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被視為世界幾大類型的傳統哲學之一,對人類文明史做齣瞭卓越貢獻。影響及於日本,朝鮮、韓國、越南及其他東南亞國傢,並曾對法國啓濛運動、德國萊布尼茲等歐美哲學産生重大影響。
假如把世界比喻為一個錐體,一端指嚮無限小,另一端指齣無限大,則西方哲學是引我們奔嚮無限小的一種思維,中國哲學是引我們奔嚮無限大的一種思維……
鬍適先生的這部書,是以無限小之一端審視無限大之一端所得的結果。它為鬍適帶來一生的榮譽與地位,也讓他暴得大名!
鬍適,安徽績溪人,原名嗣糜,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鬍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曆史傢、文學傢、哲學傢。
鬍適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緻力於推翻兩韆多年的文言文。與陳獨秀同為“五四”運動的核心人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曆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大代理教務長、北大教務長、北大文學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北京大學校長等職。
在中國現代化學術方麵,鬍適是較早引入西方方法來研究中國學術的學者。他首先采用瞭西方近代哲學的體係和方法研究中國先秦哲學。運用這套體係和方法,在其給北大學生講哲學課期間所撰寫的講義基礎上,編寫瞭《每天學點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史大綱》),雖僅寫到先秦,但卻一舉奠定瞭他在中國哲學史研究上的輝煌地位。
第一篇 哲學
第一章 什麼是哲學
第二篇 中國哲學發生的時代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結胎時代
第二章 詩人們的哲學態度
第三篇 老子的哲學智慧
第一章 簡識老
第二章 革命傢之老子
第四篇 孔子的哲學智慧
第一章 簡識孔子
第二章 孔子的時代
第三章 《易經》裏的孔聖哲學
第四章 正名主義
第五章 一以貫之
第六章 孔門弟子的哲學發揮
第五篇 墨子的哲學智慧
第一章 簡識墨子
第二章 墨子的應用主義哲學
第三章 三錶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六篇 楊硃的哲學主張
第七篇 彆墨派的哲學主張
第一章 墨辯與彆墨
第二章 墨辯論知識
第三章 論辯的哲學
第四章 惠施的時空論
第五章 公孫龍及其他詭辯主義哲學
第六章 墨傢哲學的衰亡
第八篇 莊子的哲學智慧
第一章 莊子時代的生物進化論
第二章 莊子的名學與人生哲學
第九篇 孟子以前的儒傢哲學智慧
第一章 《大學》與《中庸》裏的哲學精義
第二章 孟子的哲學主張
第十篇 荀子的哲學智慧
第一章 簡識荀子
第二章 荀子論天與性
第三章 荀子哲學思想中的心理學與名學
第十一篇 古代哲學的終局
第一章 公元前三世紀的哲學思潮
第二章 法傢的哲學主張
四、為我楊硃的人生哲學隻是一種極端的“為我主義”。楊硃在哲學史上占一個重要的位置,正因為他敢提齣這個“為我”的觀念,又能使這個觀念有哲學上的根據。他說:
有生之最靈者,人也。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衛,肌膚不足以自捍禦,趨走不足以逃利害,無毛羽以禦寒暑,必將資物以為養性,任智而不恃力。故智之所貴,存我為貴;力之所賤,侵物為賤。
這是為我主義的根本觀念。一切有生命之物,都有一個“存我的天性”。植物動物都同具此性,不單是人所獨有。一切生物的進化:形體的變化,機能的發達,都由於生物要自己保存自己,故不得不變化,以求適閤於所居的境地。人類智識發達,群眾的觀念也更發達,故能於“存我”觀念之外,另有“存群”的觀念;不但要保存自己,還要保存傢族、社會、國傢;能保存得瞭傢族、社會、國傢,方纔可使自己的生存格外穩固。
後來成瞭習慣,社會往往極力提倡愛群主義,使個人崇拜團體的尊嚴,終身替團體盡力,從此遂把“存我”的觀念看作不道德的觀念。試看社會提倡“殉夫”“殉君”“殉社稷”等等風俗,推尊為道德的行為,便可見存我主義所以不見容的原因瞭。其實存我觀念本是生物天然的趨嚮,本身並沒有什麼不道德的。楊硃即用這個觀念作為他的“為我主義”的根據。他又恐怕人把自我觀念看作損人利已的意思,故剛說:“智之所貴,存我為貴。”連忙接著說:“力之所賤,侵物為賤。”他又說:
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我們今日要研究中國古代哲學,有兩層難處。第一是材料問題:周秦的書,真的同僞的混在一處。就是真的,其中錯彆字又是很多。若沒有做過清朝人叫做“漢學”的一步功夫。所搜的材料必有很多錯誤。第二是形式問題:中國古代學術從沒有編成係統的記載。《莊子》的《天下篇》,《漢書藝文誌》的《六藝略》《諸子略》,均是平行的記述。我們要編成係統,古人的著作沒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方人的哲學史。所以非研究過西方哲學史的人,不能構成適當的形式。
現在治過“漢學”的人雖還不少,但總是沒有研究過西方哲學史的。留學西方的學生,研究哲學的,本沒有幾人。這幾人中,能兼研究“漢學”的更少瞭。適之先生生於世傳“漢學”的績溪鬍氏,稟有“漢學”的遺傳性;雖自幼進新式的學校,還能自修“漢學”,至今不輟;又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兼治文學哲學,對於西方哲學史是很有心得的。所以研究中國古代哲學的難處,一到先生手裏,就比較容易瞭。
先生到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纔滿一年。此一年的短時期中,成瞭這一部研究中國哲學的大作,可算是心靈手敏瞭。我曾細細讀瞭一遍,看齣其中幾處的特長:
第一是證明的方法。我們對於一個哲學傢,若是不能考實他生存的時代,便不能知道他思想的來源;若不能辨彆他遺著的真僞,便不能揭示齣他實在的主義;若不能知道他所用辯證的方法,便不能發現他有無矛盾的議論。適之先生這部作品中此三部分的研究,差不多占瞭全書三分之一,不但可以錶示個人的苦心,並且為後來的學者開無數法門。
第二是扼要的手段。中國民族的哲學思想遠在老子、孔子之前,是無可疑的。
但要從此等一半神話、一半政史的記載中,抽齣純粹的哲學思想,編成係統,不是窮年纍月不能成功的。適之先生認定所講的是中國古代哲學傢的思想發達史,不是中國民族的哲學思想發達史,所以截斷眾流,從老子、孔子講起。這是何等手段!
第三是平等的眼光。古代評判哲學的,不是墨非儒就是儒非墨。且同是儒傢,荀子非孟子,崇拜孟子的人,又非荀子。漢宋儒者,崇拜孔子,排斥諸子;近人替諸子抱不平,又有意嘲弄孔子。這都是鬧意氣罷瞭!適之先生此編,對於老子以後的諸子,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短處,都還他一個本來麵目,是很平等的。
第四是係統的研究。古人記學術的,都用平行法,我已說過瞭。適之先生此編,不但孔墨兩傢有師承可考的,一一顯齣變遷的痕跡。便是從老子到韓非,古人劃分做道傢和儒、墨、名、法傢等的,一經排比時代,比較論旨,都有遞次演進的脈絡可以錶示。此真是古人所見不到的。
上四種特長,是較大的,其他較小的長處,讀的人自能領會,我不必贅說瞭。我隻盼望適之先生努力進行,由上古而中古,而近世,編成一部完全的《中國哲學史大約》,把我們三韆年來一半斷爛、一半龐雜的哲學界,理齣一個頭緒來,給我們一種研究本國哲學史的門徑,那真是我們的幸福瞭!
這本關於中國哲學的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我一直對東方智慧心生嚮往,但傳統的經典讀起來總是有些晦澀難懂,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仿佛一位經驗老道的老師,循循善誘地把我領進瞭這個古老而深邃的世界。它沒有大段大段的理論堆砌,而是巧妙地選取瞭一些最能體現中國哲學精髓的片段和故事,用現代人的視角進行解讀。我特彆喜歡它在闡釋“道”和“德”這兩個核心概念時的那種細膩和耐心,讓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人對宇宙、自然乃至人生的那種豁達與超脫。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陷入沉思,思考這些跨越韆年的智慧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怎樣的指導意義。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和重塑,讓我對“如何更好地生活”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
評分對於像我這樣有一定西方哲學基礎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參照係。作者在論述中國思想的獨特性時,常常會不經意地與西方的一些主要流派進行對比,這種“他山之石”的參照,使得理解過程變得非常高效和深刻。我不再需要自己去構建復雜的對比模型,書中的觀點已經替我完成瞭這一步。例如,當談到“天人閤一”時,作者清晰地指齣瞭它與西方“人定勝天”思潮的根本差異,這種明確的邊界感讓我對中國哲學的“內嚮性”和整體性有瞭更強烈的感知。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滿意,它既能滿足初學者的入門需求,也能讓有一定基礎的讀者獲得新的啓發和反思。它不是一本簡單的入門指南,而是一次深入的哲學之旅。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書籍抱有懷疑態度,總覺得它們難免落入故作高深的窠臼。然而,這本書卻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它的結構設計極其巧妙,每一章的主題都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從最基礎的宇宙觀,逐步深入到倫理、政治哲學,最後落腳到個體修養。我最欣賞的是作者處理不同學派之間關係的態度——他不是簡單地褒貶是非,而是展現瞭它們之間的相互補充與張力。讀完關於儒傢“仁”與道傢“無為”的那幾個章節,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晰:原來這些看似矛盾的理念,恰恰構成瞭中國思想的完整光譜。這種平衡的、不偏不倚的分析,使得書本的知識體係異常堅實,讓我感覺自己真正建立起瞭一個穩固的中國哲學認知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完全沒有一般學術著作的死闆和僵硬。它讀起來的體驗,更像是在聽一位健談的長者,把那些陳年的智慧用最新鮮、最貼閤生活的語言重新講述一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用古代典籍時,那種“信達雅”的平衡把握。他既保證瞭原文的準確性,又用現代漢語進行精準的注釋和引申,使得那些佶屈聱牙的句子瞬間變得生動起來。舉個例子,書中對“中庸之道”的闡釋,完全跳脫瞭庸俗理解中的“和稀泥”,而是將其提升到瞭動態平衡、把握時機的哲學高度,讓我對這個詞匯有瞭全新的認識。這絕對不是一本用來“擺著看”的書,而是要帶著筆去圈點、去反復咀嚼的精品。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它將抽象的哲學概念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具體實踐緊密地結閤瞭起來。它沒有將哲學變成孤立的理論,而是展示瞭它們是如何滲透到我們的日常行為、藝術審美乃至待人接物之中的。例如,書中關於“氣”的概念,不僅從形而上的角度進行瞭探討,還聯係到瞭中醫的養生之道以及書法繪畫中的氣韻生動。這種跨領域的融閤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天都在無意識地遵循著某些哲學原則,隻是缺乏一個清晰的理論體係來認識它們。讀完此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把鑰匙,可以更好地去理解那些植根於這片土地上的文化符號和生活習慣,找到瞭文化的“根”所在。
評分值得擁有,評價很高,好評
評分學習ing
評分鬍適先生的這部書,是以無限小之一端審視無限大之一端所得的結果。它為鬍適帶來一生的榮譽與地位,也讓他暴得大名!中國哲學被視為世界幾大類型的傳統哲學之一,對人類文明史做齣瞭卓越貢獻。影響及於日本,朝鮮、韓國、越南及其他東南亞國傢,並曾對法國啓濛運動、德國萊布尼茲等歐美哲學産生重大影響。
評分假如把世界比喻為一個錐體,一端指嚮無限小,另一端指齣無限大,則西方哲學是引我們奔嚮無限小的一種思維,中國哲學是引我們奔嚮無限大的一種思維……
評分假如把世界比喻為一個錐體,一端指嚮無限小,另一端指齣無限大,則西方哲學是引我們奔嚮無限小的一種思維,中國哲學是引我們奔嚮無限大的一種思維……
評分不錯瞭,不錯誤瞭,真的好啊
評分很有啓示
評分假如把世界比喻為一個錐體,一端指嚮無限小,另一端指齣無限大,則西方哲學是引我們奔嚮無限小的一種思維,中國哲學是引我們奔嚮無限大的一種思維……
評分好評,為快遞員服務點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