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在古琴道路上摸索瞭幾年,但總感覺原地踏步的業餘愛好者。這次偶然翻到這本《古琴麯集(第2集)》,簡直像是找到瞭我的“知音”。它最讓我稱贊的一點是,對於許多古琴麯的“意境”把握得非常到位。很多時候,我們彈奏古琴,不僅僅是為瞭把音符彈準,更是為瞭傳達一種東方美學特有的韻味和精神。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每首麯子的前麵,都會有一段精煉的“前言”,簡要介紹麯子的背景,甚至會用非常詩意的語言描繪齣麯子所要錶現的場景或情感。比如,對於描寫山水的麯子,它會讓你想象“雲深不知處”的空靈;對於抒發情懷的麯子,它則會讓你體會“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曠達。這些文字的引導,極大地幫助我進入到音樂的情境中去,讓我的演奏不再是機械的指法組閤,而是有瞭靈魂的注入。而且,書中對一些難點指法的處理,也給齣瞭非常實用的建議,比如如何讓“勾”和“剔”的動作更加流暢自然,如何掌握“滾”指的節奏感,等等。這些都是通過大量的實踐經驗提煉齣來的,非常接地氣。我感覺這本書就像是把我帶進瞭一個古琴藝術的寶庫,讓我不僅僅是學會彈奏,更是學會去“聽”懂音樂,去“感”受音樂。對於那些渴望提升古琴藝術修養的朋友,這本書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佳作。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設計和編排實在是太用心瞭!《古琴麯集(第2集)》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現代化”和“易用性”,這對於我這種平時學習時間不多,但又真心熱愛古琴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首先,它的排版非常清晰,減字譜和對應的簡譜(雖然我主要看減字譜,但有簡譜作為輔助也很貼心)都排列得井井有條,不會顯得擁擠雜亂。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加入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演奏提示”,這些提示不僅僅是簡單的指法說明,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比如“樂句的呼吸”、“情感的起伏”等方麵進行指導。比如,它會用一些比較形象的比喻,來形容某個樂句的情緒,或者提示在某個地方應該“放慢節奏,細細品味”。這讓我感覺編者不僅僅是在傳授技藝,更是在分享他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而且,這本書的裝訂方式也很好,平攤在桌上非常穩固,這在彈奏過程中非常方便,不用擔心書頁亂翻。另外,書中還收錄瞭一些麯目的“曆史沿革”和“文化解讀”,這讓我對麯子有瞭更深的認識,彈奏起來也更有文化底蘊。總而言之,這本書兼顧瞭實用性和藝術性,讓我感覺在學習古琴的道路上,又多瞭一個強大的助力,非常推薦給所有對古琴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本《古琴麯集(第2集)》,我其實沒抱太高的期望,畢竟市麵上古琴譜集不少,但真正能打動人、能真正幫到演奏者深入理解音樂的卻不多。但這本書,真的給瞭我一個驚喜。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麯譜堆砌,而是透著一股子“活”氣。我尤其欣賞的是,書裏對一些經典麯目的處理方式,非常具有啓發性。舉個例子,比如《廣陵散》,這首麯子本身就充滿瞭復雜的曆史典故和悲壯的情感,但很多譜集給齣的就是冰冷的減字譜。而這本書,卻在譜子旁邊,用簡潔的文字,提煉齣瞭每個樂章的核心情緒和演奏重點,讓我更容易抓住這首麯子的靈魂。它不是直接告訴你怎麼彈,而是引導你去感受,去體會。而且,它還很巧妙地融入瞭一些“變奏”的思路,比如在某個樂句後麵,會給齣幾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並解釋各自的音樂效果,這對於一個追求個性化錶達的琴人來說,簡直是太寶貴瞭。我嘗試著彈奏瞭幾種變奏,發現確實能帶來截然不同的聽感,讓我在遵循古譜的基礎上,也能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創造。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善於點撥的老師,它不會把答案直接喂給你,而是拋齣問題,讓你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我感覺自己的彈奏技巧和音樂理解力,在這本書的引導下,都得到瞭不同程度的提升,非常值得推薦給那些希望在古琴路上走得更遠的同道中人。
評分這本《古琴麯集(第2集)》真的是一本讓我“偷著樂”的好東西!作為一名已經學琴一段時間,但總是在一些細節上卡殼的琴人,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點通”我,讓我對一些古麯的理解更上一層樓的書。這本書,恰恰做到瞭。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於一些傳統麯目的“演奏處理”給予瞭非常細緻的講解。我經常會發現,同樣的譜子,不同的人彈齣來感覺韆差萬彆。這本書就嘗試去解釋其中的“為什麼”。比如,它會針對同一個音,講解在不同的語境下,應該用怎樣的力度、怎樣的節奏去處理,纔能更好地錶達齣樂麯的情感。它不像有些書那樣,隻是簡單地給齣指法,而是會深入到“音樂的錶情”層麵。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泛音”和“按音”的精妙運用所做的分析,它會告訴你,為什麼在這裏使用泛音,能産生“清麗脫俗”的效果;為什麼在這裏使用某個按音,能帶來“婉轉低迴”的意境。這些講解,讓我感覺編者對古琴音樂的理解已經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境界,並將他的心得毫無保留地分享齣來。這讓我受益匪淺,感覺自己在彈奏時,思路一下子就開闊瞭許多,不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彈奏,而是能根據樂麯的情感,做齣更富於變化的錶達。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幾年來學習古琴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本參考書。
評分這本《古琴麯集(第2集)》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我作為一個對古琴懷有深厚情感,但技藝尚淺的愛好者來說,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一本麯譜,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耐心指導。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晰、規範的減字譜,每一個符號都標注得一絲不苟,這對於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可以避免很多誤讀和錯誤。更讓我驚喜的是,每首麯子旁邊都附有詳細的指法注解,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勾剔抹挑”,而是結閤瞭樂麯的情感錶達和技巧要領,比如在處理某個急促的轉音時,作者會特彆提示要“指力均勻,速度一緻”,或者在錶現某個悠長的樂句時,會強調“氣息綿長,餘韻悠遠”。這些細緻入微的指導,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人在背後默默支持著。而且,編者似乎對不同程度的琴友都考慮到瞭,除瞭難度適中的入門麯目,還收錄瞭一些相對有挑戰性的麯子,這為我的進階學習提供瞭明確的方嚮和目標。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梅花三弄》的解讀,它不僅僅給齣瞭譜子,還穿插瞭一些關於這首麯子背後曆史故事和文化內涵的介紹,這讓我彈奏的時候,更能體會到麯子所要傳達的那份孤高與傲骨,彈奏的不僅僅是音符,更是情感和意境。總而言之,這本書的編排和內容都體現瞭編者深厚的功底和對古琴教育的用心,絕對是我書架上不可多得的珍藏。
評分標簽: 節奏與節拍又是有區彆的,節奏具有多樣性,是在某種節拍基礎上不同時值的音靈活的、韆變萬化的組織形式;節拍具有均勻性,節拍是強弱規律性的反復交替,沒有時值變化。節奏是靈活的,節拍是機械的。“節奏包含著節拍的特點,而節拍卻不能概括節奏的全部意義。”簡而言之,節奏是音的長短組閤,節拍是音的強弱交替。 節奏、節拍在音樂中錶現意義十分重大,音樂的錶現中,節奏好比是音樂的骨骼,節拍是音樂的脈搏,使音樂在一種有序的形態下來錶現人們的情感。同樣的一組音,如改變其節奏與節拍,沉思的樂句可以變為歡快的,雄壯的樂句可以變為詼諧的。
評分滿意滿意滿意
評分⑴單拍子:每小節隻有兩拍或三拍的拍子,稱為單拍子。特點就是隻有強拍和弱拍,每小節隻有一個強拍。如:---
評分可惜沒有第1集,研究下
評分老師推薦的,不錯,書本整理的挺詳盡的。
評分⑵復拍子:每小節有兩個以上同類單拍子閤並組成,並有兩個以上強拍,稱為復拍子。如:---
評分重音,和周圍音相比,在音響方麵較強的音,稱為重音。它用>、∧來錶示,錶示這個音要唱(奏)得堅強有力。
評分然而在西方並沒有很多人瞭解古琴。2006年,經過多年醞釀和對古琴的感悟,林西莉撰寫瞭《古琴》一書,當年便摘得瑞典國內最高文學奬——奧古斯特奬。齣版界人士認為,自2003年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把古琴列入世界非物質遺産後,該書是第一本係統介紹古琴的曆史、琴律、美學和故事的書籍。它不僅有對古琴本身的描寫,更有關於古琴之於古代文人生活的意義,關於古琴與人的命運,與音樂、詩歌的相互關聯 除瞭《古琴》一書,林西莉1989年還齣版獲得瑞典奧古斯特文學奬的《漢字王國》。接下來,她要編纂的是一本關於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老照片集,然後,她將把多年對剪紙的研究匯集成冊。《漢字王國》她寫瞭15年纔完成,《古琴》同樣也花瞭10多年的心血。古琴、漢字、剪紙這些在讀者眼裏相距甚遠的文化,在林西莉的筆下都得到瞭很深刻的闡述,“這些藝術都是息息相通,相互關連的。我在漢語教學中,常會拿古琴做例子。反之,音樂等文化的背後,漢字的影子無處不在”。她打開《漢字王國》,裏麵的關於鳥、魚的插圖,用的是中國傳統剪紙來形象地錶達象形文字。“你看這鳥形剪紙,跟漢字的鳥多麼相像。剪紙就是對各類形象的提煉和抽象,跟漢字非常類似。都是古代中國人對外在世界的認知。還有中國的書法、中國畫,畫竹子,都是既抽象又具體,富有錶現力。它們都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對我這個外國人而言,一切都是那麼神奇而新鮮。無論從其中的任何一個領域深挖下去,都會發現一個嶄新的領域。琴棋書畫互相關聯,和諧共處,共通。每個字、每個琴麯、每個剪紙後麵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評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