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 Shapes 有形 几何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品牌设计 包装字体 平面设计书 | |
| 出版单位: | SANDU | |
| 作 者: | SANDU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12月 | |
| 语 言: | 英文 | |
| I S B N: | 9789887740827 | |
| 图书定价: | 280 RMB/本 | |
| 图书规格: | 精装 1/16 285mm*210mm 开本 240页 1.2 KG/本 |
几何图形就像是平面设计这栋大楼的一砖一瓦,是每个设计师都必须娴熟运用的基本设计元素。几何图形虽然看似简单,却能生出无限的可能。无论是刚入行的新手设计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设计师,无不孜孜不倦地挖掘着几何图形所能为设计带来的创意表现。《有形——几何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秀设计师们运用几何图形所创作的*秀平面设计作品,包括品牌设计、字体设计、排版设计、包装设计等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资源。
这本书,我一口气读完了,说实话,有点出乎意料的精彩。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毕竟书名听起来就挺学术的,什么“有形几何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听着就让人犯困。结果呢?作者完全没有陷入那种老生常谈的困境。他没有花大篇幅去解析欧几里得几何,也没有去考据古希腊建筑的黄金分割比例,那种老掉牙的套路在这本书里压根找不到踪影。相反,他像是拿着一把手术刀,精准地解剖了当代设计中的视觉语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动态平衡”那几章,作者通过大量的现代品牌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不对称的图形组合来制造视觉张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对称和稳定。比如,他分析了一个国际运动品牌的Logo演变,清晰地说明了设计师是如何通过微调圆角、改变线条粗细,让一个静态的符号瞬间拥有了速度感和冲击力。这种对细节的敏锐捕捉,以及将抽象几何概念与商业目标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让这本书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不像在“上课”,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大师分享他的独家秘籍。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递进式的,初看时,你会惊叹于其中案例的精妙;再读时,你会开始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案例;而第三遍翻阅时,你会发现自己开始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自己的工作思路中。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一本需要反复咀嚼的“设计思维训练手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品牌识别系统构建时所采用的“结构化思考”方法。他把一个复杂的品牌系统,拆解成若干个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然后论证这些单元如何像基因一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进行组合、变异,从而保持品牌视觉的连贯性和适应性。这种系统性的构建思路,对于处理大型项目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提供了一个稳固的框架,让创意的发挥有了明确的边界和支撑点,避免了在设计过程中陷入无序的猜想和修改的泥潭。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能提升设计内功的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设计教科书那种“画什么图形”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图形如何思考”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尤其是在谈到包装设计部分时,作者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灵感触发器。他没有仅仅展示那些漂亮的包装图片,而是去解构了这些包装在货架上与消费者进行“眼神接触”时所采用的几何策略。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利用锐角和钝角来暗示产品的属性——锐角带来的紧迫感和现代感,钝角带来的亲和力与舒适感。这不仅仅是美学上的选择,更是心理学上的精准布局。更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作者竟然把字体设计也纳入了几何的范畴。他不是在教你怎么描摹衬线或无衬线字体,而是讨论了字母结构中的隐藏几何结构,比如“O”的内切圆与外切圆的关系如何影响阅读的节奏感。这种跨学科的融会贯通,让整本书的厚度不仅体现在纸张上,更体现在思想的深度上。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被重塑了,过去那些随手画的草图,现在似乎都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后盾。
评分我之前对“几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停留在非常表层的理解,无非就是使用方形、圆形、三角形来做背景或者分割区域。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基础”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设计大师不是在“使用”几何,而是在“驾驭”几何。书中有一段关于空间感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没有画复杂的透视线,而是通过简单的二维图形的层叠、透明度和边缘处理,营造出了令人信服的三维空间错觉。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好看”,而进入了“欺骗视觉”的高级境界。特别是关于“负空间”的运用,这本书的讲解达到了我阅读过的所有设计书籍中的顶峰。它不只是简单地指出哪里是负空间,而是深入分析了负空间是如何主动参与到信息传达中的,它如何塑造主体图形的能量和情绪。这种对看不见的部分的关注,恰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哲学功底和对视觉语言的深刻洞察力。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本身就是对我设计观的一次洗礼。如果一本讲“形状”的书,自身的版式设计都平庸乏味,那简直是最大的讽刺。但这本《有形》完全避免了这个问题。它在视觉上做到了克制而有力,没有过度花哨的装饰,但每一个网格、每一个留白,都仿佛经过了精确的计算。我观察到,书中引用案例的图片展示,常常采用非常规的出血和裁切方式,这本身就在演示“打破规则”的美感。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掌握了基础的软件操作,所以他将重点放在了“意图”的表达上。比如,在介绍品牌字体设计时,他展示了一些字母的草图演变过程,你会清晰地看到设计师是如何从一个基本的矩形或圆形出发,一步步剥离、扭曲、重塑,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符号。这种“从零到一”的构建过程,对我这种习惯于直接套用模板的设计师来说,是一剂猛药,它强迫我重新审视每一个基础图形的内在潜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