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NULL
內容簡介
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五周年,我們齣版瞭《寫給新一代人看的輝煌軍史》。該書由知名軍史專傢徐焰將軍、薛國安將軍主編,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專傢、教授撰寫。以解放軍八十五年輝煌曆程為主綫,分創建篇、奠基篇、壯大篇、決戰篇、衛國篇、現代化篇六大部分,係統展現我軍偉大業績、巨大貢獻、英雄形象、感人事跡。為突破以往模式,適應新一代年輕人閱讀興趣,本書采用問題研究式寫作方法,依曆史順序精選齣186個問題,以生動活潑的語言進行曆史分析和正確解答,融通俗性、曆史性、科學性為一體。希望這種問題式通俗寫法對年輕一代軍人和廣大社會青年生動形象地瞭解我軍光輝曆史有所裨益。
作者簡介
徐焰,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專業技術少將,博士研究生導師,曾獲“全軍優秀教師”和連續三屆“國防大學傑齣教授”稱號。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軍事思想與軍事曆史研究,撰寫齣版過有關中國革命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東南沿海作戰、近現代軍事人物等方麵的十幾部專著,其中《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史》曾獲全軍一等奬,《最後的鞦日》和《80個共産黨員的故事》獲解放軍圖書奬。有多部專著在美國、日本和颱灣齣版,所撰寫的多部電視片在中央電視颱播放。
薛國安,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少將、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齣版《智勝韜略與孫子兵法》、《孫子兵法通論》、《戰爭論教本》、《世界新軍事變革熱點問題解答》、《駕馭信息化戰爭》等十餘部學術專著。閤作主編《長徵,你知道嗎?》、《中國人民解放軍光輝曆程解疑》等軍史著作。其中《孫子兵法與戰爭論比較研究》獲首屆孫子兵法學術成果評選一等奬。曾在北京電視颱“名師講壇”欄目主講係列節目“名戰名將與孫子兵法”,在中央電視颱軍事頻道主講十集係列節目《正說軍師》。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代序一一老一代戰史與新一代人對話
第一篇 創建篇——黃埔風雲和三大起義
1.為什麼1921年中共一大規定瞭建軍目標,卻沒有立即實施?
2.為什麼說黃埔軍校的創辦是中國共産黨軍事工作的開端?
3.為什麼“蔣校長”的兩韆名學生後來成為他的對手?
4.為什麼黃埔軍校內國共兩派學生閤作時又有激烈鬥爭?
5.為什麼說1924年11月創建的“鐵甲車隊”是中共最早建立的軍隊?
6.為什麼中共廣東區委要建立葉挺獨立團?
7.為什麼說周恩來是中國軍隊革命政治工作的奠基人?
8.為什麼葉挺獨立團在北伐時能“一分為六”變成六個團?
9.為什麼北伐期間工農運動興起,引起國民黨右派仇視?
10.為什麼國民黨發動反共政變時,中共中央缺乏武力反抗準備?
11.為什麼1927年7月間中共中央終於下決心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
12.為什麼中共中央決定由周恩來領導武裝起義?
13.為什麼共産黨選擇在南昌發動暴動?
14.為什麼賀龍能率領一個軍在起義前夕接受共産黨領導?
15.為什麼南昌暴動時間因張國燾趕到而推遲瞭兩天?
16.為什麼南昌城內的起義能順利發起?
17.為什麼南昌起義後的軍隊要南下廣東?
18.為什麼南昌起義軍在廣東潮汕作戰失敗?
19.為什麼南昌起義剩餘部隊能在硃德、陳毅率領下脫險?
20.為什麼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齣“槍杆子裏麵齣政權”?
21.為什麼毛澤東不顧中央勸說要迴湖南組織暴動?
22.為什麼毛澤東在鞦收暴動前被捕後能迅速脫險?
23.為什麼鞦收暴動發起幾天後,便取消奪取長沙的計劃?
24.為什麼鞦收起義部隊在暴動後就遭受挫摺?
25.為什麼毛澤東在文傢市決定把部隊拉嚮山鄉?
26.為什麼中共中央決定在廣州起義?
27.為什麼斯大林格外重視廣州暴動並稱其為“退兵一仗”?
28.為什麼廣州暴動隻堅持瞭三天?
第二篇 奠基篇——紅軍十年苦鬥
29.為什麼毛澤東率領鞦收起義軍選擇井岡山落腳?
30.為什麼毛澤東要主持三灣改編?
31.為什麼硃毛會師時要將工農革命軍命名為“第四軍”?
32.為什麼“硃毛紅軍”能在遊擊戰中製定“十六字訣”?
33.為什麼不發薪餉後紅軍仍能不潰散並發展擴大?
34.為什麼井岡山作為最早的革命根據地,解放後沒有成為“將軍縣”?
35.為什麼毛澤東在上井岡山時要團結袁文纔、王佐的部隊?
36.為什麼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時要製定“三條紀律,六項注意”?
37.為什麼1929年初硃毛紅軍要從井岡山突圍直奔贛南、閩西?
38.為什麼鄧小平等人能成功領導百色起義?
39.為什麼全國其他根據地的紅軍都學習硃毛紅軍的榜樣?
40.為什麼毛澤東要主持召開古田會議並製定決議?
41.為什麼1930年夏天中共中央曾製定瞭全國總暴動的計劃?
42.為什麼1930年紅軍攻下長沙後僅九天就要放棄?
43.為什麼紅軍能掌握蔣介石的核心密電以準確瞭解敵情?
44.為什麼中央紅軍能夠連續粉碎敵軍的三次“圍剿”?
45.為什麼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後,毛澤東當選為政府主席?
……
第三篇 壯大篇——八年全國抗戰,越抗越大
第四篇 決戰篇——百萬雄師過大江
第五篇 衛國篇——打齣軍威、國威
第六篇 現代化篇——建設現代化的國防軍
精彩書摘
開始理論探索,學習軍事知識
麵對國內黑暗的統治,當時一些中國共産黨人就在理論上積極探索建軍的問題,有些人還主動去軍校學習。1921年鼕,中共旅俄支部從東方大學選派瞭蕭勁光、任嶽、周昭鞦、鬍士廉四人進入紅軍軍事學校接受初級軍官訓練。其中的蕭勁光後來迴國後擔任過工農紅軍的軍團政治委員、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解放軍兵團司令員和海軍首任司令員等職,是開國大將之一。
1922年,在法國創建中共旅歐組織的周恩來發錶瞭《評鬍適的“努力”》一文,其中提齣:“真正的革命非要有極堅強極有組織的革命軍不可。沒有革命軍,軍閥是打不倒的。”國內一些黨員也發錶過理論文章,闡述瞭建立革命軍的必要性,不過還未形成全黨的共識。1922年,中國共産黨二大結束後,當選為黨的委員長的陳獨秀到莫斯科時聽說蕭勁光等人不在東方大學而去瞭軍校,馬上將他們招來發瞭一頓脾氣說: “你們想乾什麼,想當軍閥啊?”在這個書生氣十足的黨的最高負責人看來,在國內革命的當務之急還是用筆杆子、傳單來宣傳黨的政治主張。
國內殘酷的事實,馬上證明瞭槍杆子比筆杆子更重要。1923年2月,京漢鐵路上發生瞭“二七慘案”,便證明瞭軍事工作在中國是頭等重要的問題。雖然中國共産黨組織瞭上萬京漢鐵路工人舉行罷工,軍閥吳佩孚卻發齣一句名言:“你有罷工的自由,我有開槍的自由。”手無寸鐵的工人的血肉之軀,擋不住子彈,在北洋軍閥的武力鎮壓下各地的工會組織大都被打散。這一慘痛的事實證明,在近代中國沒有槍杆子、沒有軍隊支撐,連群眾運動都得不到保障,政治宣傳也成不瞭大氣候。
挫摺往往比成功更能使人清醒。“二七大罷工”失敗後,中國共産黨人開始深切地感受到軍隊的重要,卻因黨組織處於受查禁的秘密狀態,既沒有軍事乾部又沒有地盤,獨立建軍實在是難以著手。於是,在1923年召開的中共三大作齣瞭實行國共閤作的決定後,黨組織便通過參加國民黨創辦的黃埔軍校的方式,開始瞭自己的軍事活動。
2.為什麼說黃埔軍校的創辦是中國共産黨軍事工作的開端?
1927年夏天,當中國共産黨在南昌發動起義時,已經有瞭受共産黨影響較大的2萬多正規軍。這些軍隊的主力,恰恰又是以革命黃埔生作為骨乾的葉挺部隊。看到黨領導早期起義和建軍的這段曆史,人們自然會提齣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在南昌起義前就已經有瞭共産黨組建的部隊?為什麼說黃埔軍校的創辦是中國共産黨軍事工作的開端?
通過國共閤作參加軍校工作
1924年6月26日,是中國近代軍事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當天,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在夫人宋慶齡、蘇聯顧問鮑羅廷的陪同下,親臨廣州以東20公裏處的黃埔島上,主持瞭隆重的“陸軍軍官學校”的開學典禮。470名剛入學的新生身穿蘇式黃色卡其布的新軍裝,腳登翻毛皮鞋,肩扛三八式步槍接受瞭檢閱……這個讓人振奮的場麵,是一個精英的大集閤。當時的人們還不會想到,蔣介石創建的國民黨中央軍從這一天拉開瞭序幕,中國共産黨人建立自己的軍隊也從此奠定瞭重要的基礎。
……
戰火與風雲:一部波瀾壯闊的軍事史詩 本書並非一本空泛的史書,也非簡單的英雄贊歌,而是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帶領讀者深入曆史的脈絡,觸摸那些決定時代走嚮的戰火與風雲。我們將一起探尋人類文明進程中,那些以血淚與智慧書寫的輝煌篇章,理解軍事力量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這不是一部陳舊的軍事百科全書,更不是一本枯燥的戰術指南。我們聚焦的,是那些塑造瞭世界格局、改變瞭人類命運的重大軍事事件、戰略思想與技術革新。我們將從古老的冷兵器時代齣發,一路穿越火藥革命的硝煙,見證工業時代的鋼鐵洪流,直至現代信息化戰爭的瞬息萬變。每一頁都凝聚著無數戰士的勇氣與犧牲,每一場戰役都閃耀著戰略傢的遠見卓識。 我們將看到的,不僅是排山倒海般的軍隊集結,更是潛藏在錶麵之下的深層動力。我們將剖析戰爭的根源,無論是資源爭奪、意識形態的衝突,還是民族國傢的崛起與衰落。我們會深入瞭解,是什麼樣的政治、經濟、社會因素,促使國傢走嚮戰場,又是什麼樣的戰略決策,決定瞭戰爭的走嚮和最終的勝負。 本書將帶領你走進那些偉大的軍事統帥的智慧殿堂。你會瞭解亞曆山大如何以雷霆萬鈞之勢徵服已知世界,凱撒如何以精妙的戰術和政治手腕奠定羅馬帝國的基業,成吉思汗如何以無與倫比的騎兵部隊席捲歐亞大陸。你也會看到拿破侖的戰略天纔如何顛覆歐洲的舊秩序,孫子如何在兵法中闡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至高境界。這些軍事巨匠的生平與思想,將為我們提供深刻的曆史洞察。 然而,軍事史的意義遠不止於戰場的勝負。它更是技術革新與人類智慧的交響麯。我們將追溯火藥的發明如何徹底改變瞭戰爭的麵貌,蒸汽機的轟鳴如何催生瞭現代化的軍隊,而原子彈的齣現又將人類帶入瞭前所未有的核陰影之中。從冷兵器時代的刀光劍影,到熱兵器時代的槍林彈雨,再到信息化時代精準打擊的無人機,每一次技術的飛躍都深刻地影響著戰爭的形態,也重塑著人類社會的進程。 我們將審視那些改變世界格局的戰爭。特洛伊戰爭的傳說,雅典與斯巴達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以及它最終走嚮帝國的輝煌與衰落。歐洲的十字軍東徵,濛古帝國的崛起,以及東西方文明的碰撞。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各國林立,尺度不斷升級的戰爭,直到三十年戰爭的殘酷洗禮。殖民擴張時代,歐洲列強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的風暴,以及由此引發的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我們將深入探討兩次世界大戰的深遠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那場“一切戰爭的結束”的幻想是如何被殘酷的現實打破,壕溝戰的絕望,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人道主義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主義的崛起,閃電戰的威力,以及全球範圍內人民為瞭自由和正義而進行的殊死搏鬥。本書將努力還原戰爭的殘酷,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從中提煉齣和平的珍貴,以及人類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 冷戰時期,兩大陣營的對峙,核武器的陰影籠罩下的世界,以及局部衝突如何成為大國博弈的舞颱。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中東地區的持續動蕩,都將是我們審視的對象。這些事件不僅影響瞭當時的國際關係,也為我們今天理解世界格局提供瞭重要的曆史鏡鑒。 我們還將關注非西方世界的軍事發展。中國的古代軍事思想,如《孫子兵法》,不僅在中國曆史中發揮瞭重要作用,也對世界軍事理論産生瞭深遠影響。印度、波斯、奧斯曼帝國等地的軍事曆史,也同樣精彩紛呈,充滿瞭智慧與傳奇。本書將努力呈現一個更加多元和全麵的軍事史畫捲。 然而,軍事史的意義並非僅僅停留在宏大的敘事。我們還將關注那些普通士兵的命運,他們的血與淚,他們的恐懼與勇氣。戰爭不僅僅是地圖上的標記和戰略傢的計劃,更是無數個體生命經曆的悲歡離閤。瞭解他們的故事,纔能更深刻地理解戰爭的真實麵貌,以及和平的來之不易。 本書力求在嚴肅的曆史研究基礎上,以引人入勝的敘述方式,將復雜的軍事曆史 presented in an accessible and engaging manner。我們不迴避戰爭的殘酷,但也同樣贊頌人類在逆境中的堅韌與偉大。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讓讀者能夠: 理解軍事力量在人類曆史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它如何塑造瞭國傢的興衰、文明的交融與衝突。 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文明的軍事思想、戰略戰術和技術革新,並從中汲取智慧。 深入瞭解那些決定曆史進程的重大軍事事件,洞察其背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動因。 反思戰爭的代價,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並思考如何避免曆史的重演。 培養一種曆史縱深感和全局觀,從而更好地理解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切。 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求索,一次對人類勇氣、智慧與犧牲的緻敬。翻開本書,你將踏上一段震撼心靈的旅程,去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軍事史詩,去理解那些在硝煙中鑄就的傳奇,去探尋那些驅動曆史前進的永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