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濕地高等植物圖誌(上冊)》以植物分類學為基礎,注重科學性和實用性,對我國濕地高等植物進行瞭比較全麵的分類記述,包括各科、屬、種以及種下類群的名稱、形態特徵和地理分布,種及種下類群的生境和用途,以及用於植物鑒定的分屬和分種檢索錶等。全書記載我國濕地高等植物共160科470屬1217種16亞種63變種1變型,其中包括苔蘚植物23科43屬114種1亞種6變種、蕨類植物21科29屬54種1亞種2變種、裸子植物3科7屬9種2變種、被子植物113科391屬1040種14亞種53變種1變型,並配有968幅插圖。
內頁插圖
目錄
苔蘚植物
泥炭蘚科
麯尾蘚科
鳳尾蘚科
真蘚科
提燈蘚科
皺蒴蘚科
寒蘚科
珠蘚科
美姿蘚科
鱗蘚科
羽蘚科
柳葉蘚科
青蘚科
金發蘚科
指葉苔科
護蒴苔科
大萼苔科
閤葉苔科
齒萼苔科
毛葉苔科
小葉苔科
地錢科
錢苔科
蕨類植物
水韭科
木賊科
紫萁科
海金沙科
腎蕨科
鹵蕨科
鐵綫蕨科
裏白科
鱗始蕨科
姬蕨科
觀音座蓮科
水蕨科
蹄蓋蕨科
金星蕨科
球子蕨科
烏毛蕨科
蚌殼蕨科(金毛狗科)
鱗毛蕨科
蕷科
槐葉蘋科
滿江紅科
裸子植物
鬆科
杉科
柏科
被子植物
I.雙子葉植物
木麻黃科
三白草科
金粟蘭科
楊柳科
樺木科
鬍桃科
桑科
大麻科
蕁麻科
檀香科
川苔草科
馬兜鈴科
蓼科
藜科
……
精彩書摘
2.絲瓜蘚屬 Pohlia Hedw.
植物體中等大小或形小,直立,莖通常較短。下部葉小而稀,上部葉多較大,在頂部密集,乾時較硬挺,狹長圓形至近綫形,急尖至漸尖,邊緣平展至背捲,上部具細齒;中肋粗壯,伸長至葉尖稍下部或達頂部,背部明顯突齣。葉中部細胞狹,綫狀菱形至綫形,薄壁,近葉基部或多或少短而寬,近葉緣細胞變狹,但不形成分化邊緣。雌雄有序同苞或雌雄異株。蒴柄長,乾時彎麯。孢蒴傾斜、平列或下垂,梨形、長圓形或長棒狀,具明顯的蒴颱,氣孔常存。環帶有或缺。蒴齒雙層,等長,齒毛發育好或缺。孢予粗糙。
本屬全世界約120種,中國有25種,濕地常見1種。
1.大絲瓜蘚
Pohlia sphagnicola(Bruch & Schimp.)Broth,Nat.Pflanzenfam.I(3):549 . 1903.——Bryumsphagnicola Bruch&Schimp.;
植物體密集或稀疏叢生,黃綠色,無光澤。莖直立,紅色,常在基部分枝,高1-2cm。葉乾燥時直立,卵狀披針 形或狹披針形,長1.5-3 mm,先端急尖或漸尖,葉緣平展或稍背捲,近於平滑;中肋強勁,達葉尖或稍突齣。葉細胞狹菱形,厚壁。雌雄異株。蒴柄細長並彎麯,黃褐色或在基部呈紅褐色,長1.5-3.5 cm;孢蒴傾垂,梨形,長2-3mm,颱部短,蒴蓋圓錐形,具鈍尖。蒴齒2層,外齒層片黃色,被細疣,具明顯的邊。內齒層基膜高,齒條龍骨狀,具穿孔。齒毛2-3條,具節;孢子黃色,直徑18-21μm,具細疣。
産於黑龍江、吉林、遼寜、內濛古、山東,生於落葉鬆林下沼澤、泥炭沼澤、腐木。也見於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歐洲、北美洲。
提燈蘚科 Mniaceae
植物體疏鬆叢生,多生於林地、林緣或溝邊土坡上,呈鮮綠或暗綠色,高2-10cm,莖直立或匍匐,基部被假根;不孕枝多呈弓形彎麯或匍匐;生殖枝直立;少數種類莖頂具叢生、縴細的鞭狀枝。葉多疏生,稀簇生於枝頂,濕時伸展,乾時皺縮或螺鏇狀扭捲;葉片多呈卵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圓形,稀長舌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急尖或圓鈍,葉緣具分化狹邊或無分化狹邊,葉邊具單列或雙列鋸齒,稀全緣,葉基狹縮或下延;中肋單一,粗壯,長達葉尖或在葉尖稍下處消失,背麵先端具刺狀齒或平滑。葉細胞多呈五至六邊形、矩形或近圓形,稀呈菱形;細胞壁多平滑,稀具疣或乳頭狀突起。雌雄異株或同株,生殖苞頂生。孢子體多單生,稀多數叢生。蒴柄多細長,直立;孢蒴多垂傾,平展或傾立,稀直立,呈卵狀圓柱形、稀球形。蒴齒雙層;外齒層齒片厚,披針形,背麵具縱長迴摺中縫,腹麵具橫隔;內齒層膜質,基膜具穿孔;齒條披針形,分離;齒毛2-3條,具節瘤,有時齒條及齒毛缺失。蒴蓋拱圓盤形或圓錐形,多具直立或傾斜喙狀小尖頭。蒴帽呈兜形或勺形,平滑,稀被毛。孢子具粗或細的乳頭狀突起。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針對《中國濕地高等植物圖誌(上冊)》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力求自然流暢,不包含對原書內容的提及: --- 《中國北方珍稀鳥類圖鑒》 探秘北方天際的生命奇觀 書籍概述 《中國北方珍稀鳥類圖鑒》是一部集科學性、藝術性和普及性於一體的重量級鳥類學著作。本書聚焦於中國北方廣袤地域內(包括東北、華北、西北部分地區)的珍稀、易危及瀕危鳥類物種,旨在為生態學者、鳥類愛好者、環保工作者以及廣大自然科學愛好者提供一份權威、詳盡且視覺衝擊力強的參考手冊。 本書的編撰曆時數載,匯集瞭國內頂尖鳥類學傢和資深野外觀察傢的集體智慧。我們深入考察瞭興安嶺林區、呼倫貝爾草原、三江平原、黃河三角洲濕地以及阿爾泰山脈等關鍵生態區域,力求記錄下這些脆弱物種在自然棲息地中的真實麵貌與生存狀態。 核心內容與特色 一、 詳盡的物種檔案 全書係統性地收錄瞭近百種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北方鳥類。針對每一個物種,我們都構建瞭極其詳盡的“數字檔案卡”: 1. 形態學描述: 深入細緻地描繪瞭雄鳥、雌鳥、幼鳥在繁殖羽和非繁殖羽間的細微差異,包括羽色、斑紋、喙形、腳色等關鍵辨識特徵。我們特彆強調瞭那些在野外容易與其他相似物種混淆的關鍵識彆點。 2. 生態習性剖析: 詳細記錄瞭物種的棲息地偏好、活動規律(如晝行性、夜行性)、社會行為模式以及繁殖策略。例如,對某些特定候鳥的遷徙路綫、中途停留地點的季節性變化都有詳盡的記錄和分析。 3. 食性與營養結構: 通過對糞便分析和直接觀察,清晰界定瞭不同季節的主食構成,探討瞭它們在食物鏈中的作用及其對生態係統健康的指示意義。 4. 種群動態與保護現狀: 基於最新的IUCN名錄和國內外的研究數據,客觀評估瞭物種的種群數量變化趨勢、主要威脅因素(如棲息地喪失、氣候變化、非法捕獵等),並提供瞭基於科學數據的保護建議。 二、 殿堂級的攝影與手繪插圖 本書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在於其無與倫比的視覺呈現。我們摒棄瞭大量使用傳統標本照片的模式,轉而采用高品質的野外實景攝影和精細的科學手繪相結閤的方式。 高清野外實拍: 收集瞭數百張由頂級野生動物攝影師在極其睏難的野外條件下捕捉到的珍貴照片,涵蓋瞭求偶、育雛、捕食、遷徙等全生命周期中的關鍵行為瞬間,確保瞭物種狀態的真實性。 專業科學插圖: 針對那些難以在野外捕捉到清晰影像的深居簡齣物種,或需要突齣特定解剖學特徵的部位,特邀多位國內頂尖鳥類畫傢,繪製瞭精確還原解剖學細節的彩圖,彌補瞭攝影的局限性。 三、 關鍵棲息地的深度解讀 北方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復雜性要求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物種。本書的後半部分專門開闢章節,對北方幾個核心生態係統進行瞭深度解讀: 1. 高寒沼澤與凍土帶鳥類群落: 分析瞭這些極端環境下鳥類特有的生理適應機製和季節性遷徙策略。 2. 北方針葉林(泰加林)的優勢種群: 重點闡述瞭林冠層和林下植被的鳥類分布格局。 3. 河流濕地與人工水域的互動: 探討瞭人類活動(如水利工程、農業集約化)對濕地鳥類,特彆是涉禽和水禽的影響。 四、 科學檢索與實用工具 為瞭方便用戶在野外快速檢索,本書設計瞭獨創的“形態特徵檢索錶”和“鳴聲特徵索引”。檢索錶依據體型、主要羽色、腿長比例等宏觀特徵進行分類;鳴聲索引則根據聲音的音高、節奏和重復模式進行分類,輔以簡單的音標描述,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迅速鎖定目標物種。 編寫團隊與嚴謹性 本書的編審團隊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以及多個省級自然博物館的資深專傢組成。所有物種描述和保護等級均嚴格依照最新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和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行校核,確保瞭科學性和時效性。 目標讀者 《中國北方珍稀鳥類圖鑒》不僅是鳥類學研究人員的案頭工具書,更是鳥類攝影愛好者、生態旅遊從業者、自然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關心中國北方生態環境的公眾的必備讀物。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是對北方生態健康的一次深情呼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