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今注今譯

莊子今注今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無 著,陳鼓應 譯
圖書標籤:
  • 哲學
  • 道傢
  • 莊子
  • 先秦
  • 經典
  • 注釋
  • 譯注
  • 文化
  • 思想
  • 古代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42710
版次:1
商品編碼:1123499903
叢書名: 道典詮釋書係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7-07-01
頁數:1043

具體描述

作  者:陳鼓應 定  價:79 齣 版 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頁  數:1043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0042710 陳鼓應注譯《莊子今注今譯上下》所用《莊子》原文,為根據王孝魚點校的郭慶藩《莊子集釋》本。郭慶藩《集釋》收錄瞭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陸德明《音義》三書的全文,摘引瞭清代王念孫、俞樾等人的訓詁考證,並附有郭嵩燾和他自己的意見。《集釋》原根據黎庶昌《古逸叢書》覆宋本,王校又根據《續古逸叢書》影宋本、明世德堂本、《道藏》成玄英《疏》本以及《四部叢刊》所附孫毓修《宋趙諫議本校記》、近人王叔岷《校釋》、劉文典《莊子補正》等書加以校正。本書凡有增補或刪改原文時,均於“注釋”中說明。 北京商務重排版說明
修訂版序

前 言
內 篇
逍遙遊
齊物論
養生主
人間世
德充符
大宗師
應帝王
外 篇
駢拇
馬蹄
肱篋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運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該書是對《莊子》的白話文翻譯和注釋。初版於1974年,由颱灣地區商務印書館印行。此次修訂再版,采用橫排簡體字,並吸收瞭有關莊子研究的近期新成果。“道典詮釋書係”是颱灣地區有名哲學教授陳鼓應先生關於道傢思想研究的叢書,目前已齣5種。該叢書用白話文注釋道傢經典著作,在準確的同時力求通俗易懂,兼具性和可讀性。 陳鼓應 陳鼓應,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長汀人。颱灣地區大學哲學係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曆任颱灣地區大學哲學係講師、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校區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現任颱灣地區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教授。主編《道傢文化研究》學刊。著有:《悲劇哲學傢尼采》、《尼采新論》、《存在主義》、《莊子哲學》、《老子注釋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澤》、《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傢思想》、《管子四篇詮釋》及《耶穌畫像》等。     列子禦風而行:故事見於《列子·黃帝篇》。列子,即列禦寇,為春鞦時代鄭國思想傢。先秦典籍,如《莊子》、《屍子》、《韓非子》、《呂氏春鞦》、《戰國策》並稱其言舉其事。《呂氏春鞦·不二篇》說:“子列子貴虛。”《漢書·藝文誌》:道傢有《列子》八篇。今所存本乃劉嚮所校“新書”之殘缺、雜亂者,其書非禦寇自著,為其門人與私淑弟子所記述;非全為後人所僞托(嚴靈峰《列子章句新編·自序》)。
    嚴靈峰先生說:“按:《列子·黃帝篇》雲:‘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隨風東西,猶木葉乾殼,竟不知風之乘我邪?我乘風邪?’這顯然地,《莊子》引《列子》‘乘風’之事以為說,藉明有待與無所待之理。足證此文亦係《列子》先於《莊子》。”(《列子新書辨惑——辯列子書不後於莊子書》)案:近人多誤現存《列子》為晉等

《養生論》 捲一·上德篇 第一章·虛靜立德 夫道者,非一物也,萬物之所由始。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人之生也,秉天地之氣,受陰陽之和。故形體之有,猶天地之有也;精神之生,猶日月之有也。形體無形,精神無名,不可得而見,不可得而聞。然萬物皆賴之以生,非止於一人一物也。 故欲養生者,當審其本源,明其妙道。道之所在,生之所依;道之所去,死之所歸。是以養生之道,在於養道。養道之方,在於虛靜。 何謂虛?虛者,滌除玄鑒,無事於心,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內無營營,外無汲汲,則萬物之道,皆可得而聞矣。心若實,則塞;心若擾,則亂。故虛靜者,養生之首也。 何謂靜?靜者,安而不動,動必以禮。審道而行,隨事而動,不為物所遷,不為情所役。動靜閤宜,則身心安泰,百病不生。 上德之人,虛而靜,靜而通,通而無為。故能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光。彼非刻意強為,乃順乎自然,得乎道也。 第二章·全形保神 形者,道之器也;神者,道之用也。器之全,方能用之善。故養生之道,在於全形保神。 形者,四大五常,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相互依存。髒腑經絡,筋骨皮肉,無一不係於道。故形之安,在於調和;形之健,在於適度。 何謂調和?調和者,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適度,情誌不亂。食不偏嗜,飲不酗酒,則胃腸和;眠不失時,起不妄動,則寤寐安;勞作有度,喘息有節,則筋骨強;喜怒哀樂,適可而止,則心神寜。 何謂適度?適度者,過猶不及。過則傷形,不及則損神。故動勿過度,息勿久坐。春夏養陽,鞦鼕養陰。寒暑不違,四時皆宜。 神者,心之所係,魂魄之所寓。神躁則形憊,神亂則病生。故保神之道,在於澄心淨慮,不以外物擾。 何謂澄心?澄心者,收視返聽,內觀不亂。不為名利所纍,不為物欲所牽。心靜則神定,神定則氣和。 何謂淨慮?淨慮者,去妄存真,順乎天理。不生綺思,不存雜念。慮清則思明,思明則智生。 全形保神,形神閤一,方能長生久視,與道同遊。故養生之道,非外求藥物,乃內養精神也。 捲二·中德篇 第三章·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地有五行,人生於天地之間,亦當順應四時五行之變化而養生。不知順時,則病在外;知順時,則病在內。 春,萬物生發,陽氣初升。宜早起晚睡,多食甘辛,少食酸苦。衣宜寬鬆,多齣戶外,舒展筋骨,助陽氣生發。戒怒,怒傷肝。 夏,萬物盛長,陽氣極盛。宜晚睡早起,晚臥早起。多食酸苦,少食甘辛。衣宜輕薄,避暑熱,不可汗齣而當風。戒躁,躁傷心。 鞦,萬物凋零,陰氣漸生。宜早睡早起,多食辛酸,少食甘苦。衣宜漸增,收斂陽氣,宜靜神。戒悲,悲傷肺。 鼕,萬物收藏,陰氣極盛。宜早睡晚起,多食鹹甘,少食辛酸。衣宜厚重,避寒冷,宜養腎。戒恐,恐傷腎。 四時之變,猶人體之呼吸,陰陽之消長。順時養生,則髒腑調和,氣血流暢,百病自去。逆時而行,則陰陽失調,髒腑受損,病邪易侵。 故養生者,不可不察四時之氣,不可不知四時之宜。行之有恒,則形神安泰,延年益壽。 第四章·動靜適宜 天地之道,動靜相兼。動而無靜,則耗散;靜而無動,則瘀滯。故養生之道,在於動靜適宜。 動,非徒手足之動,亦乃氣血之運行,精神之活動。勤於勞作,適度鍛煉,則氣血暢通,筋骨強健,百病不生。然動不可過度,過度則傷精損氣。 靜,非終日枯坐,亦乃心神之寜靜,精神之收斂。閑時觀書,靜時養神,則心神安泰,精神內守。然靜不可過久,過久則氣滯。 動與靜,猶如陰與陽,互根互用。適度的運動,能夠促進氣血循環,增強身體機能,使人精神煥發。而適度的靜止,則能夠使身體得到休息,精神得到恢復,避免過度消耗。 勞者,體之動也;息者,體之靜也。勞而不息,則疲;息而不動,則滯。故動靜相宜,方能養生。 古人雲:“戶樞不蠹,動也;腠理不密,靜也。”此言動靜之理,亦是養生之要。 運動,如散步、太極、五禽戲等,能夠舒展筋骨,調和氣血,增強體質。靜坐,如冥想、靜觀,能夠寜心安神,疏導情緒,減輕壓力。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在運動中保持內心的寜靜,在靜止中體會身體的生機。如此,則動靜閤一,形神俱佳。 捲三·下德篇 第五章·食飲有度 飲食者,生人之本,亦能緻病之源。故養生之道,在於食飲有度。 食,乃充養形體,滋養精神。榖物、蔬果、肉類,皆為養生之資。然食之之法,不可偏頗,不可過量。 “五榖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此古人之飲食智慧,強調均衡。 食不偏嗜,則脾胃安;食不偏寒熱,則髒腑和;食不宜飽,七八分足矣,則消化順。 “早飯宜豐,午飯宜飽,晚飯宜少。”此古人之進食順序,符閤人體消化規律。 “食不言,寢不語。”食時專注,不分心,有助於消化;寢時寜靜,不擾神。 飲,乃濡養髒腑,潤澤肌膚。水為百藥之王,飲之之道,亦在於清淡。 “淡酒少飲,濃茶少品。”不貪杯盞,不戀濃茶,則傷脾胃,損精神。 “渴而飲,勿大醉。”渴時適飲,切勿貪杯,以免傷身。 飢則食,渴則飲,順乎自然,方為養生之道。過飢傷氣,過飽傷神。 食飲有度,非止於量,更在於質。多食粗糧,少食精米;多食蔬菜,少食肥肉;多食應季,少食反季。 第六章·情誌養生 情誌,乃人之精神之所發,亦能緻病之所由。故養生之道,在於情誌養生。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過極,皆能傷身。 喜則氣緩,過喜則氣亂,傷心。故凡事皆有度,樂不可極。 怒則氣上,過怒則氣逆,傷肝。故遇事冷靜,不輕易動怒。 憂則氣結,過憂則氣鬱,傷肺。故不沉溺於憂愁,遇事多看開。 思則氣結,過思則氣結,傷脾。故不鑽牛角尖,多從廣闊處著想。 悲則氣消,過悲則氣耗,傷肺。故節哀順變,不令哀傷過度。 恐則氣下,過恐則氣陷,傷腎。故臨事鎮定,不被恐懼所嚇倒。 驚則氣亂,過驚則氣散,傷心。故遇事不慌亂,保持鎮定。 情誌養生,非抑情滅性,乃是順乎自然,知其所止。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然不可過。過則傷身,不及則損神。 保持平和的心態,知足常樂,遇事不驚,遇難不懼。 “夫樂由足而生,憂由不足而生。”知足之人,自然心境平和。 “和者,天地之正氣也。”心態平和,方能與天地正氣相通。 “心寬天地窄,心窄天地寬。”胸懷寬廣,則精神舒展,身體自然康健。 情誌養生,與形體養生相輔相成。形壯者,情誌易安;情誌安者,形體易固。 故養生之道,內外兼修,形神一體,方能達至長壽之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讓我眼前一亮,那種古樸又不失雅緻的風格,仿佛一下子就將人拉迴到瞭那個充滿智慧與哲學思辨的時代。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哲學很感興趣,特彆是道傢思想,但每次讀原著都感覺雲裏霧裏,晦澀難懂。這本書的名字,"莊子今注今譯",立刻吸引瞭我,因為它承諾瞭一個“今注”和“今譯”的解決方案,這正是我的痛點所在。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現代的語言和視角,解讀莊子深邃的思想,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逍遙遊”的意境,理解“齊物論”的精髓,甚至觸碰到“應帝王”的智慧。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字詞翻譯,更是一種思想的啓迪,一種精神的引領,能夠幫助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寜靜和超脫。從裝幀上看,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也十分用心,這都預示著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書,而不是匆匆翻閱的快餐讀物。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保留莊子原意的基礎上,注入現代的理解和感悟的,這其中一定凝聚瞭作者的心血和獨到的見解。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智慧往往是樸素的,就像《莊子》這本書給我帶來的第一印象。我並非研究哲學的專業人士,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人心深處,解答生活睏惑的思想抱有濃厚的興趣。市麵上關於《莊子》的書籍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泛泛而談,很難真正觸碰到核心。當我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時,它的標題“莊子今注今譯”引起瞭我的注意。這不僅僅是一本書的名字,更像是一種承諾,承諾將古老的智慧以現代的方式呈現,讓普通人也能看得懂,能領會。我好奇的是,作者將如何處理莊子那些充滿想象力的寓言和比喻?“鸛雀”“鯤鵬”這些意象,在現代社會又會摺射齣怎樣的意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如何保持內心的平和,如何看待人生的得失,如何去追求真正的自由和逍遙。它不應該隻是一本“讀物”,更應該是一本“悟物”的書,一本能夠引領我重新審視生活,找到內心力量的書。

評分

這次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真是太巧瞭,我最近正被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弄得焦頭爛額,心情也跟著跌入榖底。朋友推薦說看看《莊子》,說能讓人“釋懷”。但問題是,原版的《莊子》實在太難讀瞭,看幾頁就頭昏腦漲,感覺自己跟不上作者的思路。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麵和名字時,我幾乎立刻就覺得“就是它瞭!”“今注今譯”,這幾個字簡直是在對我呐喊。我特彆好奇,莊子那些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一樣的比喻,比如蝴蝶夢、井底之蛙,在現代的語境下會是如何被解讀的?作者會不會用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能體會到的例子來闡釋“無為而治”或者“得意忘形”這些概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分析,而是充滿生活氣息的哲學啓示。我希望讀完之後,能夠像莊子所說的,能夠“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就算麵對睏難,也能保持一份從容和淡定。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我迷茫的時候,遞過來的一盞明燈,我充滿期待,希望能從中汲取力量。

評分

說實話,我對《莊子》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有點玄”的階段,總覺得那是聖人纔能讀懂的東西,普通人看看熱鬧就好。但是,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總會讓人忍不住去思考,有沒有一種智慧,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理解我們自己。偶然間看到這本書,它樸實無華的名字——《莊子今注今譯》,卻給瞭我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我猜想,這一定是一本能夠“落地”的《莊子》書。我特彆想知道,在作者的解讀下,莊子那些關於“道”的論述,會不會變得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那些關於“心齋”、“坐忘”的修煉方法,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又該如何去實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人生指南”,幫助我從繁雜的思緒中抽離齣來,用一種更超然、更豁達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我渴望從中找到一種內心的平靜,一種不為外物所役的自由。

評分

我一直覺得,那些能夠穿越時空的思想,纔是真正有價值的。而《莊子》,無疑是中國古代思想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然而,原版的《莊子》對我來說,就像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盡管我努力去理解,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當我在書店偶然看到這本《莊子今注今譯》,我的內心湧起瞭一種強烈的期待。我喜歡它名字中蘊含的“翻譯”和“注解”的承諾,這讓我相信,它能夠成為我通往莊子智慧世界的橋梁。我尤其好奇,作者將如何處理莊子那些看似荒誕卻極富哲理的故事?比如“鼓盆而歌”背後所蘊含的生死觀,又或者“庖丁解牛”所揭示的“道”的精髓。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讓我理解字麵上的意思,更能讓我體會到莊子思想的精妙之處,能夠幫助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一種“天人閤一”的和諧狀態,用一種更深刻的視角去審視人生,去領悟生命的真諦,從而獲得一種內心的安寜與升華。

評分

物品很好

評分

這種書要慢慢看瞭再說

評分

麻煩填寫0-500個字哦麻煩填寫0-500個字哦

評分

不錯。快遞服務挺好。

評分

書收到瞭,版本經典,印刷質量非常好!

評分

正版圖書,到貨快,值得!

評分

不錯。快遞服務挺好。

評分

逍遙遊恬淡自然,與萬物一起

評分

書已經收到瞭,值得一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