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五周年,我们出版了《写给新一代人看的辉煌军史》。该书由知名军史专家徐焰将军、薛国安将军主编,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专家、教授撰写。以解放军八十五年辉煌历程为主线,分创建篇、奠基篇、壮大篇、决战篇、卫国篇、现代化篇六大部分,系统展现我军伟大业绩、巨大贡献、英雄形象、感人事迹。为突破以往模式,适应新一代年轻人阅读兴趣,本书采用问题研究式写作方法,依历史顺序精选出186个问题,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历史分析和正确解答,融通俗性、历史性、科学性为一体。希望这种问题式通俗写法对年轻一代军人和广大社会青年生动形象地了解我军光辉历史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徐焰,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专业技术少将,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获“全军优秀教师”和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称号。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研究,撰写出版过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东南沿海作战、近现代军事人物等方面的十几部专著,其中《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曾获全军一等奖,《最后的秋日》和《80个共产党员的故事》获解放军图书奖。有多部专著在美国、日本和台湾出版,所撰写的多部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薛国安,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少将、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智胜韬略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通论》、《战争论教本》、《世界新军事变革热点问题解答》、《驾驭信息化战争》等十余部学术专著。合作主编《长征,你知道吗?》、《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历程解疑》等军史著作。其中《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比较研究》获首届孙子兵法学术成果评选一等奖。曾在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主讲系列节目“名战名将与孙子兵法”,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主讲十集系列节目《正说军师》。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代序一一老一代战史与新一代人对话
第一篇 创建篇——黄埔风云和三大起义
1.为什么1921年中共一大规定了建军目标,却没有立即实施?
2.为什么说黄埔军校的创办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开端? 
3.为什么“蒋校长”的两千名学生后来成为他的对手? 
4.为什么黄埔军校内国共两派学生合作时又有激烈斗争?
5.为什么说1924年11月创建的“铁甲车队”是中共最早建立的军队?
6.为什么中共广东区委要建立叶挺独立团?
7.为什么说周恩来是中国军队革命政治工作的奠基人?
8.为什么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时能“一分为六”变成六个团?
9.为什么北伐期间工农运动兴起,引起国民党右派仇视?
10.为什么国民党发动反共政变时,中共中央缺乏武力反抗准备?
11.为什么1927年7月间中共中央终于下决心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
12.为什么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领导武装起义? 
13.为什么共产党选择在南昌发动暴动? 
14.为什么贺龙能率领一个军在起义前夕接受共产党领导?
15.为什么南昌暴动时间因张国焘赶到而推迟了两天?
16.为什么南昌城内的起义能顺利发起?
17.为什么南昌起义后的军队要南下广东?
18.为什么南昌起义军在广东潮汕作战失败?
19.为什么南昌起义剩余部队能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脱险?
20.为什么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1.为什么毛泽东不顾中央劝说要回湖南组织暴动?
22.为什么毛泽东在秋收暴动前被捕后能迅速脱险?
23.为什么秋收暴动发起几天后,便取消夺取长沙的计划?
24.为什么秋收起义部队在暴动后就遭受挫折?
25.为什么毛泽东在文家市决定把部队拉向山乡?
26.为什么中共中央决定在广州起义?
27.为什么斯大林格外重视广州暴动并称其为“退兵一仗”?
28.为什么广州暴动只坚持了三天?
第二篇 奠基篇——红军十年苦斗
29.为什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军选择井冈山落脚? 
30.为什么毛泽东要主持三湾改编?
31.为什么朱毛会师时要将工农革命军命名为“第四军”? 
32.为什么“朱毛红军”能在游击战中制定“十六字诀”? 
33.为什么不发薪饷后红军仍能不溃散并发展扩大? 
34.为什么井冈山作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解放后没有成为“将军县”?
35.为什么毛泽东在上井冈山时要团结袁文才、王佐的部队?
36.为什么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时要制定“三条纪律,六项注意”?
37.为什么1929年初朱毛红军要从井冈山突围直奔赣南、闽西?
38.为什么邓小平等人能成功领导百色起义?
39.为什么全国其他根据地的红军都学习朱毛红军的榜样?
40.为什么毛泽东要主持召开古田会议并制定决议?
41.为什么1930年夏天中共中央曾制定了全国总暴动的计划? 
42.为什么1930年红军攻下长沙后仅九天就要放弃?
43.为什么红军能掌握蒋介石的核心密电以准确了解敌情?
44.为什么中央红军能够连续粉碎敌军的三次“围剿”?
45.为什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后,毛泽东当选为政府主席?
……
第三篇 壮大篇——八年全国抗战,越抗越大
第四篇 决战篇——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五篇 卫国篇——打出军威、国威
第六篇 现代化篇——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      
精彩书摘
       开始理论探索,学习军事知识
    面对国内黑暗的统治,当时一些中国共产党人就在理论上积极探索建军的问题,有些人还主动去军校学习。1921年冬,中共旅俄支部从东方大学选派了萧劲光、任岳、周昭秋、胡士廉四人进入红军军事学校接受初级军官训练。其中的萧劲光后来回国后担任过工农红军的军团政治委员、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解放军兵团司令员和海军首任司令员等职,是开国大将之一。
    1922年,在法国创建中共旅欧组织的周恩来发表了《评胡适的“努力”》一文,其中提出:“真正的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国内一些党员也发表过理论文章,阐述了建立革命军的必要性,不过还未形成全党的共识。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结束后,当选为党的委员长的陈独秀到莫斯科时听说萧劲光等人不在东方大学而去了军校,马上将他们招来发了一顿脾气说:  “你们想干什么,想当军阀啊?”在这个书生气十足的党的最高负责人看来,在国内革命的当务之急还是用笔杆子、传单来宣传党的政治主张。
    国内残酷的事实,马上证明了枪杆子比笔杆子更重要。1923年2月,京汉铁路上发生了“二七惨案”,便证明了军事工作在中国是头等重要的问题。虽然中国共产党组织了上万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罢工,军阀吴佩孚却发出一句名言:“你有罢工的自由,我有开枪的自由。”手无寸铁的工人的血肉之躯,挡不住子弹,在北洋军阀的武力镇压下各地的工会组织大都被打散。这一惨痛的事实证明,在近代中国没有枪杆子、没有军队支撑,连群众运动都得不到保障,政治宣传也成不了大气候。
    挫折往往比成功更能使人清醒。“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深切地感受到军队的重要,却因党组织处于受查禁的秘密状态,既没有军事干部又没有地盘,独立建军实在是难以着手。于是,在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作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决定后,党组织便通过参加国民党创办的黄埔军校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军事活动。
    2.为什么说黄埔军校的创办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开端?
    1927年夏天,当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起义时,已经有了受共产党影响较大的2万多正规军。这些军队的主力,恰恰又是以革命黄埔生作为骨干的叶挺部队。看到党领导早期起义和建军的这段历史,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南昌起义前就已经有了共产党组建的部队?为什么说黄埔军校的创办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开端?
    通过国共合作参加军校工作
    1924年6月26日,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当天,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在夫人宋庆龄、苏联顾问鲍罗廷的陪同下,亲临广州以东20公里处的黄埔岛上,主持了隆重的“陆军军官学校”的开学典礼。470名刚入学的新生身穿苏式黄色卡其布的新军装,脚登翻毛皮鞋,肩扛三八式步枪接受了检阅……这个让人振奋的场面,是一个精英的大集合。当时的人们还不会想到,蒋介石创建的国民党中央军从这一天拉开了序幕,中国共产党人建立自己的军队也从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战火与风云:一部波澜壮阔的军事史诗  本书并非一本空泛的史书,也非简单的英雄赞歌,而是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带领读者深入历史的脉络,触摸那些决定时代走向的战火与风云。我们将一起探寻人类文明进程中,那些以血泪与智慧书写的辉煌篇章,理解军事力量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不是一部陈旧的军事百科全书,更不是一本枯燥的战术指南。我们聚焦的,是那些塑造了世界格局、改变了人类命运的重大军事事件、战略思想与技术革新。我们将从古老的冷兵器时代出发,一路穿越火药革命的硝烟,见证工业时代的钢铁洪流,直至现代信息化战争的瞬息万变。每一页都凝聚着无数战士的勇气与牺牲,每一场战役都闪耀着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我们将看到的,不仅是排山倒海般的军队集结,更是潜藏在表面之下的深层动力。我们将剖析战争的根源,无论是资源争夺、意识形态的冲突,还是民族国家的崛起与衰落。我们会深入了解,是什么样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促使国家走向战场,又是什么样的战略决策,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和最终的胜负。  本书将带领你走进那些伟大的军事统帅的智慧殿堂。你会了解亚历山大如何以雷霆万钧之势征服已知世界,凯撒如何以精妙的战术和政治手腕奠定罗马帝国的基业,成吉思汗如何以无与伦比的骑兵部队席卷欧亚大陆。你也会看到拿破仑的战略天才如何颠覆欧洲的旧秩序,孙子如何在兵法中阐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高境界。这些军事巨匠的生平与思想,将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历史洞察。  然而,军事史的意义远不止于战场的胜负。它更是技术革新与人类智慧的交响曲。我们将追溯火药的发明如何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蒸汽机的轰鸣如何催生了现代化的军队,而原子弹的出现又将人类带入了前所未有的核阴影之中。从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到热兵器时代的枪林弹雨,再到信息化时代精准打击的无人机,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深刻地影响着战争的形态,也重塑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我们将审视那些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特洛伊战争的传说,雅典与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罗马共和国的扩张,以及它最终走向帝国的辉煌与衰落。欧洲的十字军东征,蒙古帝国的崛起,以及东西方文明的碰撞。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林立,尺度不断升级的战争,直到三十年战争的残酷洗礼。殖民扩张时代,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风暴,以及由此引发的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我们将深入探讨两次世界大战的深远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那场“一切战争的结束”的幻想是如何被残酷的现实打破,壕沟战的绝望,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人道主义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的崛起,闪电战的威力,以及全球范围内人民为了自由和正义而进行的殊死搏斗。本书将努力还原战争的残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从中提炼出和平的珍贵,以及人类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对峙,核武器的阴影笼罩下的世界,以及局部冲突如何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都将是我们审视的对象。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国际关系,也为我们今天理解世界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  我们还将关注非西方世界的军事发展。中国的古代军事思想,如《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世界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印度、波斯、奥斯曼帝国等地的军事历史,也同样精彩纷呈,充满了智慧与传奇。本书将努力呈现一个更加多元和全面的军事史画卷。  然而,军事史的意义并非仅仅停留在宏大的叙事。我们还将关注那些普通士兵的命运,他们的血与泪,他们的恐惧与勇气。战争不仅仅是地图上的标记和战略家的计划,更是无数个体生命经历的悲欢离合。了解他们的故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真实面貌,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  本书力求在严肃的历史研究基础上,以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将复杂的军事历史 presented in an accessible and engaging manner。我们不回避战争的残酷,但也同样赞颂人类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伟大。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读者能够:     理解军事力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它如何塑造了国家的兴衰、文明的交融与冲突。    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和技术革新,并从中汲取智慧。    深入了解那些决定历史进程的重大军事事件,洞察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因。    反思战争的代价,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并思考如何避免历史的重演。    培养一种历史纵深感和全局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求索,一次对人类勇气、智慧与牺牲的致敬。翻开本书,你将踏上一段震撼心灵的旅程,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军事史诗,去理解那些在硝烟中铸就的传奇,去探寻那些驱动历史前进的永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