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20周年纪念版)

数字化生存(20周年纪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 著
图书标签:
  • 数字时代
  • 信息安全
  • 隐私保护
  • 网络文化
  • 科技伦理
  • 个人信息
  • 数字生活
  • 互联网
  • 社会影响
  • 未来趋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7362
商品编码:11269367059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作  者:(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 著;胡泳,范海燕 译 定  价:68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01日 页  数:289 装  帧:精装 ISBN:9787121307362 部分 比特的时代
1.重建世界/信息DNA //002
比特和原子 //002
比特究竟是什么? //005
媒体世界改头换面 //008
智慧在哪里? //011
2.人类新空间/无限带宽 //013
从涓涓细流到浩浩江河 //013
龟兔赛跑 //014
地空大转移 //016
光纤:自然之道 //017
少就是多 //021
把100000比特压缩为1 //022
同样的比特,不同的身价 //024
星状和环状网络 //026
水管和滑雪缆车 //027
3.比特电视横空出世/媒介再革命 //030
高清晰度电视是个笑话 //030
数字电视才代表未来 //031
技术对,问题却搞错了 //033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数字化生存》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很好指南。英文版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尼葛洛庞帝向我们展示出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电视机与计算机屏幕的差别变得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成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相反,人们或他们的数字勤务员将把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拿过来”并参与到创造它们的活动中。
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与之交谈,与之一道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 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
犀利的见解使尼葛洛庞帝成为《连线》 杂志很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之一。《数字化生存》一等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 著;胡泳,范海燕 译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他同时也是数字化生活方式杂志《连线》的资历专栏作家。
尼葛洛庞帝就学于麻省理工学院,1966年获该院教授席位。此后数年,他同时担任耶鲁大学、密执安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
1968年,他创立麻省理工学院建筑机械研究组。在此期间,他攥写了若干本颇具影响的书,包括《建筑机械》《柔性建筑机械和计算机对设计及建筑的支持》。
由于尼葛洛庞帝多年来在计算机及大众传播科技发展上的创见与贡献,他每年都应邀到优选各地演讲,为各国政要及企业界提供建议。1980年,靠前信息处理联合会聘请他担任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日常生等
《数字化生存:重塑世界与个体》 概述: 在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并重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时,“数字化生存”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我们每个人正在经历的现实。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视野,全面剖析了数字时代为人类社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个全新的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有意义的生存与发展。从信息洪流的汹涌澎湃,到算法的无形之手,再到智能技术的崛起,本书不仅揭示了数字化浪潮的驱动力与潜在风险,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指明了在不断演变的数字景观中,如何保持独立思考、主动适应,并最终驾驭这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福祉的最大化。 第一章:数字浪潮的起点与演进 本章将追溯数字化进程的根源,从早期的计算机技术萌芽,到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再到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崛起。我们将审视这些技术节点如何层层递进,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重塑信息传播、商业模式、社交互动乃至政治格局。同时,本章也将探讨数字化进程中那些关键性的转折点,例如个人电脑的普及、万维网的开放、搜索引擎的崛起,以及智能手机的革命性影响。理解这些历史性的演进,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下数字化生存的复杂性,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第二章:信息爆炸与知识的重构 数字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海量的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传播和累积,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章将深入探讨信息爆炸对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将分析信息过载可能导致的认知失调、判断失误,以及“信息茧房”效应如何加剧观点极化。同时,本书也将着重探讨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获取、筛选、分析和整合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并利用数字工具提升学习效率与深度。我们将审视传统知识传播模式的瓦解与重塑,以及开放获取、协同创作等新兴知识生产和共享方式的兴起。 第三章:算法的隐形之手与社会治理 算法,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驱动力,正以一种我们可能并未完全意识到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搜索引擎的排序,到社交媒体的内容推荐,再到金融风控和自动驾驶,算法无处不在,它们根据预设的规则和海量数据进行运算,做出决策。本章将深入剖析算法的运作机制,揭示其在塑造我们信息获取、消费选择、社交关系乃至思维模式方面的强大力量。我们将探讨算法的偏见问题,以及这些偏见可能带来的歧视和不公。同时,本书也将审视算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例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分析其在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潜力,同时也警示其可能引发的隐私泄露、权力滥用等风险。如何理解并驾驭算法,将是我们在数字化生存中必须面对的关键课题。 第四章:数字身份与隐私的边界 在数字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构建和维护着自己的“数字身份”。每一次在线互动、每一次数据分享,都在为这个身份添砖加瓦。本章将聚焦于数字身份的构建与演变,以及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映射。我们将探讨个人信息在数字时代的重要性,以及隐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数据泄露的频发,到无处不在的监控,再到商业公司对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个人隐私的边界正变得模糊不清。本书将分析当前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并提出在数字化生存中,个体如何主动管理和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与隐私,以及社会如何构建更 robust 的隐私保护机制。 第五章:连接与隔离:社交模式的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社交媒体的兴起更是将这种连接推向了新的高度。本章将深入分析数字化转型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交模式。我们将审视线上社交的便利性与效率,以及它如何打破地域限制,构建跨越时空的社群。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数字化连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社交焦虑、人际关系的浅层化、以及现实社交能力的退化。本书将探讨如何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找到健康的平衡点,如何利用数字工具维系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抵御社交媒体带来的负面情绪和信息茧房效应。 第六章:智能时代:机遇、挑战与伦理困境 人工智能(AI)的飞速发展,标志着数字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智能时代。从深度学习到自然语言处理,再到计算机视觉,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本章将深入探讨智能技术为我们带来的巨大机遇,例如医疗诊断的革新、科学研究的加速、以及个性化服务的普及。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智能时代带来的严峻挑战,例如自动化对就业市场的冲击、AI武器化的风险,以及AI可能引发的伦理困境,例如决策的责任归属、AI的自主性与人类控制等问题。本书将呼吁我们积极拥抱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同时保持警惕,并积极参与到关于智能技术发展方向和伦理规范的讨论中。 第七章:数字经济的新范式与生存法则 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更深刻地颠覆了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本章将深入分析数字经济的新范式,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到零工经济,再到区块链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兴起。我们将探讨这些新模式如何改变生产、消费、分配和就业,以及它们为个人和企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本书将着重研究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个体如何提升自身技能,适应新的就业需求,抓住新兴产业的机遇,并构建可持续的数字生存策略。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数字鸿沟可能加剧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如何构建更包容和公平的数字经济体系。 第八章:数字素养与终身学习:驾驭变革的关键 在瞬息万变的数字化世界中,数字素养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本章将定义数字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辨别能力、数字安全意识、合作沟通能力以及创造性表达能力。我们将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工具和在线资源,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和社会环境。本书将为读者提供一套实用的数字素养提升指南,帮助他们在数字化生存中保持竞争力,并成为积极的数字公民。 第九章:重塑自我:数字化生存中的个体价值与意义 面对数字化浪潮的冲击,我们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者,更是主动的创造者。本章将回归个体层面,探讨在数字化生存中,如何寻找和实现个人价值与人生意义。我们将审视数字化工具如何赋能个人发展,例如通过在线学习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数字平台展示才华,通过众筹和众包实现创意。本书也将反思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可能带来的虚无感和疏离感,并呼吁我们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同时,不忘回归真实的生活,重视人际关系,追求身心健康,并思考在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人类存在的独特价值。 第十章:迈向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数字化生存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它关乎着我们如何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数字未来。本章将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展望数字化进程的未来趋势,例如元宇宙的兴起、人机交互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全球性数字治理的挑战。本书将呼吁我们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到数字世界的建设中,共同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以及数字鸿沟等全球性议题。最终,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既实现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也为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数字社会贡献力量。 结语: 《数字化生存:重塑世界与个体》是一本邀请您共同探索数字时代奥秘的指南。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激发您深入思考,鼓励您主动行动。在这场不可逆转的数字化革命中,唯有深刻理解其本质,掌握必要的技能,并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在数字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实现真正的“数字化生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是一种思想的启迪。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值我对我所处的数字时代感到有些茫然和无措。一方面,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便利让我应接不暇,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信息爆炸、隐私泄露等问题又让我感到一丝不安。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的迷雾。它并没有给我直接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我能够更清晰地审视自己与数字世界的关系。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数字足迹”的讨论,让我开始反思我在网络上留下的每一条痕迹,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它促使我去思考,如何在享受数字生活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并为未来的自己负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一本教你看如何使用某个App的书,而是让你从更深层次理解数字时代正在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并引导你积极地去适应和引领这种变化。它让我感到,作为个体,我们并非只能被动地接受数字化的浪潮,而是有能力去主动塑造自己的“数字化生存”。

评分

作为一名对技术发展保持着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很关注那些能够预测未来趋势的书籍。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而且让我看到了不同于一般科技读物的深度。它不仅仅是对技术本身的描述,更多的是对技术发展背后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影响的深刻剖析。我尤其被书中对于“虚拟与现实边界模糊化”的探讨所吸引。如今,我们越来越习惯在虚拟世界中构建自己的身份,进行社交,甚至进行工作。这种状态的出现,在作者看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书中的一些观点,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对于“真实”的定义,以及我们在数字空间中行为的伦理意义。我记得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这都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关心但又难以找到清晰解答的议题。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这些问题。它不是简单地提出警告,而是鼓励我们积极地去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如何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公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复古又现代的质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承载的厚重与前瞻。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是某个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里面的字体大小、排版都很舒服,读起来有一种沉浸感。虽然这本书名听起来好像很宏大,关于“数字化生存”这个主题,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会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或者是过于技术性的内容。但翻开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而且举了很多我生活中就能体会到的例子。比如,书中提到了我们如何因为手机的普及而改变了社交方式,从面对面交流变成了屏幕上的点赞和评论,这种转变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过去十年来的变化,感触特别深。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与数字世界的关系,思考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失去了些什么,又获得了些什么。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定义属于自己的“数字化生存”模式。这本书让我觉得,阅读本身就是一次与作者的思想深度交流的过程,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每天晚上都会抽出点时间来读。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学术感,而是非常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作者似乎早就预料到我们这些读者会有怎样的困惑,于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一些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易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注意力经济”的讨论,让我茅塞顿开。我总是觉得每天有太多的信息扑面而来,但真正能吸引我、让我记住的却不多。这本书点醒了我,原来我们的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而无数的App和平台都在争夺它。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管理自己的时间,不再被无休止的推送和信息流裹挟。这本书让我明白,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信息,而是如何有选择性地获取和处理信息,如何利用数字工具来服务于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被它们所奴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周遭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力,也更能理解那些在信息洪流中感到迷失的人们。它就像一个温和的向导,指引我在数字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它的“20周年纪念版”这个标签所吸引。我一直觉得,一本能够经过时间考验,并且在多年后依然具有价值的书,一定蕴含着不朽的智慧。翻开书页,我发现我的直觉是正确的。这本书所探讨的主题,虽然冠以“数字化”之名,但其内核却关乎人性,关乎我们如何与不断变化的世界共处。作者的洞察力非常敏锐,他能够捕捉到那些最根本、最持久的社会变革力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连接”与“孤立”之间微妙关系的阐述。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连接到他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能因为过度沉浸在虚拟世界而感到更加孤立。这种悖论,作者将其揭示得淋漓尽致,并且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在虚拟的连接中找到真实的慰藉,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运用它,如何用它来丰富而不是贫瘠我们的生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