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86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Standard Method of Measurement for Urban Transit Railway Works]](https://pic.windowsfront.com/11228651/rBEQYVGMzGEIAAAAAAIlppbNhbEAAA5OgIS4DkAAiW-131.jpg) 
			 
				对于一个长期在海外项目(非中国标准体系)工作的工程师来说,理解并落地执行国内的计量标准,往往需要一个“翻译”和“对标”的过程。这本GB 50861-2013,就充当了这个关键的桥梁。我发现它在某些深度和广度上,比我们熟悉的国际标准(比如某些欧洲或美国的标准)更侧重于“过程控制”而非仅仅是“结果计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测量基准线”的选取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比如隧道中线的偏转允许值、高程控制点的加密要求,这些细节在国际标准中往往是放在施工组织设计里讨论的,而在这里,它被提升到了国家标准的高度,体现了对工程质量控制的决心。书中对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计算系数微调,也显示出对中国复杂地质环境的适应性。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将国内技术文件翻译成英文汇报的同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术语准确性和规范性,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确保了我们在国际交流中能够精确表达我们工程量计算的依据。
评分拿到这本标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严谨、厚重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随便翻阅的读物,而是工程领域内需要认真对待的权威文件。我是一个刚入行的结构工程师,对城市轨道交通这个庞大的系统知之甚少,尤其在工程量计算这种最基础却又最容易出错的环节,更是摸不着头脑。我原以为标准会是一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条文堆砌,但翻开目录后,我发现它对不同类型的结构构件,比如盾构隧道、明挖暗挖段、车站主体结构,都有细致的分类和明确的界限划分。这对我理解整个项目的工序流程非常有帮助。比如,它对“土方开挖”的计量描述,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体积计算,还牵涉到支护结构的使用时长和材料的损耗估算,这在以往的经验性估算中是极度缺乏的。书中对于预留洞口、附属构件的计算口径也做了详细界定,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不同施工单位之间因理解差异产生的争议风险。总而言之,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本书像是一个非常详尽的“施工量地图”,指引我们从零开始构建起清晰的工程量概念框架,为后续的成本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研究生,正在准备我的毕业设计——基于BIM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量自动提取研究。这本标准对我而言,简直就是“算法的圣经”。BIM模型提取工程量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模型构件的几何定义是否符合计量规范的要求。这本书清晰地定义了“一个完整的构件”应该如何被切割、合并和计量。例如,在计算地下连续墙时,它对“导墙”和“主体墙”的区分,直接对应到BIM模型中构件族(Family)的建立逻辑。如果没有这个标准,我们只能依赖经验去编写提取算法,很容易出现漏算或重算。这本书的结构化程度非常高,每一条规定几乎都可以直接转化为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数据模型中的属性参数。它为我们构建一个“符合国标的量化模型”提供了最硬核的技术支撑,使得我们不再是“大致估算”,而是能够实现“精确匹配”的工程量计算自动化,这对推动行业的信息化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评分我主要负责轨道交通站后装修和设备安装的合同管理工作,坦白说,以前我们对土建工程量的标准没那么关注,觉得那是结构专业的事情。但随着一体化交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土建工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机电安装空间预留和装饰材料的采购计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专业壁垒。例如,它对车站附属结构中,涉及通风竖井和设备用房的墙体、楼板的计算,明确了是按“结构体积”计算还是按“净空面积”计算。这对于我们核算设备基础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工程量至关重要。如果土建阶段的计算口径偏大,会挤占后续专业的工作面和材料预算。此外,标准中对“超挖和欠挖”的处理方式,也间接指导了我们如何评估风险。虽然书中没有直接讨论装修材料,但它为我们提供了计算“安装套体积”的精确基线,极大地提高了我们与土建承包商进行对接和签证时的专业性。这本书,让跨专业的合作交流变得有章可循,减少了因为标准理解不同而产生的沟通成本。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项目预算经理,我更关注的是标准的“可操作性”和“一致性”。过去几年里,我们在进行轨道交通项目概算和结算时,最大的痛点就是各方对“什么算一米”、“什么算一方”的标准不统一,导致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这本GB 50861-2013给我的最大惊喜,就是它提供了一个“国字号”的统一话语体系。我重点对比了它与旧行业规范在地下结构防水层计算上的差异,发现新标准对复杂节点如管线穿墙、转角部位的处理更加细致和人性化,它明确区分了“附加层”和“主要层”的计算基准,这在以往的习惯做法中经常被模糊处理。更让我感到专业的是,标准对“临时工程”和“永久工程”的分界点描述得非常清晰,这直接影响到费用的归属和税务处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一些特殊工法,例如TBM(隧道掘进机)的衬砌、二次衬砌的计算规则也进行了更新,反映了近些年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这本书不是让你抄数的工具书,而是帮你建立一个稳定、可被审计的量化模型,从预算源头保证了项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评分“新规范征求意见稿”里,将原2008清单规范中的六个专业(建筑、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矿山),重新进行了精细化调整,调整后分为九个专业。
评分其中,将建筑与装饰专业进行合并为一个专业,将仿古从园林专业中分开,拆解为一个新专业,同时新增了构筑物、城市轨道交通、爆破工程三个专业。由此可见,清单规范各个专业之间的划分更加清晰、更有针对性。
评分书不是很干净,但确实正版!
评分b、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并给出了详细的调整公式
评分价格比较贵,物流可以。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工具书,必备,还好下手快
评分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就那样了
评分绝对正版,工作上帮了不少忙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