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著作:读通鉴论(竖排)(套装全3册)

王夫之著作:读通鉴论(竖排)(套装全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王夫之 著
图书标签:
  • 王夫之
  • 读通鉴论
  • 竖排
  • 套装
  • 历史
  • 史学
  • 明代
  • 哲学
  • 思想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1632
版次:2
商品编码:11262600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78
套装数量:3
字数:645000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王夫之著作:读通鉴论(套装全3册)》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是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

内页插图

目录

校点例言
上册
卷一
秦始皇
二世
卷二
汉高帝
惠帝
文帝
卷三
景帝
武帝
卷四
汉昭帝
宣帝
元帝
卷五
成帝
哀帝
平帝
王莽
卷六
后汉更始
光武
卷七
明帝
章帝
和帝
安帝殇帝附
卷八
顺帝
桓帝
灵帝
卷九
献帝
卷十
三国

中册
卷十一
晋泰始元年起
卷十二
惠帝
怀帝
愍帝
卷十三
东晋元帝
明帝
成帝
康帝
穆帝
卷十四
哀帝
帝奕
简文帝
孝武帝
安帝
恭帝
卷十五
宋武帝
营阳王
文帝
孝武帝
……
下册

精彩书摘

  历成、哀、平之三季,环朝野而如狂,所仅能言人之言者,一李寻而已,其他皆所谓人头畜呜也。寻推阴阳动静之义,昌言母后之不宜与政,岂徒以象数征吉凶哉?天地之经,治乱之理,人道之别于禽兽者,在此也。妇人司动而阴乘阳,阳从阴,履霜而冰坚,豕孚而蹢躅。天下有之,天下必亡;国有之,国必破;家有之,家必倾。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伦,以之而泯;厚生、正德、利用之道,以之而蔑。故曰:寻之言,言人之言,而别于禽兽也。妇者,所畜也;母者,所养也;失其道,则母之祸亦烈矣,岂徒妇哉?
  夫国有君子,国可不亡。寻昌言之无诛,而不能救汉之亡,又何也?寻非其人也。阴之干阳,其变非一。女子之干丈夫也,鬼之干人也,皆阴之干阳也。寻知干之刚、阴之静矣,鬼亦阴也,静以听治于人者也。顾其识不及此,听甘忠可、夏贺良之邪说,惑上以妖,终以贬死炖煌,为天下笑;则亦以阴干阳,等于妇人之煽处尔。载鬼一车,而欲惩负涂之豕,奚其可?故阴阳动静之理大矣,其变繁矣,其辨严矣。立人之道以匡扶世教,无一而可苟焉者也。
  五
  治河之策,贾让为千古之龟鉴,而平当之数言决矣。当言「经义有决河深川,而无堤防壅塞之文」。此鲧所以殛,禹所以兴,而以尧、舜之圣,不能与横流之水争胜者也。让言「古之立国者,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殷所以世有河患,而盘庚奋然依山以避灾,无他,唯无总于货宝而已。细人之情,怙田庐之利,贪濒河之土,动天下以从其欲,贻沈没于子孙,而偷享其利,既古今之通弊矣。而后世之谋臣,要君劳民以陉塞逆五行之叙者,其不肖之情有二焉:其所谓贤者,竭民力,积一篑以障滔天而暂遏之,濒河之民,且歌谣而祷祀焉,遂以功显于廷,名溢于野,故好事者踵起以尝试而不绝。其不肖者,则公帑之出纳,浩烦而无稽,易为侵牟;民夫之赁佣,乘威以指使,而干汝任意;享其利而利其灾,河滨之士大夫与其愚民及其奸胥,交起以赞之,为危词痛哭以动上听。
  ……

前言/序言


《读通鉴论》:历史的镜鉴,智慧的启迪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卷中,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以其宏大的叙事、严谨的考证和深刻的洞见,成为一部不朽的史学巨著。然而,史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更在于解读与升华。王夫之,这位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以其深邃的哲学思辨和卓越的史学眼光,对《资治通鉴》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阐发与解读,成就了《读通鉴论》这部集史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于一体的传世之作。 《读通鉴论》并非简单的史书评注,它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一次对历史深层逻辑的探求,一次对人生智慧的凝练。王夫之以其“六经皆史”的宏阔视野,将《通鉴》置于更广阔的哲学和政治语境中审视,剥离史实表象,直击历史演进的内在动力与规律。他深刻揭示了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决策、权力运作、人伦道德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面透视历史、反观现实的宝贵镜鉴。 一、 拨开历史迷雾,探寻兴衰根源 《读通鉴论》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历史兴衰规律的深刻洞察。王夫之超越了简单的叙事,更注重分析国家政治的得失、朝代更迭的必然性。他并非机械地套用某种理论,而是从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提炼出诸如“德”、“道”、“势”、“人”等关键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历史的起伏。 例如,在论述君主政治时,王夫之着重强调“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在于武力或财力,更在于统治者是否能够施行仁德,赢得民心。一个缺乏德行的统治者,即使拥有强大的军队和丰厚的财富,也终将走向衰败。他通过对历代帝王的功过是非的剖析,生动地说明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历史教训。 同时,王夫之也对“势”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他认为,历史的发展并非完全由人的意志所决定,更受到时代潮流、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等多种“势”的制约。君主或政治家需要顺应时势,方能有所作为;逆势而动,则往往徒劳无功。这种对“势”的认识,体现了王夫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也为我们理解历史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读通鉴论》还深入剖析了“道”在历史中的作用。这里的“道”,既包括治国安邦的政治之道,也包含为人处世的道德之道。王夫之认为,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取决于其是否遵循了合乎天道人伦的“道”。一旦背离了“道”,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难以避免最终的覆灭。他对历代政治制度的得失、政策的优劣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揭示了那些看似高明的政治策略,实则可能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基本“道”义。 二、 哲学思辨的熔炉,史学解读的典范 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之所以能够成为不朽之作,还在于其深厚的哲学功底。他将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融会贯通,并以其独特的哲学体系来解读历史。他的思想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紧密结合历史事实,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理”与“气”关系的阐释上。“理”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内在法则,而“气”则代表着具体的存在和客观现实。“理”寓于“气”之中,而“气”又受“理”的支配。在解读历史时,王夫之便是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来探寻其背后蕴含的“理”。他认为,只有深刻理解了历史发展的“理”,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脉络,避免重蹈覆辙。 这种哲学思辨贯穿于《读通鉴论》的字里行间。在论述战争、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等具体历史现象时,王夫之往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普遍性原则。他鼓励读者要“知其所以然”,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更要深入探究其发生的机制和逻辑。 三、 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塑造 《读通鉴论》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对历史规律的阐释,它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人生智慧的宝典。王夫之以其深邃的人生体悟,对历代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了精辟的评判,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忠奸、智愚。他赞扬那些忠君爱国、勤政爱民的贤臣良将,也批判那些贪婪残暴、误国害民的奸臣贼子。他鼓励读者要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点,吸取他们的教训,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夫之对“人”的重视。他认为,历史的最终驱动力在于“人”。无论是统治者的决策,还是臣民的反应,都直接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因此,他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他鼓励读者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不迷信,用理智和良知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读通鉴论》中的许多论述,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是非,做出明智的选择?王夫之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审视历史、认识社会、理解人生的思想工具。 四、 文本的魅力,阅读的享受 王夫之的文笔,以其雄健、朴实、深刻而著称。《读通鉴论》的语言风格,既有古文的典雅,又充满着思想的锋芒。他的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读来令人心领神会。 《读通鉴论》的编排,往往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要片段,然后进行详细的解读。这种解读方式,既保留了原著的历史厚重感,又赋予了其新的思想内涵。读者在阅读《读通鉴论》时,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与王夫之一起,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结语 《读通鉴论》并非一本易读的书,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哲学素养。然而,一旦你沉浸其中,你将被王夫之深邃的思想、犀利的洞见所折服。它是一面照亮历史的镜子,也是一面反观自我的明镜。它不仅仅是一部史学著作,更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人生智慧的启迪之作。 无论你是对中国历史充满兴趣的读者,还是渴望提升思想境界的求知者,《读通鉴论》都将为你带来一次深刻的阅读体验和思想的洗礼。它将引导你以史为鉴,明辨是非,认识人生,从而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史使人明智,而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无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历史。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并非简单的历史叙述,而是带有作者鲜明而深刻的哲学思考。我一直觉得,历史事件的表象之下,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规律和逻辑,而王夫之先生正是擅长揭示这些“看不见”的东西。他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将《资治通鉴》中的大量史料进行梳理、分析,并赋予其独特的时代精神和哲学内涵。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他是如何评价那些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和重大转折点的,他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又是如何构建起他那套严谨而自洽的史学体系的。这套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更是为了理解历史背后的“道”,理解人性的永恒与变迁。

评分

这部《读通鉴论》的装帧设计真是深得我心。三册一套,外封采用传统的竖排设计,古色古香,充满了文人的雅致。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泛着淡淡的米黄色,触感温润,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丝毫不会感到刺眼。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的呈现方式同样重要,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读通鉴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将文字堆砌,更是通过精美的装帧,传递出一种对经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拿到这套书,仿佛就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思辨的年代,与王夫之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我对书中对《资治通鉴》的解读充满了期待,毕竟《资治通鉴》本身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而王夫之先生的解读,必将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带来新的启发。这套书绝对是值得收藏的珍品。

评分

拿到这套《读通鉴论》的初体验,让我对阅读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书本的整体设计,无论是字体的选择、行距的安排,还是纸张的触感,都营造出一种沉静而专注的阅读氛围。我个人认为,阅读古籍,尤其是这种思想深刻的作品,需要一种仪式感,而这套书恰恰能提供这样的体验。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顾名思义,是对《资治通鉴》的解读,但其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是王夫之先生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反思,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深刻把握。我尤其期待他如何从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提炼出个体命运的悲欢离合,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找到普适性的道理。这套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想的启发,一种精神的共鸣。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的“得失”和“成败”有着浓厚的兴趣,总是试图从古人的经验中找到一些规律和启示。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名和一些片段的介绍中,我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他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事件,而是对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最终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历史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我尤其想了解王夫之先生是如何看待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以及他对于国家兴衰的独特见解。我相信,通过阅读这套书,我能够提升自己对历史的认知水平,甚至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人生和处世的深刻体悟。这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充满人生哲理的著作。

评分

这套《王夫之著作:读通鉴论》真是让我爱不释手,拿到手里就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一直对明末清初的思想大家王夫之非常感兴趣,他的著作总是能触及历史最深处的脉络,洞察力惊人。《读通鉴论》更是他倾注心血的力作,对《资治通鉴》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和评价。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序言,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磅礴思想。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历史事件的因果、人物的得失,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的人生经历相结合,形成了一套融贯古今的宏大史学体系。他的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剖析着历史的真相,也映照着人性的复杂。我特别期待能从中学习到他对权谋、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的深刻洞察,以及如何从历史的洪流中提炼出对当下有益的智慧。这套书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与先贤的深度对话。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好,物美价廉,开卷有益。

评分

我也是因为这个小说迷上维特根斯坦的。

评分

《读通鉴论》,汉族史学评论专著。是王夫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的一部史论。借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之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汉族复兴的大道。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30目;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横,新见迭出,论点精到,堪称汉族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

评分

满意满意满意!!书质量很好 虽然小众 但是很适合 是我想要的书

评分

经典书籍必须收藏,读资治通鉴的标配

评分

包装精密,印刷精良!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好书收藏一套先,经常翻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