丙科。僧曰:“非第八人不可也。”勛不得已許之。僧曰:“與貧道一文書來。”彥樞其年及第,竟如其言,一無差忒。
韋保衡嘗訪同人傢,方坐,有李钜新及第亦繼至。保衡以其後先匿於帷下。既人曰:“有客乎?”同人曰:“韋保衡秀纔,可以齣否?”钜新成事甚自得,徐曰:“齣也何妨?”保衡竟不之齣。洎保衡尚主為相,李嬪鎮岐下,钜新方自山北舊從事闢焉。又保衡初既登第,獨孤雲除西川闢在幕中。樂籍間有佐酒者,副使李甲屬意時久,以逼於他適,私期迴將納焉。保衡既至,不知所之,祈於獨孤,且將解其籍。
……
前言/序言
次柳氏舊聞(外7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地
評分
☆☆☆☆☆
寶貝已經收到,很是喜歡和滿意。
評分
☆☆☆☆☆
評分
☆☆☆☆☆
編輯本段校注《拾遺記》
評分
☆☆☆☆☆
書已經收到瞭,對寶貝、商傢及快遞非常滿意。
評分
☆☆☆☆☆
任末①年十四,負笈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④,削荊⑤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而讀,暗則縛麻蒿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⑦其勤學,常以淨衣易⑧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評分
☆☆☆☆☆
《清異錄》采摭唐至五代流傳的掌故詞語若乾條,每條下各齣事實緣起,以類編排為三十七門,天文地理、人事官誌、草木花果、蟲魚鳥獸、居室器用乃至仙神鬼妖,無所不備,當時社會方方麵麵,廣為包羅。《曆代筆記小說大觀:清異錄·江淮異人錄》有關內容為後世頻頻引用,頗具影響。惟其條目總數,實為六百五十七,與俞允文序所言六百四十八不符;而目錄各門下所載條目數,百花、獸名、魚、居室、陳設、饌羞諸門亦有一條多寡之齣入。大約統計疏漏之外,流傳版本的差異也是該書條目數不一的原因。
評分
☆☆☆☆☆
以及【後漢書】捲七十九下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評分
☆☆☆☆☆
此書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常見的通行本,收在《廣漢魏叢書》、《古今逸史》、《稗海》等叢書中,於十捲中又分三十九目;另一種是黃丕烈刊《土禮居叢書》本,亦作十捲,不分目,次第也和通行本協調,據黃氏說此本係汲古閣影抄宋連江氏刻本,收在《指海》、《龍溪》、《博捨叢書》中,內容與前二書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