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绿色养殖新技术丛书:蛋鸡高产养殖技术问答》内容涉及如何选择蛋鸡品种、如何针对蛋鸡的营养进行饲料配方、如何运用饲养新技术、如何进行疾病科学防控、如何经营管理、如何控制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等方面。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语言通俗易懂,既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又着重突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求让广大养鸡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用后见效。
内页插图
目录
一、熟悉蛋鸡和蛋鸡市场
1.蛋鸡产蛋有无规律可循?
2.蛋鸡哪些生物习性与产蛋性能有关?
3.在养蛋鸡之前为什么要进行市场调查?
4.现代蛋鸡生产体系有哪些必备环节?
5.目前我国蛋鸡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6.我国蛋鸡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7.当前我国鸡蛋产品市场特点有哪些?
8.了解鸡蛋市场行情及影响因素对经营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9.投资蛋鸡养殖应具备哪些条件?如何确定养殖场的规模?
10.蛋鸡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参数分别是什么?
11.农户在投资蛋鸡养殖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哪些误区?
12.蛋鸡生产预测的内容和方法分别是什么?
13.蛋鸡生产经营决策的内容、程序及方法分别是什么?
14.鸡场蛋鸡群的饲养周转计划是如何编制的?
15.鸡场的劳动定额是如何确定的?
16.鸡场的投资概算和效益预测的内容是什么?
17.蛋鸡生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正常应占多大比例?
18.考核蛋鸡养殖场的利润指标有哪些?
19.何时淘汰鸡群最合适?
20.为什么说1千克鸡蛋多卖1毛钱十分重要?经营管理中如何把握?
21.如何提高竞争优势,开拓蛋鸡生产营销市场?
22.有效提高蛋鸡场综合效益的途径有哪些?
二、合理的鸡场规划
1.鸡场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鸡场建设要考虑哪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
3.鸡场内鸡舍及各种建筑物如何布局?
4.鸡舍有哪几种类型?鸡舍的设计建造要求有哪些?
5.有窗鸡舍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6.利用旧农居养鸡要注意哪些问题?
7.网上乎养鸡舍应怎样设计?
8.笼养鸡舍应怎样设计?
9.鸡舍清粪有哪些形式?
10.理想的孵化场位置应具备哪些条件?
11.孵化场的布局要考虑哪些问题?
12.怎样设计孵化场的生产能力?
13.鸡舍的环境控制设备有哪些?
14.鸡舍饮水和喂料设备有哪些?
15.鸡笼和栖架有哪些,有何制作要求?
16.孵化场需要哪些设备?
17.怎样进行饲养(育雏)、防疫人员的选定和培训?
……
三、优良的蛋鸡品种
四、完全的营养
五、完善的饲养管理
六、实施生物安全和合理用药
七、严格的疾病控制
精彩书摘
18.选择和使用配合饲料产品常有哪些误区?
选择和使用配合饲料产品常见有如下一些误区:①不注意选择生产厂家和品牌。②不按鸡的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选购。③仅凭外观鉴别饲料优劣,不注重饲养效果。④饲喂配合饲料时搭配其他饲料。有些农户把配合饲料当精料看待,再搭配糠麸、豆饼等其他粗精料,以求降低饲料成本,殊不知这样会造成营养成分不平衡,达不到饲喂的预期效果。⑤加水饲喂,而不备水槽或自动饮水器。⑥加热饲喂,造成营养成分的不必要损失,破坏营养成分的平衡。⑦额外加入添加剂,不仅造成浪费,还可能引起中毒。19.什么是预混料?预混料生产应注意什么问题?(1)预混料预混料是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简称,是将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包括各种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药物等添加剂)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预混料包括复合预混料、微量元素预混料、维生素预混料,是全价配合饲料的一种重要组分。
(2)预混料生产应注意的问题
①所有微量元素在混合前应进行干燥预处理,除去化合物中的部分结晶水以保证微量元素水分达到要求;选择微量元素的细度应达到一定的要求,一般要通过80目,而硒和碘要通过200目,这样才能保证各种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均匀度。
②在预混料中维生素是最重要的营养元素,而且维生素也是预混料中最易损失的营养元素。因此最好选择经过预处理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选用经过乳化、吸附等处理过的维生素A酯,这样才可使预混料的储存时间较长而不变质。
③必须确保预混料中药物添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④选择好载体,首先要控制载体中的水分达到要求,一般应在10%以下。另外载体本身的化学性质应该很稳定、不易被氧化,不应该与活性成分发生反应。
⑤对于每批混合中小于1千克的物料应进行预混合,然后再与载体和大料进行主混合,为保证混合均匀,一般应先放人载体,再加入约1%稳定性较好的植物油,混合2分钟再加入各种微量组分。
⑥预混料的配方设计必须符合家禽的营养需要及饲养标准要求。
……
前言/序言
绿色养殖新技术丛书:智慧农耕的未来图景 本书系“绿色养殖新技术丛书”中的一部,汇集了当代农业科技领域的最新探索与实践,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智慧农耕的美好蓝图。丛书不仅关注传统农业的技艺传承,更着眼于绿色、可持续、高效的未来发展方向,致力于将前沿科学理论与切实可行的农场应用相结合,为广大农业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关心农业发展的朋友提供一份宝贵的信息财富。 第一卷:生态循环农业——大地母亲的和谐乐章 本卷深入探讨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我们摒弃了传统农业中单纯追求产量、忽视环境的模式,转而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耕作方式。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科学配置畜禽养殖,以及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构建起一个自给自足、物质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理论基石: 详细介绍了生态农业的科学原理,包括物质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健康保障等。我们将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视角,深入剖析生态农业为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践探索: 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研究,展示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实践。例如,如何利用作物秸秆发酵制作生物饲料,如何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如何通过种植绿肥来改良土壤,以及如何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病虫害等。这些案例不仅具有借鉴意义,更能激发读者的创新思维。 技术革新: 聚焦于现代科技在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技术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管理,以及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可持续发展: 强调了生态循环农业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食品安全以及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多重效益。我们将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证明生态农业不仅能够保护我们的地球,更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康、富饶的家园。 第二卷:精准农业——科技赋能的精细化管理 本卷聚焦于精准农业,这一颠覆性的农业生产模式。精准农业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因苗施策”,通过集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确监测、实时调控和智能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 感知层面的突破: 详细介绍了各种先进的感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用于作物营养诊断和病虫害早期预警;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养分、温湿度等关键参数;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提供大范围、高精度的作物长势、产量估算和农情信息。 信息处理与分析: 阐述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专业农业软件,对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和分析。读者将了解如何构建农田“数字孪生”,为精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智能决策支持: 重点介绍决策支持系统(DS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我们将展示如何根据环境信息、作物生长模型和经济效益分析,为变量施肥、变量灌溉、变量播种等提供最优化的指令。 自动化与智能化装备: 深入介绍了各类智能农机装备,如自动驾驶拖拉机、变量施肥机、精准播种机、智能喷药机等。这些装备的广泛应用,将极大解放人力,提高作业精度,降低劳动强度。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探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在精准农业中的前沿应用。例如,利用AI算法预测病虫害爆发趋势,通过机器学习优化育种策略,以及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识别作物生理胁迫等。 第三卷:病虫害绿色防控——守护健康的无形之盾 本卷致力于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旨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我们倡导综合防治策略,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 生物防治的智慧: 详细介绍了天敌昆虫(如瓢虫、寄生蜂)、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植物源杀虫剂(如印楝素、除虫菊酯)的原理、应用方法和生产技术。读者将了解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盟友”来控制害虫。 物理防治的巧思: 探讨了多种物理防治技术,例如:诱捕器(如性诱剂、食诱剂),用于监测和捕捉害虫;防虫网、防虫膜,物理隔离病虫害;高温、低温处理,杀灭病虫源;以及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等,利用光、热等物理因素进行诱杀。 农业防治的根基: 强调了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来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性。包括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施肥、加强通风、清除病残体等。 生态调控的力量: 介绍了如何通过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来达到防控目的。例如,保护和利用天敌的栖息地,建立生态沟渠和绿篱,吸引和保护有益生物,以及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植株自身抗性。 监测预警与信息化: 强调了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性。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无人机和大数据平台,实现病虫害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处置。 第四卷:智慧农场运营管理——数字化驱动的效率革命 本卷将目光聚焦于智慧农场运营管理,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物联网(IoT)在农场的应用: 详细介绍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物联网设备在农场中的部署和应用。包括环境监测、作物生长监测、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自动化畜禽饲喂、温室环境自动调控等。 大数据分析与决策: 阐述了如何收集、存储、分析农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例如,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产量,优化资源分配;通过分析市场数据,制定销售策略;通过分析用户反馈,改进产品和服务。 云计算与平台化管理: 介绍了云计算技术如何为农场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如何构建集成的农场管理平台。这些平台能够实现生产计划、物资管理、人员调度、财务核算等一体化管理。 人工智能(AI)赋能: 探讨了AI在农场管理中的多种应用,例如:图像识别技术用于作物病虫害诊断和杂草识别;机器学习用于预测天气变化、市场价格波动;机器人技术用于自动化采摘、搬运等作业。 区块链在农产品溯源中的应用: 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如何构建安全、透明、不可篡改的农产品溯源体系,提升消费者信心,保障食品安全。 丛书的价值与愿景 “绿色养殖新技术丛书”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手册,更是对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与积极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能够: 启发创新思维: 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从业者提供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的实践方法。 促进技术转化: 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加速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升产业水平: 助力中国农业实现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化转型升级。 培养新型人才: 为现代农业输送一批具备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构建美好未来: 最终,我们期望通过这些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健康、更优质的农产品,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让大地母亲焕发勃勃生机,奏响和谐永续的未来乐章。 本丛书的每一卷都力求内容翔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有宏观的理念阐述,又有微观的操作指导,希望能成为广大读者在探索绿色养殖新技术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