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员额制、司法责任制改革与司法的现代化 李浩 主编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02922
定价:98
编著译者:李浩 主编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日期:2017-1-1
内容简介:
目录:
前言李浩
**部分员额制改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官员额制胡道才
法官员额制改革:从蓝图到实践
——以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为视角贡永红孙哲王千
法官员额制的制度价值与推行策略钱斌孔令媛鲍平晓
贵州法院法官员额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杨维
法官员额制改革路径探究
——以江苏省盐城市中、基层法院为分析样本李悦
以员额制为基础的审判团队建设王立新
关于法官员额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沭阳法院审判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周辉
基层法院法官员额制改革的问题和建议潘桂林
审判现代化
——法官员额制的进路与出路周迅
基层法院视角下法官员额制的现实思考侯勇黄世虎
法官员额制三问陈松林
反思法官员额制改革中的认识误区李学尧王静
法官员额制改革之基础项目设定与实施设计方明航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检察官员额制改革仇晓敏
司法规律视野下法官员额制改革之完善王作化
突破政策理想与实践现实之间的藩篱
——法官员额制改革的发展困境及其对策研究张敏
员额制改革下的法官遴选机制研究解云龙
试析法官员额制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完善途径刘欢
司法规律视阈下的法官员额制改革程倩
员额制改革下的法官薪酬制度研究仇慎齐朱圆圆
相马与赛马:中国初任法官选任机制实证研究王禄生
第二部分司法人员分类管理
论法官员额制改革背景下法院审判人员的优化配置
——基于裁判请求权保障的思考刘敏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研究
——以法官遴选机制为视角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关于优化审判辅助人员配置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课题组
坚定推进司法改革力促审判质效提升
——在法官员额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发言王越飞
员额制改革中助理审判员的出路定位分析黄亚庆赵超男
员额制下法官助理制试行情况分析及完善策略杜月秋孙政
分解与重构:法院技术辅助人员的定位及其展开潘溪赵杰
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初析
江苏省常州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检察官分类管理制度研究
——法律职业化语境下的探索之路
“检察官分类管理制度研究”课题组
重新审视与路径构建: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法官助理
制度刘龙费光明
法官员额制背景下法官助理制度的现状及路径探析
——以云龙法院推行法官助理制度的实践为样本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体制与机制转型研究王禄生
“案多人少”背景下人民法庭功能定位之重构
——以南京地区的人民法庭为样本胡道才
审判权运行机制中专业化合议庭之构建与规制滕威高平
司法改革背景下审判辅助事务管理模式的困境
与出路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员额制改革与法院绩效管理
——兼论审判绩效管理的理念及其可操作化王根财
全面深化司法改革视野下司法政务工作的变革
与创新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
第三部分司法责任制
追究司法责任的理性回归:从审判结果责任到审判行为责任
李浩
检察办案组织若干问题研究
——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下的办案组织构建为视角
桂万先杨吉高
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比较研究桂万先李艳
关于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思考葛志军
职务犯罪侦查部门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几个
问题王亚明顾犇
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相关问题探究
——兼论《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办案责任制改革语境下检察委员会运行机制
优化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视角下的检委会合适议案
范围研究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附录(文件或资料摘要)
一、中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节选)
*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节选)
*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节选)
——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
*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节选)
二、上海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节选)
落实法官员额制全面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节选)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节选)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节选)
三、吉林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节选)
四、湖北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节选)
五、广东
广东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六、贵州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节选)
七、江苏
专家解读新出炉的江苏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节选)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节选)
八、北京
北京法院全面部署司法体制改革工作
北京法院:深化司法改革、确保审判优质高效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体验是,它让“员额制”和“司法责任制”这两个曾经显得有些空泛的术语,变得鲜活而真实。李浩主编在书中,不仅仅是罗列条文和政策,而是通过对大量司法改革案例的梳理和分析,将改革的脉络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被其中对于“司法责任制”如何影响审判效率的探讨所吸引。书中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法院在实行责任制前后的数据变化,生动地展现了制度对实际工作的影响。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断言改革带来了百分之百的正面效应,而是辩证地分析了可能存在的效率提升,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副作用”。这种客观、审慎的分析态度,让我对司法改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司法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它让我明白,司法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才能最终实现其目标。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原本期待能深入了解“员额制”的具体操作细节,比如法官的选拔标准、额度的分配机制等等。但出乎意料的是,李浩主编在书中却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员额制”背后所承载的理念和价值上。他详细阐述了为何要实行员额制,它如何能够优化司法资源的配置,如何提升司法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它对提升法官的职业荣誉感和独立性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书中还探讨了员额制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配套措施来化解这些阻力。我尤其赞赏其中关于“专业化”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还结合了大量实践案例,说明了不同专业领域的法官在处理特定案件时所展现出的优势。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员额制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数量的调整,更在于对司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它是一种对司法专业力量的重塑,是对司法公信力提升的有力支撑。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司法现代化并非只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理念和制度的重塑。李浩主编在书中,并没有回避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争议和挑战。他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分析了“司法责任制”在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责任轻保障”、“权力与义务不对等”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健全对法官的职业保障机制”的部分所打动。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只有当法官的职业尊严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的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他们才能更加专注于审判工作,不受外界干扰,真正践行司法公正。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对人本理念的强调,让我看到了作者对司法事业的深切关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是一个政策的解读者,更是一个富有洞察力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它带领我们一同审视司法改革的深层逻辑。
评分我一直对司法体系的演变充满好奇,总觉得它像一个庞大的齿轮,每个部件的转动都会引发连锁反应。而李浩主编的这本书,就像一把精密的尺子,帮助我丈量了这个体系在“员额制”和“司法责任制”这两个重大变革下的新轮廓。书中的一些章节,对改革的动因、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司法责任制”的讨论,它不仅仅是把权力和责任挂钩,更触及了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如何避免“以罚代管”的弊端,以及如何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作者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引用了大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司法改革经验,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这种跨文化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改革的普适性与独特性,也让我意识到,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需要持续的探索和不断的优化。读完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对司法现代化进程有了更宏观、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有了清晰的脉络。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直指“员额制、司法责任制改革与司法的现代化”,但我拿到它时,却被书中对司法实践中那些细枝末节的描绘深深吸引。作者(李浩 主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宏观政策的解读,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笔触,描绘了基层法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制度框架下,努力寻求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有一段关于某地一起离婚案件的案例分析,作者并没有渲染戏剧性的冲突,而是聚焦于法官在事实认定、证据采信、以及如何平衡双方当事人的情绪和诉求上所付出的心血。那种耐心细致的调查取证过程,那种在法律条文和情理之间反复权衡的纠结,都跃然纸上。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在案牍劳形中默默坚守的司法工作者,他们的努力,是推动司法进步最坚实的基础,远比冰冷的制度条文更能打动人心。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改革并非只是高高在上的政策宣讲,而是渗透在每一个具体案件中,每一个司法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