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5749-2006 GB/T5750.1-5750-13-2006 | ||
| 定價 | 270.00 | |
| 齣版社 | 中國標準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07年01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480 | |
| 字數 | 895000 | |
| ISBN編碼 | 155066129436 | |
本標準為閤訂本,包括以下標準:
GB/T 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T 5750.1-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總則
GB/T 5750.2-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水樣的采集與保存
GB/T 5750.3-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水質分析質量控製
GB/T 5750.4-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感官性狀和物理指標
GB/T 5750.5-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無機非金屬指標
GB/T 5750.6-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金屬指標
GB/T 5750.7-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有機物綜閤指標
GB/T 5750.8-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有機物指標
GB/T 5750.9-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農藥指標
GB/T 5750.10-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消毒副産物指標
GB/T 5750.11-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消毒劑指
GB/T 5750.12-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微生物指標
GB/T 5750.13-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放射性指標
一.《GB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本標準的全部技術內容為強製性。
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代替GB5749-1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本標準與GB5749-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水質指標由GB5749-1985的35項增加至106項,增加瞭71項;修訂瞭8項;其中:
a)微生物指標由2項增至6項,增加瞭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修訂瞭總大腸菌群;
b)飲用水消毒劑由1項增至4項,增加瞭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c)毒理指標中無機化閤物由10項增至21項,增加瞭溴酸鹽、亞氯酸鹽、氯酸鹽、銻、鋇、鈹、硼、鉬、鎳、鉈、氯化氰;並修訂瞭砷、鎘、鉛、硝酸鹽;
毒理指標中有機化閤物由5項增至53項,增加瞭甲醛、三鹵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環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酰胺、微囊藻毒素-LR、滅草鬆、百菌清、溴氰菊酯、樂果、2,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馬拉硫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敵敵畏、草甘膦;修訂瞭四氯化碳;
d)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由15項增至20項,增加瞭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鈉、鋁;修訂瞭渾濁度;
e)放射性指標中修訂瞭總a放射性。
——刪除瞭水源選擇和水源衛生防護兩部分內容。
——簡化瞭供水部門的水質檢測規定,部分內容列入《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範》。
——增加瞭附錄A。
——增加瞭參考文獻。
本標準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錶3水質非常規指標及限值”所規定指標的實施項目和日期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並報國傢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建設部和衛生部備案,從2008年起三個部門對各省非常規指標實施情況進行通報,全部指標zui遲於2012年7月1日實施。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建設部、水利部、國土資源部、國傢環境保護總局等提齣。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廣東省衛生監督所、浙江省衛生監督所、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國傢環境保護總局環境標準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昌傑、陳西平、張嵐、陳亞妍、蔡祖根、甘日華、申屠杭、郭常義、魏建榮、寜瑞珠、劉文朝、鬍林林。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蔡詩文、林少彬、劉凡、姚孝元、陸坤明、陳國光、周懷東、李延平。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二.《GB/T5750.1~.13-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分為13個標準單行本:
1.《GB/T5750.1-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總則》:
本部分代替GB5750-1985diyi篇總則中的一般規則。
本標準與GB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與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依據國傢標準的要求修改瞭量和計量單位;
——當量濃度改成摩爾濃度(氧化還原部分仍保留當量濃度);
——質量濃度錶示符號由C改成ρ,含量錶示符號由M改成m;
——增加瞭實驗純水、檢測儀器、設備的計量檢定與維護、實驗室安全的內容。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唐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遼寜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亞妍、張嵐、陳昌傑、陳守建、邢大榮、陳西平、王正虹、魏建榮、楊業、張宏陶、艾有年、莊麗、薑樹鞦、盧玉棋、周明樂、周淑玉。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2.《GB/T5750.2-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水樣的采集與保存》:
本標準代替GB5750-1985diyi篇總則中的水樣的采集和保存。
本標準與GB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與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依據國傢標準的要求修改瞭量和計量單位;
——當量濃度改成摩爾濃度(氧化還原部分仍保留當量濃度);
——質量濃度錶示符號由C改成ρ,含量錶示符號由M改成m;
——修改瞭采樣類型;
——增加瞭采樣的質量控製與質量評價。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唐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遼寜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亞妍、張嵐、陳昌傑、陳守建、邢大榮、陳西平、王正虹、魏建榮、楊業、張宏陶、艾有年、莊麗、薑樹鞦、盧玉棋、周明樂、周淑玉。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3.《GB/T5750.3-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水質分析質量控製》:
本標準代替GB5750-1985diyi篇總則中的水質檢驗結果的錶示方法和數據處理以及精密度和迴收率的控製。
本標準與GB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與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依據國傢標準的要求修改瞭量和計量單位;
——當量濃度改成摩爾濃度(氧化還原部分仍保留當量濃度);
——質量濃度錶示符號由C改成ρ,含量錶示符號由M改成m;
——水質檢驗結果的錶示方法和數據處理與精密度和迴收率的控製並入本部分。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唐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遼寜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亞妍、張嵐、應波、陳昌傑、陳守建、邢大榮、陳西平、王正虹、魏建榮、楊業、張宏陶、艾有年、莊麗、薑樹鞦、盧玉棋、周明樂、周淑玉。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4.《GB/T5750.4-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感官性狀和物理指標》:
本標準代替GB/T5750-1985第二篇中的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值、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揮發酚類、陰離子閤成洗滌劑。
本標準與GB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與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依據國傢標準的要求修改瞭量和計量單位;
——當量濃度改成摩爾濃度(氧化還原部分仍保留當量濃度);
——質量濃度錶示符號由c改成ρ,含量錶示符號由M改成m;
——增加瞭水電導率檢驗方法;
——修訂瞭渾濁度的檢驗方法。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唐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遼寜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河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湖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天津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山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亞妍、張嵐、陳昌傑、陳守建、邢大榮、王正虹、魏建榮、楊業、張宏陶、艾有年、莊麗、薑樹鞦、盧玉棋、周明樂、黃承武、夏芳、丁鄖、趙亢、馬蔚、張霞。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5.《GB/T5750.5-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無機非金屬指標》:
本標準代替GB/T5750-1985第二篇中的硫酸鹽、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硝酸鹽氮和附錄A中的氨氮、亞硝酸鹽氮、碘化物。
本標準與GB/T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與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依據國傢標準的要求修改瞭量和計量單位;
——當量濃度改成摩爾濃度(氧化還原部分仍保留當量濃度);
——質量濃度錶示符號由C改成ρ,含量錶示符號由M改成m;
——增加瞭硫化物、磷酸鹽、硼3項指標的4個檢驗方法;
——修訂瞭氟化物、硝酸鹽氮、碘化物3項指標的檢驗方法。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範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唐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遼寜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河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山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河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山西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亞妍、張嵐、陳昌傑、陳守建、邢大榮、王正虹、魏建榮、楊業、張宏陶、艾有年、莊麗、薑樹鞦、盧玉棋、周明樂、黃承武、閻惠珍、夏芳、丁鄖、硃民、陸幽芳、江夕夫、薑穎虹、王新華、張淑香、汪玉潔。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6.《GB/T5750.6-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金屬指標》:
本標準代替GB/T5750-1985第二篇中的鐵、錳、銅、鋅、砷、鎘、鉻(六價)、鉛、銀。
本標準與GB/T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與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依據國傢標準的要求修改瞭量和計量單位;
——當量濃度改成摩爾濃度(氧化還原部分仍保留當量濃度).
——質量濃度錶示符號由C改成D,含量錶示符號由M改成m;
——增加瞭鋁、硒、汞、鉬、鈷、鎳、鋇、鈦、釩、銻、鈹、鉈、鈉、锡、四乙基鉛15項指標的43個檢驗方法;
——修訂瞭砷的檢驗方法。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唐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遼寜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河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山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湖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四川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成都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自來水公司、湖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鞍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福建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瀋陽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陝西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鄭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泰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揚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河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甘肅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亞妍、張嵐、陳昌傑、陳守建、邢大榮、王正虹、魏建榮、楊業、張宏陶、艾有年、莊麗、薑樹鞦、盧玉棋、周明樂。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劉麗萍、林少彬、趙月朝、王紅偉、李崇福、周雅茹、郭瑞娣、張霞、陳斌生、馮傢力、王金星、黃淑英、硃民、陸幽芳、江夕夫、吳玉珍、莫定琪、徐素梅、鄧明智、劉瑞華、徐天源、王冀春、吳長瑛、吳曉芳、鄭俊榮、馮賽、薑穎虹、徐蘭、李文貴、王秀凡、丁亮、曾素芳、夏芳、劉桂枝、張妮娜、張猛、梁旭霞、餘波、刁春霞、薑友富、張劍峰、華正罡、楊瑞春、談桂權、劉毅剛、田佩瑤、聶莉、王堅民、楊陽、潘振球、李國華。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7.《GB/T5750.7-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有機物綜閤指標》:
本標準代替GB/T5750-1985附錄A中的耗氧量。
本標準與GB/T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與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依據國傢標準的要求修改瞭量和計量單位;
——當量濃度改成摩爾濃度(氧化還原部分仍保留當量濃度);
——質量濃度錶示符號由C改成ρ,含量錶示符號由M改成m;
——增加瞭生活飲用水中生化需氧量(BOD5)、石油、總有機碳3項指標的7個檢驗方法。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唐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遼寜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蘇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湖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亞妍、張嵐、陳昌傑、陳守建、邢大榮、王正虹、魏建榮、楊業、張宏陶、艾有年、莊麗、薑樹鞦、盧玉棋、周明樂、張昀、吳連茂、張鞦萍、榖仕敏、馮傢力、潘振球、張立輝。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8.《GB/T5750.8-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有機物指標》:
本標準代替GB/T5750-1985第二篇中的四氯化碳。
本標準與GB/T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與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依據國傢標準的要求修改瞭量和計量單位;
——當量濃度改成摩爾濃度(氧化還原部分仍保留當量濃度);
——質量濃度錶示符號由C改成lD,含量錶示符號由M改成Ⅲ;
——增加瞭生活飲用水中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氯乙烯、1,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苯並[a]芘、丙烯酰胺、己內酰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微囊藻毒素、乙腈、丙烯腈、丙烯醛、環氧氯丙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異丙苯、氯苯、二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二硝基苯、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氯丁二烯、苯乙烯、三乙胺、苯胺、二硫化碳、水閤肼、鬆節油、吡啶、苦味酸、丁基黃原酸、六氯丁二烯43項指標的61個檢驗方法;
——增加瞭生活飲用水中四氯化碳的毛細管柱氣相色譜法;
——增加瞭附錄A和附錄B。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均為資料性附錄,附錄C為規範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唐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遼寜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河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山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深圳市寶安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蘇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陝西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甘肅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河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山西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安徽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大連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常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北京市自來水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亞妍、張嵐、陳昌傑、陳守建、邢大榮、王正虹、魏建榮、楊業、張宏陶、艾有年、莊麗、薑樹鞦、盧玉棋、周明樂。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萬麗奎、邰昌鬆、祝孝巽、黃承武、趙月朝、林少彬、閻惠珍、周雅茹、張霞、高素芝、薑麗娟、高岩、麯寜、張榕傑、施瑋、丁英昌、薑光增、趙雅麗、鬍誌芬、袁雪芬、徐紅、黎明、楊陽、施小平、周樺、鄭俊榮、麯曉明、傅永霖、王新華、熊曉燕、張麗珠、嶽誌孝、張淑香、汪玉潔、潘延存、穆靜澄、張莉萍、秦振順、吳英、崔國權、李勇、巢秀琴、周倩茹、陳靜、唐宏兵、孫寶棟、張學奎、殷勤、常鳳啓、韓誌宇、樊康平、劉靜。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9.《GB/T5750.9-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農藥指標》:
本標準代替GB/T5750-1985《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第二篇中的滴滴涕、六六六。
本標準與GB/T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與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依據國傢標準的要求修改瞭量和計量單位;
——當量濃度改成摩爾濃度(氧化還原部分仍保留當量濃度);
——質量濃度錶示符號由C改成ρ,含量錶示符號由M改成m;
一一增加瞭生活飲用水中林丹、對硫磷、甲基對硫磷、內吸磷、馬拉硫磷、樂果、百菌清、甲萘威、溴氰菊酯、滅草鬆、2,4-滴、敵敵畏(含敵百蟲)、呋喃丹、毒死蜱、莠去津、草甘膦、七氯、六氯苯、五氯酚19項指標的30個檢驗方法;
——增加瞭生活飲用水中滴滴涕、六六六的毛細管柱氣相色譜法。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範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唐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遼寜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吉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東城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西城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海澱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無锡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揚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湖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河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四川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安徽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亞妍、張嵐、陳昌傑、陳守建、邢大榮、王正虹、魏建榮、楊業、張宏陶、艾有年、莊麗、薑樹鞦、盧玉棋、周明樂。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陳麗華、丁茜、王堅民、祝孝巽、王嶴、李少霞、吳西梅、周珊、張麗薇、趙艦、萬麗奎、高建、張冠英、黃偉雄、雒麗娜、白梅、顧萬江、李鼕梅、馬騰蛟、郭濛京、王曉威、曹忠波、劉文衛、夏俊鵬、劉長福、崔勇、李莉、肖白曼、王斌、肖義夫、馮傢力、潘振球、施小平、王愛月。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10.《GB/T5750.10-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消毒副産物指標》:
本標準代替GB/T5750-1985《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第二篇中的三氯甲烷。
本標準與GB/T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與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依據國傢標準的要求修改瞭量和計量單位;
——當量濃度改成摩爾濃度(氧化還原部分仍保留當量濃度);
——質量濃度錶示符號由C改成ρ,含量錶示符號由M改成m;
——增加瞭生活飲用水中三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甲烷、甲醛、乙醛、三氯乙醛、二氯乙酸、三氯乙酸、氯化氰、2,4,6-三氯酚、亞氯酸鹽、溴酸鹽13項指標的18個檢驗方法;
——增加瞭生活飲用水中三氯甲烷的毛細管柱氣相色譜法。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範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唐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遼寜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河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深圳市寶安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北京市門頭溝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上海市虹口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上海市浦東新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無锡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澳實分析測試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亞妍、張嵐、陳昌傑、陳守建、邢大榮、王正虹、魏建榮、楊業、張宏陶、艾有年、莊麗、薑樹鞦、盧玉棋、周明樂。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應波、邰昌鬆、楊進、祝孝巽、薑麗娟、周世偉、劉祖強、馬永建、陸幽芳、張立輝、萬麗奎、張昀、常鳳啓、李淑敏、嶽銀鈴、牟世芬、史亞利、李文傑、鍾漢懷、王丹俠、詹銘、劉運明、張大為、張莉萍、秦振順、吳英、陳靜、唐宏兵、高建、伊萍、邱宏、魯傑、吳飛、謝英、周虹。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11.《GB/T5750.11-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消毒劑指標》:
本標準代替GB/T5750-1985{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第二篇中的餘氯。
本標準與GB/T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與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依據國傢標準的要求修改瞭量和計量單位;
——當量濃度改成摩爾濃度(氧化還原部分仍保留當量濃度);
——質量濃度錶示符號由C改成ρ,含量錶示符號由M改成m;
——增加瞭生活飲用水中氯消毒劑中有效氯、氯胺、二氧化氯、臭氧、氯酸鹽5項指標的11個檢驗方法。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範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唐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遼寜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安徽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蘇州大學、河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華北煤炭醫學院、重慶市渝中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鎮江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門頭溝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亞妍、張嵐、陳昌傑、陳守建、邢大榮、王正虹、魏建榮、楊業、張宏陶、艾有年、莊麗、薑樹鞦、盧玉棋、周明樂。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趙月朝、梁軍、蔡肇夏、潘延存、吳國輝、陳斌生、李連元、劉玉欣、趙竹、呂靜、邊秀蘭、伊萍、邱宏、魯傑、吳飛、謝英、楊保民、張秀琴、田凱、潘心紅、鍾漢懷。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12.《GB/T5750.12-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微生物指標》:
本標準代替GB/T5750-1985{{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第二篇中的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
本標準與GB/T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調整瞭結構;
——增加瞭生活飲用水中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賈第鞭毛蟲、隱孢子蟲4項指標的7個檢驗方法。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中山大學、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河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深圳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澳門自來水公司、廣州市自來水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陳西平、周淑玉、孫宗科、宋宏。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遇曉傑、張淑紅、張雅婕、丁培、薛金榮、餘淑苑、範曉軍、章詩芳。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13.《GB/T5750.13-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放射性指標》:
GB/T5750《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分為以下部分:
——總則;
——水樣的采集和保存;
——水質分析質量控製;
——感官性狀和物理指標;
——無機非金屬指標;
——金屬指標;
——有機物綜閤指標;
——有機物指標;
——農藥指標;
——消毒副産物指標;
——消毒劑指標;
——微生物指標;
——放射性指標。
本標準代替GB/T5750-1985《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第二篇中的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
本標準與GB/T5750-1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依據GB/T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調整瞭結構。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範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魏宗源。
本標準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diyi次修訂。
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它樸實無華的外錶下,隱藏著一份沉甸甸的科學分量。封麵設計簡潔,但“GB 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幾個字,就足以說明它的權威性和重要性。我是一位對生活飲用水安全抱有高度警惕的普通市民,過去常常因為網絡上各種未經證實的信息而感到焦慮,希望能有一個可靠的、科學的渠道來瞭解真實情況。 翻開目錄,我的目光被其中琳琅滿目的檢測項目所吸引。從最直觀的感官性狀(顔色、氣味、滋味),到各種物理化學指標(pH值、濁度、溶解性總固體、各種離子),再到對健康影響最直接的微生物指標(大腸菌群、總細菌數),每一個條目都代錶著對我們飲用水安全的一道把關。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日常飲用的水,絕非“理所當然”的乾淨。 我嘗試去理解書中關於“渾濁度”的檢測方法。書中詳細描述瞭使用濁度計的原理、校準方法、操作步驟,以及結果的單位和判讀。這讓我明白瞭,原來我們對水的“清澈度”的感知,是可以被科學地量化和衡量的。過去我可能隻是憑眼觀,而這本書,則提供瞭更精確的科學標準。 隨後,我翻看瞭關於“溶解性總固體”的測定。書中詳細列齣瞭過濾、烘乾、稱量的步驟,以及如何計算最終的數值。這讓我意識到,水中溶解的固體物質,也是評估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而這,是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的。 書中關於“重金屬”的檢測部分,更是讓我感到信息量巨大。鉛、鎘、汞、砷等這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都有明確的檢測方法和國傢標準限值。這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飲用水的安全性,是建立在嚴格的科學檢測和標準之上的。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技術性較強,但其嚴謹和準確,讓我感到非常可靠。它不像一些科普文章那樣,用大量的比喻來解釋,而是直接提供最核心、最權威的信息。這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瞭解事實真相。 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提供瞭檢測的標準,還包含瞭檢測的操作步驟。雖然我可能無法親自進行檢測,但瞭解這些過程,讓我對整個飲用水質檢測的體係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對我們飲用水的安全有瞭更基礎的信心。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飲用水,而是對飲用水的安全有瞭更主動的瞭解和判斷能力。它為我提供瞭一個科學的尺度,去理解和評價我們每天飲用的水。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內容詳實、科學嚴謹的飲用水質檢測指南。它為我這個普通市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飲用水安全的科學視角,讓我能夠更加安心地享受每一次飲水。
評分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架上,卻散發著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那是科學的嚴謹和對生命的責任。封麵設計樸實無華,卻印證瞭其內容的深度和權威。我是一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正值對水質檢測充滿好奇和探索欲的階段。在學習過程中,我接觸過不少關於水質檢測的書籍,但這本書,無疑是其中最專業、最全麵的一個。 目錄如同一個精密的儀器說明書,清晰地列齣瞭飲用水質的各項檢測項目,從基礎的物理化學指標,到復雜的生物指標,再到可能存在的痕量汙染物,無不包含其中。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日常飲用的水,其質量的評估,是一個多麼龐大而嚴謹的體係。 我特意翻看瞭關於“色度”的檢測方法。書中詳細闡述瞭使用鉑鈷標準溶液比色法,對試劑的配製、儀器的校準、操作的步驟,以及結果的計算和錶達都做瞭詳細的規定。這種精細到小數點後幾位的嚴謹,讓我看到瞭科學的魅力,也讓我理解瞭為何不同實驗室得齣的結果,在嚴格的質控下,應該是一緻的。 再深入到“總硬度”的測定,書中介紹瞭EDTA絡閤滴定法。從指示劑的選擇,到滴定終點的判斷,再到滴定度的計算,每一步都力求準確無誤。這讓我聯想起自己在實驗室中進行滴定實驗時,常常會因為操作不當而導緻結果的偏差,這本書的詳細指導,無疑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寶貴財富。 我對於書中關於“微生物指示菌”的章節特彆感興趣。特彆是“大腸杆菌群”的檢測,書中詳細介紹瞭多種檢測方法,包括濾膜法、多管發酵法等,並對培養基的組成、培養條件、陽性判據都做瞭清晰的界定。這讓我意識到,飲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是多麼關鍵的一環,也是多麼需要科學的手段去保障。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專業,充滿瞭技術術語和規範化的錶述。這對於我們這些正在學習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教材”。它不像一些科普讀物那樣,用過於簡化的語言來解釋,而是直接提供瞭最準確、最權威的知識。 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提供瞭檢測方法,還對各項指標的意義、來源以及國傢標準限值進行瞭簡要的說明。這讓我能夠將檢測技術與實際的水質問題聯係起來,更好地理解檢測的意義和重要性。 它不僅僅是一本“怎麼做”的手冊,更是一本“為什麼這樣做”和“這樣做有什麼意義”的百科全書。它為我打開瞭更廣闊的視野,讓我對飲用水的質量控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學習和掌握飲用水質檢測技能的必備工具。它以其內容的全麵性、科學的嚴謹性和操作的指導性,為我這個學生提供瞭寶貴的學習資源,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飲用水安全這一重要的課題。
評分這本書,如同一個沉默的巨人,散發著科學的權威和對生命健康的嚴謹關懷。封麵設計簡潔而有力,沒有絲毫花哨,隻有書名和標準號,便足以說明其內容的專業性和重要性。我是一名在社區從事健康教育的誌願者,經常會遇到居民們對於飲用水安全提齣的各種疑問。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提供最權威、最全麵解答的書籍,而這本書,正是我的期望所在。 當我翻開目錄,就被其中包羅萬象的檢測項目所震撼。從最基礎的感官性狀,如顔色、氣味、滋味,到各種復雜的物理化學指標,如pH值、濁度、溶解性總固體、各種離子含量,再到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微生物指標,如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等,每一個條目都代錶著一個嚴謹的科學檢測項目,讓我看到瞭飲用水安全背後嚴謹的科學體係。 我試著去閱讀關於“色度”的檢測方法。書中詳細描述瞭使用鉑鈷標準溶液比色法,對試劑的配製、儀器的校準、操作的步驟,以及結果的計算和錶達都做瞭明確的規定。這種對每一個細節的嚴謹要求,讓我深刻理解到,科學的嚴謹性是如何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接著,我深入閱讀瞭“揮發酚類”的檢測方法。書中詳細描述瞭試劑的配製、儀器設備的選擇,以及操作的每一個步驟,甚至對溶劑的純度、反應的時間都有明確的要求。雖然我本身不是化學專業人士,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化學原理,但這種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讓我對書中內容的權威性深信不疑。 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重金屬”的檢測章節。書中詳細列齣瞭飲用水中允許存在的各種重金屬的最大濃度限值,並提供瞭相應的檢測方法。這讓我深刻理解到,我們飲用水的安全,絕非偶然,而是通過科學的監測和嚴格的控製得以保障的。書中提供的這些數據和方法,是我進行健康知識普及時,最有力的支撐。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以規範化的技術術語為主,雖然對於非專業人士可能存在一定的閱讀門檻,但正是這種專業性,保證瞭其科學性和權威性。它不像一些科普讀物那樣,用通俗易懂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概念,而是直接提供最準確、最權威的標準和方法。 我發現,書中不僅僅提供瞭檢測方法,還包含瞭對檢測結果的判讀和計算方式。這種完整的體係,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怎麼做”的指南,更是一本“怎麼理解”的參考。它能夠幫助我,將專業的技術語言,轉化為居民們能夠理解的健康知識。 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全麵、權威的飲用水質檢測知識體係。它不僅提升瞭我個人的專業認知,也為我今後開展社區健康宣傳工作,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寶貴的實踐指導。
評分拿到這本書,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封麵設計簡潔而專業,散發著嚴謹的科學氣息。我是一名在社區從事健康宣傳工作的人員,近年來,飲用水安全問題一直是居民們關注的熱點,也是我工作中需要普及的重點。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能找到一本權威、全麵的參考資料,能夠幫助我更準確地理解和傳播飲用水的相關知識。 翻開書頁,目錄部分便如同一個宏大的科學地圖,將飲用水質的檢測領域一一展現。從最基礎的感官性狀,如顔色、氣味、滋味,到復雜的物理化學指標,如pH值、濁度、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各種離子含量,再到至關重要的微生物指標,如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等,每一個條目都代錶著一個嚴謹的科學檢測項目。 我被其中關於“感官性狀”檢測的詳細描述所吸引。書中對於“顔色”的描述,不僅僅是“清澈”,而是區分瞭“無色”、“淡黃色”、“黃色”等不同程度,並給齣瞭相應的標準。對於“氣味”,則區分瞭“無味”、“微有氯味”、“微有土味”等,並詳細說明瞭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接受,什麼情況下需要警惕。這種細緻入微的描述,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最直觀的感官體驗,也蘊含著科學的判斷依據。 接著,我嘗試深入閱讀“揮發酚類”的檢測方法。書中的描述非常具體,包括瞭試劑的配製、儀器設備的選擇,以及操作的每一個步驟,甚至對溶劑的純度、反應的時間都有明確的要求。雖然我本身不是化學專業人士,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化學原理,但這種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讓我對書中內容的權威性深信不疑。 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重金屬”的檢測章節。書中詳細列齣瞭飲用水中允許存在的各種重金屬的最大濃度限值,並提供瞭相應的檢測方法。這讓我深刻理解到,我們飲用水的安全,絕非偶然,而是通過科學的監測和嚴格的控製得以保障的。書中提供的這些數據和方法,是我進行健康知識普及時,最有力的支撐。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十分嚴謹,多采用規範化的技術術語,雖然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能存在一定的閱讀門檻,但正是這種專業性,保證瞭其科學性和權威性。它不像一些科普讀物那樣,用通俗易懂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概念,而是直接提供最準確、最權威的標準和方法。 我發現,書中不僅僅提供瞭檢測方法,還包含瞭對檢測結果的判讀和計算方式。這種完整的體係,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怎麼做”的指南,更是一本“怎麼理解”的參考。它能夠幫助我,將專業的技術語言,轉化為居民們能夠理解的健康知識。 我曾嘗試將書中某些章節的內容,與我日常接觸到的一些關於水質的信息進行對比。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所提齣的標準,是很多相關信息的基礎和源頭。它如同一個“標準答案”,能夠幫助我辨彆信息的真僞,以及其科學性。 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全麵、權威的飲用水質檢測知識體係。它不僅提升瞭我個人的專業認知,也為我今後開展社區健康宣傳工作,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寶貴的實踐指導。
評分這本書,剛翻開,一股特有的紙墨香混閤著科學的嚴謹撲麵而來。封麵設計簡潔,但莊重,一眼就能看齣這是一本權威性的技術資料。我是一名對生活飲用水安全十分關注的普通傢庭用戶,常常會擔心自來水是否真的安全,水中到底含有哪些成分,是否會對傢人的健康造成影響。這次購買這本書,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權威的、科學的答案。 目錄部分,如同一張細緻的“水質檢測網”,將飲用水的方方麵麵都囊括其中。從最基礎的感官性狀,到各種理化指標,再到對人體健康有著直接影響的微生物指標,條目之多、之全,讓我驚嘆。這讓我意識到,我們平時看似簡單的飲水,背後有著如此復雜而嚴謹的科學檢測流程。 我嘗試去理解書中關於“pH值”的檢測方法。書中詳細地介紹瞭玻璃電極法和酸堿指示劑法,並且對每一種方法的原理、儀器、步驟,甚至結果的計算都進行瞭清晰的說明。雖然我本身不是專業人士,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化學原理,但這種細緻入微的操作指導,讓我感受到瞭科學的嚴謹性。 再往後,我翻看瞭關於“溶解性總固體”的測定。書中描述瞭過濾、蒸發、稱量等一係列步驟,以及如何計算最終的數值。這讓我明白,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水的直觀感受,是可以被科學地量化和判斷的。過去我可能隻關注水的“清澈度”,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水中可能存在的溶解性物質,也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重金屬”的檢測部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鉛、鎘、汞、砷等這些名字,我隻在新聞中聽說過,而書中則詳細列齣瞭它們的檢測方法和國傢標準限值。這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飲用水的安全,是通過科學的監測和嚴格的監管纔能實現的。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偏嚮技術性,但其嚴謹和準確,讓我感到非常信服。它沒有花哨的修飾,直接提供最核心、最權威的信息,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瞭解真實情況的用戶來說,是極其寶貴的。 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告訴我“什麼”是標準,更是提供瞭“如何”去檢測。雖然我可能無法親自操作,但這些知識讓我對整個飲用水質檢測的流程有瞭更清晰的瞭解,也讓我對我們飲用水的安全有瞭更深的信心。 我可以用書中提供的信息,去理解水質報告,去辨彆一些關於飲用水安全的謠言。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於飲用水安全的認知盲區。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內容詳實、科學嚴謹的飲用水質檢測指南。它為我這個普通用戶,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飲用水安全問題的科學視角,讓我能夠更加安心地享受每一次飲水。
評分初次拿到這本書,它的外觀就散發著一種“工具書”特有的沉靜而嚴謹的氣質。樸素的封麵,清晰的字體,沒有絲毫花哨的設計,卻能感受到背後蘊藏著海量的信息和嚴謹的科學體係。我是一名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傢庭主婦,過去對於飲用水的安全,更多的是依靠“燒開水”這種樸素的經驗。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健康認知的提升,我開始渴望瞭解更多關於飲用水質的科學知識,知道我們每天喝的水,究竟是否真的安全,又應該如何去判斷。 這本書的目錄,像一張詳盡的“水質檢測地圖”,讓我對飲用水的檢測項目有瞭初步的認識。從最直觀的顔色、氣味、味道,到更加專業的化學指標,如pH值、溶解性總固體、重金屬含量,再到關乎健康最直接的微生物指標,如大腸菌群等,每一個條目都讓我覺得新奇而重要。 我嘗試閱讀書中關於“感官性狀”的描述。書中對於顔色的區分,並非簡單的“有色”或“無色”,而是細緻地描述瞭“無色”、“淡黃色”、“黃色”等不同程度,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屬於正常,什麼情況下可能存在問題。對於“氣味”,也區分瞭“無味”、“微有氯味”、“微有土味”等,並給齣瞭相應的解釋。這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水的直觀感受,背後有著如此嚴謹的科學判斷標準。 隨後,我試著去理解“溶解性總固體”的測定方法。書中詳細描述瞭如何通過過濾、蒸發、稱量等步驟來測定,並給齣瞭公式用於計算。盡管我無法親手操作,但通過閱讀這些文字,我能夠想象齣整個過程的嚴謹和科學。這讓我明白瞭,過去那種“眼見為淨”的判斷方式,是多麼的局限。 書中關於“重金屬”的檢測部分,讓我對飲用水的安全有瞭更深的認識。諸如鉛、鎘、汞、砷等我隻在新聞中聽過的有害物質,竟然都有明確的檢測方法和限量值。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天喝的水,是在嚴格的科學標準和監管下,纔能夠到達我們手中的。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於我來說,雖然有些專業,但其嚴謹性卻能讓我感受到作者的專業和負責。它不像通俗讀物那樣,用大量比喻來解釋,而是直接提供最準確的信息。這反而讓我覺得更加可信。 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為什麼”和“怎麼做”。它提供瞭檢測的標準,也包含瞭操作的步驟,雖然我可能無法實際操作,但這些信息讓我對整個飲用水質檢測體係有瞭一個全麵的瞭解。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飲用水,而是開始有瞭主動思考和辨彆的能力。我開始關注傢裏的水質報告,開始留意關於自來水處理的新聞,對“水”有瞭更深的敬畏和瞭解。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內容詳實、科學嚴謹的飲用水質檢測手冊。它為我這樣一個普通讀者,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飲用水安全的窗口,讓我能夠更加安心地享受每一次飲水。
評分這本書,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承載著無數關於生命健康的科學數據和嚴謹的實踐。封麵設計極其簡潔,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隻有書名和標準號,但正是這種“極簡”,反而凸顯瞭其內容的重要性與權威性。我是一位長期關注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領域的自由撰稿人,經常需要查閱各類專業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儲備,這本書,是我最近發現的一本“寶藏”。 我首先被書中詳盡的目錄所吸引。它如同一個精確的導航係統,將飲用水質的檢測領域一一劃分,從最基礎的感官性狀,到各種物理化學指標,再到至關重要的微生物指標,幾乎涵蓋瞭所有與飲用水安全相關的檢測項目。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天飲用的水,其安全性的背後,是一個多麼龐大而精密的科學體係。 我嘗試閱讀其中關於“pH值”的檢測部分。書中不僅給齣瞭兩種主要的測定方法(玻璃電極法和酸堿指示劑法),還對每種方法的原理、儀器要求、操作步驟,以及結果的計算和誤差分析都做瞭詳細的闡述。這種細緻入微的描述,讓我對科學實驗的嚴謹性有瞭更深的體會,也為我日後撰寫相關文章時,提供瞭可靠的科學依據。 接下來,我翻閱瞭“重金屬”的檢測章節。書中詳細列齣瞭鉛、鎘、汞、砷等多種重金屬的最大允許濃度,並提供瞭相應的測定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閤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等。瞭解這些,讓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飲用水的安全性,並非天然擁有,而是需要通過科學的檢測手段去保障。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充滿瞭專業術語,但我將其視為一種“翻譯工具”。我可以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來理解這些專業術語的含義,並將其轉化為公眾能夠理解的語言。這種“挑戰”本身,也是一種學習的樂趣。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注意事項”的強調。在每個檢測方法之後,都會有詳細的注意事項,包括試劑的保存、儀器的維護、操作的風險等。這讓我看到瞭編寫者在科學嚴謹性之外,對安全性的高度重視,這也是我作為一個撰稿人,在傳播科學信息時,必須遵循的原則。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於飲用水質的檢測,有瞭一個係統而全麵的認識。它不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而是構成瞭一個完整的、科學的體係。這為我今後進行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領域的寫作,提供瞭堅實的知識支撐。 我可以用書中提供的專業知識,去解讀那些看似復雜的官方報告,去辨彆網絡上流傳的關於水質的信息的真僞,去嚮公眾傳遞更準確、更科學的飲水安全知識。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內容權威、科學嚴謹的飲用水質檢測“百科全書”。它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飲用水安全的專業視角,讓我能夠更好地履行自己作為一名信息傳播者的職責。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實無華,沒有花哨的插圖,隻有清晰的書名和標準的編號。拿到手中,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略帶磨砂的觸感,以及那股淡淡的油墨香,都預示著這是一本嚴肅的科學著作。我是一名對生活飲用水水質一直有疑慮的普通用戶,過去常常因為網絡上的各種信息而感到焦慮,尤其是關於自來水是否安全,飲用水中究竟含有哪些物質等問題,一直睏擾著我。 我購買這本書,是希望能夠有一個權威的、科學的解答,而不是碎片化的、未經證實的信息。當我翻開目錄時,立刻被其中豐富的檢測項目所震撼。從最基礎的感官性狀,到各種化學指標,再到微生物指標,內容之詳盡,幾乎涵蓋瞭我們能夠想象到的所有與水質相關的檢測項目。這讓我意識到,我們平時喝的水,背後有著如此全麵而嚴格的檢測體係。 我嘗試去閱讀其中關於“pH值”的檢測方法。雖然其中涉及到的專業術語和儀器設備我並不完全理解,但書中詳細的步驟說明,以及對結果的計算和判讀,都讓我感受到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它不像一些普及讀物那樣,隻是簡單地告訴你pH值很重要,而是告訴你如何去測量它,如何去解讀這個數值的意義。 再比如,關於“溶解性總固體”的測定,書中對實驗步驟的描述非常具體,包括瞭過濾、烘乾、稱量等每一個環節的精細要求。我雖然無法親手操作,但通過閱讀這些文字,我能夠想象齣整個檢測過程的嚴謹性和復雜性。這讓我對科研人員的辛勤付齣有瞭更深的理解。 書中關於“重金屬”的檢測部分,更是讓我感到“科普”的價值。像鉛、鎘、汞、砷等這些我隻在新聞報道中聽過的重金屬,竟然都有具體的檢測方法和標準限值。這讓我意識到,我們飲用水的安全,並非天然就有保障,而是需要通過科學的檢測和嚴格的監管纔能實現。 雖然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偏嚮於技術性,但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理解飲用水安全問題的“鑰匙”。我不再僅僅滿足於“燒開水”這種簡單的操作,而是開始思考,除瞭顯而易見的雜質,水中還可能存在哪些我們看不見的“隱患”,以及這些隱患是如何被發現和控製的。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注意事項”的強調。每一個檢測方法後麵,都會詳細列齣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需要注意的事項,這體現瞭一種對科學嚴謹性和操作安全的雙重重視。這讓我感受到,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部關於責任和安全的指南。 即便我無法完全讀懂書中的所有技術細節,這本書也極大地提升瞭我對飲用水安全的基本認知。它讓我明白,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飲用水,是經過一係列科學、嚴謹的檢測纔能夠到達我們手中的。這種“知情權”的滿足,讓我感到更加安心。 這本書,雖然內容專業,但它所傳達的科學精神和對人民健康的關懷,是超越專業範疇的。它像一個可靠的“守護神”,默默地為我們飲用水的安全提供著科學的支撐。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厚重而權威的飲用水質檢測指南,它用最科學、最嚴謹的方式,解答瞭關於我們飲用水安全的核心問題。對於任何關心飲水健康的人來說,它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評分這本書,剛拿到手裏,就有一種厚實而沉穩的感覺,仿佛握著的是一份關於生活最基本保障的承諾。封麵設計簡潔,沒有過多的修飾,僅憑書名和標準號,就能感受到其專業性和權威性。我是一名曾經在自來水廠工作過多年的技術工人,對於飲用水的生産流程和質量控製有著親身的體驗和深刻的理解。 翻開目錄,立刻引起瞭我強烈的共鳴。裏麵涉及到的各項指標,很多都是我工作時天天要麵對和檢測的。從最直觀的感官性狀,到復雜的物理化學分析,再到至關重要的微生物檢測,每一個條目都勾起瞭我過去工作的迴憶。書中的描述,比我當年工作中使用的簡易手冊要詳細和全麵得多,更加係統化和科學化。 我特意翻看瞭關於“濁度”的檢測方法。書中對於不同濁度計的使用方法、校準步驟、測量過程的每一個細節都描述得非常到位,甚至連濁度單位的換算都有清晰的說明。這讓我迴想起當年,我們為瞭保證水質的清澈,需要多麼細緻地操作和多麼嚴格地控製。這本書,將這些實踐經驗,用科學的語言和標準化的流程,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 再翻到“遊離氯”的測定部分,書中對於不同檢測方法(如DPD法)的原理、試劑的配製、操作步驟、以及結果的計算都有詳細的闡述。當年我們在現場檢測時,雖然也有操作規程,但遠沒有書中描述得如此詳盡和係統。這本書,簡直就像是將我們多年積纍的實踐經驗,進行瞭一次“升華”,賦予瞭它更強的科學性和指導性。 我對於書中關於“微生物指標”的描述尤為感興趣。特彆是“總大腸菌群”的檢測,書中詳細介紹瞭多種培養基的製備、接種方法、培養條件以及結果的判讀。這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為瞭保障飲用水的衛生安全,需要多麼嚴謹的實驗室操作和多麼一絲不苟的質量控製。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來說非常親切,因為我熟悉其中的很多術語和概念。它沒有冗餘的修飾,每一個字都力求精準和嚴謹,直接切入技術核心。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一本能夠幫助我鞏固和深化專業知識的工具書。 雖然我不再一綫工作,但我依然對飲用水的安全保持著高度的關注。這本書,讓我能夠用更科學、更係統的視角,去理解和評價我們所飲用的水。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行業智慧的結晶。 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方法,與我當年模糊的記憶進行比對,發現書中提供的標準和方法,更加完善和精確。這讓我感嘆,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如何不斷提升著飲用水的安全保障水平。 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個有一定行業背景的讀者來說,是一本極其珍貴的參考資料。它不僅能夠幫助我迴顧和鞏固過去的專業知識,更能讓我以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和評價現代飲用水質的科學標準。
評分這本書,一個厚重得仿佛承載著整個城市飲水命脈的捲宗,初拿到手時,那種油墨與紙張混閤的氣息便撲麵而來,帶著一絲沉靜而嚴肅的科學味道。我是一位普通的市民,並非專業的水質檢測人員,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更多的是源於對飲水安全的日益關注,以及那份想要瞭解“水從哪裏來,又如何纔能喝得安心”的好奇心。 拿到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目錄部分。密密麻麻的條目,涉及瞭水質的各種指標,從最基本的pH值、渾濁度,到更為專業的溶解性總固體、重金屬含量,再到微生物指標等等,每一個都如同一個未知的符號,激起瞭我探索的欲望。這本書並非那種輕巧易讀的普及讀物,它更像是一部嚴謹的工具書,充滿瞭規範性的語言和詳細的操作步驟。 我試著去理解其中一些章節,比如關於感官性狀的檢測,文字描述得異常詳盡,對於顔色、氣味、滋味、肉眼可見物都有非常細緻的判斷標準。這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水的直觀感受,背後有著如此嚴謹的科學依據和量化標準。我腦海中浮現齣在傢中燒水時,偶爾會看到的細微雜質,過去我可能隻是下意識地忽略,但現在,我開始思考這些雜質是否符閤標準,是否會對健康産生潛在影響。 再往後,是一些物理化學指標的測定方法。這裏的文字變得更為專業,涉及到瞭各種試劑的配製、儀器的使用、操作的步驟,甚至是數據記錄和計算的格式。我承認,很多內容對我來說是“天書”,我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原理,也無法在沒有專業指導的情況下進行實際操作。但這並不妨礙我感受到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提供瞭一個科學、標準化的框架,讓那些看似虛無縹緲的水質問題,變得可衡量、可分析。 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微生物指標的部分,那些關於大腸菌群、總細菌數等的檢測方法,讓我對飲用水的衛生安全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我之前隻知道要燒開水,但對水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細菌和病毒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本書,通過其嚴謹的檢測方法,揭示瞭隱藏在清澈水流之下的潛在風險,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手段去防範和監測。 雖然我無法完全掌握書中的所有技術細節,但我從中獲得瞭一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感覺。我開始更加留意傢中的水龍頭流齣的水,關注水處理設備的使用說明,甚至開始思考社區的水質監測信息。這本書,讓我從一個被動接受飲用水的消費者,變成瞭一個對飲用水安全有基本認知和一定判斷能力的“半個專傢”。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雖然以實用性為主,但整體也算清晰。圖錶的使用雖然不多,但關鍵之處的示意圖,對於理解操作流程還是有幫助的。每一種檢測方法都標注瞭所需的試劑、儀器、步驟和注意事項,這種細緻入微的程度,足以證明編寫者的嚴謹和專業。 我曾嘗試將書中的某些章節,對照我在網絡上看到的一些關於水質檢測的科普文章。我發現,這本書所提供的標準,是這些科普文章的基礎和依據。可以說,這本書是理解各種水質檢測信息最權威、最直接的來源。它沒有花哨的語言,沒有冗餘的描述,一切都直指核心,力求準確和嚴謹。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安心。我知道,有這樣一本權威的標準在那裏,有這樣一套嚴謹的檢測方法在執行,我們日常飲用的水,在經過層層把關後,是可以信賴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完全放鬆警惕,但至少,我們有瞭一個科學的標尺,去衡量和判斷。 總而言之,盡管我不是這本書的目標讀者群體,但它依然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它讓我認識到,我們習以為常的“乾淨的水”,背後有著多麼復雜而精密的科學體係。這本書,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一份堅實的保障。
評分物美價廉,滿意!
評分。。。。。。
評分發貨快,最重要的是有正規發票
評分應該是正品,紙張印刷都不錯。
評分正版,快捷
評分它是一本專業性非常強的書。
評分很好的書,紙張質量很好,很實用!
評分它是一本專業性非常強的書。
評分東西很好,傢人都很滿意,給個五星好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