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学关键词

法哲学关键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锦文,张一兵 编
图书标签:
  • 法哲学
  • 法律理论
  • 法理学
  • 关键词
  • 法律思想
  • 哲学
  • 法学
  • 社会科学
  • 学术著作
  • 概念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0903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27714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关键词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法哲学关键词》精选当代法哲学最具广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24个关键词,从本质性、学术性、思想性三个方面,对这些关键词的内在规定性、发展演变的思想脉络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了学术梳理、深度解读和充分阐释。《法哲学关键词》在具备丰富的法律理性和知识力量的同时,融入法学之外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传统人文智慧,以现代公共理性、道义担当和人文关切对这些关键词及其背后的社会变迁、思想发展与法律进步进行了充满情感且富有理性的思考与诠释。从而,既显示了法哲学关键词所固有的理论魅力、实践性质与生活根基,又展现了法哲学对现实社会的强大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能力。

目录

前言I 权利(right)7 权力(power)26 正义(justice)41 秩序(order) 63 正当程序(due process) 78 法治(the rule of law) 94 自然法(natural law) 106 实在法(positive law) 140 法律规则(legal rule) 156 法律原则(legal principle) 176 法律体系(legal system) 195 立法(legislation)216 法律效力(validity of law) 231 法律行为(legal action) 257 法律关系(legal rclation) 282 法律责任(legal responsibility) 300 司法(justice)314 法律解释(interpretation of law)341 法律推理(legal reasofiing) 363 司法审查(judicial review)384 法律文化(lcgal culture)405 法律语言(lcgal language)424 法律职业(legal pro fession)442 后现代法学(postmodcrn jurisprudencc)468
跨越时空的智慧: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实践与衰落 作者: 维克多·赫尔曼 出版社: 苍穹文库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探讨法律的抽象理论,而是将目光投向人类政治文明的摇篮——古希腊城邦。作者维克多·赫尔曼,一位深耕古典政治学与社会史的学者,以其严谨的考证和细腻的叙事笔触,为我们重构了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民主的辉煌与内在的脆弱。 《跨越时空的智慧》是一部深入剖析城邦政治生态、公民身份构建以及民主制度运作机制的宏大叙事。全书以“雅典公民大会”(Ecclesia)的日常运作和重大历史决策为核心线索,系统梳理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四大支柱:人民的直接参与、抽签制(Sortition)的广泛运用、民众法庭(Dikasteria)的司法权力,以及对官员的严格问责制度(Euthynai)。 赫尔曼教授坚信,理解雅典民主,必须深入其日常生活的肌理。他花费了大量篇幅,细致描绘了普通雅典公民——无论是农夫、工匠还是手工业者——如何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塑造和维护城邦的政治生活。书中详尽分析了伯里克利时代的黄金十年,如何通过“公民薪俸制”的推行,确保了社会底层公民有能力参与政治决策,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在民”。作者援引修昔底德的《历史》、亚里士多芬的喜剧以及大量出土的陶片(Ostraca)证据,重建了公民大会辩论的场景,揭示了修辞学(Rhetoric)在构建公共意见中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本书的价值更在于其批判性的反思。赫尔曼并未沉湎于对雅典民主的浪漫化想象,而是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其结构性的缺陷和历史的必然悲剧。 一、排他性的公民权:被遗忘的大多数 本书对“公民”(Polites)概念进行了深刻的解构。雅典的繁荣建立在对大量人口的政治排斥之上。作者清晰界定了公民、外邦人(Metoikoi)和奴隶(Douloi)之间的严格界限。通过对公元前451年修法后公民身份认定的严格化分析,赫尔曼指出,这种基于血缘的封闭性,虽然在短期内维护了政治共同体的纯洁性,但从长远看,却限制了城邦应对外部危机和内部资源分配的弹性。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以及对女性政治权利的彻底剥夺,构成了雅典“自由”表象下的深刻矛盾。 二、民主的暴政倾向与苏格拉底之死 书中对于苏格拉底审判的深入探讨,是理解雅典民主“阴影面”的关键章节。赫尔曼认为,苏格拉底之死并非简单的个人悲剧,而是雅典民主在面对外部压力(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挫折)和内部思想冲突时,表现出的自我防御性、群情激愤以及对异议的“不宽容”。通过对审判记录的重新解读,作者探讨了“程序正义”在群体情绪高涨时如何被轻易架空,以及激进民主(Radical Democracy)如何滑向民粹主义的边缘。 三、城邦的终结:从个人主义到帝国主义 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城邦体系的解体。作者将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失败,视为其政治组织模式的根本性危机。城邦的最高价值在于其自治(Autarkeia)和对公民个体的全面塑造。然而,随着马其顿势力的崛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传统的城邦边界被打破,公民的政治参与被“私有化”和“去政治化”。赫尔曼详细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后期学说中对“美好生活”(Eudaimonia)的理解转变,如何从城邦实践转向个体伦理的构建,标志着古典政治精神的退潮。 四、遗存的遗产与反思 《跨越时空的智慧》的结论部分,旨在将古希腊的经验教训与现代政治进行对话。作者警示读者,现代代议制民主虽然解决了规模化治理的难题,但雅典模式中那种对政治生活的高度热情和公民责任感,却是现代社会普遍缺失的。本书鼓励读者反思:我们是否正在以牺牲公民的直接能动性为代价,换取了表面的稳定与效率?雅典的兴衰史,是关于人类治理能力与自身局限性的永恒寓言。 本书语言精炼,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是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研究者以及所有对西方文明源头感兴趣的读者不可或缺的案头之作。全书配有详尽的地图、时间轴和关键人物关系图谱。 --- 主题关键词: 雅典民主、城邦政治、公民身份、伯罗奔尼撒战争、古典政治哲学、修辞学、城邦衰落史。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一些比较前沿的法律理论,需要找一本能帮我梳理清晰概念的书。《法哲学关键词》的出现,简直就像及时雨。它没有像一些教科书那样,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大堆定义,而是通过对一个个关键概念的解析,自然而然地引导你进入法哲学的世界。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解释“法律的权威性”这一章。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法律为什么有约束力,而是从自然法、实证主义等不同的理论视角,层层递进地探讨了法律的合法性来源。他对比了霍布斯、洛克、卢梭等思想家关于社会契约的论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愿意遵守法律,以及当法律与我们的良知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思考。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非常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它不会孤立地讲解每一个词,而是会告诉你这个概念是如何从另一个概念演变而来,或者它与哪个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讲到“权利”的时候,作者就顺理成章地带出了“义务”,让我深刻理解到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这种梳理和串联,极大地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加系统和完整的法哲学知识体系,也让我在面对更复杂的法律问题时,能够更清晰地找到切入点。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写一些关于法律和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但总是感觉自己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法哲学关键词》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从最基本、最核心的词汇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法哲学领域。例如,书中对“国家”的探讨,不仅仅停留于政治学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国家形成的哲学根源,以及国家权力与个体自由之间的紧张关系。作者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让我明白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而来的,以及为什么我们对国家负有这样或那样的义务。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过程中,总是能够巧妙地将不同哲学流派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只强调某一个学派的观点,而是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法哲学的复杂性。比如,在论述“自由”这一概念时,书中就分别阐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人的自由观,以及它们在法律中的体现。这种对比和梳理,让我看到了自由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解读。它不仅是一个人不受外在约束的状态,更是对自我选择和责任的一种承诺。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本来以为法哲学就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没想到读完《法哲学关键词》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对法律的理解有多么狭隘。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你望而却步的学术著作,而是以一种非常亲切、甚至有些“八卦”的方式,层层剥开了那些构成我们法律世界的“硬核”概念。我之前总是被各种法律条文搞得头晕眼花,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穿越迷雾,让我明白了每一个看似冰冷的法律词汇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哲学思考,甚至还有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争论。 举个例子,书中对“正义”这个词的解读,简直刷新了我认知。我一直以为正义就是公平分配,谁受损谁就应该得到补偿。但作者却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谈到当代的功利主义、德性伦理,各种流派的观点就像一出精彩的辩论赛,让我看到了“正义”这个概念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它不仅仅是法律实践中的一个原则,更是人类社会一直在追寻的一种理想状态,而且这个理想状态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对一个词语的深度挖掘,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那些想当然的认知,也对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个对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一直很感兴趣的人,我常常思考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法哲学关键词》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法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我记得在读到关于“法律的解释”那一节时,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案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法律条文并非一成不变的文字,而是在不断的解释和适用中,被赋予生命和意义。他阐述了不同解释方法(比如目的解释、历史解释)的优劣,以及它们对案件判决可能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影响,这让我对司法实践中的“裁判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紧密联系实际。它探讨的每一个关键词,几乎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影子。比如,在谈论“法律的局限性”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否定法律的作用,而是深入分析了法律在面对道德困境、社会变迁时的无力感,以及如何通过非法律的途径来弥补这些不足。这种辩证的思考方式,让我觉得作者是一位非常成熟和睿智的思想者,他不仅能看到法律的光明面,也能洞察其阴暗处,并且能够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法律这个领域抱有一种敬畏感,觉得它离普通人太远了。《法哲学关键词》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法哲学殿堂的大门,而且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易于理解的方式。书中对“法律的渊源”这一部分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我以前以为法律就只有法律条文,但作者却详细介绍了法律的多种渊源,包括习惯法、判例法、学说等,并且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让我意识到,法律的构成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丰富。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和叙事方式。它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来阐释抽象的法哲学思想。比如,在讲解“法的冲突”时,作者就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让我瞬间理解了不同法律规范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以及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我学起来毫不费力,而且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法哲学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结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