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下)(第4版)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下)(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阀门
  • 机械工业
  • 标准
  • 汇编
  • 技术规范
  • 工业设备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制造
  • 行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66466
版次:4
商品编码:11082915
包装:平装
开本:1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2
字数:10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机械工业标准是组织产品生产、交货和验收的技术依据,是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技术保障,是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推广和应用标准化技术,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控制产品制造质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至关重要,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规模经济、推进专业化协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内页插图

目录

专用产品
GB 7512-2006 液化石油气瓶阀
GB 10879-2009 溶解乙炔气瓶阀
GB 15.382-2009 气瓶阀通用技术要求
GB 15930-2007 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
GB/T. 20910-2007 热水系统用温度压力安全阀
GB/T 21384-2008 电热水器用安全阀
GB/T 22653-2008 液化气体设备用紧急切断阀
GB/T 24917-2010 眼镜阀
GB/T 24918-2010 低温介质用紧急切断阀
GB/T 26145-2010 排污阀
GB/T 26146-2010 偏心半球阀
GB/T 26478-2011 氨用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
JB/T 6441-2008 压缩机用安全阀
JB/T 6446-2004 真空阀门
JB/T 7245-1994 制冷装置用截止阀
JB/T 7550-2007 空气分离设备用切换蝶阀
JB/T 8691-1998 对夹式刀形闸阀
JB/T 8692-1998 烟道蝶阀
JB/T 9081-1999 空气分离设备用低温截止阀和节流阀技术条件
JB/T 10368-2002 液压节流阀
JB/T 10529-2005 陶瓷密封阀门 技术条件
JB/T 10530-2005 氧气用截止阀
JB/T 10673-2006 撑开式金属密封阀门
JB/T 10674-2006 水力控制阀
JB/T 10675-2006 水用套筒阀
JB/T 11057-2010 旋转阀技术条件
零部件
GB/T 26147-2010 球阀球体技术条件
JB/T 93-2008 阀门零部件扳手、手柄和手轮
JB/T 1700-2008 阀门零部件螺母、螺栓和螺塞
JB/T 17 01-2010 阀门零部件 阀杆螺母
JB/T 1702-2008 阀门零部件轴承压盖
JB/T 1703-2008 阀门零部件衬套
JB/T 1708-2010 阀门零部件填料压盖、填料压套和填料压板
JB/T 1712-2008 阀门零部件填料和填料垫
JB/T 1718-2008 阀门零部件垫片和止动垫圈
JB/T 1726-2008 阀门零部件 阀瓣盖和对开圆环
JB/T 1741-2008 阀门零部件顶心
JB/T 1749-2008 阀门零部件氨阀阀瓣
JB/T 1754-2008 阀门零部件接头组件
JB/T 1757-2008 阀门零部件卡套、卡套螺母
JB/T 1759-2010 阀门零部件轴套
JB/T 2768-2010 阀门零部件高压管子、管件和阀门端部尺寸
JB/T 2769-2008 阀门零部件高压螺纹法兰
JB/T 2772-2008 阀门零部件高压盲板
JB/T 2776-2010 阀门零部件高压透镜垫
JB/T 2778-2008 阀门零部件高压管件和紧固件温度标记
JB/T 5208-2008 阀门零部件隔环
JB/T 5210-2010 阀门零部件上密封座
JB/T 5211-2008 阀门零部件 闸阀阀座
JB/T 6617-1993 阀门用柔性石墨填料环技术条件
JB/T 10507-2005 阀门用金属波纹管

前言/序言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下)(第4版) 内容提要 本卷是《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于阀门技术领域,系统汇集了我国机械工业领域现行的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B)以及部分重要技术规范中与阀门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和维护相关的核心内容。本版内容经过全面修订和更新,旨在反映当前阀门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和行业管理要求。 主要收录范围与结构 本书内容覆盖了工业阀门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建筑、环保等多个关键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重点收录以下几大类标准体系: 一、 阀门通用技术要求与基础标准 本部分确立了阀门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质量控制基准。 术语和符号: 详细界定了阀门产品、零部件、性能参数及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化用语和图形符号,确保行业沟通的一致性。 分类与命名: 依据作用原理、结构特点、连接方式、驱动方式以及适用介质等维度,对工业阀门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并规定了标准的命名规则,便于检索和管理。 通用技术条件: 涵盖了对所有类型阀门都适用的基本质量要求,包括材料选用导则、公差配合原则、表面粗糙度标准以及环境适应性要求(如高低温、腐蚀环境下的特殊规定)。 零部件标准: 涉及阀体、阀盖、阀杆、密封件(填料、垫片、O型圈等)的通用尺寸、材料和性能要求,为标准化制造奠定基础。 二、 常用工业阀门系列标准 本卷的重点内容,详细收录了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几大类阀门系列标准的具体技术指标和图样要求。 1. 闸阀(Gate Valves): 收录了不同驱动方式(手动、电动、气动、液动)和不同结构形式(升降式、并式、弹性等)的闸阀标准。 重点强调了密封面形式(如平行式、楔式)、密封性能等级(Class VI等效要求)以及对启闭力矩和泄漏率的具体定量指标。 涉及压力等级从低压到超高压的各项设计规范。 2. 截止阀与节流阀(Globe and Throttling Valves): 标准详细规定了直通式、角式、Y型截止阀的流量特性曲线、允许工作压力、适用温度范围。 针对节流应用,标准对阀芯(塞芯)的设计(如直线特性、等百分比特性)的制造精度和表面处理提出了严格要求,以确保精确的流量调节能力。 3. 球阀(Ball Valves): 涵盖浮动球、固定球、支架式球阀的设计与制造标准。 详细规定了阀座材料的选择(如PTFE、金属对金属)、紧固件的防松动设计、以及耐火安全(Fire Safe)性能的检验规范。 4. 蝶阀(Butterfly Valves): 收录了软密封和金属硬密封蝶阀的标准。 对蝶板的几何形状、偏心距(单偏心、双偏心、三偏心)与密封圈的配合公差进行了规范,并对不同驱动力矩进行了分级标准。 5. 安全阀与泄压阀(Safety and Relief Valves): 这部分标准极为关键,严格规定了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回座压力、排放能力(Q值)、校验程序和维护周期。 包含弹簧式、先导式等不同类型安全阀的通用技术要求,确保装置的超压防护功能可靠性。 三、 阀门驱动装置与附件标准 本部分关注驱动和控制系统的标准化,保障阀门操作的自动化和可靠性。 阀门电动装置: 规定了电动执行机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力矩开关的设定精度、电源适应性以及远方控制接口的要求。 气动/液动执行机构: 涵盖了气缸、阀门定位器、气源处理元件的通用标准,特别是对响应速度和输出力矩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明确。 四、 检验、试验与评定标准 本卷汇集了确保阀门产品合格的各项检测方法和验收标准。 材料检验: 对铸件、锻件的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拉伸、冲击、硬度)以及无损检测(NDT)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如射线检测、超声波探伤)进行了规定。 耐压与密封试验: 详细说明了壳体强度试验(静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低压和高压下气体或水介质泄漏测试)的步骤、压力保持时间和允许泄漏量限值。 性能试验: 包括低温、高温性能试验、循环寿命试验(启闭次数测试)以及流量特性测试的标准。 五、 阀门安装、使用与维护规范 本部分旨在指导工程应用和现场管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安装要求: 规定了阀门在管道系统中的安装方向、支撑要求、预紧力矩、垫片选型指导,以及对冲击和振动环境的隔离措施。 操作与维护: 提供了不同类型阀门(如高温高压阀门)的定期检查内容、填料函的再压紧指南、以及关键密封件的更换周期建议。 适用对象 本书面向阀门设计工程师、制造工艺人员、质量检验与监督人员、大型工业项目的设计院所、设备采购部门以及从事阀门维护与管理的技术人员。 更新说明 本版(第4版)充分吸收了近几年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极端工况介质处理(如CO2捕集与封存、氢能应用)领域对阀门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对原标准中过时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进行了严格的更新和替代,是当前国内阀门行业最权威、最全面的标准工具书之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阀门维修和状态监测的技师,我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规范化的手段,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减少计划外的停机时间。我手中的这本《阀门卷(下)》,对我解决现场的疑难杂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比如,我们经常遇到衬氟隔膜阀的膜片在短期内就出现局部鼓包或应力集中开裂的问题。翻阅旧资料,往往只能归咎于“操作不当”或“介质腐蚀”。但在这本新汇编中,我找到了关于膜片厚度公差、硫化工艺控制对长期动态性能影响的详细说明,以及针对特定酸碱浓度区间,建议的“预处理”或“退火”工艺参数。这些细节,在以往的通用手册中是绝对看不到的,它们通常散落在不同的材料工艺标准里。这本书的好处就是,它把所有与“阀门”这个系统相关的标准,无论基础的材料标准、加工工艺标准还是最终的验收标准,都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故障排查时,可以系统地从设计源头追溯到现场操作,大大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

评分

对于教育和培训领域来说,一本权威且与时俱进的参考书是培养下一代工程师的基础。我负责我们公司新入职技术人员的入职培训课程,涉及到“工业阀门基础与规范应用”。过去,我必须从不同部门借阅十几种不同年代、不同层级的规范文件,花费大量时间去整合和筛选出适用于初学者的核心知识点。这本《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下)(第4版)》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我的工作。它不仅包含了所有必须掌握的GB/T和JB/T标准的核心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在对不同类型阀门(如球阀、蝶阀、止回阀)的结构原理和执行机构要求进行阐述时,都紧密地结合了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例如,书中对于电动执行器的力矩校验程序和校验设备的要求,清晰地标明了哪些是推荐项,哪些是必须项,这对于我们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至关重要。这套汇编的清晰的逻辑架构和详尽的图文配合,让原本枯燥的标准学习过程变得更容易被新学员接受,是当前市场上无可替代的教学辅助工具。

评分

这本《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下)(第4版)》,对于我们这些常年跟阀门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救命稻草”。最近我们接手了一个大型化工项目的升级改造,涉及到上千套不同规格和应用场景的调节阀和安全阀,头疼得厉害。尤其是在阀门密封面材质的选择和密闭性能的测试标准上,总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过去我们习惯依赖一些老旧的资料和行业内的“经验之谈”,但现在法规越来越严,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这种“差不多就行”的态度早就行不通了。手头这本汇编,最让我感到踏实的是它对各种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交叉引用和详细解读。比如,关于高温高压下波纹管截止阀的疲劳寿命评估,书里给出的计算模型和实际案例分析,比我们内部资料库里的老旧模型要精确得多。我特别花时间对比了新版标准中对“零泄漏”等级的界定,发现相比旧版,对某些工况下的测试周期和环境模拟要求提升了好几个量级。这本工具书不仅仅是标准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你如何正确、安全地应用这些规范。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在设计院、制造厂以及甲方项目管理部门工作的同行们,没有它,很多细节上的隐患你根本无法察觉。

评分

拿到这套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厚重的分量,这感觉很实在,让人觉得里面的内容绝对是真材实料。我主要是负责阀门选型和供应商审计工作的,最大的痛点在于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一个新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是否真正符合我们对耐腐蚀性和抗汽蚀性能的苛刻要求。以往每次做审计,我都要带上厚厚一摞的旧标准手册,对比起来效率极低,而且很容易因为版本迭代而遗漏关键条款。这本第四版汇编的好处在于,它把不同介质(比如强酸、强碱、饱和蒸汽)下阀体材料的推荐牌号和应力腐蚀测试规范做了集中梳理。举个例子,书中关于球阀和蝶阀在湍流和气蚀风险较高工况下的设计推荐,直接提供了一张清晰的选型矩阵图,这比我过去自己翻阅几十页标准文件后才能拼凑出的结论要直观高效百倍。更重要的是,它对一些模糊地带的解释非常到位,比如“正常工作条件”的边界定义,这直接影响到质保范围的划分。对于我们采购和质控人员来说,这本汇编就是我们制定技术规格书(Tender Specification)的“圣经”,能有效减少因标准理解不一致导致的后期扯皮和返工。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标准汇编”的期待值并不算太高,总觉得这类工具书难免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图表。我主要关注的是新材料的应用和制造工艺的进步。然而,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对“特种阀门”——特别是针对石油化工和核电领域——的设计规范有着非常细致的收录。我们部门最近在攻关一个高真空低温阀门项目,对阀杆填料的长期密封性能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旧标准对低温下的蠕变和回弹性要求描述得非常概括,导致我们调试了很久都达不到要求。这本新版汇编中专门开辟了一章,详细阐述了在低于零下一百摄氏度环境下,石墨填料与金属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变化模型,并给出了对应的预紧力计算公式。这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指南。此外,它对阀门寿命周期的评估方法也进行了更新,引入了基于可靠性工程的预测模型,而不是单纯的基于疲劳循环次数的经验判断。这种前瞻性和实操性并重的编写风格,让人不得不佩服编撰团队的专业深度。

评分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评分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评分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

很实用

评分

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评分

沟通中达成共识。

评分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