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蔡锷大传》是一部全面介绍蔡锷生平事迹的人物传记。
《蔡锷大传》在占有详实资料的前提下,以蔡锷投入云南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在云南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革命的辛亥云南军都督府和发动、领导讨袁护国运动为经,以蔡锷与袁世凯、梁启超、黄兴、朱德、小凤仙等人的关系为纬,用生动而朴实的文笔,客观地叙述了蔡锷从出生到求学、投笔从戎,到就职云南、反袁护国的特殊经历,真实地再现了蔡锷戎马倥偬、叱咤风云、短暂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家,真诚的爱国者,他不仅以卓越的事功彪炳史册,而且以伟大的人格感召后人。
作者简介
谢本书,男,汉族,四川邛崃人,1936年生。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研究员,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云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云南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北京《历史研究》杂志编辑,云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曾兼任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志副总纂,中国史学会理事,云南史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民国史中心客座教授等。出版著作50余种,发表论文500多篇,成果多次获奖。1989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20世纪奖”,2006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哲学社会科学老专家”称号。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出世
第一章 湘西神童
一、“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二、“总有一天,我会叫你一败涂地!”
三、“奇才、奇才,此子不愧神童也!”
四、与梁启超在长沙结下了终生师生情谊
五、老师一死一逃,蔡锷深受刺激
第二章 留学日本
一、到日本打地铺,¨;比在长沙时还要好”
二、“不做一个有名的军人,不算先生的门生。”
三、把“军国民主义”当作新的“国魂”
四、“将校摇篮”一骑兵,“士官三杰”好名声
第三章 回国任职
一、“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
二、“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三、“一个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人。”
四、“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第二编 辛亥——云南纵横
第四章 重九起义
一、“第二故乡”云南
二、《曾胡治兵语录》是“治军治国”的兵书
三、“时机不到干不得,时机成熟绝对支持。”
四、被推举为辛亥昆明起义军临时总司令
五、紧急关头,在火线上提拔朱德
六、“云南起义是重阳”,“功成一夜好开场”
第五章 军府改革
一、“千载功名尘与土,碧鸡金马自年年。”
二、办公室贴的字条:“除公事外,请勿涉及闲谈。”
三、第一夫人刘侠贞,第二夫人潘惠英
四、“前清官吏敷衍因循之习,廓除殆尽矣。”
五、两次带头减薪,月俸仅与营长相当
六、法制建设,维护民权,重视社会稳定
七、倡导民族平等,希望“五族共和,天下一家”
八、革命“为建设而破坏,非为破坏而破坏”
第六章 全省统一
一、辛亥腾越起义,张文光被推为滇西军政府第一都督
二、辛亥大理反正,赵藩出任迤西自治总机关部总理
三、李根源奉命西进,紧急处理滇西问题
四、刀安仁遭遇奇冤,孙中山大义解救
五、赵又新起义临安,罗佩金急赴滇南
第七章 支援邻省
一、“忆曾率队到宜宾,高举红旗援兄弟。”
二、滇军人黔,唐继尧当上了贵州都督
三、殷承瓛西征西藏,滇健儿连战连捷
四、制订边防计划,以国家为重的国防思想
五、辛亥云南起义,一生的重要转折
第三编 北京共和梦
第八章 民初政争
一、错信了袁世凯“一个坏人”
二、试图建设“一大团体”,随后又主张“不党主义”
三、四川熊克武起义,支持唐继尧派兵征讨
四、“我早已防他,故调来京。”
五、昆明故居何处寻?
第九章 周旋北京
一、生前婉拒建“生祠”,死后出现“蔡公祠”
二、与蒋百里合作研讨现代化国防建设
三、主持全国经界局,完成经界法规“百科全书”
四、“希望贵大总统再高升一步。”
第十章 逃出虎口
一、杨度组织“筹安会”,鼓吹“君主救国”论
二、梁启超著文《异哉》,打起了反对帝制复辟的旗号
三、“为四万万人争人格,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
四、“缇骑九门搜索遍,美人挟走蔡将军。”
五、“失败就战死,绝不亡命;成功就下野,绝不争地盘。”
第四编 再造共和
第十一章 护国首义
一、西方记者说,蔡锷得到了“西部老百姓的普遍爱戴”
二、唐继尧的转变,为护国军提供了后方基地
三、起义军人,歃血为盟:“兴师起义,誓灭国贼。”
四、“我要把全部生命,献给民国。”
第十二章 川南战斗
一、“此事余本不主张,尔等逼余为之。”
二、护国军首战告捷,挺进川南叙府城
三、护国军“自滇以达蜀地,无不箪食而迎”
四、刘显世独立贵州,刘存厚起义纳溪
五、叙府城得而复失,纳溪城三易其手
六、朱德支队鏖战棉花坡,蔡锷赴前线滚下水田
七、“护国岩”丰碑一座,矗立在永宁河畔
八、“我的精锐消耗殆尽,伤不伤心?”
第十三章 扩大战线
一、戴戡率北路黔军攻綦江,王文华率东路黔军战湘西
二、龙觐光进犯滇南,李烈钧提兵进击
三、“反袁讨龙”在广东,“声讨国贼”在山东
四、刘伯承丰都起义,湘陕鄂遍地烽烟
五、“和衷共济,誓死报国。”
第十四章 粉碎帝制
一、诸列强态度变化,北洋派内部分裂
二、袁世凯撤销帝制申令,称“本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责”
三、袁世凯妄图卷土重来,护国军坚持袁必须下台
四、梁启超筹组军务院,唐继尧出任抚军长
五、“扶运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六、护国讨袁,共和再现
第五编 英年早逝
第十五章 病逝日本
一、“功成身退”,“解甲归休”
二、庸医治病,高烧不退;请辞川督,未获批准
三、陕川粤抢先取消独立,军务院自动宣布撤销
四、“去固负蜀,留且误蜀,与其误也宁负。”
五、“在西南还没有人赶得上蔡锷的才华。”
六、去日本福冈就医,哭天涯黄兴去世
七、朱德说,“良师益友”的去世,使自己“迷失了方向”
附录:蔡锷生平简谱
精彩书摘
正在这时,发生了广西干部学堂风潮事件。这件事被年轻的广西同盟会会员们利用来掀起“驱蔡”浪潮。关于“驱蔡”浪潮的掀起,李宗仁是这样解释的:“蔡锷原为南宁讲武堂总办。由张鸣岐调来桂林,任兵备处总办,后又兼任参谋处总办,统率所有新军及训练新军的机构,权倾一时。但是蔡锷是湖南人。
在逊清末年,湘人居桂的极多,湖南因为交通比较方便,一般人——尤其是寄居广西的湖南人的文化水准,平均较广西人为高,这样本已招广西人的嫉忌;加以他们人多势大,又盘踞要津,也难免有跋扈情事;再加上我国人特有的乡土畛域之见,遂更易闹事。再者,办新政的新人物中间,也不无派别、省界之分。
甚至同为同盟会会员,亦往往因工作秘密,声气不通而自相倾轧。蔡锷原为同盟会会员,和当时革命领袖黄兴、赵声等,都有秘密往来。但是蔡锷或许因为时机尚未成熟,不愿暴露身份,所以和桂林极为活跃的同盟会会员没有联络。因而风潮一起,连同盟会会员也群起参加驱蔡运动了,遂使风潮带着浓厚的革命气氛。”对这次“驱蔡”事件,过去由于材料缺乏,学术界的认识颇为分歧。20世纪80年代,我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期间,在该所资料室见到一册从未公布过的手抄资料集,题名为《云南辛亥护国史料丛钞》,李文汉编辑,云南省文史研究馆藏本的复写稿。这册史料丛钞之末,附了一组《前清宣统年问广西干部学堂风潮始末文件》(计八份)。这组珍贵的未刊资料,大体上说明了这次驱蔡风潮的原委及其始末。
李文汉(1892—1973,护国战争时蔡锷所部营长,新中国建国后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副主任)1956年编辑誊抄这组文件时加了以下按语:“以上文件,系抄自蔡公(锷)家中。据蔡公手批,为宣统三年(1911)托人在广东督练公所所抄录。”“广西干部学堂风潮是蔡公历史中一段大事,对于蔡公有深刻影响,因附录于此,以供研究蔡公生平参考。”广西是边防地区,本拟练兵一师一旅,但广西是个穷省,一年地丁税和各种杂税收入仅305万两,连行政费开支都不够,每年由四川协济20万两,广东协济50万两,湖南协济10万两,才勉强够用。训练军队一师,一年即需经费130万两。经费甚为紧张,所以决定将已编成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混成协(旅),这样广西干部学堂第二期培养出的170名军官,就难以全部安置。身为干部学堂总办的蔡锷,经护理广西巡抚魏景桐批准,决定采用甄别的办法,考核品行,考试语文,好的留用,差的淘汰。考核结果,广西籍学生121人,淘汰的就有49人,占到40%;外籍学生57人,(包括湖南籍学生29人),淘汰12人(其中湖南籍学生6人),仅占20%,广西学生看到广西籍淘汰的较多,大为不平,纷纷抗议。同盟会广西支部的一些年轻会员,趁机宣扬蔡锷任用私人,袒护同乡,排斥广西人,通过同盟会的组织关系,动员干部学堂、陆军小学堂学生罢课、学兵营罢操,掀起了“驱逐蔡锷出广西”(“驱蔡”)浪潮。最初,蔡锷没当回事,不予理会。同盟会广西支部又动员师范学堂、政法学堂罢课,广西谘议局议长甘尚贤、副议长黄宏宪、议员蒙经等也在谘议局弹劾蔡锷。但是,蔡锷还是不为所动。同盟会广西支部又发动商会罢市,并联络《梧州日报》主笔陈太龙,联合了梧州的学堂、商会、报馆,打电报给护理广西巡抚魏景桐,要求蔡锷离桂。这时,蔡锷接到云贵总督李经羲(前曾任广西巡抚)来电,请他去云南担任新职,蔡锷才表示了辞职去滇的愿望。
广西“驱蔡”风潮传到北京。北京政府怕风潮闹大,不可收拾,乃派广东督练公所总办吴锡永赴广西查办。李文汉所抄录编辑的八份文件,就是吴锡永到广西查办此事后给北京政府的报告,北京政府的批示及其相关文件。
第一个文件是1910年10月8日北京军咨府指派吴锡永去广西查办的电文。电报说:“广西干部学堂因甄别剔退学生事,本省学生联合谘议局,遍发传单、揭帖,禀讦蔡总办锷,要挟文武各学校学生同时罢课。护抚准将总办销差,并将剔退学生重新试验收回。
当由本处电令护抚,不准撤销蔡总办各差,业经剔退试验回收之学生,暂缓入堂,听候本处核办。查此事关系重大,一切详情本处即密派贵总办迅速前往,秉公查核禀复,以凭办理,并经本处电告增督。贵总办现经本处派往广西查办事件,所有该总办各差,无庸派署,到桂后望随时电禀。军咨处第一厅。”第二个文件是1910年12月6日,吴锡永到广西初步查核以后,给北京的复电。电报称:查广西干部学堂新班生,于八月杪举行甄别,经该堂总办蔡锷,将品行及国文少点并体弱者,剔退61名,内桂籍49名,外籍12名。九月念一日,该堂新班广西学生44名,因星期休假出堂不回,派员劝归无效,二十四日旧班广西学生全体86名,又罢课出堂,均集于昌平客栈。经该堂监督亲往,并派员先后前往劝导,抗不遵从。二十四、五、六、七等日遂联合禀呈魏护抚,及发行传单控告蔡总办劣迹五款,要求撤退,并要求学生回堂不受处罚,剔退学生另行甄别。而谘议局亦于二十四日提议查办蔡锷罪状十余款,将议案申送护抚,于二十六、八日两次批行,有勒令学生即日回堂,总办之事,听候查办。及司道传见学生代表,苦口劝谕,均置弗省。二十九日陆军小学堂桂籍生全体罢课,省城各学堂并大受影响。总办蔡锷亦于六、七两日,先后禀请撤销各差,听候查办。三十日护抚因牌示总办,准其辞差,遗差委该堂监督覃鎏钦兼摄;剔退学生,派司道再予试验,另定去留。十月朔,各学生始回堂上课,此风潮起息始末情形也。
乃初六日该堂旧班湘江籍学生55人,初八新班湘籍学生42人,以厕门上绘有杀湘人等字样图画,复先后罢课出堂,又经各长官并前总办蔡锷,剀切开导,于初十日一律回堂上课,此风潮定后之尾潮,而为湘籍学生罢课之原因也。
伏查桂省军界人员时常更易,人心迄未大定,各学堂向以排斥外籍为宗旨,闻谘议局曾有建议限制外籍学生情事。此次干部学堂因剔退学生61名,本省较外省籍仍占多数。其实该堂新班原有学生177人,隶桂籍120名,约居全数三分之二。蔡本湘人,湘生共29名,剔退6名,人数似少。然调查该堂学生成绩表及试卷,再三详核,尚无不公之处。惟查表内有湘籍生宾心亚一名,其品行、国文分数均应剔退,独算术尚优,而仍留堂。查湘桂联界,湘人寓桂,本多于他省,探访舆论,蔡总办平日于用人之间,稍重乡情,似亦在所难免。加以该省素有排斥外籍之见,遂不惜借端发作,捏砌多款,禀讦蔡锷,欲其必去。
但细查指攻各节,大半诬枉挟嫌,间或事近确凿,亦均别有理由。现已经魏护抚饬行查明,锡永复经严密查察,其贪婪舞弊各节,均属类似,并无实据。
该总办已事先奉滇奏调,禀准销差,尚未离桂,剔退各生虽经牌示,并未考验入堂。至罢课各生,均系轮流更换代表率借全体名目,并无主动可查。目前情形,尚为安静,第桂籍学生及谘议局排外之见,既未融化,若遇事要挟,不无破坏军纪之虞。谘议局越分干涉,愈足长浮器之渐,究应如何办理,以维军政而遏乱萌之处,听候尊裁。
第三个文件是1910年12月9日吴锡永的补充报告说:“兹干部新班桂籍学生,禀讦蔡总办全体列名第一、二、三之廖轰、王斌、覃连三人,素不安分。廖原名成俊,前在陆军小学肄业,去秋因闹事革退,今年夏季考入干部。再,湘生罢课,具禀护抚,系唐岳五、李有馥、刘镇南、皮寓麟四人代表,合禀闻。”
……
前言/序言
(一)2000年夏的一天,天气晴朗,我同云南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埏乘车去昆明海埂的怡园,出席在那里召开的《云南省志·人物志》的审稿会议。在车上聊天,谈到人物志审稿中的一些问题时李埏先生提到蔡锷的情况。也许说者无心,而听者有意。因为我正在考虑写作蔡锷的传记,遂有意请李埏作进一步的说明。
李埏说,现在反腐倡廉是一个热门话题,而在云南反腐倡廉就不能不提到蔡锷。辛亥革命时期,蔡锷出任云南军政府的首任都督,就是非常廉洁的。李埏听父亲讲过一个故事,可以作为蔡锷廉洁的一个事例。他的父亲是云南路南(今石林县)人,彝族。清末,清政府实行“改革”,各省搞起了谘议局来了,云南也成立了谘议局。每一个县推荐一名谘议员到省谘议局,路南县就推荐了他父亲为省谘议员。没有多久,辛亥革命爆发了,云南昆明亦于1911年10月30日爆发了“重九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随即建立了以蔡锷为首的云南军政府。云南军政府成立后,谘议局改为参议会,谘议员也就成了参议员。
以蔡锷为首的辛亥云南军政府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就需要借助于参议会的推动。然而参议会直接由谘议局转化而来,参议员也由谘议员转化而来,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清朝遗老,年纪偏大,思想陈旧,简直是“老朽”了。蔡锷决定对参议会作必要的调整,增加一些“新鲜血液”,这才更有助于促进云南的改革事业更好地发展。调整过程中,对参议员中年纪还不是很大的予以保留,对年纪太大的“老朽”则不再保留。为了做好这一工作,蔡锷找每一个参议员进行了谈话,说明情况,征求意见。李埏的父亲当时40岁左右,是省参议会中的“年轻人”,自然属于被保留的一员。有一天,蔡锷约李埏的父亲到都督府办公楼(即今昆明五华山光复楼所在地)谈话。这次交谈大约持续了半小时,蔡锷说之所以要推翻清朝的统治,就是因为它太腐败了。今天建立了新政府,就是要铲除腐败,建设富强的国家。而要建设富强的国家,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云南要发展,省参议会的作用是要发挥的,所以对省参议会要做一些调整。为此,蔡锷征求了李埏父亲的意见。谈话结束以后,蔡锷亲自送李埏父亲出大楼,扶下台阶,才转身回办公室去。
其时在大楼外的人,见到李埏的父亲出来后,就问他:“见到蔡都督了吗?”回答说:“刚才送我出来的,不就是蔡都督吗,怎么会没有见到呢!”问话的人“啊!”了一声又说:“我看他不像都督嘛,怎么穿的是一身旧衣服,布鞋的后跟处也烂了。”李埏说:“这就是蔡锷。这是父亲告诉我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父亲对蔡锷的办事、为人,尤其是他的清正廉洁非常赞赏。”其实,蔡锷在1911年担任云南都督时,年仅29岁,非常年轻,加上个子不高,人又瘦削,很不引人注意,平时衣服穿得也比较随便(穿军服时例外)。所以如果不熟悉他的人,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领导昆明辛亥“重九起义”的风云人物——一省之长的云南新政权的都督。类似这样的关于蔡锷的描述,在云南流传还是比较多的。
(二)过去,我多次采访过云南大学法律系教授、唐继尧的妹夫、民初云南著名高级军政人员李修家(曾任滇军旅长)之弟李德家先生,询问蔡锷、唐继尧及民初云南的军政情况。李德家曾谈到过一些有关蔡锷的奇闻轶事,其中就有一个“微服出访”的故事。李德家说,这个故事虽然缺少文字记载,然而在民初的昆明流传很广,应当是可信的,由于李德家的家庭和亲属的特殊地位,我也乐于相信这段口碑故事的真实性。李德家已经去世多年了,但他讲的故事,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1911年底,蔡锷担任了云南都督,成了一省之长后,逐渐意识到,要稳定社会秩序,就必须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而作为经济比较落后、财政赤字庞大的云南,该从哪里人手呢?想来想去,还是先走历史上“清官”的道路——微服出访,体察民情,了解情况,调查研究,然后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冬天的一个傍晚,蔡锷脱下了军装,换上了一套蓝布长衫,脚上穿着一双土布粗鞋,而且鞋尖的前沿已经破损,不带任何随从,走出了都督府的大门(今昆明五华山云南省人民政府大门),优哉游哉地向大街走去。蔡锷到商店走一走,看一看,与售货员交谈一阵;又转到大街,听听人们的街谈巷议,还主动与几位老者攀谈生活、物价和市场供应情况。这时的昆明,城区人口只有10万左右,街道狭窄,房屋陈旧,物资贫乏,食品单调,人民的生活还很不令人满意。
人们因推翻清朝的统治而欢欣鼓舞,但又对当前的生活困难而忧愁焦心。这一切都留在蔡锷的脑海里,走着走着,逐渐形成了一些想法:仅仅推翻清朝的旧政权是不够的,云南需要改革,社会需要安定,生产需要发展,财政需要平衡,人民生活需要改善。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从心眼里支持新生的革命政权,新政权也才能逐步得到巩固。
不知不觉,夜已深了,街道上的行人少了,蔡锷这才想到自己也该回都督府了。蔡锷漫步来到五华山都督府前门的大门口,正准备进入大门时,大门岗亭的卫兵大吼一声:“证件!”蔡锷没有穿军装,也没有带任何证件,而卫兵是刚换来不久的士兵,不认识蔡锷。蔡锷犹豫了一下,不便作任何解释,一声不吭地退走了。他想转到五华山都督府的后门,也许不会这样为难。
蔡锷沿着华山南路、青云街,走到了五华山都督府的后门,后门的卫兵也不认识蔡锷,加上夜又深了,还是要证件。蔡锷很为难,又觉得不便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遂对士兵说:“请通报,我要会见都督夫人。”他的意思是,找自己的老婆来解围。但是卫兵无法理解,又问他是什么人,蔡锷仍然没有明说。于是,卫兵对这个衣冠不整、其貌不扬的年轻人顿起疑心,忍不住提起手来,“啪,啪”甩了蔡锷两个耳光。
响声惊动了在传达室里的一个年轻参谋。参谋赶忙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事,不看则已,一看就慌了手脚。怎么,卫兵打了蔡都督?他赶忙上前,喊了一声:“都督!”蔡锷虽然脸色不好看,但并未生气,也没有说什么话。参谋把蔡锷扶进都督府后,忙向蔡锷致歉和解释。蔡锷打断了他的话说:“好了,和我到办公室去一下。”参谋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跟着蔡锷进了都督办公室,开了灯。蔡锷坐到办公桌旁找来一张便笺,写了手令。参谋站在旁边吓呆了,不知如何是好。蔡锷把手令写好后,交给参谋,又说了一句话:“照命令马上执行。”参谋战战兢兢地看完了手令,一块石头落了地,忍不住笑了一声说:“是!”原来,蔡锷的手令说,特提拔后门卫兵为排长,立即执行。可是,当参谋拿着手令到后门时,卫兵不见了,只有一支步枪放在后门岗亭内。参谋与蔡锷进门时,卫兵知道自己错打了都督两个耳光,心里非常害怕,无可奈何,只好放下枪,悄悄地逃走了。
后门卫兵虽然没有当上排长,然而这段佳话却流传了下来。
(三)蔡锷是湖南人,然而蔡锷在历史上的主要功绩却是在云南奠定的。云南是蔡锷的“第二故乡”。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爱国主义者,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辛亥云南都督。在护国战争中,以“讨袁名将”、“护国军神”著称,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蔡锷是讨袁护国战争的标志和符号。在仅仅34岁的短暂一生中,他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了云南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辛亥云南军都督府,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二是在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时期,领导了反袁护国战争,粉碎了帝制复辟的企图,立下了特殊的功勋。这两件事,奠定了蔡锷在中国近代历史上
蔡锷大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