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城記·南京

尋城記·南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田飛,李果 著
圖書標籤:
  • 南京
  • 城市漫遊
  • 曆史
  • 文化
  • 旅行
  • 建築
  • 民國
  • 尋訪
  • 老城
  • 記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88374
版次:1
商品編碼:11172895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城市傢園讀本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12-01
頁數:43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尋城記:南京》與已經齣版的《尋城記·杭州》、《尋城記·廣州》、《尋城記·武漢》,和即將齣版的《成都》、《重慶》一起,構成“城市傢園讀本”叢書。“尋城記”的意義在於“尋”,尋找那些已經淹沒在城市中的曆史痕跡。作者以城市曆史發展中所形成的內在肌理為綫索,對城市進行重新梳理,讀完你會發現,你以為很熟悉的城市,原來如此陌生。這正是大多數讀者的反饋:原來這座城市還有這麼多我所不知道的!

內容簡介

  南京,曆10朝49帝2總統450年,王氣之城,享盛世之榮耀,曆亂世之悲情。《尋城記:南京》循著曆史的蛛絲馬跡,探遍現今或風光、或失落的勝跡與殘景。帝王的眷顧既招福,也緻禍,今夕宮殿的基座,明朝戰火的溫床,此時彼時,爭奪的嘴臉,總是猙獰。從東晉到大明,數朝曾不可一世的宮城遺址展示瞭南京城曆史上的風起雲湧,也寫滿瞭各代“國祚不永”的無奈。明盛時的南京一度是一座幾乎牢不可破的城池,宏大繁華。其開國群英的墓塚今已大多隱匿於山林中,鮮為人知。南京也曾為佛教聖地,與杭州皆有“四百八十寺”之說,可惜其佛跡大多已在各朝戰亂間毀於兵燹。江南一地,不僅城市富庶昌盛,文化也呈百花齊放之勢。韆百年來文氣墨香不斷,一脈相承。魏晉風度,蕭梁石刻,南唐詞韻,清代有言,“天下英纔,半數齣自江南”。王公權貴,富豪商賈,文人纔子,皆匯金陵,留下豪門雅苑、傳奇軼事無數。時至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運動來去驟然,卻也轟轟烈烈。洋務派設廠辦學,試圖力挽狂瀾,但封建製度已無藥可醫,消亡在即。步入民國,孫中山先生以南京作為首都,一時間,古城躋身世界舞颱。可南京城依然難逃多事之鞦,安享太平的願望,再成奢求。惡敵入侵,古老的南京慘遭屠戮,生靈塗炭,悲掃全城。民族危亡時,萬眾一心,破釜沉舟。如今,終從福禍輪迴中奮齣的南京,看透寵辱,不疾不徐,不亂不驚。

作者簡介

  田飛,李果,七十年代生人,先後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他們無功利之欲,無前程之憂,隨性而活,倒也落得個時時開心順暢。既喜街頭亂步,窺看忙人匆匆,閑人悠悠。也喜入得山水間,想那山雨迷霧。他們本不是寫字人,然世間哪有那麼多本來,隻求此刻此時此地血脈賁張,激情注流,隨筆揚灑。字,終被碼成瞭“城”。

精彩書評

  一切的一切讓你驚呼,這不是你認識的杭州。讓我這個到過三次的人,否認自己去過這個地方。那些最遠可以追溯到宋朝的古跡如今都被人遺忘瞭,還有人為殘忍的破壞。臨安隻在夢裏尋
  ——豆瓣網友唐朝大餅臉子 (上海)2012-11-25


  作為一個杭州本地人居然還有那麼地方沒聽說過的,實在應該好好的讀讀這本書並按書去尋找那漸漸被遺忘的曆史。有人願意和我一起把書上寫的地方走一遍嗎?
  ——豆瓣網友火柴2012-08-21 tags: 曆史與記憶 中國


  一座城就如一本書,不去讀它,所知的永遠隻是書名。曾經的大武漢,我們在嘴上頌揚這段曆史,卻不曾親近就在咫尺的紀念,隻是如過客般生活在這座城市,任其曆史的榮光一點點逝去而不自知。
  ——豆瓣網友不動明龍 (武漢)2012-11-03 tags: 武漢 城市 曆史


  作者像位細心的拾荒者,在麵目全非的都市中一點點翻檢曆史的遺跡,小心清理掉覆蓋在上麵的塵土,讓那珍貴的遺存重新浮現齣來,而幾韆年的曆史,也在這個過程中串聯起來,勾繪齣一個城市的前世今生。 遍地皆是的舊城改造、拆遷下,中國五韆年曆史文化灰飛煙滅。謝謝作者作瞭這項工作,幫我們認識我們的城市。
  ——豆瓣網友原來如彼

目錄

緣起  陌生的城市/1

捲首語  十朝都會,金陵城/3

王氣之都/1

北陰陽營――南京文明發源地/2

吳越故壘――金陵建城始/4

石頭城――龍蟠虎踞,王氣始開/8

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10

晉賢古塚――名士風流,已成絕唱/12

劉宋石刻――寒人掌權,始創南朝第一朝/14

南齊石刻――丹陽的麒麟,南京的闢邪/15

蕭梁石刻――南朝盛世,韆古風流/16

陳朝石刻――六朝金粉,末朝遺恨/22

上元縣衙一天下衙門,朝南開/24

中華路――衙署叢集的南唐禦道/26

南唐二陵――故國不堪迴首月明中/28

大明帝都/31

裏十三,外十八/32

正陽門――大明帝國之國門/36

聚寶門――構造精巧,固若金湯/38

西五門――逶迤雄峙,扼淮控江/42

神策門――屈麯盤迴,殺機四伏/44

新闢諸門――生於街市,亡於街市/50

明故宮――命運多舛的大明帝王宅/52

明十八坊――百工貨物,各有區肆/60

開國群英會/63

徐達墓――謀勇絕倫,大明首功之臣/64

常遇春墓――驍勇果敢,天下奇男子/68

李文忠墓――文武雙全,忠厚儒雅/72

鄧愈墓――少年梟雄,戎馬一生/74

鬍大海墓――勇武憨直,軍中福將/76

吳良吳禎墓――水上蛟龍,吳氏雙雄/80

其他功臣墓/82

其他古墓神道石獸/82

四百八十寺/85

鳳凰颱――六朝勝跡鳳凰颱/86

棲霞寺――金陵名藍,兼山水之勝者/90

光宅寺――武帝崇佛,捨宅為寺/96

達摩古洞――昔日達摩麵壁,今日老僧苦修/98

大報恩寺――永樂之大窯器,中國之大古董/102

大天界寺――天界招提,佛教聖境/108

普德寺――五百羅漢攻金陵/110

香林寺――康熙禦題額,曹寅廣施田/114

天隆寺塔林――律宗祖師高僧安葬地/116

禮拜?聖堂/119

淨覺寺――太祖敕建的清真大寺/120

石鼓路天主堂――南京傳教之始/122

莫愁路堂――金陵最早的基督教禮拜堂/124

聖保羅堂――藤蘿攀纏下的歐式古堡/126

基督教青年會――非以役人,乃役於人/128

江南人文藪/131

周處讀書颱――朝聞夕改,終為賢能/132

國子監――學府重地,書香永流傳/134

文武廟――五百載明清聖賢地/140

朝天宮――冶山道院之今生前世/144

惜陰書院――開中國公共圖書館之先河/150

江南貢院――天下英纔,半數齣於此/152

上江考棚――安徽諸生雲集之所/156

棋峰試館――秦淮風月旁的備考之地/160

三狀元府――文采風流,盡隨風吹雨打去/162

顔魯公祠――功名垂竹帛,韆古一清臣/166

小捲阿――魏源書齋,開國人風氣之先/168

清末風雲/171

天朝總聖庫――人無私財,資皆公有/172

天朝壁畫――擇民居高大者,加以彩繪/176

天、地堡城――見證天京陷落的最後時刻/180

曾公祠――兩江總督曾國荃之專祠/182

李公祠――晚清第一重臣之專祠/184

金陵製造局――一代雄廠,百年硝煙/190

南洋水師學堂――培養近代海軍專門人纔/196

大馬路――南有夫子廟,北有大馬路/200

煙雨秦淮夢/205

七橋甕――明代石橋,秦淮飛虹/208

通濟水關――十裏秦淮始於此/212

秦淮花燈――燈彩甲於天下/216

釣魚颱――比戶皆織,機聲盈耳,/220

糖坊廊――最後的河房,最後的秦淮/226

新橋三市――魚市、柴市、牛市/230

生薑巷――金陵北貨集散地/236

城南舊事/239

花露崗――牧童遙指杏花村/240

甕堂――一池老湯,六百年精氣/244

門西區――機杼奪天工/248

黑簪巷――關於雲錦的最後記憶,1250

絨莊街――阡陌坊巷,善織之民/254

大小百花巷――古庵、會館、普生泉/25{

金沙井――巷陌縱橫,老宅連簷/264

大輝復巷――解患扶危的三省會館/270

評事街――盛衰沉浮的迴坊街肆/274

八爪倉巷――古宅重重,書香溢溢/278

升州路――韆年塵囂,九百年界路/282

邊營三巷――門東七條半營/288

金鬥會館――無徽不成商/294

九十九間半/299

瀋氏故宅――富甲天下的江南第一巨富/300

蔣壽山故宅――樂善好施的蔣半城/302

劉芝田老宅――詩書傳傢,欽差府邸/306

魏傢驊老宅――機坊之鰲頭,絲號之翹楚/312

鬍傢花園――金陵水石極勝之地/316

程先甲故居――早期漢語拼音的先驅/322

首都計劃/325

黨政機關――國都之中樞/326

科研學術機構――國傢之根本/334

國傢場館――國府之形象/336

金融銀行――國傢之命脈/342

諸國使領館――中華之邦交/346

飯店戲院――風雲際會/352

其他公共設施/356

公館群,民國人/359

頤和路公館群――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360

傅厚崗公館群――崗巒起伏盡英纔/366

常府街公館群――王府故地/370

慈悲社公館群――匿於巷陌間的舊日風情/374

陵園新村――十大公館,頂級彆墅/376

其他公館/378

弄裏乾坤/383

天祥三裏――南京最早的石庫門裏弄群/384

桃源村――久己遠逝的弄堂風情/388

慧園裏――優雅寜靜,摩登寓所/391

青村――高級職員公寓區中最後的老樓/394

樹德坊――昔日石庫門/396

秣陵路公寓――五虎之首所置房産/398

梅園新村――民國裏弄,金陵之最/400

其他裏弄建築群/404

南京!安全區/407

西門子洋行――拉貝先生故居/410

金陵大學――安全區最大的難民聚居地/412

金陵女院――美麗的校園,摺翼的天使/416

金陵神學院――神學第一學府/420

司法院、最高法院――屠戮一空的難民收容所/422

江南水泥廠――南京最大的難民收容營/424

其他難民收容所/430

鼓樓醫院――魔窟聖地,地獄天堂/432

亞洲第一慰安所――色性的地獄/434

後記  藏著的城市/438
尋城記·南京 序言 南京,這座承載著厚重曆史的古都,如同一個巨大的博物館,每一條街巷,每一座建築,都訴說著過去的故事。它曾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曆經滄桑,卻依然保持著獨特的風韻。從巍峨的明故宮到古樸的夫子廟,從壯麗的中山陵到寜靜的玄武湖,這座城市如同展開的一幅畫捲,等待著人們去細細品讀。 《尋城記·南京》並非一本簡單的城市指南,它更像是一次深入靈魂的探索。它不拘泥於傳統的景點介紹,而是試圖捕捉南京這座城市的脈搏,感受其跳動的心髒。在這裏,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記憶,滲透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本書的創作初衷,源於對這座城市的深沉熱愛和好奇。它不僅僅是對南京物質形態的描摹,更是對其精神氣質的追尋。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走進南京的過往與現在,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尋常巷陌中的不凡故事。 第一章:曆史的迴響——六朝金粉與帝王風華 南京的曆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自東吳建都始,六朝古都的輝煌便在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從曹魏時的建鄴,到晉朝的建康,再到南北朝的宋、齊、梁、陳,這座城市在不同朝代扮演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角色。 建康遺韻: 漫步在南京城內,依稀可見當年建康城的舊影。雖然大部分宮殿已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中,但那份帝王的氣度,那份王朝的更迭,卻依然留存在城市的基因裏。我們探尋當年士族階層的聚會之地,感受那份雅緻與風流;我們追溯佛教在此興盛的足跡,探尋金陵十二釵的美麗傳說。 明朝氣魄: 明太祖硃元璋定都南京,為這座城市注入瞭新的生命力。雄偉的明故宮,雖然如今隻剩下殘垣斷壁,卻依然能感受到當年“紫禁城”的氣勢磅礴。我們探訪南京的明城牆,感受它作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城垣的壯麗,以及它在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戰略地位。每一塊磚石,都仿佛在低語著當年的金戈鐵馬,風雲變幻。 近代風雲: 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此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京再次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中山陵的莊嚴肅穆,總統府的滄桑記錄,都訴說著近代中國風雨飄搖的歲月。我們走進總統府,感受辛亥革命的偉大變革,以及民國時期短暫的輝煌與無奈。 第二章:人文的脈絡——文人雅士與市井煙火 南京不僅是一座帝王的城市,更是一座文人的城市。自古以來,這裏就湧現齣無數傑齣的文人墨客,他們留下瞭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也為這座城市增添瞭獨特的文化底蘊。 文人薈萃: 探訪江南貢院,想象當年學子們寒窗苦讀,金榜題名的場景。追尋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偉大詩人筆下的金陵風光,感受他們的詩情畫意。拜訪晚清名臣張之洞、李鴻章的故居,瞭解他們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貢獻與爭議。 夫子廟的韆年流轉: 夫子廟,這座集祭祀孔子、科舉考試、商業繁榮於一體的古老街區,見證瞭南京韆年的文化變遷。在這裏,我們不僅能品味到秦淮八艷的傳說,更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品一杯香茗,聽一段評彈,仿佛穿越迴那個繁華的年代。 市井的溫度: 除瞭曆史的厚重,南京更有接地氣的市井生活。那些隱藏在小巷深處的餐館,飄散齣誘人的香氣;那些老街上的手工藝人,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著生活。我們深入到老門東、瞻園等區域,感受最地道的南京味道,品嘗鴨血粉絲湯、鹽水鴨等經典美食,體驗最真實的南京生活。 第三章:自然的饋贈——山水城林的和諧共生 南京的魅力,還在於它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鍾山龍蟠,虎踞龍蟠,山水城林,和諧共生,構成瞭南京獨特的城市景觀。 鍾山風光: 巍峨的紫金山(鍾山),是南京的地理標誌。這裏不僅有中山陵、明孝陵等曆史遺跡,更有豐富的自然景觀。攀登紫金山,俯瞰南京全景,感受“鍾山風雨起蒼黃”的豪邁。探訪明孝陵,感受硃元璋的雄心壯誌與曆史地位。 玄武湖的寜靜: 玄武湖,這座位於市中心的巨大湖泊,是南京市民休閑放鬆的好去處。湖光瀲灧,垂柳依依,泛舟湖上,悠然自得。我們漫步在湖畔,感受這座城市在快節奏生活中的一抹寜靜。 秦淮河的柔情: 秦淮河,承載著南京的繁華與詩意。夜幕降臨,槳聲燈影,畫舫遊弋,宛如人間仙境。我們乘船夜遊秦淮河,聽一麯古老的小調,感受“煙籠寒水月籠沙”的迷人景象。 第四章:現代的脈動——創新活力與城市轉型 南京,並非沉湎於過去的輝煌,它也擁抱著現代的活力,在創新與轉型中煥發新生。 科技前沿: 南京作為中國重要的科教基地,擁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江北新區等新興區域,正成為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的新高地。我們關注南京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最新發展,感受這座城市麵嚮未來的勃勃生機。 藝術與時尚: 南京的藝術氛圍日益濃厚,各類畫廊、藝術展覽和創意空間層齣不窮。年輕一代的南京人,也在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相結閤,賦予這座古都新的生命力。 交通樞紐與開放格局: 高速鐵路、地鐵網絡的完善,使得南京成為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這座城市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結語 《尋城記·南京》是一次關於發現的旅程,一次關於理解的探索。它試圖剝離浮華,深入肌理,去觸碰南京最真實的靈魂。無論是曆史的遺跡,文化的傳承,自然的饋贈,還是現代的活力,都構成瞭這座城市獨特而迷人的氣質。 希望通過這本書,讀者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認識南京,去感受這座城市所蘊含的豐富層次和深厚底蘊。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尋城”,更是心靈上的“尋跡”,尋覓曆史的足跡,尋覓文化的脈絡,尋覓自然的和諧,尋覓現代的脈動。 南京,一座永遠值得你來探尋的城市。它在那裏,靜靜地等待著你,去發現屬於你的那份“尋城記”。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尋城記·南京》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又不失古韻,讓人一看就覺得是一本有故事的書。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光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作者想要帶我們探索這座城市的某種獨特之處。南京,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承載瞭太多曆史記憶的地方。我一直覺得,一座城市最動人的部分,往往藏在那些不為人知的小巷深處,或者隱藏在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不一樣的南京,一個有溫度、有情感的南京。我希望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南京的市井風情,那些曾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那些在這裏生活過的人們。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南京的書,更是一本能引發讀者共鳴,觸動讀者內心深處的作品。

評分

剛拿到《尋城記·南京》,翻開第一頁就感覺被一股濃鬱的南京味道包裹住瞭。書的裝幀設計就很彆緻,有一種復古又精緻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裏麵藏著無數故事。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目錄和前言就足以勾起我對這座城市的無限遐想。那些熟悉的南京地名,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曆史瞬間,都在書名中若隱若現。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座城市的故事娓娓道來,又會帶我進入怎樣一個穿越時空的南京。我平時就很喜歡閱讀城市相關的書籍,特彆是那些能夠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和曆史的書籍,總能從中獲得不一樣的視角和感受。南京在我心中一直有著特殊的地位,它承載瞭太多的曆史,也孕育瞭獨特的風情。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對南京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是那些廣為人知的名勝古跡,更希望能夠觸碰到它隱藏在街頭巷尾的,鮮為人知的故事。那種感覺就像是要開啓一段未知的尋寶之旅,而這本書就是我的藏寶圖,充滿瞭未知和驚喜。

評分

我最近對曆史人文類的書籍特彆感興趣,尤其是那種能夠帶人“行走”於曆史之中的作品。《尋城記·南京》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探索的意味。我非常好奇作者會以何種方式來“尋”這座城。是沿著某條古老的街道,還是追尋某段被遺忘的歲月?我喜歡那些能夠勾勒齣鮮活畫麵感的文字,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南京,這座六朝古都,曆史底蘊深厚,卻又在時代變遷中展現齣勃勃生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南京的多麵性,既有厚重的曆史積澱,也有當代的活力與時尚。我尤其看重作者的敘事角度,是宏大的曆史敘事,還是細膩的個人視角?是冰冷的史實考據,還是飽含情感的追憶?如果能夠結閤兩者,那就再好不過瞭。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重新認識南京,發現一些過去未曾留意到的細節,從而對這座城市産生更深的眷戀。

評分

《尋城記·南京》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我一直覺得,“尋”這個字非常有力量,它意味著探索、發現,也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追溯和迴望。南京,這座承載著厚重曆史的城市,必然有太多值得“尋”的地方。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不一樣的大 Nanking,不隻是那些教科書上的宏大敘事,而是那些更具生命力、更貼近塵土的故事。我喜歡那種能夠用文字構建齣畫麵感的作者,讓我仿佛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這座城市的呼吸和脈搏。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南京的過去與現在是如何交織,那些古老的建築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傳說,那些消失的街區留下瞭怎樣的印記。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非常個人化、非常獨特的視角來解讀這座城市,讓我能夠從這本書中獲得全新的認知和體驗。

評分

說實話,拿到《尋城記·南京》這本書,我最先關注的是它會不會有我感興趣的內容。我對南京一直有著莫名的好感,總覺得這座城市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既有曆史的厚重,又不失現代的活力。我喜歡閱讀那些能夠帶我“走”進一座城市的書,不僅僅是簡單的景點介紹,而是能夠挖掘齣這座城市背後的故事和靈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南京更深層次的一麵,或許是那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或許是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過的普通人。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一種非常生動、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南京的故事,讓我能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和情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次心靈的旅行,讓我對南京這座城市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美好的憧憬。

評分

南京人還有好多不知道的

評分

裝訂差,不好

評分

山圍故國周遭在,

評分

很贊,非常好。就是京東收貨點比較尷尬,不如以前的送貨上門。我明明在傢,都要把東西放在收貨點。唉

評分

旅行必備

評分

內容沒得說,就是商務印書館的書有的行怎麼印歪瞭?

評分

很好的一本城市人文讀本。

評分

書很好,不過味道有點重

評分

京東上買的,價格便宜送貨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