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既有政论策,亦有读后感,还有叙事记人之文,内容包罗万象,贯穿古今,既是文学艺术摇篮,亦是古人思想宝库。但原书已过数百年,某些地方已不适合当今之主题,有些许[瑕疵]。本书优中选优,既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更需读来朗朗上口,以适应现代快节奏之大众口味,遂有此《古文观止》之精华本问世。
《古文观止》传世版本的篇目大略都在220篇左右。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通读二百多篇古文,无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为便于读者较为便捷地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丰采,我们在原著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了一百余篇,辑成此书,定名为《古文观止精粹》。《古文观止精粹》由吴楚材、吴调侯所著,入选该精粹的文章,均为历代传诵之名篇,保留了原典的精髓。这些文章语言精炼,写作技法纯熟,而且兼有艺术性和思想性两方面的特质,非常适合作为我们后人学习古代散文的范本。此外,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还为原文配备了注释、译文,以及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评析。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吴乘权,字楚材。他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二吴编撰《古文观止》费时有年。起初,他们只是为给童子讲授古文编了一些讲义。后来逐年讲授,对古文的见解越来越深,讲义越编越精,以致“好事者手录”而去,“乡先生”读后有“观止”之叹,劝他们“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这样,他们才“辑平日之所课业者若干首”为一书。书稿编好后,即寄往归化(今呼和浩特市)请吴兴祚审阅。兴祚,字伯成,号留村,为乘权伯父。他官至两广总督,时任汉军副都统。他“披阅数过”,以为此书于初学古文者大为有益,便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端午节为书做序,且“亟命付诸梨枣”。这样就有了《古文观止》zui早的刻本。
卷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碚谏宠州吁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受胙
子鱼论战
介之推不言禄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卷二 周文
王孙满对楚子
齐国佐不辱命
楚归晋知罄
吕相绝秦
祁奚请免叔向
晏子不死君难
季札观周乐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吴许越成
卷三 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
召公谏厉王止谤
单子知陈必亡
展禽论祀爰居
叔向贺贫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杜蒉扬觯
卷四 战国文
司马错论伐蜀
邹忌讽齐王纳谏
颜斶说齐王
冯谖客孟尝君
触龙说赵太后
唐雎不辱使命
谏逐客书
卜居
宋玉对楚王问
卷五 汉文
五帝本纪赞
秦楚之际月表
孔子世家赞
滑稽列传
太史公自序
卷六 汉文
高帝求贤诏
过秦论(上)
论贵粟疏
李陵答苏武书
报孙会宗书
诫兄子严敦书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卷七 六朝唐文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北山移文
谏太宗十思疏
滕王阁序
春夜宴桃李园序
陋室铭
阿房宫赋
获麟解
杂说
杂说四
卷八 唐文
师说
圬者王承福传
应科目时与人书
送李愿归盘谷序
祭十二郎文
柳子厚墓志铭
书褒城驿壁
卷九 唐宋文
桐叶封弟辩
捕蛇者说
愚溪诗序
待漏院记
岳阳楼记
谏院题名记
纵囚论
卷十 宋文
梅圣俞诗集序
醉翁亭记
秋声赋
辨奸论
心术
留侯论
晁错论
卷十一 宋文
凌虚台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三槐堂铭
六国论
上枢密韩太尉书
黄州快哉亭记
寄欧阳舍人书
游褒禅山记
卷十二 明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
司马季主论卜
卖柑者言
亲政篇
象祠记
信陵君救赵论
沧浪亭记
青霞先生文集序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五人墓碑记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曰“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昙花一现,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卖干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我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感受,那就是它在篇章的“气韵”和“连贯性”上做了精心的编排。这绝非简单地把名家名作堆砌起来的“合集”。你会发现,相邻的两篇文章之间,在主题、情感基调,甚至是句式结构上,都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呼应或对比。比如,前一篇可能描绘了边塞的辽阔与苍凉,紧接着的下一篇,或许就转而细腻地描摹了闺中人的幽怨与相思,这种强弱、动静之间的转换,让整部作品的阅读体验如同欣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高低起伏,张弛有度。它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更像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全景式展示。通过这种巧妙的布局,读者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生境遇下,文人们在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上的流变轨迹,这比孤立地阅读某一篇作品,更能建立起一个宏大而完整的精神坐标系。
评分如果非要挑剔,我想说它在“时代背景补充”这块,似乎可以再多做一些深挖。虽然文章本身已经足够精粹,但对于像我这样并非历史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如果能在每篇选文的引言部分,增加一些关于其诞生的社会环境、当时的政治气候,甚至是作者生平的简短背景介绍,可能会让那些对历史脉络不太敏感的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某些激昂或悲怆文字背后的重量。我有时会停下来,去搜索引擎上查阅相关信息,才能完全体会到某句诗文的“杀伤力”所在,这无疑打断了纯粹的阅读心流。当然,我知道这样做的风险是增加篇幅和复杂性,但对于希望将此书作为系统学习材料的人而言,这种“上下文”的缺失,偶尔会让人感到一丝遗憾。一份更饱满的“知识图谱”式的导读,或许能让这本书的价值更上一层楼。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几乎是抱着一种“挑战”的心态去对待的,毕竟“经典”二字有时自带一种高不可攀的距离感。但很快,我发现作者(或者说选编者)的功力体现在一种近乎魔术般的引导上。他似乎深谙如何循序渐进地打开读者的心扉,而不是直接将那些拗口的句子砸在你面前。开篇的几篇文章,选取得极其巧妙,文气温润,即便是对古代汉语生疏的人,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入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开始适应那种古老的语境和节奏。更令人称道的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词汇或典故,它处理得非常克制且得体,没有大段大段的冗余注释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而是恰到好处地在需要时提供点拨,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沉浸感。这不像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博学的智者,牵着你的手,走入一座年代久远的园林,让你自己去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
评分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充实且令人愉悦的阅读旅程。它成功地让我对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古文产生了实实在在的亲近感。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将古文“神化”或“距离化”,而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姿态,展示了古人细腻的情感、深刻的哲思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挣扎。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似乎也悄然发生了一些积极的转变,看待世界的方式多了一层古典的滤镜,对语言的精确性和美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是那种读完后拍案叫绝的震撼,而是一种长期的滋养,如同常年饮用清泉,使人身心舒畅。它真正做到了“观止”,让我看到了古代文学审美的高度,也激发了我继续探索更多古代智慧的强烈渴望。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并且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养分的“精神食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挺让人眼前一亮的。封面那种泛着微微旧时光感的纸张,摸上去很有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覆膜感。而且,它在排版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控,都让长时间阅读变得非常舒适。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标题和引文旁注的处理上,那种留白得当,既不显得空旷,也不会让人觉得拥挤。装订得也非常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担心散页。这种对实体书本身的尊重和用心,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每次把它从书架上抽出来,光是看着它的样子,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预示着里面承载的内容,绝非等闲之物。我常常想,一套好的书籍,其外在的美感和触感,本身就是对阅读体验的一种极高礼遇,而这本,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对于那些珍视书籍的“老派”读者来说,光是这份匠心,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甚至愿意多花些时间去细细品味它每一页的细节。
评分买了好多本论语,这个版本还不错,给6分
评分质量还挺不错的,书还没有看,凑单买的,后期的时候再来补评价吧。京东发货速度真的是让人很满意。希望图书多多多多的做活动。
评分国学经典,一次购买了很多本,有活动较划算!慢慢把他们都买齐……
评分经典的古文作品,关键是里面的注释排版非常不错,方便阅读。
评分挺好的,挺不错的,好朋友推荐的,建议喜欢的人可以看看哦,谢谢!
评分书非常好,快递也很给力!非常满意!
评分好书,鬼谷一门,张仪、苏秦、李斯、孙膑、庞涓、先贤智者无数,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参透天地人间至理,千年前王禅祖师的智慧今人敬佩之至。
评分印刷精美,好书,正品,值得收藏慢慢品味的精神财富
评分经典中的经典,非常不错,值得购买,只是书纸一般,不是很好,凑合着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