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則
2 術語和符號
2.1 術語
2.2 符號
3 基本規定
4 站址選擇
5 太陽能資源分析
5.1 一般規定
5.2 參考氣象站基本條件和數據采集
5.3 太陽輻射現場觀測站基本要求
5.4 太陽輻射觀測數據驗證與分析
6 光伏發電係統
6.1 一般規定
6.2 光伏發電係統分類
6.3 主要設備選擇
6.4 光伏方陣
6.5 儲能係統
6.6 發電量計算
6.7 跟蹤係統
6.8 光伏支架
6.9 聚光光伏係統
7 站區布置
7.1 站區總平麵布置
7.2 光伏方陣布置
7.3 站區安全防護設施
8 電氣
8.1 變壓器
8.2 電氣主接綫
8.3 站用電係統
8.4 直流係統
8.5 配電裝置
8.6 無功補償裝置
8.7 電氣二次
8.8 過電壓保護和接地
8.9 電纜選擇與敷設
9 接人係統
9.1 一般規定
9.2 並網要求
9.3 繼電保護
9.4 自動化
9.5 通信
9.6 電能計量
10 建築與結構
10.1 一般規定
10.2 地麵光伏發電站建築
10.3 屋頂及建築一體化
10.4 結構
11 給排水、暖通與空調
11.1 給排水
11.2 暖通與空調
12 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
12.1 一般規定
12.2 汙染防治
12.3 水土保持
13 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
14 消防
14.1 建(構)築物火災危險性分類
14.2 變壓器及其他帶油電氣設備
14.3 電纜
14.4 建(構)築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築構造
14.5 消防給水、滅火設施及火災自動報警
14.6 消防供電及應急照明
附錄A 可能的總輻射日曝輻量
附錄B 光伏陣列最佳傾角參考值
附錄C 鋼製地錨
本規範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5 太陽能資源分析
5. 1 一般規定
5.1.1 光伏發電站設計應對站址所在地的區域太陽能資源基本狀況進行分析,並對相關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特徵進行適應性分析。
5. 1.2 當對光伏發電站進行太陽能總輻射量及其變化趨勢等太陽能資源分析時,應選擇站址所在地附近有太陽輻射長期觀測記錄的氣象站作為參考氣象站。
5.1.3 當利用現場觀測數據進行太陽能資源分析時,現場觀測數據應連續,且不應少於一年。
5. 1. 4 大型光伏發電站建設前期宜先在站址所在地設立太陽輻射現場觀測站,現場觀測記錄的周期不應少於一個完整年。
5.2 參考氣象站基本條件和數據采集
5.2.1 參考氣象站應具有連續10年以上的太陽輻射長期觀測記錄。
5.2. 2 參考氣象站所在地與光伏發電站站址所在地的氣候特徵、地理特徵應基本一緻。
5.2. 3 參考氣象站的輻射觀測資料與光伏發電站站址現場太陽輻射觀測裝置的同期輻射觀測資料應具有較好的相關性。
5.2.4 參考的氣象站采集的信息應包括下列內容:
1 氣象站長期觀測記錄所采用的標準、輻射儀器型號、安裝位置、高程、周邊環境狀況,以及建站以來的站址遷移、輻射設備維護記錄、周邊環境變動等基本情況和時間。
……
說實話,我本來是期待能在這本厚厚的標準裏找到一些關於最新光伏技術應用的前瞻性論述,比如更高效的組件封裝技術或者儲能係統的集成方法。然而,翻閱下來,這本書更像是對現有成熟、安全實踐的係統化梳理和固化。它的語言風格極其剋製和客觀,沒有一句多餘的形容詞,每一個數字、每一個角度的規定,背後都似乎隱藏著無數次失敗的教訓和反復的論證。比如,它對電纜橋架的防火和防鼠咬措施的描述,細緻到讓人哭笑不得,但轉念一想,這些“小事”恰恰是導緻電站長期運行可靠性的關鍵所在。我感覺自己仿佛在進行一次“考古挖掘”,挖掘的不是曆史,而是工程界前輩們用血汗凝練齣的黃金準則。它很少談及“未來”,但它無比紮實地奠定瞭“現在”和“可預見的將來”的基石。對於我這種需要經常進行閤規性審查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的“不思進取”——它選擇瞭最可靠、最經過時間檢驗的方法,這是對投資方和電站最終使用者最大的尊重。
評分說真的,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對行業“潛規則”的正式學習過程。它不像那些市場推廣手冊那樣鼓吹效益最大化,而是冷靜地告訴你,在追求發電量的同時,哪些“底綫”是絕對不能觸碰的。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不同氣候區的土壤承載力、雪荷載的取值範圍,有著非常細緻的劃分,這對於我們跨區域開發項目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如果隻是靠經驗去猜測,那無異於賭博。這本書把所有的不確定性,都通過量化的方式,納入到瞭一個可控的框架內。它不煽情,不鼓動,隻是冷冰冰地提供一套經過驗證的“操作指南”。對於一個想在光伏行業長期立足的專業人士而言,它不是一本可以快速消化的讀物,而更像是一個必須常備在手邊、需要隨時查閱的工具書。每次翻開,都能從中找到新的側重點,印證或修正自己之前的某些模糊判斷,其價值經久不衰。
評分當我第一次打開它,被那些密集的圖錶和復雜的公式弄得有點頭暈眼花,覺得這玩意兒跟我在大學裏讀的任何一本教科書都格格不入。教科書是啓發思考的,而這本標準是要求你立即執行的。閱讀它不像是在學習,更像是在接受一個高度結構化的指令集。我試著從其中一個章節——關於逆變器選型與布置的章節——入手,發現它對環境溫度、海拔高度對設備降額使用的要求精確到瞭小數點後兩位。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我想起瞭精密的瑞士機械錶製作工藝。它不是在推銷任何産品,而是在為所有使用該標準的工程師設定一個“閤格綫”。如果你能完全遵照執行,那麼理論上,你設計的光伏電站的可靠性和效率將能達到國傢層麵的最低要求。它最大的“缺點”,可能就是對創新設備的包容度略顯保守,畢竟,標準製定需要時間來驗證新技術。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保守,正是它能成為權威的底氣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那種標準的國傢標準字體和布局,一看就知道它的專業性和嚴肅性。我是在為我們公司的一個新的光伏項目做前期研究時偶然翻到它的。坦白說,作為一個剛接觸這個領域不久的工程師,我對“規範”這類書籍通常抱有一種敬畏又略帶畏懼的心態,總覺得裏麵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冗長的條文。但這次閱讀體驗卻有些不同。盡管內容本身是高度技術性的,關乎電站的布局、設備選型和安全冗餘,但其結構編排的邏輯性,簡直像一張精密繪製的電路圖,指引著你從宏觀的概念逐步深入到每一個具體的施工細節。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支架結構穩定性的章節,它並沒有停留在理論推導上,而是清晰地列舉瞭不同地質條件下的荷載計算方法和抗風設計要求,那種詳盡到近乎苛刻的程度,讓人在製定初步方案時,心裏踏實瞭許多,仿佛手裏握著一份經過韆錘百煉的“安全通行證”。這本書更像是行業內的“聖經”,它不是教你如何創新,而是確保你不會犯下緻命的基礎錯誤,這種“保底”的價值,在工程領域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雖然很普通,但內容帶來的心理衝擊是巨大的。我原本以為,設計規範無非就是一套流程文件,但深入閱讀後發現,它其實是一本隱藏的“風險管理手冊”。每一條關於間距、接地、防雷擊的規定,都在提醒你,在自然力量麵前,人類設計的脆弱性。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腦海中構建一個虛擬的電站模型,然後用書中的條文去逐一“拷問”這個模型是否閤規。尤其在涉及人員安全操作和應急疏散路徑規劃的部分,那種以人為本的嚴謹態度,讓我油然生齣敬意。它讓你意識到,光伏發電不僅僅是能源的生産,更是一個涉及到復雜的物理和安全層麵的係統工程。讀完一遍後,我的習慣都變瞭,看任何新的光伏項目圖紙,下意識就會去對照書中的某些關鍵參數,仿佛多瞭一副能看穿設計瑕疵的“X光眼鏡”。
評分一般般,還可以吧。
評分幫朋友買的,用著很滿意!
評分正版,物流很快,包裝很好!
評分印刷良好,絕對正版。職場充電必備。
評分質量很好,價格再便宜點就完美瞭~
評分是正版的,很好。
評分送貨及時,挺快的,就是乾嘛要每一本書單獨評價呢
評分啦咯啦咯啦咯噢
評分挺好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