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著作:讀通鑒論(竪排)(套裝全3冊)

王夫之著作:讀通鑒論(竪排)(套裝全3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王夫之 著
圖書標籤:
  • 王夫之
  • 讀通鑒論
  • 竪排
  • 套裝
  • 曆史
  • 史學
  • 明代
  • 哲學
  • 思想
  • 古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91632
版次:2
商品編碼:11262600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78
套裝數量:3
字數:645000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王夫之著作:讀通鑒論(套裝全3冊)》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傢王夫之閱讀司馬光的曆史巨著《資治通鑒》的筆記。全書30捲,其中秦1捲,西漢4捲,東漢4捲,三國1捲,晉4捲,宋、齊、梁、陳、隋各1捲,唐8捲,五代3捲,另附《敘論》4篇為捲末。是王夫之有關古史評論的代錶作之一。

內頁插圖

目錄

校點例言
上冊
捲一
秦始皇
二世
捲二
漢高帝
惠帝
文帝
捲三
景帝
武帝
捲四
漢昭帝
宣帝
元帝
捲五
成帝
哀帝
平帝
王莽
捲六
後漢更始
光武
捲七
明帝
章帝
和帝
安帝殤帝附
捲八
順帝
桓帝
靈帝
捲九
獻帝
捲十
三國

中冊
捲十一
晉泰始元年起
捲十二
惠帝
懷帝
湣帝
捲十三
東晉元帝
明帝
成帝
康帝
穆帝
捲十四
哀帝
帝奕
簡文帝
孝武帝
安帝
恭帝
捲十五
宋武帝
營陽王
文帝
孝武帝
……
下冊

精彩書摘

  曆成、哀、平之三季,環朝野而如狂,所僅能言人之言者,一李尋而已,其他皆所謂人頭畜嗚也。尋推陰陽動靜之義,昌言母後之不宜與政,豈徒以象數徵吉凶哉?天地之經,治亂之理,人道之彆於禽獸者,在此也。婦人司動而陰乘陽,陽從陰,履霜而冰堅,豕孚而蹢躅。天下有之,天下必亡;國有之,國必破;傢有之,傢必傾。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倫,以之而泯;厚生、正德、利用之道,以之而衊。故曰:尋之言,言人之言,而彆於禽獸也。婦者,所畜也;母者,所養也;失其道,則母之禍亦烈矣,豈徒婦哉?
  夫國有君子,國可不亡。尋昌言之無誅,而不能救漢之亡,又何也?尋非其人也。陰之乾陽,其變非一。女子之乾丈夫也,鬼之乾人也,皆陰之乾陽也。尋知乾之剛、陰之靜矣,鬼亦陰也,靜以聽治於人者也。顧其識不及此,聽甘忠可、夏賀良之邪說,惑上以妖,終以貶死燉煌,為天下笑;則亦以陰乾陽,等於婦人之煽處爾。載鬼一車,而欲懲負塗之豕,奚其可?故陰陽動靜之理大矣,其變繁矣,其辨嚴矣。立人之道以匡扶世教,無一而可苟焉者也。
  五
  治河之策,賈讓為韆古之龜鑒,而平當之數言決矣。當言「經義有決河深川,而無堤防壅塞之文」。此鯀所以殛,禹所以興,而以堯、舜之聖,不能與橫流之水爭勝者也。讓言「古之立國者,必遺川澤之分,度水勢所不及」。殷所以世有河患,而盤庚奮然依山以避災,無他,唯無總於貨寶而已。細人之情,怙田廬之利,貪瀕河之土,動天下以從其欲,貽瀋沒於子孫,而偷享其利,既古今之通弊矣。而後世之謀臣,要君勞民以陘塞逆五行之敘者,其不肖之情有二焉:其所謂賢者,竭民力,積一簣以障滔天而暫遏之,瀕河之民,且歌謠而禱祀焉,遂以功顯於廷,名溢於野,故好事者踵起以嘗試而不絕。其不肖者,則公帑之齣納,浩煩而無稽,易為侵牟;民夫之賃傭,乘威以指使,而乾汝任意;享其利而利其災,河濱之士大夫與其愚民及其奸胥,交起以贊之,為危詞痛哭以動上聽。
  ……

前言/序言


《讀通鑒論》:曆史的鏡鑒,智慧的啓迪 在浩瀚的中國曆史長捲中,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以其宏大的敘事、嚴謹的考證和深刻的洞見,成為一部不朽的史學巨著。然而,史書的價值不僅在於記錄,更在於解讀與升華。王夫之,這位明末清初的偉大思想傢,以其深邃的哲學思辨和卓越的史學眼光,對《資治通鑒》進行瞭淋灕盡緻的闡發與解讀,成就瞭《讀通鑒論》這部集史學、哲學、政治學、倫理學於一體的傳世之作。 《讀通鑒論》並非簡單的史書評注,它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一次對曆史深層邏輯的探求,一次對人生智慧的凝練。王夫之以其“六經皆史”的宏闊視野,將《通鑒》置於更廣闊的哲學和政治語境中審視,剝離史實錶象,直擊曆史演進的內在動力與規律。他深刻揭示瞭曆史事件背後的政治決策、權力運作、人倫道德以及社會經濟因素,為後世讀者提供瞭一麵透視曆史、反觀現實的寶貴鏡鑒。 一、 撥開曆史迷霧,探尋興衰根源 《讀通鑒論》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對曆史興衰規律的深刻洞察。王夫之超越瞭簡單的敘事,更注重分析國傢政治的得失、朝代更迭的必然性。他並非機械地套用某種理論,而是從曆史的宏大敘事中,提煉齣諸如“德”、“道”、“勢”、“人”等關鍵概念,並運用這些概念來解釋曆史的起伏。 例如,在論述君主政治時,王夫之著重強調“德”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國傢的強盛,不僅在於武力或財力,更在於統治者是否能夠施行仁德,贏得民心。一個缺乏德行的統治者,即使擁有強大的軍隊和豐厚的財富,也終將走嚮衰敗。他通過對曆代帝王的功過是非的剖析,生動地說明瞭“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曆史教訓。 同時,王夫之也對“勢”進行瞭深刻的探討。他認為,曆史的發展並非完全由人的意誌所決定,更受到時代潮流、社會結構、經濟基礎等多種“勢”的製約。君主或政治傢需要順應時勢,方能有所作為;逆勢而動,則往往徒勞無功。這種對“勢”的認識,體現瞭王夫之辯證唯物主義的曆史觀,也為我們理解曆史的復雜性提供瞭重要的視角。 《讀通鑒論》還深入剖析瞭“道”在曆史中的作用。這裏的“道”,既包括治國安邦的政治之道,也包含為人處世的道德之道。王夫之認為,一個國傢能否長治久安,取決於其是否遵循瞭閤乎天道人倫的“道”。一旦背離瞭“道”,無論采取何種手段,都難以避免最終的覆滅。他對曆代政治製度的得失、政策的優劣進行瞭細緻的考察,揭示瞭那些看似高明的政治策略,實則可能違背瞭曆史發展的基本“道”義。 二、 哲學思辨的熔爐,史學解讀的典範 王夫之的《讀通鑒論》之所以能夠成為不朽之作,還在於其深厚的哲學功底。他將儒傢、道傢、法傢等諸子百傢的思想融會貫通,並以其獨特的哲學體係來解讀曆史。他的思想並非空泛的理論,而是緊密結閤曆史事實,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現實意義。 王夫之的哲學思想,尤其體現在他對“理”與“氣”關係的闡釋上。“理”代錶著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和內在法則,而“氣”則代錶著具體的存在和客觀現實。“理”寓於“氣”之中,而“氣”又受“理”的支配。在解讀曆史時,王夫之便是通過分析具體的曆史事件,來探尋其背後蘊含的“理”。他認為,隻有深刻理解瞭曆史發展的“理”,纔能真正把握曆史的脈絡,避免重蹈覆轍。 這種哲學思辨貫穿於《讀通鑒論》的字裏行間。在論述戰爭、政治鬥爭、社會變革等具體曆史現象時,王夫之往往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齣其中蘊含的普遍性原則。他鼓勵讀者要“知其所以然”,不僅僅停留在對曆史事件的瞭解,更要深入探究其發生的機製和邏輯。 三、 智慧的啓迪,人格的塑造 《讀通鑒論》的價值,並不僅限於對曆史規律的闡釋,它更是一部蘊含著深刻人生智慧的寶典。王夫之以其深邃的人生體悟,對曆代人物的言行舉止進行瞭精闢的評判,為讀者提供瞭寶貴的人生啓示。 他通過對曆史人物的分析,揭示瞭人性中的善惡、忠奸、智愚。他贊揚那些忠君愛國、勤政愛民的賢臣良將,也批判那些貪婪殘暴、誤國害民的奸臣賊子。他鼓勵讀者要學習曆史人物的優點,吸取他們的教訓,從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夫之對“人”的重視。他認為,曆史的最終驅動力在於“人”。無論是統治者的決策,還是臣民的反應,都直接影響著曆史的走嚮。因此,他特彆強調人的道德修養、政治智慧和戰略眼光。他鼓勵讀者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盲從,不迷信,用理智和良知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讀通鑒論》中的許多論述,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在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時代,我們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辨彆是非,做齣明智的選擇?王夫之的著作,為我們提供瞭一套審視曆史、認識社會、理解人生的思想工具。 四、 文本的魅力,閱讀的享受 王夫之的文筆,以其雄健、樸實、深刻而著稱。《讀通鑒論》的語言風格,既有古文的典雅,又充滿著思想的鋒芒。他的論述條理清晰,邏輯嚴密,讀來令人心領神會。 《讀通鑒論》的編排,往往選取《資治通鑒》中的重要片段,然後進行詳細的解讀。這種解讀方式,既保留瞭原著的曆史厚重感,又賦予瞭其新的思想內涵。讀者在閱讀《讀通鑒論》時,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之中,與王夫之一起,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 結語 《讀通鑒論》並非一本易讀的書,它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知識和哲學素養。然而,一旦你沉浸其中,你將被王夫之深邃的思想、犀利的洞見所摺服。它是一麵照亮曆史的鏡子,也是一麵反觀自我的明鏡。它不僅僅是一部史學著作,更是一部哲學巨著,一部人生智慧的啓迪之作。 無論你是對中國曆史充滿興趣的讀者,還是渴望提升思想境界的求知者,《讀通鑒論》都將為你帶來一次深刻的閱讀體驗和思想的洗禮。它將引導你以史為鑒,明辨是非,認識人生,從而在這個復雜多變的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和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讀通鑒論》的裝幀設計真是深得我心。三冊一套,外封采用傳統的竪排設計,古色古香,充滿瞭文人的雅緻。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泛著淡淡的米黃色,觸感溫潤,非常適閤長時間閱讀,絲毫不會感到刺眼。我一直認為,一本好書的呈現方式同樣重要,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讀通鑒論》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將文字堆砌,更是通過精美的裝幀,傳遞齣一種對經典文化的尊重和傳承。拿到這套書,仿佛就穿越迴瞭那個充滿思辨的年代,與王夫之先生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我對書中對《資治通鑒》的解讀充滿瞭期待,畢竟《資治通鑒》本身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而王夫之先生的解讀,必將為我們打開新的視野,帶來新的啓發。這套書絕對是值得收藏的珍品。

評分

這套《王夫之著作:讀通鑒論》真是讓我愛不釋手,拿到手裏就感受到瞭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我一直對明末清初的思想大傢王夫之非常感興趣,他的著作總是能觸及曆史最深處的脈絡,洞察力驚人。《讀通鑒論》更是他傾注心血的力作,對《資治通鑒》進行瞭深刻的解讀和評價。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讀,但光是翻閱目錄和序言,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磅礴思想。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將曆史事件的因果、人物的得失,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的人生經曆相結閤,形成瞭一套融貫古今的宏大史學體係。他的文字,如同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剖析著曆史的真相,也映照著人性的復雜。我特彆期待能從中學習到他對權謀、政治、文化等多個維度的深刻洞察,以及如何從曆史的洪流中提煉齣對當下有益的智慧。這套書不僅是一部史學著作,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一次與先賢的深度對話。

評分

拿到這套《讀通鑒論》的初體驗,讓我對閱讀的熱情再次被點燃。書本的整體設計,無論是字體的選擇、行距的安排,還是紙張的觸感,都營造齣一種沉靜而專注的閱讀氛圍。我個人認為,閱讀古籍,尤其是這種思想深刻的作品,需要一種儀式感,而這套書恰恰能提供這樣的體驗。王夫之先生的《讀通鑒論》,顧名思義,是對《資治通鑒》的解讀,但其價值遠不止於此。它更是王夫之先生對自己所處時代的反思,以及對中國曆史發展脈絡的深刻把握。我尤其期待他如何從曆史的宏大敘事中,提煉齣個體命運的悲歡離閤,以及如何在紛繁復雜的曆史事件中,找到普適性的道理。這套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想的啓發,一種精神的共鳴。

評分

讀史使人明智,而讀王夫之的《讀通鑒論》,無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曆史。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並非簡單的曆史敘述,而是帶有作者鮮明而深刻的哲學思考。我一直覺得,曆史事件的錶象之下,往往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規律和邏輯,而王夫之先生正是擅長揭示這些“看不見”的東西。他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將《資治通鑒》中的大量史料進行梳理、分析,並賦予其獨特的時代精神和哲學內涵。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他是如何評價那些曆史上的關鍵人物和重大轉摺點的,他的評判標準是什麼,又是如何構建起他那套嚴謹而自洽的史學體係的。這套書不僅僅是為瞭瞭解曆史,更是為瞭理解曆史背後的“道”,理解人性的永恒與變遷。

評分

我一直對曆史的“得失”和“成敗”有著濃厚的興趣,總是試圖從古人的經驗中找到一些規律和啓示。王夫之的《讀通鑒論》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雖然我還沒有機會深入閱讀,但僅僅從書名和一些片段的介紹中,我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智慧。他不是簡單地復述曆史事件,而是對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發展趨勢以及最終結果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和評價。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曆史觀,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曆史的復雜性和多麵性。我尤其想瞭解王夫之先生是如何看待帝王將相的功過是非,以及他對於國傢興衰的獨特見解。我相信,通過閱讀這套書,我能夠提升自己對曆史的認知水平,甚至從中獲得一些關於人生和處世的深刻體悟。這不僅僅是一部史書,更是一部充滿人生哲理的著作。

評分

名傢名著,希望以後能夠讀一讀。

評分

差勁!

評分

最近再讀資治通鑒,配這個看,很不錯

評分

最近在讀《資治通鑒》,想進一步深入理解,所以買瞭這本書,對照著讀

評分

書非常好,慢慢品讀,希望有很大收獲

評分

王夫之的主要作品,沒有時間看完原版的資治通鑒,看看這套書也不錯。

評分

通鑒的高度概括

評分

明末大儒,澤被後世。

評分

好薄的書,覺得不太值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