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基礎教育核心課程
原價:150.00元
作者:王君瑞
齣版社:遼寜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31453666
字數:
頁碼:11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1.6kg
編輯推薦
《中國美術·設計分類全集·繪畫基礎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基礎教育核心課程》由遼寜美術齣版社齣版。
內容提要
《中國美術·設計分類全集·繪畫基礎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基礎教育核心課程》融知識、技能、創造、藝術為一體,使臨習者掌握繪畫造型的基本方法與技能,並拓展藝術思維與想象力,提高藝術錶現力與創造力。瞭解繪畫的不同風格與錶現形式,能運用所掌握的造型能力錶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而遼寜美術齣版社齣版的此書便是其中一本。
目錄
序/3
第一章並非色彩的彩色/006
1.規範色彩還是被色彩規範/006
2.寫生的目的不是記錄/008
3.繪畫的意義不僅是“美化”/010
4.體驗塗抹的快樂/012
5.藝術的意義是非藝術/014
6.我們距離最好的藝術教育還有多遠/016
第二章並非塑造的素描/019
1.構建與破壞同樣重要/019
2.完善與不完善的同樣價值/022
3.加強與削弱同樣有力/024
4.控製與失控同樣珍貴/026
5.獲得與失去同樣真誠/028
6.盲目與明確同樣精彩/030
7.畫實與畫虛同樣真實/033
8.開始與結束同樣結果/035
第三章並非創意的繪畫/037
1.想好瞭再畫還是畫好瞭再想/037
2.從偶然到必然的轉換/040
3.發現的意義大於製造/042
4.承受過程的艱難/045
5.享受失敗的考驗/048
6.到底是形式決定內容還是內容決定形式/050
第四章 並非傳授的教授/054
1.彆拿美術當手藝/054
2.自己所認為的繪畫/056
3.所有人都不一定是對的/058
4.心虛是最大的自信/060
5.不能有任何目的/062
6.沒有意義的意義/064
7.藝術創作不等於藝術教育/066
8.寬容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唯一方法/068
第五章並非規則的思考/070
1.相對的基礎與絕對的基礎/070
2.創新的本質就是試驗/072
3.造型的意義不完全是塑造/074
4.差異是藝術教育存在的基礎/076
5.教學體係遠比教學大綱更重要/078
6.現代價值觀與思維的思辨性/080
7.傳統價值觀與思維的永恒性/082
8.與國際接軌需要判斷和選擇的能力/084
9.專業技能訓練不能取代人纔培養/086
10.學會獨立思考是百年大計/088
第六章並非問題的迴答/090
1.尋找自己麵臨的問題並做齣迴答/O90
2.最大的願望就是想知道願望是什麼/091
3.沒有感覺算不算一種感覺/093
4.為什麼一定要畫礙更好/085
5.不喜歡藝術有什麼不對/098
6.是否需要更多的認同/102
7.睏惑是不是繪畫/104
8.藝術有沒有道理/106
9.藝術中的對與錯/109
10.讓心靈自由自在/113
後記/116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拿到這本《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玩意兒能乾啥?我是個普通讀者,對建築這行懂的皮毛都算不上。平時買房子,我關心的是地段、戶型、物業,最多再看看開發商的口碑,至於房子能不能抗震、能不能撐一百年,那完全是設計師和工程師的事。這本書,光看名字就一股濃濃的專業味撲麵而來,完全不是為我這種小白準備的。我小心翼翼地翻開,希望至少能找到點能讓我眼前一亮的“乾貨”。開頭的部分,充斥著各種公式和圖錶,什麼“概率分布”、“風險分析”、“可靠性指標”,這些名詞聽起來就讓人望而卻步。我試圖理解“可靠度”這個概念,大概是說房子不能輕易壞掉、塌掉。但是,它後麵的“設計統一標準”幾個字,讓我感覺事情沒那麼簡單。這不像是我平時看的那些教你裝修、教你養花的書,能立刻看到效果。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教科書,一本給專業人士看的教科書。我努力想從裏麵找齣點和我們日常生活相關的聯係,比如,是不是因為有瞭這個標準,我們的房子纔更安全?但是,具體是怎麼保證安全的,我還是雲裏霧裏。書裏提到的一些“荷載”的概念,比如風荷載、雪荷載、地震荷載,我能理解建築物要承受這些外力,但它後麵怎麼計算這些力的大小,以及如何讓建築物能承受住這些力,這之間的邏輯對我來說是完全不透明的。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建築工程師的“武功秘籍”,而我,連“招式”都看不懂,更彆提“內功心法”瞭。
評分我買這本書,主要還是齣於對建築安全的好奇心。畢竟,我們每天都在和各種建築打交道,瞭解一些關於它們“安全指南”的內容,總歸是件好事。然而,《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這本書,確實給我帶來瞭不小的閱讀挑戰。書中的內容,從一開始就充滿瞭各種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數學公式,像“概率分布”、“可靠性指標”、“極限狀態設計”等等,這些名詞對我來說就像是陌生的符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我努力地去理解“可靠度”的含義,它似乎是在量化建築物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但是,書中介紹的計算方法和理論模型,都顯得非常專業和晦澀。我嘗試去理解“荷載”的概念,它指的是作用在建築物上的各種力,比如自身的重量、風力、地震等。但是,書中又將這些荷載進行瞭細緻的分類,例如“可變荷載”和“偶然荷載”,並且引入瞭各種係數來進行計算,這讓我感到非常睏惑。我希望從中找到一些能夠直接關聯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感知,例如,是不是因為有瞭這個標準,我們纔能安心地居住在高層建築裏?但書中更多的是在闡述理論框架和計算原理,對於這些實際應用層麵的直觀感受,我則難以找到明確的答案。
評分這本書,說是《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簡稱“可靠度標準”,對我這個門外漢來說,真是一本“天書”!我一個搞營銷的,平時接觸的都是用戶畫像、推廣渠道什麼的,對這種動輒涉及“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的專業書籍,簡直就是從另一個次元來的。但工作性質使然,偶爾也會接觸到一些和房建有關的項目,所以也想瞭解一下,萬一哪天能派上用場呢?打開第一頁,密密麻麻的公式、圖錶,還有那些我根本看不懂的術語,什麼“概率”、“可靠指標”、“壽命”、“失效”、“荷載”、“阻尼”……我感覺自己像是掉進瞭一個數學的黑洞,每一個字都像在嘲笑我的無知。我試圖抓住一點綫索,比如“可靠度”,顧名思義,就是建築物要可靠,不能隨便就塌瞭,這道理誰都懂。但是,它後麵跟著的“設計統一標準”就讓人頭大瞭,什麼叫“統一”?意味著大傢都要按照這個標準來,不管你是蓋摩天大樓還是小平房?然後又是“設計”,這背後牽扯到的肯定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畫圖”那麼簡單,而是涉及到各種力學、材料學、甚至地質學之類的復雜計算。我翻到後麵,看到一些關於“荷載”的部分,好像說的是建築物要承受的各種力,比如風吹、雨淋、地震,還有我們自己住進去的傢具、人等等。但它又把這些荷載分成瞭“永久荷載”、“可變荷載”,甚至還有“偶然荷載”,這我就有點懵瞭,難道地震算“偶然荷載”嗎?那颱風呢?還有,這些荷載的大小是怎麼確定的?是通過科學的測量還是有什麼模型?我真的隻能浮光掠影地看,很多東西都隻是“知道有這麼迴事”,但具體怎麼迴事,我是一點都不知道。感覺這本書就像一本秘密寶藏的地圖,上麵密密麻麻寫滿瞭隻有寶藏獵人纔能看懂的符號,而我, just a curious bystander, 隻能遠遠地望著。
評分我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一種“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的好奇心,想看看建築結構設計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這書名,聽起來就很有分量,讓我覺得裏麵一定藏著很多“硬核”知識。結果翻開第一頁,我就被撲麵而來的公式和術語給“勸退”瞭。什麼“概率”、“可靠指標”、“荷載組閤”,這些詞匯對我來說就像是加密的電報,我根本不知道它們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努力地去理解“可靠度”這個概念,大概就是說建築物能夠安全地使用多長時間,不齣問題。但書裏是怎麼衡量和保證這個“可靠度”的,那是一整套復雜的數學理論和計算方法,我看瞭半天,感覺自己就像在看一本外星人的說明書。尤其是關於“荷載”的部分,我以為就是說風有多大,下雪有多重,但它裏麵又分瞭什麼“恒荷載”、“可變荷載”、“偶然荷載”,還帶瞭一堆係數,我看得頭都大瞭。我試圖找點和我們普通人生活相關的例子,比如,是不是因為有瞭這個標準,我們住的房子纔不容易塌?但是,書裏更多的是在講“如何設計”和“如何計算”,而不是直接告訴我“你的房子有多安全”。這感覺就像是給你一本菜譜,裏麵把食材的化學成分都分析瞭一遍,但是對於怎麼做齣可口的菜肴,卻隻字未提。
評分我之所以會關注《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這本書,更多的是齣於一種對建築背後科學原理的敬畏。作為一名對建築行業並不專業的讀者,我一直對如何讓一座龐大的建築物在各種自然災害麵前保持穩定感到好奇。這本書的齣現,似乎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這扇“秘密大門”的窗戶。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發現自己就像一個站在數學殿堂門外的人,雖然能看到裏麵的輝煌,卻無法理解門內的奧秘。書中充斥著各種我聞所未聞的專業術語,諸如“概率分布”、“可靠性指標”、“失效模式”等,這些概念的理解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試圖去把握“可靠度”這個核心概念,它似乎是在描述建築物在一定時間內滿足預定功能的概率。但是,書中關於如何計算這個概率的方法,卻涉及到一係列復雜的數學模型和統計學原理,這些對我而言是深不可測的。此外,書中對“荷載”的詳細分析,也讓我深感其嚴謹之處。我瞭解到,建築物需要承受來自各個方嚮的力,包括自身的重量、風力、地震等,而這些荷載又被進一步細分為恒荷載、可變荷載和偶然荷載,並且需要通過復雜的公式進行計算。我渴望能從中找到一些能夠直接解釋日常生活現象的例子,比如,為什麼有些老房子看起來搖搖欲墜,而一些現代建築卻能屹立不倒。然而,書中更多的是在闡述理論和計算方法,這些對我來說更像是一份“藍圖”,而我,則隻能遠遠地欣賞,卻無法理解藍圖背後的建造過程。
評分我平時就對建築行業有點興趣,也經常關注一些新的建築項目,所以我纔買瞭這本《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老實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有點忐忑的。畢竟,我不是學工程的,對於“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這類詞匯,總覺得離我有點遠。但是,我還是想看看,普通人能不能從裏麵學到點什麼,或者至少,能對建築安全有一個更深的認識。這本書確實非常專業,一打開就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圖錶,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勉強理清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可靠度”這個詞,我理解就是建築物的安全程度,不能隨便就垮塌。但是,它怎麼衡量和設計這個“可靠度”,書裏講得很細緻,涉及到很多數學模型和統計學原理,這對我來說還是有點難度。我看到書裏講到“荷載”的時候,感覺稍微有點親切,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風、雨、雪這些力。但是,它後麵又講到瞭“荷載組閤”、“荷載分項係數”等等,這些我就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瞭,感覺比我們平時理解的“風大”、“下雪”要復雜得多。我試圖在書中尋找一些和我們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比如,是不是因為有瞭這個標準,我們住的房子纔能更安全?但是,書中更多的是在講解如何計算和設計,而不是直接告訴我們“你們的房子有多安全”。這讓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遊戲攻略”,但這個遊戲的操作非常復雜,需要很多專業知識纔能玩得轉。
評分這本書,我算是抱著學習的心態買的,但說實話,讀起來真的不容易。《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光聽這名字就感覺是高精尖的領域。我呢,就是個普通上班族,平時對建築結構也就停留在“房子能住就行”的層麵。拿到書,翻開一看,嚯,撲麵而來的就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專業名詞,什麼“概率”、“可靠指標”、“荷載組閤”,這些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外來客。我努力去理解“可靠度”這個概念,大概就是說房子不齣事兒的概率有多大吧。但是,它怎麼算齣這個概率,又怎麼保證這個概率達到標準,書裏講得非常係統,但也非常復雜。我看到裏麵講“荷載”的部分,就是建築物要承受的各種力,比如風吹、雨淋、地震,還有它自己的重量。但它又把這些荷載分成很多種,比如“可變荷載”、“偶然荷載”,還有什麼“荷載分項係數”,這些細緻的劃分和計算,讓我感覺建築設計真的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問。我試圖在書裏找一些能讓我産生共鳴的點,比如,是不是有瞭這個標準,我們就不用擔心房子會因為一場大風就搖搖欲墜?但是,書中更多的是在講理論和計算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訴你“你的房子安全”。這讓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食譜”,裏麵詳細列齣瞭各種“食材”和“烹飪步驟”,但對於不會做菜的人來說,光看菜譜是學不會做菜的。
評分我一直對建築結構有著莫名的好奇,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這本書時,便毫不猶豫地買瞭下來,想著至少能從中瞭解一些關於建築安全的基本原理。然而,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纔意識到這遠非一本易讀的普及讀物。書中的內容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數學公式,比如“概率論”、“可靠指標”、“失效模式”等等,這些對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來說,理解起來相當吃力。我努力去抓住“可靠度”這個核心概念,試圖理解它如何被量化和設計。書中提到,可靠度是通過一係列復雜的計算來確定的,這其中涉及到對各種“荷載”的精確分析,包括永久荷載、可變荷載以及偶然荷載。我嘗試著去理解這些荷載是如何被定義和計算的,以及它們對結構安全可能造成的影響。例如,書中關於地震荷載的討論,讓我意識到建築的抗震設計並非簡單的“抗住”就行,而是需要精確計算地震的頻率、振幅以及結構本身的動力響應。然而,具體到設計層麵,那些復雜的公式和圖錶讓我感到無從下手。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為建築工程師量身打造的“操作手冊”,而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隻能看到操作手冊中的“功能描述”,卻無法理解其中的“操作步驟”。
評分拿到《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這本書,我本身就是抱著一種“看看熱鬧”的心態。我不是做建築設計的,平日裏對這些專業術語完全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狀態。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嚴肅和專業,當我翻開第一頁,撲麵而來的文字和公式更是讓我感覺自己像是進入瞭一個高深的知識殿堂,但這個殿堂的大門對我來說是緊鎖的。我試圖去理解“可靠度”這個核心概念,大概意思就是建築物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滿足預期的功能,並且保持一定時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但是,如何量化這個“可靠度”,書裏麵給齣瞭很多復雜的計算方法和理論模型,這些對我而言就像是天書。更讓我感到頭疼的是,書中反復齣現的“荷載”這個詞。我大概知道是指施加在建築物上的各種力,比如風、雪、地震,還有建築物自身的重量。但書中又細緻地區分瞭恒荷載、可變荷載、偶然荷載,並且還引入瞭各種係數進行計算。這讓我覺得,建築設計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和嚴謹得多。我試圖在字裏行間尋找一些能夠觸及我生活經驗的例子,比如,是不是因為有瞭這個標準,我們的高層建築纔能在強風中屹立不倒?但書中更多的是在闡述理論和計算方法,這些對我來說更像是“為什麼”,而不是“怎麼樣”的直觀感受。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支撐起高樓大廈的“骨架”充滿好奇,但對於“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這樣一本厚重的書籍,我一開始並沒有抱太大期望能讀懂。我隻是想窺探一下,究竟是什麼樣的規則,纔能讓那些龐然大物屹立不倒,經受住風雨和時間的考驗。翻開書頁,一股嚴謹而專業的氣息撲麵而來。書中充斥著大量的公式、圖錶和專業術語,比如“概率”、“可靠指標”、“荷載組閤”、“極限狀態”等等,這些對我來說就像是一門全新的語言。我努力地去理解“可靠度”這個核心概念,它似乎是在量化建築物在使用過程中不發生失效的概率。但是,如何將這種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工程設計,書中的方法和步驟對我而言是深不可測的。我嘗試著去理解“荷載”的部分,瞭解到建築物需要承受各種各樣的力,包括自身的重量(恒荷載)、使用過程中産生的變化(可變荷載),甚至還有地震、風等極端情況(偶然荷載)。但是,這些荷載是如何被精確計算齣來的?又如何通過結構設計來抵抗它們?書中的描述對我來說更像是“是什麼”,而“怎麼做”的部分,我則完全摸不著頭腦。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建築大師,在嚮徒弟傳授最精深的技藝,而我,隻是一個站在遠處旁觀的普通人,隻能依稀看到大師手中的技藝,卻無法理解其背後的精妙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