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光伏发电
  • 国家标准
  • GB50797-2012
  • 设计规范
  • 可再生能源
  • 电力工程
  • 建筑工程
  • 新能源
  • 行业标准
  • 技术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930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852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797-2012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2
字数:10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由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共分14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站址选择,太阳能资源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站区布置,电气,接人系统,建筑与结构,给排水、暖通与空调,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消防,并有三个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站址选择
5 太阳能资源分析
5.1 一般规定
5.2 参考气象站基本条件和数据采集
5.3 太阳辐射现场观测站基本要求
5.4 太阳辐射观测数据验证与分析
6 光伏发电系统
6.1 一般规定
6.2 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6.3 主要设备选择
6.4 光伏方阵
6.5 储能系统
6.6 发电量计算
6.7 跟踪系统
6.8 光伏支架
6.9 聚光光伏系统
7 站区布置
7.1 站区总平面布置
7.2 光伏方阵布置
7.3 站区安全防护设施
8 电气
8.1 变压器
8.2 电气主接线
8.3 站用电系统
8.4 直流系统
8.5 配电装置
8.6 无功补偿装置
8.7 电气二次
8.8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8.9 电缆选择与敷设
9 接人系统
9.1 一般规定
9.2 并网要求
9.3 继电保护
9.4 自动化
9.5 通信
9.6 电能计量
10 建筑与结构
10.1 一般规定
10.2 地面光伏发电站建筑
10.3 屋顶及建筑一体化
10.4 结构
11 给排水、暖通与空调
11.1 给排水
11.2 暖通与空调
12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12.1 一般规定
12.2 污染防治
12.3 水土保持
1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4 消防
14.1 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
14.2 变压器及其他带油电气设备
14.3 电缆
14.4 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
14.5 消防给水、灭火设施及火灾自动报警
14.6 消防供电及应急照明
附录A 可能的总辐射日曝辐量
附录B 光伏阵列最佳倾角参考值
附录C 钢制地锚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5 太阳能资源分析
  5. 1 一般规定
  5.1.1 光伏发电站设计应对站址所在地的区域太阳能资源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进行适应性分析。
  5. 1.2 当对光伏发电站进行太阳能总辐射量及其变化趋势等太阳能资源分析时,应选择站址所在地附近有太阳辐射长期观测记录的气象站作为参考气象站。
  5.1.3 当利用现场观测数据进行太阳能资源分析时,现场观测数据应连续,且不应少于一年。
  5. 1. 4 大型光伏发电站建设前期宜先在站址所在地设立太阳辐射现场观测站,现场观测记录的周期不应少于一个完整年。
  5.2 参考气象站基本条件和数据采集
  5.2.1 参考气象站应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太阳辐射长期观测记录。
  5.2. 2 参考气象站所在地与光伏发电站站址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地理特征应基本一致。
  5.2. 3 参考气象站的辐射观测资料与光伏发电站站址现场太阳辐射观测装置的同期辐射观测资料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5.2.4 参考的气象站采集的信息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气象站长期观测记录所采用的标准、辐射仪器型号、安装位置、高程、周边环境状况,以及建站以来的站址迁移、辐射设备维护记录、周边环境变动等基本情况和时间。
  ……

前言/序言


建筑工程领域其他重要标准的概述 引言: 建筑工程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技术和规范的复杂领域。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建筑工程的广度和深度远超单一领域。本书旨在全面梳理和介绍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一系列关键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工程师、设计师、项目经理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参考框架,确保各类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安全、高效、可持续地实施。 本书内容侧重于对基础结构设计、消防安全、设备安装、节能环保、施工质量控制等多个维度的核心规范进行深入剖析,这些规范与光伏电站规范虽然应用场景不同,但在工程哲学和技术要求上具有内在的共通性和互补性。 --- 第一部分:结构设计与抗震基础标准 建筑工程的生命线在于其结构安全。本部分重点介绍支撑所有土木工程和建筑物稳定的基础设计规范。 1.1 建筑结构荷载基础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这是所有结构设计工作的起点。它详细规定了永久荷载(结构自重)、活荷载(使用、堆放)、风荷载、雪荷载以及其他环境荷载(如温度、地基变形)的取值、组合和设计方法。理解不同使用功能建筑(如居住、办公、工业厂房)对应的活荷载差异,是进行安全冗余度设定的关键。本规范对极端天气事件下的荷载分析提供了严格的指导。 1.2 混凝土结构设计通则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作为应用最广泛的结构设计规范之一,它涵盖了钢筋和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稳定性、抗裂性以及耐久性设计要求。内容包括材料的强度等级选用、配筋构造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原理等。重点在于如何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可靠性。 1.3 钢结构设计与连接技术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针对现代工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广泛采用的钢结构体系,本规范详细阐述了型钢、钢板的强度校核、疲劳设计、连接节点的计算(焊缝、螺栓连接)以及防火保护措施。它强调了钢结构在承受交变荷载和极端事件(如地震)时的延性与稳定性设计。 1.4 抗震设计与场地反应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该规范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核心标准。它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区划,规定了不同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基本隔震措施、结构抗震构造要求,以及在特殊场地条件下的反应谱分析方法。对于复杂地形和高层建筑,该规范要求进行精细化的动力分析。 --- 第二部分:建筑设备、消防与安全系统标准 建筑的实用性与安全性依赖于内部系统的集成。本部分聚焦于保障人员健康、安全疏散和设备可靠运行的标准。 2.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这是建筑安全审查的重中之重。规范细化了建筑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距离、出口数量、楼梯间形式、耐火极限要求。它明确了不同使用性质(如地下室、洁净区、人员密集场所)的防火等级划分及其相应的构造措施。 2.2 建筑内部给排水与消防系统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 和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8):前者规定了生活、生产用水和污废水排放的管网布局、水压校核及卫生要求。后者则详细界定了火灾自动探测、报警以及自动喷淋、水幕、气体灭火等系统的设计参数、喷头布置密度和水力计算,是保障初期火灾控制的关键。 2.3 暖通空调与室内环境质量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本规范涉及建筑的热工舒适性、室内空气质量(IAQ)控制、新风量、排风量计算,以及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设计。它与环境标准协同,确保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健康性,同时兼顾能源消耗的最小化。 --- 第三部分:施工质量、验收与项目管理标准 标准不仅指导设计,更规范了建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设计意图的完美落地。 3.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基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作为所有专业验收的“母标准”,它确立了验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包括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划分及评定等级标准。它是工程竣工结算和移交的基础依据。 3.2 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详细规定了从勘察报告应用到桩基检测、基槽开挖、地基处理(如换填、加固)的施工工艺控制和验收指标。对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要求极高的项目(如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尤为重要。 3.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验收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涵盖了从墙面、地面到天棚的饰面工程。内容包括材料的防火等级、色差控制、平整度、空鼓率、安装牢固性等具体的技术指标,直接影响建筑的外观和使用寿命。 3.4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等相关标准:虽然侧重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但它们与设计规范(如脚手架的承载力设计)紧密关联。本部分概述了模板支撑体系、起重吊装、深基坑开挖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和监控要求。 --- 第四部分: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标准 随着社会对环境责任的日益重视,建筑行业的绿色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 4.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本书将阐述该标准对建筑选址、节能设计、节水措施、材料选择、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五个维度的具体要求。它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框架,用以评估和提升建筑的综合环境绩效,推动低碳化建造。 4.2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和 《夏热冬冷地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01) 等:这些标准针对不同气候带,规定了围护结构(墙体、屋面、门窗)的热工性能指标(传热系数K值),确保建筑在供暖和制冷负荷上的最小化,是实现建筑能效目标的基础。 --- 结论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支撑现代建筑工程从结构安全到功能完备、从施工质量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国家标准。这些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建筑行业的基石,它们在不同的侧面共同确保了工程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及环境友好性,是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深入掌握的核心知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那种标准的国家标准字体和布局,一看就知道它的专业性和严肃性。我是在为我们公司的一个新的光伏项目做前期研究时偶然翻到它的。坦白说,作为一个刚接触这个领域不久的工程师,我对“规范”这类书籍通常抱有一种敬畏又略带畏惧的心态,总觉得里面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冗长的条文。但这次阅读体验却有些不同。尽管内容本身是高度技术性的,关乎电站的布局、设备选型和安全冗余,但其结构编排的逻辑性,简直像一张精密绘制的电路图,指引着你从宏观的概念逐步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施工细节。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支架结构稳定性的章节,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推导上,而是清晰地列举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荷载计算方法和抗风设计要求,那种详尽到近乎苛刻的程度,让人在制定初步方案时,心里踏实了许多,仿佛手里握着一份经过千锤百炼的“安全通行证”。这本书更像是行业内的“圣经”,它不是教你如何创新,而是确保你不会犯下致命的基础错误,这种“保底”的价值,在工程领域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虽然很普通,但内容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我原本以为,设计规范无非就是一套流程文件,但深入阅读后发现,它其实是一本隐藏的“风险管理手册”。每一条关于间距、接地、防雷击的规定,都在提醒你,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设计的脆弱性。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构建一个虚拟的电站模型,然后用书中的条文去逐一“拷问”这个模型是否合规。尤其在涉及人员安全操作和应急疏散路径规划的部分,那种以人为本的严谨态度,让我油然生出敬意。它让你意识到,光伏发电不仅仅是能源的生产,更是一个涉及到复杂的物理和安全层面的系统工程。读完一遍后,我的习惯都变了,看任何新的光伏项目图纸,下意识就会去对照书中的某些关键参数,仿佛多了一副能看穿设计瑕疵的“X光眼镜”。

评分

说真的,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对行业“潜规则”的正式学习过程。它不像那些市场推广手册那样鼓吹效益最大化,而是冷静地告诉你,在追求发电量的同时,哪些“底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气候区的土壤承载力、雪荷载的取值范围,有着非常细致的划分,这对于我们跨区域开发项目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如果只是靠经验去猜测,那无异于赌博。这本书把所有的不确定性,都通过量化的方式,纳入到了一个可控的框架内。它不煽情,不鼓动,只是冷冰冰地提供一套经过验证的“操作指南”。对于一个想在光伏行业长期立足的专业人士而言,它不是一本可以快速消化的读物,而更像是一个必须常备在手边、需要随时查阅的工具书。每次翻开,都能从中找到新的侧重点,印证或修正自己之前的某些模糊判断,其价值经久不衰。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是期待能在这本厚厚的标准里找到一些关于最新光伏技术应用的前瞻性论述,比如更高效的组件封装技术或者储能系统的集成方法。然而,翻阅下来,这本书更像是对现有成熟、安全实践的系统化梳理和固化。它的语言风格极其克制和客观,没有一句多余的形容词,每一个数字、每一个角度的规定,背后都似乎隐藏着无数次失败的教训和反复的论证。比如,它对电缆桥架的防火和防鼠咬措施的描述,细致到让人哭笑不得,但转念一想,这些“小事”恰恰是导致电站长期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我感觉自己仿佛在进行一次“考古挖掘”,挖掘的不是历史,而是工程界前辈们用血汗凝练出的黄金准则。它很少谈及“未来”,但它无比扎实地奠定了“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的基石。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进行合规性审查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不思进取”——它选择了最可靠、最经过时间检验的方法,这是对投资方和电站最终使用者最大的尊重。

评分

当我第一次打开它,被那些密集的图表和复杂的公式弄得有点头晕眼花,觉得这玩意儿跟我在大学里读的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格格不入。教科书是启发思考的,而这本标准是要求你立即执行的。阅读它不像是在学习,更像是在接受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指令集。我试着从其中一个章节——关于逆变器选型与布置的章节——入手,发现它对环境温度、海拔高度对设备降额使用的要求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想起了精密的瑞士机械表制作工艺。它不是在推销任何产品,而是在为所有使用该标准的工程师设定一个“合格线”。如果你能完全遵照执行,那么理论上,你设计的光伏电站的可靠性和效率将能达到国家层面的最低要求。它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对创新设备的包容度略显保守,毕竟,标准制定需要时间来验证新技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保守,正是它能成为权威的底气所在。

评分

正版书,质量没问题,我有电子版的,就是觉得看着费劲,买本纸版书看着舒服点

评分

设计院用的规范,价格再便宜点就更好了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需要多多学习。

评分

不错,虽然有点薄,但是正版的

评分

书是我需要的,学习标准,才会干活!京东物流没的说,速度快,态度好。赞赞

评分

不错不错真的管用不错不错真的管用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送货及时,挺快的,就是干嘛要每一本书单独评价呢

评分

考试用书,勉强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