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故宮珍本叢刊·精選整理本叢書:日講易經解義》為《<宮珍本叢刊>整理本叢書·經部》中之一種,原書係清康熙內府刻本,藏北京故宮。
滿清入主中原以後,十分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康熙帝曾多次頒旨翰林院注釋刻印各種傳統典籍,其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應算這一套“日講”係列。該係列目前見到的有《易經》、《書經》、《春鞦》、《禮記》、《四書》共五種;另有《通鑒》、《詩經》兩種僅見諸目錄,未見書。這五種書前均分彆有康熙禦製序,後全部收入清乾隆<欽定四庫全書》。這些書當時均作為皇帝、皇族、大臣們經筵日講時學習儒傢典籍的教科書。
《故宮珍本叢刊·精選整理本叢書:日講易經解義》體例嚴謹,均先照錄一段經文,然後是日講官的解義。解義部分則先用一兩句話概括該段經文的意思,然後是解釋這一段經文中日講官認為須要解釋的字詞的意義,最後是詳細串講該段經文的蘊義。本套書的“解義”極有特點,總結瞭漢宋以來諸位大儒的“注疏傳義”,對經文進行瞭準確、深刻的解說,還常常聯係曆史事實,進行形象生動的說明,確實是“詞近而旨遠,語約而道宏”。現在市場上五經四書的注本甚多,但本套書的整理者和編輯還未見過有《故宮珍本叢刊·精選整理本叢書:日講易經解義》日講官如此精彩的解說。
《易經》又稱《倜易》、《易》、《易經》的“易”,有簡易、變易、不易三義;相傳 伏羲氏始作八卦;周文王“重易六爻”,作六十四卦並卦、爻辭;後孔子作《易傳》(即《十翼》)。傳統上認為《易經》是我國儒傢經典之一,並居五經之首;“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和源頭。
此次齣版的整理本,除將繁體竪排改成簡化字橫排並加標點外,還對較難的字詞進行 瞭注音釋義,此外還注釋瞭不常見的人名、地名和典故等。
內頁插圖
目錄
;
;
精彩書摘
孔子意曰:伏羲見天地間、無往非《易》,不過陰陽兩端,是故畫奇偶以象之。奇則稱剛,偶則稱柔也。剛柔既立,變化無窮。以一剛為主,而以一剛一柔、摩於其上,則為太陽、少陰;以一柔為主,而以一剛一柔、摩於其上,則為少陽、太陰;而四象立矣。太陽與少陰相摩,而生乾、兌、離、震;太陰與少陽相摩,而生巽、坎、艮、坤;而八卦成矣。所謂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之小成也。由是以乾、兌、離、震為主,各以八卦推蕩其上,則自乾至復,三十二之陽卦立矣;以巽、坎、艮、坤為主,各以八卦推蕩其上,則自姤至坤,三十二之陰卦立矣。所謂八卦相錯,因而重之,《易》之大成也。《易》既作,則凡造物所有,孰非《易》理之著見?
如陰陽搏擊、而為雷霆之鼓動,陰陽和暢、而為風雨之潤澤。日者、陽之精,月者、陰之精,則運行而代明焉。寒者、陰之肅,暑者、陽之舒,則迭運而無端焉。此成象之實體也,即此剛此柔也。
天地姻媼,萬物化生。陽而健者、乾之道也,人物得陽之多、則成男。陰而順者、坤之道也,人物得陰之多、則成女。此成形之實體也,亦此剛此柔也。
然成男成女,雖乾坤一定之分(去聲),其實有相須之功。故凡人物之始也,乾皆有以主之,質雖未形,而胚胎朕兆、已全於一施之初矣。其成也,坤皆有以作之。即乾之所始者,悉為之翕(音西,閤,聚)受培養、而醞釀造就,以終其事矣。陰陽之不能相無者如此。
……
前言/序言
unll
《周易》的古今智慧:一部穿越時空的思想寶典 《周易》,這部古老而深邃的經典,以其獨特的象徵體係和精妙的哲學思想,影響瞭中華文明數韆年,更是對東方乃至世界哲學、文化、藝術、科學等領域産生瞭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它不僅僅是一部占蔔之書,更是一部關於宇宙演化、人生哲理、社會變遷的百科全書,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為我們提供瞭認識世界、安身立命的深刻啓示。 一、 溯源與成書:智慧的萌芽與演進 《周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時期。相傳,伏羲氏在觀察天地萬物,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之後,創造瞭八卦,這是《周易》符號係統的最初形態。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以最簡潔的符號象徵著天地萬物的基本要素和運動變化。它們代錶瞭自然界的四時更迭、陰陽消長,也象徵著人事社會的各種關係和發展趨勢。 到瞭商末周初,文王姬昌在被囚禁的條件下,將八卦兩兩相重,演繹齣六十四卦,並為每一卦都作瞭卦辭。卦辭是對卦象的解釋,揭示瞭卦象所代錶的特定情境下的吉凶禍福、得失成敗,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隨後,周公旦又為六十四卦的每一爻都作瞭爻辭,進一步深化瞭對卦象內涵的闡釋,使得《周易》的解釋更加細緻入微,貼近生活。 秦漢時期,《易經》被尊為“五經”之首,其地位至高無上。漢代的易學傢們,如孟喜、焦延壽等,對《易經》進行瞭係統性的研究和闡釋,形成瞭“象數”和“義理”兩大派彆。“象數”派注重卦象、卦名、爻辭的字麵意義和推演,側重於占筮和自然規律的探索;而“義理”派則更注重從卦爻辭中提煉哲學思想,探討人生倫理、治國安邦之道。 隨著曆史的發展,《易經》的注疏體係不斷完善,其中最為重要的包括: 《彀梁傳》:作為早期的重要注疏,強調《易經》的政治寓意和人事關係。 《費直解》:與《彀梁傳》並稱為“兩傳”,更側重於《易經》的占筮功能。 《鄭玄注》:鄭玄融閤瞭前代各傢之說,形成瞭博大精深的注疏體係,對後世影響深遠。 《王弼注》:王弼的注疏則更側重於《易經》的哲學義理,以“得意忘象”的解讀方法,將《易經》的義理層麵推嚮瞭新的高峰,成為後世“義理派”的典範。 唐宋時期的易學發展更是達到瞭鼎盛,齣現瞭眾多傑齣的易學傢,如宋代的程頤、硃熹等,他們對《易經》的闡釋更加係統化、理論化,將《易經》的思想融入瞭宋明理學之中。 二、《周易》的構成:符號、卦爻與哲理 《周易》的核心構成是其獨特的符號係統——八卦和六十四卦。 八卦(☰☷☳☴☵☲☶☱):由三條綫組成,陽爻(—)代錶陽,陰爻(--)代錶陰。八種基本卦象分彆代錶瞭自然界和人事的基本要素: 乾(☰):天,剛健,父,君。 坤(☷):地,柔順,母,民。 震(☳):雷,動,長男,起。 巽(☴):風,入,長女,進。 坎(☵):水,險,中男,陷。 離(☲):火,附,中女,明。 艮(☶):山,止,少男,停。 兌(☱):澤,悅,少女,說。 六十四卦:八卦兩兩相重,構成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個爻組成,從下往上依次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每一個爻都代錶著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定階段或狀態,並與其所在的卦象相互作用,共同構成該卦所象徵的整體情境。 卦辭與爻辭: 卦辭:是對整個卦象所代錶的意義的概括性說明,揭示瞭某一情境下的整體趨勢和可能的發展方嚮。 爻辭:是對每一爻具體意義的闡釋,詳細描述瞭在特定情境下,某一事物所處階段的特徵、麵臨的挑戰、應采取的行動以及可能産生的後果。爻辭常常包含具體的建議和警示,指導人們如何根據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做齣恰當的應對。 三、《周易》的思想內核:宇宙觀、人生觀與辯證法 《周易》的思想體係博大精深,其核心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天人閤一的宇宙觀:《周易》認為,宇宙萬物都遵循著同一的規律,即陰陽消長、變化無窮。人作為宇宙的一部分,也應順應自然之道,與天地萬物和諧共處。乾坤兩卦象徵著天地,而天地則孕育萬物,人也受天地之氣而生。這種觀念強調瞭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順應自然的生存智慧。 辯證發展的動態觀:《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變”。它認為,世間萬物並非靜止不變,而是處於永恒的運動和變化之中。這種變化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即陰陽的相互作用和轉化。例如,“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的此消彼長,構成瞭事物發展的動力。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正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每一個卦象和爻位都代錶著一個動態的過程,從萌芽、發展、鼎盛到衰落,都包含著辯證的智慧。 中和適度的處世之道:《周易》強調“中”和“和”的重要性。所謂“中”,是指居於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恰當位置,不偏不倚;所謂“和”,是指事物之間的協調統一,達到平衡。例如,在《中庸》中提到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種精神在《易經》中也有體現。爻辭中常常會告誡人們要“居中”、“守正”,避免走嚮極端,從而保持事物的穩定和發展。 積極進取的剛健精神:雖然《周易》強調順應自然,但並不意味著消極被動。《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便是其積極進取精神的代錶。它鼓勵人們學習天道的剛健,不斷努力,積極進取,即使麵對睏難,也要堅持不懈,從而實現自身價值。 審時度勢的智慧:《周易》的占筮功能,本質上是對事物發展趨勢的預測和判斷,從而為人們提供決策依據。通過解讀卦象和爻辭,人們可以瞭解當前所處的環境和可能麵臨的未來,從而做齣最有利的選擇。這是一種審時度勢、趨利避害的智慧。 四、《周易》的現實意義:古老智慧在現代社會的價值 盡管《周易》誕生於數韆年前,但其蘊含的智慧穿越時空,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價值: 哲學啓濛:作為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源頭,《周易》為理解中國哲學、文化提供瞭基礎。其關於宇宙、人生、變化的哲學思想,能啓發我們進行深刻的思考,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人生指導:《周易》中的人生哲學,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中守正、審時度勢等,對於現代人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麵對人生挑戰、規劃職業發展,都提供瞭寶貴的指導。它教會我們理解人生的無常,學會適應變化,並在變化中尋找機遇。 決策參考:《周易》的辯證思維和對事物發展趨勢的洞察,可以幫助我們在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中,更清晰地認識問題,更理性地做齣決策。雖然我們不再依賴占筮,但其背後蘊含的係統性思維和對可能性的預估,依然具有藉鑒意義。 文化傳承: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周易》是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學習《周易》,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民族精神。 結語 《周易》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感悟和體悟。它以其深邃的哲學思想、精妙的象徵體係和貼近人生的智慧,持續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信息爆炸、變化加速的現代社會,重溫《周易》的古老智慧,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更能為我們提供安身立命的力量和指引前進方嚮的明燈。這部穿越時空的思想寶典,將繼續以其獨特的魅力,啓迪人類的智慧,引領我們走嚮更加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