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每个人在创业路上都会遭遇困境,也都会犯错,QQ帮主马化腾也是如此。腾讯QQ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聊天工具,甚至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QQ的诞生却经历了一波三折,因为资金困境,马化腾当初险些卖掉QQ。而从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到游戏、门户、腾讯搜搜等后续产品的开发,更是被称为“全民公敌”,经历了无数波折。《马化腾的坎》首次梳理了马化腾在创业历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难题或挫折,并通过他的应对策略深入剖析其经验启事。《马化腾的坎》值得管理者和创业者仔细阅读,反复品味。
《马化腾的坎》首次梳理了马化腾在创业历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难题或挫折,并通过他的应对策略深入剖析其经验启事。值得管理者和创业者仔细阅读,反复品味。
目录
导读
创业坎:不成功便成仁的创业之路
第一道坎 守业还是创业?
第二道坎 方向不明,路在何方?
第三道坎 缺乏资金,险些卖掉“QQ”
第四道坎 遭遇知识产权问题,被迫换名
战略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盈利模式
第五道坎 用户在增长,收入却原地踏步
第六道坎 互联网泡沫破裂,寒夜降临
第七道坎 MIH持股腾讯,QQ是否会成为“外企”
第八道坎 QQ收费,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九道坎 和媒体开打口水战
第十道坎 后起之秀,趁火打劫
第十一道坎 QQ秀,差点胎死腹中
第十二道坎 进军门户,门户在何方
管理坎:问题频发,马化腾成为众矢之的
第十三道坎 挑战商业规则,腾讯深陷“监测门”
第十四道坎 SP遭整治,腾讯也难逃
第十五道坎 与主流门户贴身肉搏,鹿死谁手
第十六道坎 香港上市,遭遇资本洪流
第十七道坎 不文明用语,激发民族情绪
第十八道坎 瘫痪事件欲盖弥彰
第十九道坎 马化腾辞职,腾讯怎么了?
第二十道坎 降薪裁员,人心涣散
第二十一道坎 大企业病,如何诊治?
品牌坎:全面开花,却成为全民公敌
第二十二道坎 遭遇MSN,狭路相逢智者胜
第二十三道坎 网络游戏,一场全新的战争
第二十四道坎 腾讯SOSO,生死未卜
第二十五道坎 腾讯拍拍,遭遇电子商务鼻祖
第二十六道坎 Q币泛滥,质疑声四起
第二十七道坎 QQ号码也值钱,猖狂盗号伤网民
第二十八道坎 网络诈骗成风,腾讯痛心疾首
市场坎:江湖混战,马化腾四面楚歌
第二十九道坎 与千橡开战,是谁对腾讯不怀好意?
第三十道坎 移动新宠飞信出炉,腾讯QQ遇上劲敌
第三十一道坎 PICA突起,互联互通谁说了算?
第三十二道坎 外挂程序,马化腾心中永远的痛
第三十三道坎 过招51.com,另一个“腾讯”来袭
第三十四道坎 业内指责:马化腾是“抄袭大王”
第三十五道坎 腾讯360大战,史无前例的互联网混战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QQ收费,一石激起千层浪QQ的简单模式和强大的功能积累了越来越大的用户群。在中国,几乎所有人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小企业”登陆上去,QQ的普及和风靡让马化腾既兴奋又焦躁。到了2001年中期,腾讯的新增注册量达到每天90万人以上,这个数据使腾讯公司不堪负荷。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行业不同,虽然用户量多,但是因为QQ之前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如何将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转化为消费者,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最简单的途径便是向新注册的用户收费,于是在2001年的时候,腾讯计划推出收费方式,但此举一出,如巨石入河,激起了网民的极度反感,QQ付费也遭遇了网民的大肆声讨,马化腾因此陷入到了付费风波之中。他,将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坎里那些事儿付费风波起源于2000年12月18日,腾讯正式推出它的收费业务“QQ俱乐部”。一时间,网上开始风传QQ即将收费,腾讯公司对于这一传言没有给予任何答复,也增加了网民的怀疑。
谈到QQ收费的问题,还是源于与移动合作,也正是这次合作,让马化腾看到了QQ盈利的模式。事情起源于2001年6月21日,那一天,腾讯宣布与移动服务商合作,最后两家联手推出手机注册QQ号码的便捷服务。
不过,手机注册可不是免费的午餐。想要用手机申请QQ号码,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每条信息0.5元,其后每条信息上涨为1元。
有了盈利以后,马化腾看到了QQ未来发展的方向,既手机注册QQ号码的便捷服务后,2001年7月9日,腾讯推出了拨打声讯电话注册QQ号码的服务。这使得普通电话注册QQ成为可能。不过,该项服务也是收费的,标准为每分钟0.8元。
马化腾推出收费服务的勇气源于QQ的一家独大,当时国内大部分的即时通讯软件在线人数在几十人至几千人之间,从未超过万人。与QQ庞大的用户群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据估计,当时QQ占据了国内95%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风声刚刚传出的时候,腾讯没有其他的动作,开始人们还以为QQ收费的方式只是一个风言而已,但几个月后,腾讯开始行动起来,网民们开始相信起这个传言。
2001年2月起,腾讯开始对用户注册进行限制,并逐月减少,直到用户几乎不可能注册No但每日的新注册用户仍然高达39万人。那个阶段,腾讯公司每个月的费用开支在200万元左右,其中仅增加设备的费用便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三,形势相当严峻。2002年3月,腾讯又推出“QQ行靓号地带”的业务,开始出售QQ号码;为控制QQ用户飞速增长,2002年9月QQ行号码正式登场,每月收费2元,免费号码和一次性号码申请被逐步停止。“全员”收费以“增员”收费的最终面貌出现;11月,QQ发出法律警告函,封杀憨卖电子网站从事买卖QQ号码的行为;2002年底,免费号码和一次申请(付费)长期使用号码基本停止发放,QQ主打每月2元租用费的QQ行号码。
网民对腾讯的做法很是伤心和恼火。有网友说,我们已经容忍了腾讯弹出式广告条和窗口闪烁的广告,现在又用这种做法来增加收入,事先也未有任何通知,实在是太不光明磊落了。
随后,网民和媒体对腾讯的付费方式展开了口水战。但是当时的马化腾或许太想盈利了,他不管网民的反应,最终还是坚持了收费计划。
前面已经提到,马化腾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有了QQ以后,他不断开拓营销渠道,以此来增加企业的收入。这次他想到了向QQ用户直接收费,这可能是一条最简单的方法,因为不费力、不费神,只要有用户注册就有收入。但是,马化腾显然低估了广大网民。
随着网络和媒体对腾讯收费行为的曝光,人们开始认识到QQ收费行为背后的隐情。其实一丽元钱对QQ用户来说无关痛痒,但腾讯的处理态度却着实让用户愤怒不已。其中一名佚名网友的一篇名为《腾讯QQ,你做得太绝了》的文章被广泛转载。了解真相的人宣泄了对QQ的不满,不了解真相的网友也通过这篇文章开始对腾讯另眼相看了。
腾讯QQ陷入广大网民的大规模的声讨中,QQ用户会不会因此抛弃QQ,抛弃马化腾?面对用户的责问,面对媒体的质疑,马化腾该如何应对?QQ收费将何去何从?马化腾的战术及时辟谣腾讯在一片责问声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解铃还须系铃人,是该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了。
腾讯总部发出声明,表示QQ收费传言纯属谣言,希望广大网友仔细辨别网上信息的真伪,不要轻易相信传言。
谁是谁非,都不再重要。保住腾讯的客户群才是最重要的。腾讯此举,出手及时,发力得当,平息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网上纷争。
表明态度对于用户此前争议颇大的态度问题,腾讯也给与了积极的回应。正面对待问题,争取用户的谅解。在声明中,腾讯提到了另外一层原因,由于腾讯QQ用户数量一直激增,目前又临近“十一”假期,QQ用户网上交流日益频繁,腾讯服务器的负担也日趋加重,这就导致外地网友在高峰时段申请QQ免费账户速度变慢。由此,提醒广大新用户避开高峰时段申请。
更重要的是,马化腾明确表明了企业的态度及立场:腾讯公司将继续努力为广大网友提供更加快捷、可靠的免费网上QQ聊天通讯服务。
悬挂在用户心中的石头落地了,马化腾也松了一口气。
坎外真经诚信为本腾讯欲借QQ收费盈利,但未曾料到社会舆论所持的反对意见。不得不说,QQ收费是一招险棋。
网民在互联网时代拥有了比以前更广泛,更真实的信息来源。强大的互联网让众多网民形成统一战线,一致对抗腾讯。用户就是上帝,惹恼了上帝,腾讯的未来还会有希望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断断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腾讯最终做出了退让,及时收手,果断宣布QQ收费是网上谣言,保证继续提供免费服务,解除了QQ用户心中的疑虑。
有效的盈利模式盈利模式至关重要,但并不是说能带来钱的盈利模式都是好模式,有些盈利模式可能只是饮鸩止渴。向QQ用户收费无异于杀鸡取卵,得到了一时的利益,但很有可能会失去客户。
360杀毒软件的取胜离不开该企业对有效盈利模式的分析和探索。
2009—2010年,360重磅出击,依靠免费杀毒的优质服务,几个月内便占领了广大网民的桌面。360通过免费服务模式成功地实现了点击量的提升,随后依靠衍生产品来实现盈利。这样,网民既得到了想要的服务,360也实现了盈利模式模式上的突破。
企业的盈利模式应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更应经得住广大消费者的考验。
……
前言/序言
《代码的远征: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基因》 简介: 在信息洪流奔腾、科技浪潮迭起的数字时代,我们见证了无数的变革与崛起,也勾勒出无数的奋斗轨迹。这并非一本聚焦于某位时代巨子的个人传奇,而是试图深入挖掘驱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根本力量,探索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数字生活,并预示着未来无限可能的创新基因。《代码的远征》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发展背后那股更为宏大、更具普遍性的力量:技术革新、模式颠覆与商业智慧的交织共舞。 本书并非简单的年代史或人物传记,而是一次关于“何以至此,又将往何处去”的深度探寻。它将带您穿越互联网从萌芽到繁荣的漫长历史,解剖那些改变世界的关键技术节点,追溯那些引领潮流的商业模式演进,并试图理解驱动这一切的底层逻辑与时代精神。我们并非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在描绘一个时代的群像,一群 pioneeers、一群思考者、一群实践者,他们用代码、用创意、用远见,一点一滴地构建起我们今日所知的数字世界。 内容前瞻: 从信息孤岛到互联互通:拨开迷雾的开端 我们将从互联网的最初形态开始,追溯那些早期探险家如何克服技术瓶颈,将分散的信息汇聚成网。这部分内容将聚焦于基础通信协议的诞生、早期网络架构的构建,以及那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技术突破,它们为日后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奠定了基石。我们将探讨早期互联网在学术研究、军事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其所蕴含的共享与开放精神,这股精神将贯穿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史。 网页的诞生与浏览器的革命:信息触手可及的魔力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出现无疑是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将深入解析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统一资源定位符(UR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核心技术的诞生过程,理解它们如何使得信息得以结构化、易于检索和访问。更重要的是,本书将着重分析浏览器这一划时代产品的出现,它将晦涩的技术语言转化为图形化的用户界面,极大地降低了互联网的使用门槛,从而开启了全民触网的新纪元。我们将探讨早期浏览器之间的竞争,以及它们如何推动网页设计和用户体验的不断进步。 搜索引擎的崛起:在海量信息中寻觅真知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本书将详细阐述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目录索引到后来的网页爬虫、索引构建、排名算法等关键技术的演进。我们将剖析搜索引擎背后复杂的算法逻辑,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优化,成为连接用户与海量信息的桥梁。我们将探讨搜索引擎的商业化模式,以及它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信息传播和商业广告的形态。 社交网络的浪潮:连接你我,重塑关系 互联网从信息传递工具,逐渐演变成一个人们交流、分享、构建社交关系的平台。本书将深入分析社交网络平台的兴起,从最早的BBS、论坛,到博客、即时通讯工具,再到Facebook、Twitter等全球性社交媒体的出现。我们将探讨社交网络如何利用算法和用户生成内容(UGC)来吸引和留住用户,以及它如何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信息获取渠道,乃至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态。我们将审视社交网络在促进信息流动、社会动员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可能带来的隐私、谣言传播等挑战。 电子商务的重塑:在线交易的便捷与信任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商品的流通方式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本书将详细梳理电子商务的发展脉络,从早期的在线目录、拍卖网站,到如今成熟的B2C、C2C、O2O等多元化平台。我们将探讨支撑电子商务运转的关键技术,如支付系统、物流配送、数据安全等,以及平台如何通过构建信任机制、提供个性化推荐来赢得消费者。我们将分析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以及它如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口袋里的世界,无处不在的连接 智能手机的普及是互联网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分水岭。本书将聚焦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探讨智能手机、移动操作系统、应用商店等技术如何将互联网“装进”人们的口袋。我们将分析移动应用(App)的兴起,它们如何满足用户在碎片化时间里的各种需求,以及移动支付、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新技术的应用如何进一步拓展了互联网的边界。我们将审视移动互联网如何重塑了媒体、娱乐、出行、生活服务等方方面面。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未来:智能驱动的时代 随着互联网活动的日益频繁,海量数据的价值被逐渐挖掘。本书将深入探讨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以及它们如何驱动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将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AI技术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等领域的突破,以及AI如何进一步赋能各行各业,创造新的生产力,并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将展望AI在自动化、智能化决策、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未来潜力。 平台经济的逻辑与挑战:生态构建者的智慧 在互联网时代,强大的平台成为了连接供需双方的关键节点。本书将剖析平台经济的运作模式,探讨平台如何通过吸引用户、商家、开发者等参与者,构建一个自我繁荣的生态系统。我们将分析平台的网络效应、双边市场理论,以及平台在资源整合、规则制定、价值创造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本书也将审视平台经济可能带来的垄断、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挑战,以及监管机构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 代码之外的精神:开放、协作与迭代 《代码的远征》不仅仅关注技术和商业模式,更试图挖掘驱动互联网进步的内在精神。我们将探讨开源文化如何促进了技术的共享与协作,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和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等理念如何加速了产品迭代和创新。我们将审视互联网从业者所秉持的“用户至上”、“快速试错”、“追求极致”等价值观,以及这些精神如何塑造了互联网行业的文化基因。 未来的星辰大海:数字世界的无限可能 在对过往的深入剖析后,本书将以开放的视角展望互联网的未来。我们将探讨物联网(IoT)、区块链、元宇宙(Metaverse)、Web3.0等新兴技术和概念的潜在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可能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认知方式。我们将思考如何在拥抱技术进步的同时,应对数字鸿沟、信息安全、伦理道德等挑战,共同塑造一个更公平、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代码的远征: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基因》是一次对我们所处时代数字脉搏的深度感知,一次对驱动创新引擎的细致解构。它将带领读者穿越重重代码与算法,去理解那个正在我们眼前展开的,由智慧、勇气和无限想象力所编织的宏大叙事。这本书献给所有对数字世界的好奇者,对技术演进的关注者,以及对未来变革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