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法科學生必修課:論文寫作與資源檢索》源自於我在北大法學院開沒的《法律信息概論》(本科生)和《法學論文寫作與研究方法》(研究生)兩門課程。都是選修課,閤在一起士。課頭是藉的現成,但是在我手中變成瞭“論文寫作與資源檢索”。
《法律寫作與檢索》(Legal Writingand Research)是國外法學院普遍開設的基本課程,但是在國內法學教育中長期缺席。這當然不是中國學生的資源檢索和論文寫作水平已經超過瞭這一初級階段。老師和學生都知道,這塊兒是我們欠缺的。要是還把這歸咎於中學語文教育,就太沒節操瞭。其實隻要看看國內學術期刊上發錶的多數文章,就很容易明白,這是有師承的。而且不是法學一門獨有。太多的文章不僅沒思想,而且沒內容,沒營養。用後文提到的“散錢”和“錢繩”的譬喻來說,很多人的文章是既“無錢繩貫錢”,也“無散錢可貫”。這樣的資料搜集和文章寫作水平,發錶的數量再多又有何煮義呢?
作者簡介
淩斌,1977年生,黑龍江人。北京大學法學學士(2000年),法學博士(2005年),耶魯大學法學碩士(LLM,2006年)。北京大學法學院講師(20仍呻2009年),副教授(2009年至今)。教授法理學、法律經濟學、法律社會學、司法韌度研究、法學論文寫作與資源檢索等課。2011年2月起至今。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掛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第一講 法律寫作導論:旨趣與本末
第二講 電子資源檢索
第一節 電子資源概述
第二節 基礎檢索技巧
課堂練習(一)
第三講 紙質圖書查詢
第一節 紙質圖書的檢索路徑
第二節 紙質圖書的分類檢索方法
第三節 使用中圖法檢索法學類圖書
課堂練習(二)
第一編 選題、謀篇與布局
第一講 選題
第一節 提齣自己的問題
第二節 邊緣切人中心
第三節 “小清新”原則
第四節 選題舉例與擬題技巧
課堂練習(三)
第二講 謀篇
第一節 知己
第二節 知彼
第三節 小結
課堂練習(四)
第三講 布局
第一節 想法與辦法
第二節 理清邏輯結構所遵循的原則
第三節 四部研究法
課堂練習(五)
第二編 經部:開頭與結尾
第一講 開頭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常見開頭舉例
課堂練習(六)
第二講 結尾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常見結尾舉例
課堂練習(七)
第三編 史部:文獻綜述、法規梳理與製度比較
第一講 文獻綜述
第一節 論文的檢索
第二節 文獻的歸納
課堂練習(八)
第二講 法規梳理
第一節 法規的檢索
第二節 法規的梳理
課堂練習(九)
第三講 製度比較
課堂練習(十)
第四編 子部:案例分析、定量研究與思想實驗
第一講 案例分析
第一節 案例資源的重要性
第二節 如何進行案例檢索
第三節 案例梳理的基本方法
課堂練習(十一)
第二講 案例分析的定量研究
第一節 學術研究類型的再思考
……
第五編 集部:交叉學科分析的數據基礎
附錄(一) 法律寫作的學術規範
附錄(二) 《中外法學》注釋體例
附錄(三) 推薦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二節如何進行案例檢索
如前文所述,因為存在不同類型的案例資源,案例檢索的過程也應當與不同類型案例資源的特點相適應,因不同研究進路的選擇而異。
對於普通案件的案例檢索,應當注重檢索結果的全麵性和完整性,即一方麵不要對檢索結果進行過多限製,以免沒有足夠的樣本量以供統計分析;另一方麵可以利用數據庫的已有功能對檢索結果進行分類,為進行統計時的劃分變量階段提供便利。
對於疑難案件的案例檢索,應當注重檢索結果的準確性。因為疑難案件的事實部分包含瞭大量信息,這部分信息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也正是該類案件之所以為“疑難”的重要原因。因此,檢索疑難案件的案例,需要至少在特殊事實的某一方麵具有較大的相似性與可類比性,這即需要對檢索詞進行精確的選擇和組配。
對於普通法係國傢的案例而言,案例所包含的信息更豐富,尤其是關於法律背後的理性說理更多,即使是對某一特定的法律規則還可能分不同情況討論。因此在檢索、篩選英文案例資源時,更要注重及時進行整理、分類。同時,由於美國是聯邦製國傢,州與聯邦的法律係統相互獨立,不同法律係統中法院的管轄權直接決定瞭其判例法的適用範圍和約束效力。因此,在檢索美國法的案例時還應將州與聯邦的案例區分開來。
中文的案例資源一般可從如下幾個渠道獲取:第一,查找紙質齣版物,包括官方公報(如《最高院公報》、《最高檢公報》)和案例集(如《中國審判案例要覽》、《人民法院案例選》)。紙質齣版物中的案例都較典型,但查找不方便。第二,通過法院官方網站查詢,如北京法院網。法院官方網站包含的案例資源有限,且一般都隻提供以本院為審判機關的案例。第三,通過綜閤性法律網站查詢,如中國法院網。綜閤性法律網站的案例資源較法院官方網站豐富,但其檢索功能相對單一,一般隻提供標題和全文檢索。第四,通過專業法律數據庫的案例數據庫查詢,如北大法律信息網和北大法意的案例數據庫。專業案例數據庫不僅綜閤瞭紙質齣版物、法院官方網站、綜閤性法律網站的內容,還是功能更強、使用更方便的專業檢索工具,提供一站式檢索。
下文即將結閤代錶普通案件類彆的交通肇事案,以及代錶疑難案件類彆的“濾州二奶案”(張學英訴蔣倫芳案)及其同類案例,對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意、Lexis以及Westlaw的案例檢索功能進行講解。
一、北大法律信息網
北大法律信息網中已經有幾十萬件案例,含民事、刑事、行政案例。其案例數據庫可通過點擊首頁上方的“司法案例”導航條進入,其檢索界麵采用高級檢索方式,包括案由、關鍵詞等多條檢索通道。除在案例數據庫中進行檢索外,還可采取前兩講介紹過的“法條聯想”功能,通過定位關鍵條款查找與之相關的案例資源。
本小節將以兩類案例資源為例,介紹在案例庫中,如何用案由和關鍵詞結閤檢索相關案例。根據北大法律信息網的特點,這一步是案例檢索的重心,絕大部分檢索目的要在這一步實現。
……
前言/序言
法律文獻的精妙藝術:從學術源泉到思想呈現 本書旨在為讀者揭示法律文獻的迷人世界,並非直接教授論文寫作的技巧或檢索方法的步驟,而是深刻探討法律研究和學術錶達背後更為宏觀的理念、原則與哲學。它將帶領你穿梭於法律知識的海洋,理解學術思想的起源,並最終學會如何以嚴謹、清晰、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將個人見解融入浩瀚的法律論述之中。 第一篇:思想的源泉——法律知識的構建與演進 在本篇中,我們首先將目光投嚮法律知識的根基。法律並非憑空産生,而是曆史、社會、政治、經濟等多元力量交織作用下的産物。我們將探討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體係,其內在的邏輯結構、價值取嚮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語境下的演變軌跡。 法律的本質與功能: 法律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它為何存在?是維護秩序、保障權利,還是推動社會進步?我們將深入解析法律的多重功能,理解其在社會運行中的核心地位。這不僅僅是記憶法律條文,更是理解法律為何如此構建,其背後蘊含的社會契約精神與權力製衡機製。 法律思想的流派與演變: 從古希臘的法哲學思考,到羅馬法的智慧結晶,再到近代自然法、法律實證主義、曆史法學、社會學法學等思潮的興起,法律思想的發展史是一部人類理性與社會實踐不斷碰撞、融閤的壯麗篇章。我們將追溯這些主要法學流派的淵源、核心觀點及其對現代法律體係的影響,理解不同學派如何看待法律的權威、正義以及法律與道德的關係。例如,自然法學強調法律的普適性與道德性,而法律實證主義則側重於法律的社會淵源和形式邏輯,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我們辯證地看待法律的製定與適用。 法律的淵源與體係: 法律的生命力體現在其多元的淵源之中。我們將探討成文法(憲法、法律、法規、規章)與不成文法(習慣法、判例法)的相互關係,以及國際法、國內法在不同層麵的效力與銜接。理解法律體係的層級結構和不同淵源的位階關係,是進行任何法律研究的基石。這涉及到對法律淵源的批判性思考,而非僅僅羅列。例如,在普通法係國傢,判例的效力至關重要,而在大陸法係國傢,則更注重對法典的解釋與適用。 法律研究的哲學視角: 法律研究並非簡單的信息搜集,它需要深刻的哲學反思。我們將探討法律解釋的本體論問題(法律的意義是什麼?),認識論問題(我們如何認識法律?),以及價值論問題(法律應當追求什麼樣的價值?)。這涉及到對法律的“是”與“應是”的辨析,理解法律文本背後隱藏的政策意圖、價值判斷以及社會期待。 第二篇:思想的織錦——法律學術的錶達與論證 在本篇中,我們將視角轉嚮法律學術思想的呈現。法律研究的成果最終需要通過嚴謹的文字錶達齣來,纔能實現其傳播、交流與影響的價值。這不僅僅是“寫”,更是“說服”與“啓迪”。 法律學術的獨特性: 與其他學科的學術錶達相比,法律學術有著其獨特的嚴謹性和規範性。我們將探討法律研究的“邏輯之美”,即如何通過嚴密的推理、確鑿的證據以及清晰的論證,構建一個令人信服的法律論點。這涉及到對法律語境的敏感,對法律概念的精確運用,以及對法律邏輯的深刻把握。 清晰與精確的語言藝術: 法律語言的精煉與準確是其生命綫。我們將深入剖析法律術語的含義,學習如何避免模糊不清、模棱兩可的錶達,如何運用恰當的詞匯和句式,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傳遞法律思想。這不僅僅是遣詞造句,更是思維的精確化。例如,區分“請求權”與“支配權”的細微差彆,就可能影響整個論證的走嚮。 論證的結構與力量: 任何法律學術觀點都需要強有力的論證支撐。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的法律論證,如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政策論證等,並學習如何構建清晰的論證結構,如提齣論點、引證證據、分析論證、得齣結論。理解論證的有效性,在於其說服力,在於它能否令人信服地迴答“為什麼”。 批判性思維在法律學術中的作用: 法律學術的進步離不開批判。我們將鼓勵讀者以批判的眼光審視現有的法律理論、法律實踐,甚至審視自身的觀點。批判性思維並非否定一切,而是通過審慎的分析、周密的考察,發現問題、提齣質疑,並在此基礎上提齣更優的解決方案。這是一種不斷追求真理、優化認知的過程。 學術道德與誠信: 在法律學術領域,道德與誠信是不可逾越的底綫。我們將強調學術研究的原創性,警惕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並深入理解引文規範和知識産權的重要性。一個嚴謹的研究者,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學術品德。 第三篇:思想的導航——法律學術的探索與創新 在本篇中,我們將重點關注法律學術的實踐層麵,即如何有效地進行法律研究,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富有創新的學術探索。 法律知識體係的導航: 麵對海量的法律信息,如何找到最相關的、最權威的資源?我們將探討法律文獻的種類、分類及其檢索策略。這不僅僅是掌握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更是理解不同類型文獻的價值和局限性。例如,理解判例的權威性,法條的解釋性,以及學術論文的理論前沿性,纔能做齣明智的資源選擇。 法律問題的識彆與界定: 成功的法律研究始於對法律問題的深刻洞察。我們將引導讀者學習如何從紛繁復雜的現實問題中,識彆齣具有研究價值的法律爭議點,並將其清晰、準確地界定齣來。這需要敏銳的觀察力、紮實的法律功底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深刻理解。 學術創新的思維方式: 創新並非憑空而來,它往往建立在對已有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反思之上。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跨學科的視野、對不同學說的融會貫通、以及對新興社會現象的關注,激發法律學術的創新靈感。例如,將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理論應用於法律問題研究,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 學術研究的局限性與反思: 任何學術研究都有其局限性。我們將提醒讀者認識到研究的客觀邊界,承認研究的不足之處,並以開放的心態接受他人的批評與建議。這種自我反思精神,是法律學術不斷進步的重要動力。 法律學術的社會責任: 法律研究並非空中樓閣,它最終要服務於社會。我們將探討法律學術如何迴應社會關切,如何為法律的完善、社會的進步貢獻智慧。一個有價值的法律研究,應當能夠引起公眾的關注,影響立法與司法實踐,最終促進公平正義的實現。 本書並非一本操作指南,而是一次思想的啓迪。它期望通過對法律知識構建、學術錶達原則以及研究創新路徑的深入剖析,幫助讀者建立起對法律學術的整體認知,培養嚴謹的研究態度和深刻的批判性思維,最終使讀者能夠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態,在法律學術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與前行,書寫齣屬於自己的、具有價值的法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