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网站构建实战

高性能网站构建实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鑫 著
图书标签:
  • Web性能优化
  • 前端工程化
  • 后端优化
  • Node
  • js
  • HTTP/2
  • 缓存策略
  • CDN
  • 负载均衡
  • 服务器性能
  • 网站架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94784
版次:1
商品编码:11144229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目前,越来越多的网站采用Linux操作系统来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搭建Web服务器、文件存储、数据库等。人们对Linux服务器的可靠性、负载能力和计算能力也越来越关注。
《高性能网站构建实战》从高性能站点的实际需求出发,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当前流行的开源软件和工具构建Web站点所需的各种应用服务环境。全书共分为7篇16章和3个简短的附录。
第一篇是架构规划篇,也就是第1章,主要介绍了对企业网站架构的选型、系统的快速安装及初始化高性能系统的一些参数。第二篇为负载应用篇,包括第2章到第4章,分别介绍了LVS+KeepAlived、HAproxy、Nginx这3种负载开源软件的应用。第三篇为页面缓存篇,包括第5章、第6章和第7章;分别介绍了缓存软件Squid和Varnish,以及Nginx的缓存功能。第四篇为Web服务器篇,包括第8章和第9章,分别介绍了Apache、Lighttpd和Nginx这三款流行的Web服务器。第五篇为数据缓存篇(NoSQL),包括第10章、第11章和第12章,分别介绍了Memcached,以及两种当前非常流行的NoSQL数据库软件Redis和MongoDBC。第六篇为文件服务篇,包括第13章和第14章,介绍了MFS和Hadoop。第七篇监控应用篇,也是最后一篇,包括第15章和第16章,介绍了流量监控软件Cacti和系统监视软件Zabbix。附录部分,分别给出了使用ipvsadm命令、HAProxy和Squid的有用参考资料。
《高性能网站构建实战》是作者多年Linux系统架构和运维经验的总结,兼具宏观性知识介绍和具体性实践技能,适合对系统架构、性能维护感兴趣的初级、中级读者学习,对于有经验的系统架构师和运维师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刘鑫,运维工程师,曾担任过系统讲师,喜欢讨论各种网站架构上的技术,特别是对系统级的优化。对整体网站架构的把握以及各种架构中运用的技术有一定的实施心得。对Python情有独钟,喜欢编写运维自动化工具。他是ChinaUnix社区集群和高可用版块资深版主,经常在社区内发起技术讨论,深受广大CU(ChinaUnix)社区会员喜爱。

精彩书评

  《高性能网站架构实战》一书正是从这点出发,紧扣运维技术基础,除了安装配置外,还对原理进一步的讲解,实战配置、经验分享和原理剖析三者相集合,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本书作者是资深的一线运维人员,同时他也是社区里的热心肠,作为ChinaUnix资深版主和专家博主,他为广大用户排忧解难,深受用户喜欢。
  —— ChinaUnix社区
  
  本书是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不断学习、探索、智慧的结晶,书中的内容都是当前形势下较流行的架构和应用。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可以解决很多日常工作遇到的难题,也可以使自己更深入地理解运维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借鉴书中的架构场景,运用解决实际的应用需求。
  ——悠易互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运维总监 王建
  
  现今大多数企业网站架构都是采用开源软件作为强大的支持,如何快速构建稳定、高效、灵活的网站架构呢?那么本书将带您由浅入深,结合实际生产环境,讲解网站架构所需要的集群负载、运维监控,网络存储,数据备份,性能调优等实战技术。本书的叙述通俗易懂,案例经典,新手朋友可以根据案例,快速组建一套中大规模的网站架构,实现运维价值,同时也提高在网站架构方面的经验,相信您一定会受益匪浅。
  ——幻想时代系统运维 赵金光
  
  在未来大数据、社交商务、云计算的环境下,人们对网站的架构及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本书浓缩了作者多年的实战经验,从网站架构规划到分布式及非关系型数据库,内容全面而使用。这是一本互联网基础架构人员及运维人员必读的书籍。
  ——新华瑞德 技术副总监 耿利达

目录

第一篇 架构规划篇
第1章 网站架构简介
1.1 网站的硬架构
1.1.1 机房的选择
1.1.2 带宽的大小
1.1.3 服务器的划分
1.2 网站的软架构
1.2.1 框架的选择
1.2.2 逻辑的分层
1.3 网站架构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3.1 HTML静态化
1.3.2 图片服务器分离
1.3.3 数据库集群和库表散列
1.3.4 缓存
1.3.5 镜像
1.3.6 负载均衡
1.4 操作系统的选择及参数优化
1.4.1 用U盘自动安装操作系统
1.4.2 系统初始化
1.5 小结
第二篇 负载应用篇
第2章 LVS+KeepAlived实现高可用集群
2.1 软硬负载应用介绍
2.1.1 Linux集群简介
2.1.2 硬件负载介绍
2.1.3 软件负载介绍
2.2 搭建LVS+KeepAlived环境
2.2.1 LVS的模式原理以及算法
2.2.2 KeepAlived简介
2.2.3 LVS+KeepAlived环境的实践
2.3 FAQ
2.4 小结
第3章 高性能负载均衡器HAProxy
3.1 HAProxy简介及定位
3.2 HAProxy的环境配置
3.2.1 HAProxy的编译安装
3.2.2 HAProxy配置文件详解
3.2.3 HAProxy参数优化
3.3 配置HAProxy日志
3.4 FAQ
3.5 小结
第4章 轻量级的负载Nginx
4.1 Nginx和LVS的比较
4.2 Nginx和HAProxy对比
4.3 Nginx的负载实现
4.3.1 Nginx的安装
4.3.2 Nginx配置文件详解
4.4 FAQ
4.5 小结
第三篇 页面缓存篇
第5章 经久不衰的Squid
5.1 Squid缓存简介
5.1.1 网站缓存简介
5.1.2 Squid缓存
5.2 Squid实践部署
5.2.1 Squid的编译安装
5.2.2 Squid透明缓存的配置
5.2.3 Squid反向代理的配置
5.2.4 Squid配置文件详解
5.2.5 Squid缓存管理
5.3 Sarg使用简介
5.4 FAQ
5.5 小结
第6章 高性能缓存服务器Varnish
6.1 Varnish缓存简介
6.1.1 Varnish的结构特点
6.1.2 Varnish和Squid的对比
6.2 Varnish实践部署
6.2.1 Varnish编译安装
6.2.2 Varnish缓存的配置
6.2.3 Varnish配置文件详解
6.2.4 Varnish启动等管理工具
6.3 FAQ
6.4 小结
第7章 轻量级缓存服务器Nginx
7.1 Nginx缓存简介
7.1.1 Nginx的缓存方式
7.1.2 三种缓存的对比
7.2 Nginx实践部署
7.2.1 Nginx编译安装
7.2.2 Nginx缓存的配置
7.2.3 Nginx配置文件详解
7.2.4 Nginx缓存命中率配置
7.3 FAQ
7.4 小结
第四篇 Web服务器篇
第8章 Apache组建高稳定性Web服务器
8.1 Apache简介
8.2 Apache的实践
8.2.1 Apache的安装
8.2.2 Apache的配置
8.2.3 Apache启动与停止
8.2.4 Apache配置文件详解
8.2.5 Apache日志切割
8.2.6 Apache实用第三方模块
8.3 小结
第9章 两款常用的小型Web服务器
9.1 Nginx的Web实践
9.1.1 Nginx的安装
9.1.2 Nginx的Web配置
9.1.3 Nginx配置文件详解
9.2 Nginx小结
9.3 Lighttpd简介
9.4 Lighttpd实践
9.4.1 Lighttpd安装
9.4.2 Lighttpd配置
9.4.3 Lighttpd配置文件详解
9.5 FAQ
9.6 小结
第五篇 数据缓存篇
第10章 高性能内存对象缓存Memcached
10.1 NoSQL简介
10.1.1 什么是NoSQL
10.1.2 NoSQL的特点
10.1.3 NoSQL开源软件介绍
10.2 Memcached实践
10.2.1 Memcached简介
10.2.2 Memcached的原理
10.2.3 Memcached的使用
10.2.4 Memcache安装启动
10.2.5 Memcached的复制功能
10.2.6 Memcached管理
10.2.7 Memcached的安全
10.3 小结
第11章 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Redis
11.1 Redis简介
11.1.1 什么是Redis
11.1.2 Redis的数据结构
11.1.3 Redis性能
11.2 Redis的实践
11.2.1 Redis的安装
11.2.2 Redis的配置
11.2.3 Redis的启动停止
11.2.4 Redis的配置文件详解
11.2.5 Redis的管理
11.3 FAQ
11.4 小结
第12章 MongoDB构建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
12.1 MongoDB简介
12.1.1 什么是MongoDB
12.1.2 MongoDB的特点
12.1.3 MongoDB适用场景
12.2 MongoDB的实践
12.2.1 MongoDB安装启动
12.2.2 MongoDB常用命令
12.2.3 MongoDB主从配置
12.2.4 MongoDB管理工具
12.3 FAQ
12.4 小结
第六篇 文件服务篇
第13章 MFS组建分布式文件系统
13.1 分布式文件系统简介
13.1.1 分布式文件系统概述
13.1.2 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
13.1.3 常见的开源分布式文件系统
13.2 MFS的实践
13.2.1 MFS简介
13.2.2 MFS安装启动
13.2.3 MFS配置文件详解
13.2.4 MFS操作
13.3 FAQ
13.4 小结
第14章 云计算之Hadoop的组建
14.1 Hadoop简介
14.1.1 Hadoop特点
14.1.2 Hadoop架构
14.1.3 Hadoop主要子项目
14.2 Hadoop实践部署
14.2.1 Hadoop安装
14.2.2 Hadoop集群的配置
14.2.3 Hadoop启动
14.2.4 Hadoop测试
14.2.5 安装第三台slave服务器
14.2.6 安装pig
14.2.7 安装hive
14.2.8 安装jobtracker服务器
14.3 Hadoop参数优化
14.4 FAQ
14.5 小结
第七篇 监控应用篇
第15章 服务器监控之Cacti
15.1 Cacti概述
15.2 Cacti实践部署
15.2.1 Cacti编译安装
15.2.2 Cacti的使用
15.2.3 Cacti的模板使用
15.2.4 Cacti的插件使用
15.3 FAQ
15.4 小结
第16章 组建企业级分布式监控系统之Zabbix
16.1 Zabbix简介
16.1.1 Zabbix的组成
16.1.2 Zabbix监控功能优劣对比
16.2 Zabbix的实践
16.2.1 Zabbix的安装配置
16.2.2 为Zabbix添加新主机
16.3 Linux流量监控工具iftop
16.4 性能监视和分析工具Nmon
16.5 FAQ
16.6 小结
附录A ipvsadm命令参考
附录B HAProxy关键字列表
附录C Squid客户端命令行参考












前言/序言


《代码的优雅:打造高效、响应式与用户友好的Web应用》 引言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一个网站的体验已经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它更是品牌形象的塑造、用户参与度的驱动,以及商业成功的关键。用户对速度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他们期望网站能够瞬息响应,无论是在桌面端还是在掌上设备上,都能提供无缝且愉悦的浏览感受。而开发者则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技术挑战,如何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实现性能的极致优化,同时兼顾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以及用户界面的直观与吸引力,成为了摆在每一位追求卓越的Web开发者面前的必答题。 本书《代码的优雅》正是为应对这些挑战而生。它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框架或库的孤立技巧,而是从Web开发的底层原理出发,深入探讨构建高性能、响应式和用户友好型Web应用的核心思想与实践方法。我们相信,真正的“高性能”并非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对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代码质量的严苛把控。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代码优雅之路,掌握那些能够让你从众多开发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技能。 第一部分:高性能的基石——理解与优化 性能是Web应用成功的生命线。加载缓慢、响应迟钝的网站会让用户望而却步,直接导致转化率下降和用户流失。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影响网站性能的关键因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网络传输的效率: HTTP协议的演进与优化: 从HTTP/1.1到HTTP/2,再到HTTP/3,理解协议的演进如何解决了连接复用、头部压缩、多路复用等痛点。学习如何通过服务端配置和客户端请求策略来最大化利用新协议的优势。 资源压缩与合并: 深入讲解Gzip、Brotli等压缩算法的原理及其在Web服务中的应用。分析JavaScript、CSS、HTML文件的合并策略,以及打包工具(如Webpack、Vite)如何自动化这一过程,同时探讨分块加载(code splitting)和按需加载(lazy loading)的最佳实践,以减少初始加载的体积。 缓存策略的艺术: 详解浏览器缓存(HTTP Cache)、CDN缓存、服务器端缓存(如Redis、Memcached)的作用、配置及优化。学习如何设置合理的缓存头(Cache-Control, Expires, ETag, Last-Modified),以及如何利用Service Workers实现离线缓存和应用壳(App Shell)模型,显著提升二次访问的速度。 图片与媒体资源的优化: 不仅仅是选择合适的图片格式(如WebP, AVIF),更重要的是掌握响应式图片(``元素, `srcset`属性)的使用,以及懒加载、图片延迟加载(image lazy loading)技术,确保不同设备上都能加载最合适的图片,避免不必要的带宽消耗。视频流的优化,如视频格式选择、分段加载、预加载等也将被详细阐述。 前端渲染与执行的效率: JavaScript执行的优化: 深入剖析JavaScript事件循环(Event Loop)机制,理解宏任务与微任务的执行顺序。学习如何避免长耗时任务阻塞主线程,如使用Web Workers进行后台计算、采用requestIdleCallback进行低优先级任务调度。 DOM操作的精细化: 探讨DOM API的性能开销,学习如何批量更新DOM,减少重绘(repaint)与回流(reflow)。理解虚拟DOM(Virtual DOM)在现代前端框架中的作用,以及其如何通过diff算法实现高效的DOM更新。 CSS渲染的优化: 分析CSS选择器的性能影响,学习编写更高效的CSS规则。探讨关键CSS(Critical CSS)的提取与内联,以及CSS-in-JS方案在性能管理上的优缺点。 性能监控与分析: 掌握使用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Performance Tab, Lighthouse, WebPageTest)来诊断性能瓶颈。学习如何解读性能指标(如FCP, LCP, FID, CLS),并利用这些数据来指导优化方向。 第二部分:响应式的设计——跨越设备的界限 在碎片化的设备生态中,响应式设计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备项。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构建能够优雅适应各种屏幕尺寸和交互方式的Web应用。 流式布局与弹性网格: CSS Grid与Flexbox的精通: 深入理解CSS Grid Layout和Flexbox布局模型的强大功能,学习如何利用它们构建灵活、响应式的页面结构。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掌握网格与弹性盒在不同场景下的最佳实践。 断点(Breakpoints)的智能设置: 探讨移动优先(Mobile-First)和桌面优先(Desktop-First)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根据内容和设计需求,合理设置CSS媒体查询(Media Queries)的断点,实现平滑的屏幕尺寸过渡。 响应式元素的构建: 字体与排版的适配: 学习如何使用相对单位(em, rem, vw, vh)来定义字体大小和元素尺寸,确保文本在不同屏幕上都有良好的可读性。探索字体加载策略(如`font-display`属性)对性能的影响。 导航与交互的适应: 设计能够在不同屏幕上友好展示的导航菜单(如汉堡菜单、抽屉式导航)。考虑触摸设备的交互特性,优化按钮大小、触摸区域,以及手势支持。 表单与输入框的优化: 针对移动设备优化表单设计,利用HTML5的输入类型(如`tel`, `email`, `number`)和属性(如`required`, `pattern`)提升用户体验和数据校验。 渐进增强与特性检测: 核心功能优先: 强调构建基础功能的稳健性,即使在低端设备或不支持高级特性的环境中也能提供核心体验。 优雅降级与特性检测: 学习如何利用JavaScript和CSS特性检测,为支持更高级特性的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和更佳的视觉效果,同时确保所有用户都能获得基本的访问能力。 第三部分:用户体验的升华——代码的艺术与人文关怀 一个高性能、响应式的网站是基础,而真正能留住用户的,是卓越的用户体验。本部分将探讨如何通过代码的精妙设计,以及对用户心理的深刻洞察,来打造令人难忘的Web应用。 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 A11y): 语义化HTML的威力: 深入理解HTML5语义化标签(如`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心想可能就是一些老生常谈的性能优化技巧。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严谨的逻辑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所吸引。这本书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知其然”,更深入到“知其所以然”。比如,它详细讲解了JavaScript的事件循环机制,这对我之前理解异步编程的困难,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不再是简单地把回调函数堆叠起来,而是能够真正理解Promise、async/await的底层运作原理,从而写出更优雅、更易维护的代码。书中的关于代码分割(code splitting)和按需加载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是习惯性地把所有JS都打包在一起,导致首屏加载时间长,用户体验差。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思考如何将代码逻辑拆分成更小的模块,只在需要的时候加载,这极大地提升了网站的响应速度。而且,书中还提到了 Web Workers的使用,这让我在不阻塞主线程的情况下执行耗时的计算任务,又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看过最实在、最有价值的技术书籍之一。

评分

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做Web开发,对服务器端的优化了解得不是特别深入,总觉得那是后端开发者的事。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它让我意识到,前端的性能优化和后端是紧密相连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书中关于HTTP协议的讲解,特别是HTTP/2和HTTP/3的特性,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知道HTTP/2更快,但具体快在哪里,它解决了HTTP/1.1的哪些痛点,这本书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还有关于缓存策略的讲解,不仅仅是浏览器缓存,还有CDN缓存、服务器端缓存,以及各种缓存头的使用,简直是把缓存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服务器端的负载均衡和性能监控,这些内容以前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把这些复杂的概念讲得通俗易懂。读完之后,我开始主动和后端团队沟通,提出一些前端可以配合优化的方案,比如API的返回格式、接口的响应时间等。这种跨领域的知识整合,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也让我更有信心去应对更复杂的项目挑战。

评分

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性能优化已经有了不错的掌握,毕竟做前端这么多年,也踩过不少坑。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之前的一些优化方法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有些是基于过时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从更宏观的视角,以及更底层的机制出发,来探讨如何构建高性能的网站。我尤其喜欢它关于资源加载顺序和优先级的讲解,以及如何通过预加载、预渲染等技术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书中对于不同设备、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性能差异的分析,也让我意识到了“一刀切”的优化方式是不可取的。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另外,书中关于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和性能的关联性,也是我之前没有深入思考过的。它让我明白,一个真正高性能的网站,不仅要快,还要让所有用户都能顺畅地访问。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全面、更系统性的构建高性能网站的方法论,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本武林秘籍,把那些藏在深处、鲜为人知的“内功心法”都一一揭示出来。我以前觉得前端优化无非就是压缩图片、精简CSS、合并JS,这些都是“招式”。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在于“内功”。它深入剖析了浏览器渲染的每一个环节,从网络请求到DOM构建,再到CSSOM解析,最后到Render Tree的生成,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淋漓尽致。我最惊喜的是,它还讲解了如何利用DevTools进行细致的性能分析,那些之前看着就头疼的Waterfall图,现在在我眼里变得异常清晰,我能 pinpoint 出每一个耗时的地方。书中的关于内存泄漏的排查和避免,以及如何进行JavaScript性能剖析,都让我豁然开朗。我之前写代码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性能问题,用了这本书里的方法,几乎都能迎刃而解。而且,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案例,让我可以立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的项目中。这真的是一本从入门到精通,从理论到实践的绝佳参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把我从一个写代码的“搬砖工”瞬间变成了“工程师”,当然,这里的搬砖是指那些粗糙、未经优化的代码。我一直以为我写的前端代码已经足够快了,直到我翻开这本书。它没有直接给我一堆现成的模板,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步地拆解了我之前那些“想当然”的认知。比如,关于图片加载,我之前只是简单地压缩一下,能用就行。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原来图片格式的选择、懒加载的策略、甚至CDN的配置,都有如此大的学问,而且这些学问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和SEO。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浏览器渲染机制的讲解,那种把黑盒子一层层打开的感觉,让我对DOM、CSSOM、Render Tree的生成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再也不用对着F12里的Performance面板两眼一抹黑了,现在至少知道从哪里入手去优化,去挖掘那些隐藏的性能瓶颈。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底层逻辑的梳理,对于我这种想深入理解技术的人来说,简直太重要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写出来的代码不仅“跑得快”,而且“跑得稳”,用户反馈也明显提升了不少。

评分

架构书太少了。实战书太少了。兼而有之的居然在这里买到了。

评分

挺好的,很不错!挺好的,很不错!

评分

3. 书中居然有很多大段大段的代码,不知道用光盘吗...

评分

不错,要是再便宜点就更好了

评分

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

推荐这本书很不错,对运维工程师来讲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确实不怎么样,内容不是很好,大家可以根据内容网上搜就可以了

评分

学习无止境,知识永流传。这本书值得一看

评分

帮朋友买的,内容我看了一下,有点高端,我看不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