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2辑):乾隆朝》采用编年体,每年先录管理大臣、管理官员及管理情况,以次为各作成做活计情况。至于造办处分作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有减,有分有并,并不始终如一。所作活计有的年份某一作的工作量特别大,有的年份某一作的工作量很小。在分工方面有的作所做只是器物完成过程中的一部分,例如镟作、镀金作等,这类工种不能单独完成一件器物,但也和其他作同样列名以示其存在。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雍正朝养心殿造办处的状况,特于雍正元年之首概述造办处管理官员及各作名称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乾隆元年
玉作
法(珐)琅作
杂活作
大器作
皮作
木作
油作
鞍甲作
锾作
炮枪处
玻璃厂
裱作
如意馆
记事录
自鸣钟
匣作
广木作
镶嵌作
牙作
乾隆二年
画院处
江西烧瓷器处
油漆作
绣作
装修处
炮枪处
匣作
镶嵌作
牙作
皮作
法(珐)琅作
累丝作
乾隆三年
木作
油作
鞍作
玻璃厂
乾清官
刻字作
眼镜作
舆图房
裱作
如意馆
库贮
记事录
自鸣钟
苏州织造
江西
匣作
镶嵌作
牙作
砚作
皮作
玉作
法(珐)琅作
杂活作
灯作
乾隆四年
匣作
广木作
炮枪处
雕銮作
刻字作
记事录
镶嵌作
牙作
自鸣钟
做钟处
皮作
杂活作
苏州
江西
玉作
木作
法(珐)琅作
镀金作
油作
鞍作
鞍甲作
画院处
画作
乾隆五年
裱作
玉作
皮作
绣作
……
精彩书摘
镀金作
乾隆五年闰六月十九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传旨:照先做过衬画(桦)皮点翠尾金排凤做几分。钦此。于本日太监高玉交做样金排凤九支,上嵌珠子三百七十个,八宝四十四个,蓝宝石十一个,红宝石十九个,金寿字五个,金宝盖三十个。记此。于本年七月初二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做样金排风九支随珠宝等件持进,交太监高玉呈进讫。于本年八月初一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做得金寿字金排凤三排,每排计九支。并玉八宝,每排上用珠子三百七十颗,红宝石十九块,蓝宝石十一块。三支共用珠子一千一百十颗,红宝石五十七块,蓝宝石三十三块缮写折片持进,交太监高玉等呈览。请旨讨用。奉旨:准用内庭珠宝成做。钦此。于本日太监高玉交出珠子一千二百九十八颗,重八两九钱,系锲法。红蓝宝石一百十块,重一两五钱八分,锲法。记此。于本年八月初十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做得金寿字金排凤三排,每排计九支,上随红蓝宝石九十块,吊挂上珠子一千一百十颗,玉八宝结同下乘珠子七百八十八颗,红蓝宝石二十块持进,交太监高玉等呈进讫。
二十三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高玉交铜錾花烧古托边嵌玉靶头镜一件。传旨:照样做三面。钦此。于本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司库刘山久,白世秀将铜錾花烧古托边嵌玉靶头镜一件照样做得三件持进,交太监高玉等呈进讫。
二十七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首领王守贵交金八宝三十七分(份),计二百九十六件。银八宝三十七分(份),计二百九十六件。传旨:着梅洗见新送进。钦此。于本年七月十一日催总白世秀将梅洗得金八宝三十七分(份),银八宝三十七分(份)持进,交首领玉守贵呈进讫。
记事录
乾隆五年二月十六日司库刘山久来说,奉怡亲王,内大臣海望,监察御史沈蝓,员外郎满毗同传,照乾隆元年二月二十六日传做端阳节例备用应造拾(什)锦绣香袋四百四十个,绕绒符香袋四十个,川椒香袋二十个,红黄白素缎香袋七百五十个,各式锭子药一分(份),缮写折片一件持进,交太监毛团奏闻。奉旨:照数准做。钦此钦遵在案仍照数按例成做。遵此。于本年五月初三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将做得各式锭子药一分(份),香袋一分(份)持进,交八品官高玉呈进讫。
二十四日奉怡亲王,内大臣海望,监察御史沈蝓,员外郎满毗同传:各作将小式活计做些,以备端阳节呈进。遵此。于本月二十六日柏唐阿盛德来说,首领吴书将画得法(珐)琅眉寿长春砚盒纸样一张,交八品官高玉,太监毛团呈览。奉旨:照样准做。钦此。于本月二十八日柏唐阿盛德,文保来说,首领吴书将画得法(珐)琅挑杆纸样一张,法(珐)琅五毒圆盒纸样一张,法(珐)琅春盛纸样一张,法(珐)琅鱼缸纸样一张,交八品官高玉,太监毛团呈览。奉旨:照样准做。钦此。于本年五月初二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做得法(珐)琅眉寿长春砚盒一件,法(珐)琅挑杆二件,法(珐)琅鱼缸一件,法(珐)琅春盛一对,法(珐)琅五毒盒一件,法(珐)琅六寸碟盘一对,法(珐)琅五寸碟盘一对,法(珐)琅五寸磁碟一对,法(珐)琅磁茶园(圆)一对,法(珐)琅磁酒园(圆)一对,法(珐)琅小酒园(圆)二对,法(珐)琅一葫芦磁瓶一对,法(珐)琅蒜头瓶一对,法(珐)琅磁花觥一对俱持进,交八品官高玉呈进讫。于本年五月初二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做得各式烧古铜炉九件,白玉洗一件,各式烧古压纸九件,玛瑙穿心盒一件,各式漆盒九对,各式砚一方,盒牌香几盒一件,盒牌胎葵瓣盒一件,盒牌胎如意盒一件,冷铿绢画一张。
……
前言/序言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生活史料选粹 (以下内容为《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2辑):乾隆朝》一书的替代性、独立介绍,不涉及原书具体内容,旨在描述一个具有相似主题和历史价值的、假想的、或侧重不同方面的清代宫廷史料汇编。) 书籍名称: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生活史料选粹 编著单位: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或相关研究机构) 出版信息: 待定,通常由文物出版社或权威学术出版社发行。 --- 内容概述:清代宫廷的日常肌理与权力运作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生活史料选粹》是一部系统梳理和精选清代(重点涵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但不深入特定机构如造办处的个案研究)宫廷内部运作、礼仪制度、皇家日常起居以及财政开支的珍贵档案汇编。本书旨在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揭示“紫禁城”这一权力中枢在具体执行层面是如何维持其复杂运转的。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的工坊或部门,而是跨越多个系统,选取那些最能体现清代皇室“家国一体”特质的原始文献。它提供了一个理解清朝统治者如何管理庞大帝国、如何平衡礼法与人情、以及如何通过物质文化来彰显其“天朝上国”威仪的窗口。 选材特色与文献价值 本书的选材标准极为严苛,主要依据故宫博物院典藏的清宫廷全宗档案,尤其是朱批奏折、陈述单、月折、汇题档以及各类清册。其选粹的侧重点在于: 一、 皇家仪制与节庆筹备档案: 本书收录了大量关于重大朝会、祭祀、皇帝巡幸(如南巡、东巡)的准备工作记录。这些记录不仅包括了仪仗器物的损耗与更新,还详细记载了随行人员的配置、沿途驿站的布置、甚至对地方官员提出具体物资调拨的要求。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分析,可以重建清代皇帝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策略以及对地方控制力的具体体现。例如,对祭天、祭祖时所用“五供”的规格和匠人派遣的记录,揭示了礼仪的标准化程度与对传统的恪守。 二、 皇帝日常起居与内廷供用清单: 区别于仅关注“特制珍品”的传统史料整理,《选粹》更侧重于皇帝、后妃及皇室成员的日常消耗。这部分内容极为细碎,却最能反映宫廷生活的真实面貌。它包括但不限于: 1. 饮食结构: 每日的膳单、御药的配方、甚至是对特定季节新鲜瓜果的采购记录。这为研究清代营养学、医学与物产分布提供了直接证据。 2. 服饰用度: 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场合,对缎匹、皮毛、首饰(非高等级定制)的定额申领和批复记录。揭示了宫廷物质生活的巨大消耗,以及对江南织造、东北皮场的依赖程度。 3. 内务府的“公费”开支: 详述了宫内采买的日用杂项,如蜡烛、灯油、纸张、文具等,体现了庞大宫廷机构的后勤压力。 三、 宫廷匠作的协作机制(非专论): 虽然本书并非专注于“造办处”的个案史,但它收录了来自内务府、织造、营造司等部门上报的跨部门协作任务。例如,当需要为某次寿辰赶制一套大型陈设时,涉及到的金匠、玉匠、木匠、漆匠之间的材料调配、工期协调、以及成品验收的往来文书。这些档案勾勒出一种不同于民间作坊的、受皇权直接调控的生产组织形态。 四、 宫廷教育与文化活动: 本书还精选了与皇子教育、文臣翰林院征用、以及宫廷藏书整理相关的档案。这部分资料展示了清代统治者在文化传承、满汉文融合以及对汉族士大夫阶层的笼络策略上所投入的精力。例如,修缮《四库全书》过程中的底本征调记录,或皇帝对特定诗文的批示意见。 学术意义与研究潜力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生活史料选粹》的出版,对于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社会经济史等领域的研究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 提供第一手数据: 大量未曾公开发表的数字和清单,为量化研究清代宫廷的财政负担、生产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2. 还原生活常态: 相比于记载宏大事件的起居注,本书中的琐碎记录更能揭示清代帝后真实的物质需求与精神世界。 3. 修正刻板印象: 通过对具体行政流程的梳理,能够更细致地理解清朝皇权运作的弹性与制约,而非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君权神授”概念之上。 本书是深入了解清代“家天下”模式下,最高权力层如何通过精密的物质生产与严格的礼仪制度来维系其统治合法性的重要史料宝库。它所呈现的,是紫禁城内部那套庞大而精密的“生命维持系统”的真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