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之快有目共睹,但心靈的虛無和迷茫卻讓人吃驚。當財富日益豐厚,中國人幸福感的提升卻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在這片土地上,人們居然開始為“吃什麼安全”而發愁。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我們的民族正在崛起,但因積弱貧窮的曆史而依然殘留悲情。這種悲情之上的崛起,使得我們的行為時而悲憤,時而亢奮。麵對西方大國,我們錶現齣自卑又自負的矛盾心情。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今天的中國,到底是老人的遲鈍還是少年的魯莽?一些問題上該有的銳利,中國似乎沒有;而另一些問題上不該有的咄咄逼人,中國又似乎占盡先機。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訪與思:中國人成熟嗎》是媒體人邱震海針對中國人精神成熟問題進行的坦率、痛苦而又深刻的反思;是作者作為時事節目主持人,對中國社會、文化、體製改革等問題提齣個人看法的隨筆集。如何解讀中國的戰略睏境?中國內部轉型艱難的癥結在哪裏?中國的“大國之夢”將走嚮何方?讀過本書,你一定會對睏擾我們的這些問題有更透徹的理解。
相關閱讀:
《訪與思:中國人成熟嗎》主要內容包括:中國人的凝聚力呢?快速發展之下的人心、拯救心靈的良方在哪裏、十字路口的徘徊、內部轉型的睏惑、民眾內心的關注等。
邱震海,著名時政評論員和學者、中國轉型和戰略問題專傢、德國圖賓根大學博士、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成員、鳳凰衛視評論員、《震海聽風錄》和《寰宇大戰略》節目主持人。
過去二十多年裏,先後在中國大陸、歐洲和中國香港三地的大學、媒體與商界工作,頻繁轉換身份,以多元視角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多年來專注於中國對外戰略和內部轉型的研究,近年將觸角延伸至中國經濟轉型方嚮、中國社會和政治轉型及其風險掌控、中國對外戰略整閤、國民集體精神世界成熟和民族思想史等領域。
同時兼任東南亞和歐洲部分報刊的專欄作傢,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華東師範大學顧問教授等職。
前言 我為什麼提齣“中國人成熟嗎”這個問題
第一章 中國的戰略反思
一、當下中國的戰略睏境
二、中國戰略問題的思考
第二章 中國人的凝聚力呢?
一、快速發展之下的人心
三、拯救心靈的良方在哪裏
第三章 十字路口的徘徊
一、內部轉型的睏惑
二、民眾內心的關注
第四章 今日中國之我見
一、中國發展的研判
二、方嚮在哪裏?
第五章 五四之未完——中國需要理性精神
一、革命與改良的另類解讀
二、門檻上的理性洗禮
第六章 中國人的精神成熟
一、中國人的精神是不是成熟?
二、精神世界的成熟之路
第七章 現代化中的自我迷失
一、中國百年現代進程一瞥
二、現代化進程中的問題與陷阱
三、“大國之夢”走嚮何方?
四、強國之夢和百年悲情
第八章 坐看西方成敗
一、我們和西方世界的糾結
二、西方人自己的茫然
第九章 中國最需要的是什麼?
一、未完的思想啓濛
二、冷靜自省的清醒之士
19世紀50年代,中國和日本處於同一條起跑綫上,兩國均閉關鎖國,而且兩者都是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之下,被迫打開瞭國門。在外來壓力麵前,中日兩國選擇瞭幾乎同樣的道路:在中國,這條道路叫洋務運動,在日本被稱為明治維新。然而,兩國的相同道路走瞭二十多年,卻導緻瞭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日本通過二十多年的明治維新,從一個落後的工業國一躍成為先進的工業國和軍事強國,而中國則依然是一個落後的發展中國傢。
甲午海戰中以丁汝昌、鄧世昌為代錶的中國軍人雖英勇奮戰,但仍無法改變全軍覆沒的命運。戰爭,不僅是軍人戰術和意誌的較量,不僅是戰略謀劃的較量,而更主要是兩國軍隊素質、現代化管理水準及其背後工業化和現代化水準的較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失敗是必然的;而中國若取得某場戰役的勝利,反而是僥幸或偶然的。
作為中國第一場現代化努力的洋務運動為何全麵失敗?這是一個值得嚴肅思考的問題。一般學者認為,洋務運動失敗有三大原因:一是清末政治製度的腐敗;二是長達韆年的科舉製度嚴重束縛瞭人們的思想和創造力;三是其經濟活動絕大多數都是官辦的。
上述三個論點分彆涉及政治製度、促進思想和創造力發展的文化氛圍,以及經濟層麵。本書後麵的章節還有較為詳盡的分析。僅就經濟層麵而言,洋務運動中的絕大多數經濟活動確實都是官辦的,並沒有挖掘百姓創富的動力和潛力。用今天的話來說,洋務運動的所有經濟活動最後促進的僅僅是國富而非民富,僅僅是國富基礎之上的軍事實力,而非民富基礎之上的人民素質的提高以及現代文明。
因此,當時的中國呈現一個截然反差:在某些領域裏,中國的軍事硬件水準確實冠亞洲之首,但由於整個國民素質的落後,這些硬件並不能發揮其真正價值。這就像讓一群精神愚昧的人操作一颱先進戰機,不但戰機的原有功能無法發揮,而且在交戰過程中很快就會機毀人亡。有史料記載,甲午海戰前,日本駐華武官應邀參觀據稱當時亞洲第一、由李鴻章嘔心瀝血打造的北洋海軍;日本武官參觀後說瞭一句話:“這支軍隊必將成為日本的手下敗將,因為他們的士兵居然把洗完的衣服晾在軍艦的炮筒上。”
……
很久以來,我就一直想提齣這個問題,但卻遲遲沒有動筆。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將會得罪很多人,而且幾乎會引起公憤的問題。這個問題後麵的潛颱詞很明顯,那就是:中國人不成熟,或至少不那麼成熟。
當然,這裏所說的成熟,不是生理上的成熟,而是精神上的成熟;而當我們把中國人作為一個集體概念,來談論其是否成熟的時候,那談的無疑是中國人集體精神世界的成熟程度問題。既然這樣,如果沒有細緻的觀察、客觀的分析、嚴密的邏輯,這個命題很可能會引起全民族的公憤和聲討。
要反對這一命題的理由太多瞭,隨便舉幾個齣來吧:
其一,中華民族具有五韆年的悠久曆史和勤勞勇敢的傳統;說中國人不成熟,那就等同於對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侮辱。
其二,中國人是一個集體概念,而這個集體概念是由每一個個體組成的;個體的特徵,即便具有群體意義,也不能上升為“中國人不成熟”這樣一個籠統、武斷的結論。
其三,若要討論“中國人成熟嗎”,那首先要討論“成熟的標準是什麼”。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切忌以西方的標準來看中國問題,更切忌以“教師爺”的方式對中國問題指手畫腳,不然不但於事無補,而且還會在中國大地上不受歡迎,甚至遭到“痛打”。
其四,即便中國人的民族集體性格中有一些缺點(我們的前輩柏楊就有過“醜陋的中國人”的著述,同輩的龍應颱也曾寫過“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但若以偏概全,或無限拔高,將這些集體性格中的缺點上升為“中國人不成熟”的命題來加以概括,還是會傷害我們這個民族的絕大多數善良的人們。
這樣的反對理由還可以舉齣很多。這都是導緻我這些年雖不斷思考,但卻始終沒有動筆成書的原因。
但另一方麵,導緻我産生衝動來提齣這一命題的理由也很多:
其一,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百年現代化之路走得非常崎嶇,撇開道路本身的麯摺,值得注意的是:其間的許多彎路本可以避免,而完全是由於我們的主觀認知程度不到位。百年的血雨腥風、國共鬥爭,其實都是為瞭救國;但救國為什麼一定要讓空氣中充滿血腥,而且為什麼殺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兄弟?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其二,中國百年現代化,麯摺中前進,坎坷中奮進,可歌可泣,驚天地泣鬼神。好不容易到瞭中國崛起,揚眉吐氣,但迴頭一看,百年前提齣的許多精神領域裏的目標,幾乎一個都沒有實現。曆史走瞭百年,似乎又迴到瞭原點,而且離當年精神領域的目標更加遙遠瞭。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其三,最近三十年,我們的改革開放發展很快,中國一躍而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改革到瞭一定階段就無法繼續推進,阻力重重;麵對阻力,我們的許多精英再次展開左右方嚮之爭,抓住的是錶麵的情緒,繞過的是問題的核心,一如我們的前輩也是繞過瞭問題的核心,經常為同一個目標、不同的切入方式而打得你死我活。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初拿到這本書時,其厚度就讓我感到一絲敬畏,這往往意味著裏麵蘊含著作者多年的積纍和深入的探索。翻開扉頁,簡潔而有力的文字,迅速將我帶入瞭一個充滿魅力的文化領域。作者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智者,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鋪陳開他對某個主題的觀察與體悟。我猜想,他可能穿越瞭曆史的長河,從古老的典籍中汲取智慧,又可能遊走於現實的街頭巷尾,捕捉最鮮活的社會脈動。這種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的視野,是解讀中國社會和國民性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我尤其好奇,作者將如何解析“訪”與“思”這兩者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的獨特關聯。是“訪”山川湖海,尋訪民情風俗,然後“思”古今變化,探究其內在邏輯?還是“訪”不同的思想流派,在碰撞與交流中激蕩齣新的“思”維火花?這種層層遞進的探索方式,本身就充滿吸引力,能夠引導讀者一步步深入,去理解更復雜、更 nuanced 的社會現象。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瞬間聯想到許多關於民族性格、文化傳承的討論。在國際化日益加深的今天,理解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和個體特徵,顯得尤為重要。而“成熟”這個詞,本身就帶有非常豐富和多層次的含義。它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成長,更是心理上的曆練、精神上的升華。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種不同於西方視角下的對“成熟”的解讀。中國文化中,往往強調“內省”、“剋己”、“知足常樂”等,這些特質在現代社會是否仍然適用?它們又是如何影響著當下中國人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書中可能會深入探討代際之間的差異,年輕一代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他們的“成熟”又是如何被定義和塑造的?這種對社會變遷中個體認知的關注,能夠引起廣泛的共鳴,尤其是對於那些正在經曆人生重要階段的讀者來說。
評分從書名中,“訪”字讓我聯想到走齣去、去瞭解、去體驗,而“思”字則代錶著內觀、反芻、形成見解。這種動靜結閤的錶述,預示著這本書可能是一次深入的田野調查,也可能是一次深刻的哲學思考。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訪”的過程中,捕捉到那些能夠引發深刻“思”索的獨特案例或現象的。或許是某個具體的社會事件,或許是某種普遍的生活方式,又或許是某種不易察覺的文化符號。這些“訪”來的素材,經過作者的“思”辨,最終會以怎樣的方式呈現?是嚴謹的學術分析,還是生動的敘事故事?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抽象的理論與鮮活的現實相結閤,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獲得知識的啓迪,也能感受到情感的共鳴。這種閱讀體驗,往往是所有讀者所追求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想到瞭一係列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融閤的討論。在飛速發展的中國,我們常常能看到古老的智慧與新興的理念碰撞交織,而“成熟”作為一個人走嚮人生巔峰的標誌,其在中國社會有著怎樣的獨特內涵?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義這種“成熟”的。是體現在處事的圓融,還是體現在對人生得失的淡然?亦或是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書中是否會探討,在經曆瞭經濟騰飛、文化衝擊後,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發生瞭怎樣的變化,又在何種程度上實現瞭真正的“成熟”?我期待作者能夠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審視中國社會的整體發展,並結閤個體生命經驗,為我們勾勒齣一幅關於中國人“成熟”的生動畫捲,讓我們能夠藉此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引人遐思的空間,一種淡淡的懷舊感和深沉的思考意味撲麵而來,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特彆喜歡封麵上的留白,仿佛預示著作者將要展開的宏大敘事,也留給讀者充足的想象餘地。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本能夠讓人沉靜下來、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顯得尤為珍貴。我常常在思考,我們這些在現代社會中忙碌奔波的個體,在經曆生活的種種磨礪後,內心深處究竟沉澱瞭什麼?我們的“成熟”究竟是以何種麵貌呈現?是一種圓融處世的智慧,還是一種洞悉世事的通透?或者,它僅僅是一種對過往經曆的淡淡釋懷?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如同一個引子,拋齣瞭一個看似簡單卻極具分量的命題,我非常期待它能為我揭示一些關於“成熟”的獨特視角,或許是關於文化基因的傳承,或許是關於個體成長的軌跡,又或許是關於集體意識的演變。這種開放性的提問,正是其魅力所在,它鼓勵讀者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進行自我審視和反思,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Medieval
評分“你不會再罵我瞭吧,是不是?”
評分助其他用戶做齣購買參考
評分0條
評分今天的中國,到底是老人的遲鈍還是少年的魯莽?一些問題上該有的銳利,中國似乎沒有;而另一些問題上不該有的咄咄逼人,中國又似乎占盡先機。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評分“蔔吉?”她欲言又止。
評分東西不錯。。。。。。。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看來收獲頗多。
評分中國戰略的問題分析的很深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