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86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Standard Method of Measurement for Urban Transit Railway Work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86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Standard Method of Measurement for Urban Transit Railway Work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城市轨道交通
  • 工程量计算
  • GB 50861-2013
  • 国家标准
  • 规范
  • 地铁
  • 工程建设
  • 测量
  • 城市工程
  • 交通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008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28651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tandard Method of Measurement for Urban Transit Railway Work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1
字数:25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86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9188号)的要求,为进一步适应建设市场计量、计价的需要,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附录D隧道工程、地铁工程进行修订并增加新项目而成。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本规范“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工程计量
4 工程量清单编制
4.1 一般规定
4.2 分部分项工程
4.3 措施项目
附录A 路基、围护结构工程
A.1 土方工程
A.2 石方工程
A.3 地基处理
A.4 基坑与边坡支护
A.5 基床
A.6 路基排水
附录B 高架桥工程
B.1 桩基工程
B.2 现浇混凝土
B.3 预制混凝土
B.4 箱涵工程
B.5 砌筑
B.6 钢筋工程
B.7 钢结构
B.8 其他
B.9 相关问题及说明
附录C 地下区间工程
C.1 区间支护
C.2 衬砌工程
C.3 盾构掘进
C.4 相关问题及说明
附录D 地下结构工程
D.1 现浇混凝土
D.2 预制混凝土
D.3 防水工程
D.4 相关问题及说明
附录E 轨道工程
E.1 铺轨工程
E.2 铺道岔工程
E.3 铺道床工程
E.4 轨道加强设备及护轮轨
E.5 线路有关工程
E.6 相关问题及说明
附录F 通信工程
F.1 通信线路工程
F.2 传输系统
F.3 电话系统
F.4 无线通信系统
F.5 广播系统
F.6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F.7 时钟系统
F.8 电源系统
F.9 计算机网络及附属设备
F.10 联调联试、试运行
F.11 相关问题及说明
附录G 信号工程
G.1 信号线路
G.2 室外设备
G.3 室内设备
G.4 车载设备
G.5 系统调试
G.6 相关问题及说明
附录H 供电工程
H.1 变电所
H.2 接触网
H.3 接触轨
H.4 杂散电流
H.5 电力监控
H.6 动力照明
H.7 电缆及配管配线
H.8 综合接地
H.9 感应板安装
H.10 相关问题及说明
附录J 智能与控制系统安装工程
J.1 综合监控系统
J.2 环境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BAS)
J.3 火灾报警系统(FAS)
J.4 旅客信息系统(PIS)
J.5 安全防范系统(SPS)
J.6 不间断电源系统(UPS)
J.7 自动售检票(AFC)
J.8 相关问题及说明
附录K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K.1 自动扶梯及电梯
K.2 立转门
K.3 屏蔽门(或安全门)
K.4 人防设备及防淹门
……

前言/序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一、编制背景与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与日俱增。为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市场,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61-2013)应运而生。 本规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量计算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它为建设、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等各方主体提供了一套统一、权威的工程量计算依据,有效避免了因计算标准不一而产生的争议,为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结算、竣工验收等各环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编制原则与指导思想 本规范的编制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 科学性与规范性: 以现行的工程技术标准、施工工艺为依据,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力求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并与国际惯例接轨。 2. 系统性与协调性: 覆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各个主要专业和工程类别,确保计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与其他相关工程造价类规范相协调。 3. 可行性与操作性: 计算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和掌握,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量计算工作的需求。 4. 公平性与合理性: 确保工程量计算能够公正地反映工程实际工作量,为合同双方提供公平的依据。 5. 先进性与前瞻性: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考虑未来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趋势,预留一定的适应性。 三、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具体涵盖以下主要工程内容: 1. 土建工程: 地下工程: 包括盾构法、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等施工工艺的车站、区间、通道、竖井等的土石方开挖、支护、衬砌、防水、排水等工程量。 地面及高架工程: 包括车站、车辆段、停车场、高架桥梁、通风亭、出入口等结构的土石方、基础、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附属工程的工程量。 轨道工程: 包括有砟轨道、无砟轨道(如整体道床、预制板式道床等)的轨道基础、轨道结构、扣件、绝缘等工程量。 排水及通风工程: 车站、区间、竖井等的集水井、集水坑、排水沟、通风竖井、通风道、风井等工程量。 防水工程: 地下连续墙、防水板、防水卷材、注浆等防水措施的工程量。 2. 机电设备工程: 供电系统: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交流动力及照明系统、电缆敷设、设备安装等工程量。 通信信号系统: 通信网络、列车自动控制(ATP)、列车运行控制(ATO)、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车载设备等工程量。 通风空调系统: 车站、区间、设备机房等区域的通风机、空调机组、风管、阀门等设备安装及风管制作安装工程量。 消防系统: 消防水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配置等工程量。 乘客信息系统: 显示屏、广播系统、监控系统等设备安装工程量。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 售票机、检票机、闸机等设备安装工程量。 综合监控系统(ISCS): SCADA系统、CCTV系统、门禁系统等工程量。 3. 装修工程: 车站装修: 墙面、地面、天花板、隔断、栏杆、扶手、座椅、标牌等的装饰材料及施工工程量。 设备用房装修: 办公室、控制室、设备间等内部装修工程量。 4. 其他工程: 声屏障工程: 隔音墙、吸音板等安装工程量。 景观绿化工程: 车站周边及附属设施的绿化工程量。 交通疏导与临时工程: 施工期间的交通疏导、临时道路、临时围挡、临时用电用水等的工程量。 四、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与规定 本规范对各类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均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核心原则包括: 1. 以设计图纸为依据: 工程量的计算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图纸进行。图纸中未明确的项目,不得随意计算。 2. 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 在计算过程中,应参照执行相关的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技术规范、标准图集等。 3. 计量单位的统一: 规定了各类工程的计量单位,如米、平方米、立方米、吨、个等,确保计算结果的统一性。 4. 构件与整体的界定: 明确了构件的划分标准,以及整体工程量与构件工程量的计算关系,避免重复计算或漏算。 5. 损耗率的确定: 对易损耗的材料,如钢筋、管材、砖块等,规定了相应的损耗率,以保证材料的实际使用量。 6. 扣减与增加的处理: 明确了在特定情况下,如预留洞、预埋件、接头等,工程量的扣减或增加方法。 7. 不同施工工艺的差异处理: 针对同一工程项目,采用不同施工工艺(如盾构法与明挖法)时,其工程量计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规范对此进行了区分。 8. 详细的计算公式与示例: 针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规范都提供了详细的计算公式、计算规则和必要的示例,使计算过程清晰明了。 五、工程量计算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举例说明) 为更清晰地展现规范的内容,此处以几个典型工程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土石方工程: 开挖工程量: 按照设计图示的开挖断面尺寸和开挖深度,计算挖方体积。对于不规则的断面,可采用分块积分法或根据放坡坡度计算。 填方工程量: 按照设计图示的填筑范围和厚度,计算填方体积。 回填土工程量: 挖出的土方若用于回填,应注意土方回填时的压实系数,计算实际填筑体积。 混凝土工程: 体积计算: 依据设计图纸,按构件的几何尺寸计算实体体积。例如,矩形截面梁的混凝土体积为:截面宽度 × 截面高度 × 梁的长度。 预留洞与预埋件的扣减: 对于预留的孔洞(如管道孔、设备安装孔)和安装的预埋件(如锚固板、穿墙管),应按设计图示尺寸从混凝土体积中扣减。 钢筋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体积的计算不包括钢筋所占的体积。 钢筋工程: 钢筋理论重量计算: 依据设计图纸的钢筋规格(直径、长度)、数量、弯钩、搭接、锚固等要求,计算钢筋的总长度。然后乘以钢筋的单位长度理论重量,得到钢筋的总理论重量。 损耗率: 计入设计允许的钢筋损耗量。 轨道工程(以无砟轨道为例): 道床板工程量: 按设计图示的道床板长度、宽度、厚度计算体积。 扣件安装工程量: 按每米轨道所需的扣件数量乘以轨道总长度计算。 绝缘材料工程量: 按设计图示的绝缘层面积或体积计算。 管线工程: 管线长度计算: 按照管线在设计图纸中的走向、长度、弯头、三通、阀门等构件进行综合计算。 管径与材质: 不同管径、不同材质的管线应分别计算。 六、规范的使用与维护 本规范的有效使用,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等各方单位的共同努力。 建设单位: 应组织相关单位学习和贯彻本规范,并将其作为工程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单位: 应在设计图纸中清晰明确地标注工程项目的各项尺寸、材料、工艺等,便于工程量计算。 施工单位: 应按照本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据此进行工程量计量。 监理单位: 应监督施工单位按照本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进行审核。 造价咨询单位: 应以本规范为依据,进行工程概预算、招投标控制价、工程结算等工作。 本规范的维护和更新,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国家相关标准的修订以及实际工程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由相关部门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持其先进性和适用性。 七、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61-2013)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重要的技术标准,其全面、细致、科学的规定,为规范工程量计算、控制工程造价、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它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在海外项目(非中国标准体系)工作的工程师来说,理解并落地执行国内的计量标准,往往需要一个“翻译”和“对标”的过程。这本GB 50861-2013,就充当了这个关键的桥梁。我发现它在某些深度和广度上,比我们熟悉的国际标准(比如某些欧洲或美国的标准)更侧重于“过程控制”而非仅仅是“结果计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测量基准线”的选取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比如隧道中线的偏转允许值、高程控制点的加密要求,这些细节在国际标准中往往是放在施工组织设计里讨论的,而在这里,它被提升到了国家标准的高度,体现了对工程质量控制的决心。书中对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计算系数微调,也显示出对中国复杂地质环境的适应性。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将国内技术文件翻译成英文汇报的同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术语准确性和规范性,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确保了我们在国际交流中能够精确表达我们工程量计算的依据。

评分

拿到这本标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严谨、厚重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随便翻阅的读物,而是工程领域内需要认真对待的权威文件。我是一个刚入行的结构工程师,对城市轨道交通这个庞大的系统知之甚少,尤其在工程量计算这种最基础却又最容易出错的环节,更是摸不着头脑。我原以为标准会是一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条文堆砌,但翻开目录后,我发现它对不同类型的结构构件,比如盾构隧道、明挖暗挖段、车站主体结构,都有细致的分类和明确的界限划分。这对我理解整个项目的工序流程非常有帮助。比如,它对“土方开挖”的计量描述,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体积计算,还牵涉到支护结构的使用时长和材料的损耗估算,这在以往的经验性估算中是极度缺乏的。书中对于预留洞口、附属构件的计算口径也做了详细界定,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不同施工单位之间因理解差异产生的争议风险。总而言之,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本书像是一个非常详尽的“施工量地图”,指引我们从零开始构建起清晰的工程量概念框架,为后续的成本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研究生,正在准备我的毕业设计——基于BIM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量自动提取研究。这本标准对我而言,简直就是“算法的圣经”。BIM模型提取工程量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模型构件的几何定义是否符合计量规范的要求。这本书清晰地定义了“一个完整的构件”应该如何被切割、合并和计量。例如,在计算地下连续墙时,它对“导墙”和“主体墙”的区分,直接对应到BIM模型中构件族(Family)的建立逻辑。如果没有这个标准,我们只能依赖经验去编写提取算法,很容易出现漏算或重算。这本书的结构化程度非常高,每一条规定几乎都可以直接转化为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数据模型中的属性参数。它为我们构建一个“符合国标的量化模型”提供了最硬核的技术支撑,使得我们不再是“大致估算”,而是能够实现“精确匹配”的工程量计算自动化,这对推动行业的信息化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评分

我主要负责轨道交通站后装修和设备安装的合同管理工作,坦白说,以前我们对土建工程量的标准没那么关注,觉得那是结构专业的事情。但随着一体化交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土建工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机电安装空间预留和装饰材料的采购计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专业壁垒。例如,它对车站附属结构中,涉及通风竖井和设备用房的墙体、楼板的计算,明确了是按“结构体积”计算还是按“净空面积”计算。这对于我们核算设备基础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工程量至关重要。如果土建阶段的计算口径偏大,会挤占后续专业的工作面和材料预算。此外,标准中对“超挖和欠挖”的处理方式,也间接指导了我们如何评估风险。虽然书中没有直接讨论装修材料,但它为我们提供了计算“安装套体积”的精确基线,极大地提高了我们与土建承包商进行对接和签证时的专业性。这本书,让跨专业的合作交流变得有章可循,减少了因为标准理解不同而产生的沟通成本。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项目预算经理,我更关注的是标准的“可操作性”和“一致性”。过去几年里,我们在进行轨道交通项目概算和结算时,最大的痛点就是各方对“什么算一米”、“什么算一方”的标准不统一,导致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这本GB 50861-2013给我的最大惊喜,就是它提供了一个“国字号”的统一话语体系。我重点对比了它与旧行业规范在地下结构防水层计算上的差异,发现新标准对复杂节点如管线穿墙、转角部位的处理更加细致和人性化,它明确区分了“附加层”和“主要层”的计算基准,这在以往的习惯做法中经常被模糊处理。更让我感到专业的是,标准对“临时工程”和“永久工程”的分界点描述得非常清晰,这直接影响到费用的归属和税务处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一些特殊工法,例如TBM(隧道掘进机)的衬砌、二次衬砌的计算规则也进行了更新,反映了近些年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这本书不是让你抄数的工具书,而是帮你建立一个稳定、可被审计的量化模型,从预算源头保证了项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评分

“新规范征求意见稿”里,将原2008清单规范中的六个专业(建筑、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矿山),重新进行了精细化调整,调整后分为九个专业。

评分

其中,将建筑与装饰专业进行合并为一个专业,将仿古从园林专业中分开,拆解为一个新专业,同时新增了构筑物、城市轨道交通、爆破工程三个专业。由此可见,清单规范各个专业之间的划分更加清晰、更有针对性。

评分

书不是很干净,但确实正版!

评分

b、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并给出了详细的调整公式

评分

价格比较贵,物流可以。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工具书,必备,还好下手快

评分

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就那样了

评分

绝对正版,工作上帮了不少忙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