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何曉暉教授為江西省名中醫和名中醫,從事脾胃病治療工作四十餘年,積纍瞭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並在脾胃理論及中西醫結閤等方麵頗有建樹。作者繼承《黃帝內經》、《傷寒論》、《脾胃論》等中醫經典著作的脾胃理論,藉鑒現代醫學消化生理病理知識,吸收當代脾胃病理論和臨床研究成果,結閤數十年積纍的臨床心得體會,從脾胃臨床新探、脾胃學說新識兩個方麵,分十九個專題論述其學術新觀點和臨床新經驗,對脾胃病防治、診療模式、治則治法、用方用藥及中西醫結閤等提齣瞭獨特的見解,並介紹瞭二十個脾胃病治療新方。《脾胃病臨證新探·新識·新方》以臨床療效為主綫,以臨床心得為主題,以臨床病案為主骨,推陳齣新,承前啓後,理論與實踐結閤,繼承與發揚並舉,傳統與現代匯通,具有較高的中醫學術研究價值及臨床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
何曉暉(1952-),男,江西省東鄉縣人。1974年於江西醫學院結業,1978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曾任江西醫學院撫州分院科研處副處長、江西省中醫藥學校副校長、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長。現任江西中醫學院副院長、教授、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江西省中醫院國醫堂專傢。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閤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西省中西醫結閤學會副主任委員、江西省中西醫結閤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2001年被評選為江西省名中醫,2002年、2008年、2012年分彆被遴選為全國第三、四、五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2006年獲全國“五一”勞動奬章、江西省先進工作者。主編學術著作及國傢規劃教材共12部。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脾胃臨床新探
一、脾胃病四辨一體診療模式
(一)辨病是論治的先導
(二)辨證是論治的核心
(三)辨體是論治的基調
(四)辨時是論治的輔佐
(五)臨證四辨配閤應用
(六)病案舉例
二、衡法在脾胃病治療中的應用
(一)衡法的基本概念
(二)衡法的曆史沿革
(三)衡法的理論基礎
(四)衡法的具體運用
(五)衡法的用藥用方
三、脾胃病中西醫結閤治療思路
(一)理念互滲相結閤
(二)理論互補相結閤
(三)辨病辨證相結閤
(四)診斷手段相結閤
(五)宏觀微觀相結閤
(六)標本緩急相結閤
(七)扶正祛邪相結閤
(八)整體局部相結閤
(九)內治外治相結閤
(十)補偏救弊相結閤
四、治胃先治神
(一)胃腸是情緒之“鏡
(二)情誌緻胃腸病機理
(三)治胃以調神為先
(四)調神治胃的方法
五、胃癌治療的三保三抗一弘揚
(一)胃癌治療三保——保胃氣、保陰精、保血髓
(二)胃癌治療三抗——抗熱毒、抗瘀血、抗痰濁
(三)胃癌治療——弘揚——弘揚正氣
(四)病案舉例
六、萎縮性胃炎治療的三步六要十二法
(一)萎縮性胃炎治療三步驟
(二)萎縮性胃炎治療六要點
(三)萎縮性胃炎治療十二法
(四)病案舉例
七、大黃在萎縮性胃炎治療中的應用
(一)大黃治療CAG的作用機理探討
(二)應用大黃治療CAG的心得體會
(三)病案舉例
八、從胃論治胃腸五竅病
(一)從胃論治咽門病
(二)從胃論治賁門病
(三)從胃論治幽門病
……
中篇 脾胃學說新識
下篇 脾胃病治療新方
精彩書摘
處方:太子參20g,北沙參15g,茯苓20g,薏苡仁30g,丹參15g,赤芍15g,莪術10g,刺蝟皮10g,穿山甲3g(衝),雞內金10g,薑半夏8g,瓦楞子15g,蒲公英20g,白花蛇舌草15g,大黃2g,枳殼12g。14劑,1日1劑。並對病人進行心理開導和飲食指導。
二診:服藥2周,諸癥見緩解,胃脘灼熱及嘈雜明顯好轉,納增,時有暖氣,大便溏,舌脈如前。初見成效,守方去大黃,加三七3g(衝),土茯苓30g。21劑。
三診:病情進一步好轉,灼熱已輕,體力有增,麵青轉好,近日因飲食不節,胃脘時疼痛脹悶,大便已實,夜寐好轉。舌黯紫見輕,脈細弦。守方去穿山甲,加乾薑4g,太子參改為30g。28劑。
四診:時有胃脘灼熱,納食佳,睡眠安,精力已充,能下地勞動,舌紫變淡,兩側紫斑縮小。守方莪術改15g。28劑。
五診:服藥近百劑,除偶有胃部灼熱外,全部癥狀均消失,完全恢復田間勞動。麵色已紅潤,舌色已基本正常,左側紫斑邑消失,右側紫斑縮小且色淺,脈細弦稍滑。復查胃鏡,診斷為“Bar-rett食管、萎縮性胃炎伴胃竇輕度糜爛”,病理診斷為“輕一中度萎縮性胃炎,輕度腸上皮化生,未見異型增生”。患者臨床癥狀已基本消除,胃鏡及病理切片也明顯好轉,仍以健脾益氣養陰、清熱逐瘀散結之法治療。處方:太子參20g,黃芪15g,石斛15g,丹參15g,薑半夏10g,赤芍15g,莪術15g,木香6g,枳殼15g,土茯苓20g,石見穿15g,黃連4g,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15g,刺蝟皮8g,田七粉3g(衝),雞內金10g。28劑。
以上方為基本方加減變化又治療5個月,前2個月每日1劑,後3個月2日1劑。病情日益轉佳,胃部無不適,體重增加11kg。2009年8月6日於南昌大學一附院復查胃鏡,診斷為“非萎縮性胃炎,Barrett食管”,病理切片提示“中度慢性淺錶性胃炎,輕度腸上皮化生,未見結腸型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現象”。再以上一診次方加減治療3個月,2日1劑。之後服猴菇菌片、六味地黃丸鞏固療效,防止Barrett食管變化。兩年後迴訪,患者一切如常,食管無變化。
心得體會:本案為中一重度萎縮性胃炎、結腸型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是典型的胃癌前病變,也是難治性疾病,經過中醫藥近一年的治療,終於化險為夷,得以基本痊愈。四辨一體的診療模式,是本案能獲取佳效的思想基礎。
……
前言/序言
《脾胃安康:經典理論與現代實踐的融閤》 本書聚焦於脾胃疾病的診治,旨在為廣大中醫師及對中醫養生保健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本兼具理論深度與臨床實用性的參考著作。我們深入挖掘曆代中醫經典對脾胃功能的論述,結閤現代醫學對消化係統疾病的研究進展,力求在傳統理論的傳承中注入新的視角和理解。 一、 理論基石:重溫脾胃的生理病理 本書伊始,我們將帶領讀者迴到中醫的根本,係統梳理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的核心地位。從“土屬中央,脾胃為後天之本”的宏觀定位,到脾主運化、主升清、統血,胃主受納、主腐熟等精微的生理功能,本書將逐一剖析。我們不僅會引用《黃帝內經》、《傷寒雜論》等經典文獻的原文,更會結閤現代生理學知識,闡釋其內在聯係,幫助讀者建立起對脾胃生理功能的清晰、立體的認知。 在病理部分,我們將深入探討脾胃失調的根本原因。從飲食不節、情誌失調、勞倦過度、外邪侵襲等緻病因素入手,詳細闡述這些因素如何影響脾胃的正常運化,導緻濕、熱、寒、滯等病理産物的生成與積聚。本書將重點分析脾胃虛弱、肝胃不和、脾胃濕熱、寒濕睏脾、食滯胃脘等幾種常見病理機製,並通過大量醫案分析,引導讀者理解這些病理狀態在臨床上的具體錶現。 二、 臨床實踐:辨證論治的智慧 本書的核心內容在於其臨床實踐指導。我們將詳細介紹中醫辨證論治在脾胃病診治中的具體應用。 1. 辨證分型:精準定位病邪 本書將對臨床上常見的脾胃病進行係統性的辨證分型,包括但不限於: 脾胃虛弱證: 細分脾氣虛、胃陰虛、脾胃氣虛等,分析其不同證候的脈象、舌象、癥狀特點。 肝胃不和證: 探討肝氣犯胃、肝鬱化火等多種病機,以及其在情緒、腹痛、噯氣等方麵的錶現。 脾胃濕熱證: 深入分析濕熱侵襲脾胃的病因病機,以及其在腹瀉、腹痛、惡心嘔吐、舌苔黃膩等方麵的典型癥狀。 寒濕睏脾證: 闡述寒濕內阻對脾胃運化功能的影響,重點分析其在腹脹、食欲不振、便溏等方麵的錶現。 食滯胃脘證: 強調飲食不節的危害,分析食積內停導緻的一係列消化不良癥狀。 胃痛類: 涵蓋寒邪犯胃、食積胃痛、肝鬱氣滯、胃陰虧虛、瘀血阻絡等多種證型。 泄瀉類: 詳述寒濕泄瀉、濕熱泄瀉、脾虛泄瀉、肝鬱乘脾等多種證型。 痞滿類: 區分寒痞、熱痞、虛痞、實痞等。 嘔吐類: 分析寒飲嘔吐、食逆嘔吐、胃熱嘔吐、肝氣嘔吐等。 每種證型都將配以詳實的癥狀描述、舌脈象特徵,並結閤臨床實際,指導讀者如何準確辨彆。 2. 治法方藥:量體裁衣的治療策略 在辨證準確的基礎上,本書將係統介紹針對不同證型的治法和方藥。 基礎治法: 深入講解健脾益氣、理氣和胃、清熱化濕、溫中散寒、消食導滯、和肝健脾、滋養胃陰等基本治法。 經典方劑解析: 對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香砂六君子湯、逍遙散、半夏瀉心湯、平胃散、藿香正氣散、理中丸、溫膽湯、小柴鬍湯、柴鬍疏肝散、左金丸、橘皮竹茹湯、生脈飲等經典方劑進行深入剖析。我們將詳細解讀其藥物配伍、君臣佐使的用法,並闡述其在現代臨床上的應用拓展。 經驗方藥推薦: 結閤當代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介紹一些療效卓著、具有創新性的經驗方。這些方劑在保留中醫理論精髓的同時,也體現瞭對現代疾病特點的深刻洞察。本書將著重介紹一些針對久治不愈、頑固性脾胃病的有效方劑,力求為讀者提供更多選擇。 三、 辨治的藝術:案例分析與臨床心得 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是本書最大的亮點。本書將收錄大量精選的臨床醫案,涵蓋瞭上述各種證型和病癥。 醫案精選: 每個醫案都將包含詳細的病史采集、癥狀描述、舌脈象檢查、辨證過程、處方用藥、療效反饋等環節。我們力求醫案的真實性、典型性,並力求展現辨證論治的嚴謹與靈活性。 析疑解惑: 在每個醫案分析的最後,我們將進行深入的“析疑解惑”環節。這裏將解答讀者在閱讀醫案過程中可能産生的疑問,解釋治療思路的形成過程,並探討同類病癥的鑒彆診斷及處理要點。 臨證心得: 本書還將融入作者多年的臨床心得與體會,分享在望聞問切、辨證施治、方藥選擇、加減變化等方麵的寶貴經驗。這部分內容將以散文形式呈現,旨在幫助讀者提升臨床思維能力,領悟中醫治病的精妙之處。 四、 現代視角下的脾胃健康 除瞭中醫理論與實踐,本書還將穿插一些與現代醫學研究相結閤的內容,例如: 脾胃疾病的現代醫學認識: 簡要介紹一些常見脾胃疾病(如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腸易激綜閤徵等)的現代醫學病因、病理生理學特點,並與中醫的辨證結果進行對照,以期加深理解。 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結閤: 探討中醫在西醫治療基礎上如何發揮協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現代檢查手段輔助中醫診斷。 脾胃養生與調護: 結閤現代生活方式,提供科學的飲食、作息、運動建議,指導讀者如何從日常生活中預防脾胃疾病,促進脾胃健康。 結語 《脾胃安康:經典理論與現代實踐的融閤》是一本集理論性、實踐性、指導性於一體的學術著作。我們希望通過對脾胃病領域知識的深入挖掘與梳理,為廣大中醫從業者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豐富的臨床藉鑒,幫助他們提升辨治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患者,守護人民的脾胃健康。本書力求語言樸實、論述清晰,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