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绪论 1
第1章 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2
1.1 国家标准基本规定 2
1.2 基本几何作图方法 8
1.3 手工绘图基本知识 12
1.4 计算机绘图简介 15
第2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21
2.1 投影方法的基本概念 21
2.2 点的投影 22
2.3 直线的投影 25
2.4 平面的投影 31
2.5 直线、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36
第3章 换面法 43
3.1 概述 43
3.2 点的投影变换规律 44
3.3 换面法的基本问题 46
第4章 基本体的投影 51
4.1 体的三面投影——三视图 51
4.2 基本体的三视图 52
第5章 平面与立体相交 62
5.1 平面与平面体相交 62
5.2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 65
第6章 立体与立体相交 73
6.1 平面体与回转体相交 73
6.2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交 74
6.3 多形体相交 78
第7章 组合体 80
7.1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和表面关系 80
7.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83
7.3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88
第8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98
8.1 视图 98
8.2 剖视图 102
8.3 断面图 112
8.4 简化画法与规定画法 114
8.5 机件表达实例 116
8.6 第三角画法简介 119
第9章 轴测图 120
9.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20
9.2 正等轴测图 121
9.3 斜二等轴测图 127
第10章 尺寸标注基础 129
10.1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129
10.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34
10.3 尺寸的清晰布置 140
10.4 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 142
10.5 轴测图的尺寸注法 143
第11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 144
11.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144
11.2 键、花键和销 152
11.3 齿轮 156
11.4 弹簧 159
11.5 滚动轴承 160
第12章 零件图 163
12.1 零件图的内容 163
12.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164
12.3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169
12.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172
12.5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76
12.6 零件图的画图和读图 188
第13章 装配图 193
13.1 装配图的内容 193
13.2 装配图的画法 196
13.3 典型装配结构 198
13.4 画装配图的方法步骤 201
13.5 读装配图与拆画零件图 204
第14章 其他常见工程图样简介 209
14.1 展开图 209
14.2 标高投影 213
14.3 透视图 217
14.4 房屋建筑图 227
14.5 水利工程图 237
14.6 焊接图 248
14.7 机构运动简图 254
14.8 电子线路图 259
附录A 常用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265
附录B 常用键与销 273
附录C 极限与配合 276
参考文献 285
这本书的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它对于“识图”能力的培养。很多人以为工程制图就是“画图”,但实际上,“识图”可能比“画图”更重要。一个优秀的工程师,首先要能够准确地读懂图纸,理解图纸所表达的设计意图,才能进行后续的工作。这本书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它不光教你怎么画出视图,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从视图中“还原”出物体的三维形状。书里提供了大量的例题,从简单的基本体组合到复杂的装配图,让你通过分析不同的视图,来推断出零件的真实形状。我记得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剖视图的讲解,一开始我对着那些剖视图,总是分不清哪些是实体,哪些是虚体,哪些是去除的部分。但是,书里通过一些动态的演示和对比,让我逐渐明白了剖视图的绘制原理和阅读方法。它会告诉你,为什么需要画剖视图,剖视图能够揭示哪些内部结构,以及如何通过剖视图来判断零件的内部形状。这种“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对于提高我的识图能力非常有帮助。而且,书里的题目设计也很巧妙,有的是让你根据三视图画出轴测图,有的是让你根据零件的实物照片画出工程图。这些练习都非常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地锻炼我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转换能力。这本书的知识点安排也很合理,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工程制图的核心技能。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标准”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工程制图,本质上就是一套“标准”,一套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和产品的质量。这本书,就是对这些“标准”的详细解读和应用。它从最基础的线型、字体、尺寸标注,到复杂的视图表达、剖视图、轴测图,都严格遵循了国家的相关标准。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公差与配合”的时候,引用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号,这让我知道我在学习的是最权威、最通用的知识。而且,书中提供的例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够有效地检验学习者对标准的掌握程度。我记得有一个关于“形位公差”的章节,虽然一开始觉得有点难,但是通过书中的图示和讲解,我逐渐理解了那些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是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关于“规范”和“标准”的教科书,对于任何想要在工程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它的内容扎实,讲解清晰,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沟通”这个概念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工程制图,说到底,就是一种非常高效、精确的沟通方式。它用一套国际通用的语言,来传达设计者的意图,避免误解和歧义。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教授绘图技巧,更重要的是强调图纸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我记得有一章讲的是关于“视图的完整性”,它强调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添加辅助视图,为什么剖视图能够揭示内部结构。这让我意识到,一张好的工程图纸,不仅要画得“漂亮”,更要画得“清楚”,能够让接收图纸的人,一目了然地理解设计意图。书里提供的很多案例,都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细的标注和清晰的视图,来确保图纸的准确传达。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尺寸链”和“基准”时,所做的详细分析,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工程设计中,对尺寸的控制如此重要。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非常好,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愉悦。它用了大量的图示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的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传授了工程制图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严谨、精确的工程思维。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在机械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算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体验。虽然我平时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图纸,但说实话,很多时候都是靠经验和直觉在“读图”,对于一些规范和原理,可能已经有些模糊了。这本书就像一本“教科书”一样,把那些被遗忘的知识重新唤醒。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基准”的讲解,以前我可能只是大概知道有这么回事,但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什么是基准,为什么需要基准,以及不同类型的基准在标注中的作用。这让我对尺寸链的理解更加深入。还有关于公差和形位公差的讲解,书里用很多生动的图例,展示了不同公差对零件配合精度的影响,这让我重新认识到工程制图的严谨性。这本书的例子非常贴合实际,很多图纸都是来自实际的工程项目,这让我感觉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中,而不是纸上谈兵。而且,它的章节安排也非常合理,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深入,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复杂零件图时,会给出详细的分析过程,告诉你如何一步步地分解零件,理解它的各个部分的形状和相互关系。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讲解得也很有条理,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工程制图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验证码标”这个特点。我虽然不是学工程的,但因为工作需要,偶尔会接触一些技术文档,其中很多都需要对照图纸,而我总是对那些各种线条和符号感到头疼。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图纸阅读能力,即使不能画图,至少能看得懂。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确实给了我一些惊喜。它首先从最基础的线型、字体、尺寸标注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讲起,而且讲解得非常详细。例如,关于尺寸标注,它不光告诉你把尺寸写上去,还讲了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类型的标注,如何避免标注的重叠和混乱。然后,它又讲到了视图,特别是三视图的投影原理,这一点对于理解一个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投影非常重要。书里大量的图示,让我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工程制图的人,也能大致明白其中的逻辑。而且,它还讲到了剖视图和轴测图,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图纸的表达方式。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零件图的识读,它提供了很多不同零件的图纸,让你去分析它的形状、结构和关键尺寸。通过这些练习,我慢慢地能够把那些二维的线条和符号,在脑海中“立体化”成一个三维的物体。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严谨,但是又不失易懂,它会在讲解关键概念的时候,用一些通俗的例子来辅助说明,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的原理。
评分对于我这种长期在设计一线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秘籍”,它里面记录了很多我虽然知道但可能没深入理解的“窍门”。工程制图,说白了,就是一种“工程艺术”,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一定的审美性。这本书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它不仅教你如何规范地画图,更教你如何画出“好”的图。我记得书里有一个章节,是关于“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它教你如何从图纸上看出零件的制造难度,以及如何通过改进设计来降低制造成本。这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而且,这本书的例子非常丰富,各种各样的零件,各种各样的结构,都涵盖在其中。我甚至发现了一些我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比如关于“圆角”和“倒角”的使用规范,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用对了地方,可以大大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加工效率。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好,清晰明了,重点突出,让我能够快速地找到我需要的信息。而且,它的讲解风格也很人性化,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反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以前上学时画图的日子。那时候,电脑绘图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我们都是手绘。虽然现在大家都用CAD了,但手绘的基础依然很重要,尤其是在初步构思和快速表达的时候。这本书,我觉得它在连接手绘和CAD之间,做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它里面的很多基础知识,比如投影原理、视图关系、尺寸标注规则,这些都是无论你用手画还是用电脑画,都必须掌握的。而且,书里的一些实例,虽然看起来是手绘风格的,但其中的逻辑和表达方式,完全可以直接应用到CAD软件中。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零件图的讲解,里面有各种各样形状的零件,从简单的圆柱体到复杂的曲面零件,都有详细的绘制步骤和分析。跟着书里的步骤一步步来,你会发现,原来画一个复杂的零件也不是那么无从下手。它会告诉你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尺寸,哪些地方需要标注公差。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过程。而且,这本书在讲解一些看似简单但却非常重要的概念时,会反复强调,比如“可见性”和“隐藏线”的使用规则,这些细节决定了一张图纸是否专业和规范。我之前画的图纸,总是感觉“乱糟糟”的,看不出重点,现在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是因为我对这些基本规则掌握得不够牢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朴实,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修饰,直接切入重点,这一点我非常欣赏。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工程制图的世界里,一个微小的误差,可能就会导致整个产品的失败。这本书在讲解每一个细节的时候,都显得格外认真。比如,关于线型的区分,粗细、虚实,每一个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又比如,关于字体的选择和标注的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是保证图纸准确性和可读性的关键。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公差标注”的部分,书中详细地解释了各种公差符号的含义,以及它们对零件配合精度的影响。它通过一些实例,展示了如果公差标注不当,可能导致零件无法装配,或者装配后无法正常工作。这让我意识到,工程制图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对质量的追求。这本书的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显然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和梳理这些细节,并且用最清晰、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每一个图示都清晰地展示了概念,让我能够快速地理解。而且,它的语言风格也很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废话,直击重点,这一点我非常喜欢。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觉得不仅仅在于它传授了多少具体的制图技巧,更在于它建立了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工程制图,说白了,就是用一种标准化的语言来描述三维物体,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都能准确地理解图纸的含义,并据此进行生产和制造。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这么画”。例如,关于视图的选取,书里详细解释了不同视图能够表达哪些信息,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视图组合能够最全面、最经济地表达零件的形状特征。还有关于尺寸标注,不仅仅是把尺寸写上去,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合理的标注,保证尺寸的精度和互换性。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公差与配合,这部分内容一开始让我觉得非常枯燥,各种符号和数字组合在一起,简直是天书。但是,随着我慢慢深入,我才意识到这是保证零件能够正常装配和工作的关键。书里通过一些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如果公差标注不当,会导致零件无法装配,或者装配后无法正常工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工程制图不仅仅是美术,更是一门科学,一门需要精确和严谨的科学。这本书的插图设计也非常用心,很多复杂的概念都通过清晰的插图得到了很好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不擅长文字理解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的排版也很好,不会让人觉得眼花缭乱,阅读起来比较舒适。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难点时,会提供一些“陷阱”或者“易错点”的提示,这能够帮助我避免走弯路,节省了不少摸索的时间。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当初买它的时候,也并没有抱着太大的期望,只是在学校的课程要求下,加上一些朋友的推荐,随手就下单了。拿到手后,第一感觉是它的纸张质量还不错,摸起来挺有质感的,不像有些教材那样薄薄的,容易撕坏。然后翻开目录,内容涵盖了工程制图的各个方面,从最基础的线型、字体、尺寸标注,到三视图、剖视图、轴测图,再到一些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识读,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入门读物。我个人对制图这块一直不是特别擅长,总觉得那些线条和符号看得我有点头晕,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至少在初期,还是让我感觉比较清晰的。它用了很多图示,而且图示的讲解都比较到位,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图形符号到底代表着什么。特别是关于视图的投影原理,书里用了比较直观的演示,让我这个“视觉型”的学习者受益匪浅。当然,光看书上的例子和讲解,终究只是理论,真正的理解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我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也是磕磕绊绊,画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够标准,尺寸标注也经常出错。不过,这本书提供了一些练习题,虽然不算特别难,但足够让我巩固基础。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零件图的绘制,书中提供了一些典型零件的绘制步骤,跟着一步步操作,虽然慢,但确实能把图画出来。而且,它在讲解一些重点和难点的时候,会用加粗或者不同颜色的字体来强调,这一点我很喜欢,让我知道哪些地方是必须掌握的。总的来说,这本书作为一本工程制图的入门教材,个人认为还是做得比较扎实的,内容不至于过于深奥,同时又包含了足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