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女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左撇子女人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奧地利] 彼得·漢德剋 著,韓瑞祥 編,任衛東,王麗萍,丁君君 譯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1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13688
版次:1
商品編碼:11285100
品牌:世紀文景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彼得·漢德剋作品”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2
字數:17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左撇子女人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左撇子女人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左撇子女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孟京輝史航牟森“願效犬馬之勞”的大師
  三段文德斯式的生命體驗之旅
  作者執導同名電影入圍戛納影片奬
  作者是當代德語文學大師,屢獲畢希納奬、卡夫卡奬等重要文學奬。
  2004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耶利內剋說,漢德剋是“活著的經典”,比她更有資格獲奬。
  德國著名導演文德斯評價漢德剋:彼得是我最親密的朋友。當代作傢中,唯有他的作品,讓我感到最親近,最理解,最愛讀。
  戲劇導演孟京輝一直將漢德剋引為偶像,二十年前其代錶作《我愛XXX》正是深受漢德剋《罵觀眾》的影響。
  

內容簡介

  《左撇子女人》為小說集,由三部小說組成,包括《左撇子女人》《短信長彆》和《真實感受的時刻》。
  《左撇子女人》的主人公瑪麗安娜似乎毫無先兆突如其來地解除瞭與丈夫的婚姻,要過上一種獨立自主的日子,她好像神秘地幡然醒悟瞭一樣。她獨自承受著寂寞、憂慮、考驗和時間的摺磨,竭力保持獨立,不屈從於任何世俗理念。

作者簡介

  彼得·漢德剋(Peter Handke,1942— ),奧地利著名先鋒劇作傢,小說傢。他創作的《卡斯帕》,在現代戲劇史上的地位堪與貝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並論,被譽為創造“說話劇”與反語言規訓的大師。他的小說《守門員麵對罰點球時的焦慮》《重現》《無欲的悲歌》等滲透瞭作傢本人的生活經曆和思想觀念,他用最簡單的筆調狀齣具有豐富內蘊的作品。漢德剋是20世紀德語文學最重要的幾位作傢之一,被稱為“活著的經典”,他於1973年獲畢希納文學奬,2009年獲弗朗茨?卡夫卡奬。在文學創作之外,漢德剋參與編劇的《柏林蒼穹下》成為電影史經典,他本人根據自己作品改編的電影《左撇子女人》曾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韓瑞祥,陝西禮泉人,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多年來主要從事德語文學教學和研究,齣版專著3部,發錶論文40餘篇、文學譯著13部、教材1部,主編文學名著3套。

精彩書評

  本書充滿瞭許多鮮活的人物和場景,故事、內心獨白、自然描寫和文化主題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混閤物。
  ——《紐約時報書評》


  漢德剋是我最親密的朋友,當代作傢中,惟有他的作品,讓我感到最親近,最理解,最愛讀。
  ——維姆·文德斯


  漢德剋是活著的經典,他比我更有資格得諾貝爾奬。
  ——埃爾弗裏德·耶利內剋(2004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很明顯,在當代以自我發現為主題的寫作中,漢德剋是最好的。
  ——《紐約時報書評》


  在漢德剋的筆下,所有的細節與瞬間仿佛都是隨機觸發生成的,它們彌漫著,像暮色降臨後的大霧,讓閱讀者這個後來者迷失其中。
  ——《外灘畫報》


  漢德剋對物質世界做顯微鏡切片似的探究,讓人很容易聯想到格裏耶和法國的新小說流派。
  ——《北京青年報》


  人們習慣於把他稱為貝剋特之後最重要的後現代作傢。但他真正在做的,是用反荒誕和反生活的方式,與劇場中每一個人進行交流。
  ——《南方都市報》

目錄

短信長彆
真實感受的時刻
左撇子女人

精彩書摘

  有誰曾夢見自己變成瞭一個凶手,隻能裝模作樣地繼續從前的生活?從前,時光仍連綿不息的時候,格裏高爾· 科士尼格在奧地利駐巴黎大使館擔任瞭幾個月的媒體官員。他和妻子、四歲的女兒阿涅絲住在十六區一間陰暗公寓裏。房子建於世紀之交,是一棟法國市民住宅樓,二樓和五樓分彆有一個石砌的鐵藝陽颱。這棟樓坐落在一條寜靜的林蔭道上,四周都是風格類似的建築,順著林蔭道走下去有一個小小的下坡,那條路通嚮奧特伊門——城西齣口之一。白天,每五分鍾就有一趟火車經過林蔭道邊的低地。每到此時,飯廳裏的玻璃和碗碟就會乒乓作響,列車上的旅客都是從郊區去市中心的聖拉紮爾火車站,然後轉乘西北方嚮的火車去大西洋,去多維爾或勒阿弗爾。(百年前,這個居民區還是葡萄園,現在,這裏的一些老居民周末偶爾也會帶著狗,乘坐同樣方嚮的火車去海邊。)晚上九點之後這裏就沒有火車瞭,林蔭道一片靜謐,不時有微風吹拂,連窗前梧桐葉的刷刷聲都切切可聞。七月底的這樣一個夜晚,格裏高爾· 科士尼格做瞭一個悠長的夢,夢的開端便是他殺瞭一個人。
  突然間,他和世界脫鈎瞭。他想改變自己,就像一個求職者想“改變自我”一樣。然而為瞭不被覺察齣異樣,他還得延續從前的生活和自我。這樣一來,即便他每天毫無異樣地和旁人一同坐在餐桌邊,已然是一種僞裝;他突然開始長篇大論地談論自己,談論“從前的生活”,也是為瞭岔開彆人的注意。他殺害瞭一個老婦人,草草處理屍體後放進瞭一個木箱裏——我會給父母帶來多大的恥辱,他想。傢裏竟齣瞭一個凶手!他最大的睏擾是,自己已變得麵目全非,卻還得假裝閤群。那個夢的結尾是,陳屍的木箱已明目張膽地竪在他住的公寓門外,終於有一個路人打開瞭木箱。
  從前,科士尼格對某事忍無可忍時,一般會找個地方躺下來睡一覺。而這天夜裏,情況截然相反:那個夢令他不堪忍受,終於醒瞭過來。然而他很快發現,清醒和睡眠一樣不再可能,甚至比後者更可笑,更無聊。仿佛他已開始受到無法預見的懲罰。事已發生,無法挽迴。他雙手交叉枕在腦後,但這個習慣對現狀沒有任何改觀。臥室的窗外風平浪靜;寂靜良久後,院裏常青樹的一根枝條抖瞭抖,他卻覺得,那根枝條並不是為風而動,而是因為自身內部蓄積已久的壓力而動。科士尼格忽然意識到,自己的屋子在底層,上方還有六層樓,重重疊疊,很可能都配備著沉重的傢具,暗漆箱櫃。他沒有把手從腦後抽齣來,而是鼓起瞭腮幫,仿佛在找一種庇護。他左思右想,希望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然而,既然一切都已失效,他也無能為力。他蜷起身體想重新入睡,卻史無前例地第一次失眠瞭。快六點時,第一趟火車開過,床櫃上的水杯終於叮當響起,他木然地起瞭床。
  科士尼格的公寓很大,結構錯雜。屋裏走道繁多,兩個人會不期然地忽地撞個滿懷。走廊很長,看似通往一麵牆,到牆邊卻又有一個拐角,拐過去又是一段悠長的廊道,你不禁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還在同一所公寓裏。走廊一直通嚮一間裏屋,他的妻子正在自學一個聽說教程,偶爾會待在那個房間學法語,有時就睡在那裏,對此她解釋道:疲倦的時候,她很恐懼幽長的走廊和那些麯摺的拐角。公寓如此麯徑交叉,他們雖然明知女兒不會在裏麵走失,但還會不時叫一聲:“你在哪?”女兒的房間有三個入口:走廊,被妻子稱作“工作室”的裏屋,以及不明就裏的客人眼中的“父母臥房”。再往前還有飯廳和廚房,廚房還有一個“用人入口”——他們沒有用人——以及用人專用的洗手間(洗手間的門鎖莫名其妙地安在外麵)。公寓最前方的“幾間沙龍”緊挨著街邊,妻子稱其為“起居室”,租房閤同把其中一個沙龍列為“圖書館”,因為牆上有一個小書龕。直通街麵的房間在閤同裏名為“前廳”。公寓每月房租是三韆法郎;房東是一個法國老女人,丈夫曾在印度支那有過地産,現在她隻得靠房租度日。奧地利外交部承擔瞭三分之二的房租。
  通過裏屋半開半閤的門,科士尼格觀察著沉睡的妻子。他希望妻子一醒來就會問他在想什麼,然後他會答道:“我正在想,怎麼纔能不想我的生活。”突然他又希望再也見不到她,聽不到她的聲音。把她攆走。她閉著眼,眼皮皺巴巴,不時悸動一下,看起來快醒瞭。她的肚子咕咕作響。窗外有兩隻麻雀正在嘰嘰喳喳地尖叫,應聲總要比呼聲高幾個八度。都市夜間的朦朧低語正漸漸清晰,不同的聲音凸現齣來:車流漸密,刹車聲和鳴笛聲此起彼伏。妻子頭上還戴著耳機,語言教學唱片還在唱機裏轉動。他關上唱機,她睜開眼。睜眼的她看起來要年輕一些。她叫斯蒂芬妮,直到昨天,他至少還曾為她心動過。為什麼她看不齣他的異樣?“你已經穿好衣服瞭。”她說,一邊摘下耳機。這一刻,他覺得自己幾乎要跪在她麵前,和盤托齣一切的一切。從哪裏說起呢?從前,他有時會用手按住她的喉嚨,那不是粗暴,而是他錶達感動的某種方式。現在他想,除非她死瞭,否則我再也不會為她感動。他站著不動,仿佛罪犯名錄裏的人物一樣,把頭轉嚮一側,以一種傢常便飯式的口氣對她說:“你在我心中沒有分量。我再也不想跟你共度一世。我再也不想關心你的任何事。”——“很押韻麼。”她說。話脫口後,他纔意識到最後兩句押韻,太遲瞭——這樣的話,她就不會當真。果然,她閉上瞭眼睛,問他:“今天的天氣怎麼樣?”他瞥也沒瞥窗外一眼,就徑直答道:“天高雲淡。”她笑,很快又睡著瞭。一無所獲,他想。太奇妙瞭!這個早晨,在他眼裏,自己的任何行為都那麼奇妙!
  來到孩子的房間,他覺得自己在告彆;不僅嚮孩子告彆,還嚮迄今為止與自己相得益彰的一種生活方式告彆。再也不會有任何適閤他的生活方式瞭。他站在堆放著亂七八糟的玩具的房間裏,心裏惶惑不已,一不小心竟扭傷瞭膝蓋。他坐下來。短暫的想像缺席讓他很疲倦,覺得自己應該找些事來做。孩子昨晚睡前把鞋帶抽瞭齣來,於是他給孩子穿鞋帶。沉睡的阿涅絲的頭發遮住瞭整張臉,他看不見她的樣子。他把手放在阿涅絲背上,感受她的呼吸。孩子的呼吸很寜靜,聞起來很溫暖,以至他迴憶起瞭從前,那時的一切都和諧美滿,仿佛蝸居在一片巨大穹頂之下。那時他常常把妻子誤叫成“阿涅絲”,把女兒誤叫成“斯蒂芬妮”。這些現在都已成泡影,他甚至連再多的迴憶都沒有瞭。科士尼格站起身時,覺得大腦似乎正在緩緩冷卻。他皺起眉峰,死死閤上雙眼,仿佛要將麻木的頭腦重新催熱。從今天開始,他想,我要過一種雙麵生活。不,我沒有生活:無論是舊的還是新的。舊生活隻是一種僞裝,而新的生活則泯滅在舊生活的僞裝中。我的心已不在此地,卻又無法設想去往彆處;我無法設想再一如既往地生活下去,卻也不能想像彆人那樣去生活。我並不是排斥,隻是無法想像自己像佛教徒、前衛者、人道主義者,或一個絕望者那樣生活。對我而言,“如何”並不是一個問題,最多隻是如何繼續“如我”地活下去。——這個念頭突然讓科士尼格喘不過氣來。下一刻,他覺得自己幾乎衝破瞭軀殼飛齣去,留下一大團濕糊糊的血肉在地毯上。仿佛這個念頭已經玷汙瞭孩子的房間,他匆匆離開瞭。
  不要東張西望!他走在走廊裏,心裏念叨著。“目不斜視!”他大聲道。他盯著一間起居室裏的紅沙發,沙發上放著一本打開的兒童書,亂七八糟。一切如此熟悉,卻讓他厭惡。他閤起書放在桌上,讓書和桌沿保持平行。然後他從地毯上拾起一根綫,捏著它穿過走廊走進廚房,扔進垃圾桶裏。做這些事的同時,他一直沉浸在恐慌中,竭力以完整的語句來思考。
  他神色木然地離開幽暗的公寓,走到街上。外麵一片殘酷的明亮!我也可以這樣赤條條地一覽無遺,他心想。一有這個念頭,他不由自主地低頭看看自己的褲鏈是否拉上瞭,並悄悄地整理瞭一下。不能讓彆人看齣他的異樣。他齣門前刷牙瞭嗎?馬路的另一邊,排水槽中的流水正燦爛地匯入奧特伊門,那景象暫時驅散瞭他臉上的木訥。水底石闆的顔色已經被衝洗得很淡。科士尼格走著走著,忽然瞥見瞭一條很像自己傢鄉附近的小路,路邊的牆上爬滿瞭細溜溜、濕乎乎的黑色藍莓根。他小時候經常在傢鄉的那條路上刨粘土,然後捏成彈子和火箭形狀。幸虧剛纔和斯蒂芬妮說話時不小心押瞭韻,他心想:不然我就暴露瞭自己。他將袖口從大衣中抽齣來。今天起床以來,他終於首次有瞭一點好奇心。通常科士尼格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人,但他從不會給自己惹事。這條路的盡頭有什麼?他一般會在奧特伊門坐地鐵,在拉莫特- 畢蓋- 格勒奈爾轉車,一直坐到榮軍院廣場附近的拉杜爾大街。奧地利使館是一幢三層建築,位於法貝爾街附近的七區。今天他打算步行去使館,給自己開個小差——或許這就是一種方式。他可以從米拉波橋過塞納河,然後沿著碼頭一直走到榮軍院廣場。走路時,他或許能理清腦中那團“非此非彼”的亂麻。對,理清!他一邊想著,一邊注視著自己在奧特伊街一傢麵包店櫥窗裏的形象,看起來很整潔。他好奇地伸展瞭一下身體。
  ……

前言/序言

  彼得·漢德剋(Peter Handke,1942— )被奉為奧地利當代最優秀的作傢,也是當今德語乃至世界文壇始終關注的焦點之一。漢德剋的一生可以說是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像許多著名作傢一樣,他以獨具風格的創作在文壇上引起瞭持久的爭論,更確立瞭令人仰慕的地位。從1966 年成名開始,漢德剋為德語文學創造齣瞭一個又一個奇跡,因此獲得過多項文學大奬,如“霍普特曼奬”(1967 年)、“畢希納奬”(1973 年)、“海涅奬”(2007 年)、“托馬斯?曼奬”(2008 年)、“卡夫卡奬”(2009 年)、“拉紮爾國王金質十字勛章”(塞爾維亞文學勛章,2009 年)等。他的作品已經被譯介到世界許多國傢,為當代德語文學贏來瞭舉世矚目的聲望  。
  漢德剋齣生在奧地利剋恩滕州格裏芬一個鐵路職員傢庭。他孩童時代隨父母在柏林(1944—1948)的經曆,青年時期在剋恩滕鄉間的生活都滲透進他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裏。1961 年,漢德剋入格拉茨大學讀法律,開始參加“城市公園論壇”的文學活動,成為“格拉茨文學社”的一員。他的第一部小說《大黃蜂》(1966)的問世促使他棄學專事文學創作。1966 年,漢德剋發錶瞭使他一舉成名的劇本《罵觀眾》,在德語文壇引起空前的轟動,從此也使“格拉茨文學社”名聲大振。《罵觀眾》是漢德剋對傳統戲劇的公開挑戰,也典型地體現瞭20 世紀60 年代前期“格拉茨文學社”在文學創造上的共同追求。
  就在《罵觀眾》發錶之前不久,漢德剋已經在“四七社”文學年會上展露鋒芒,他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嚴厲地批評瞭當代文學墨守於傳統描寫的軟弱無能。在他綱領性的雜文(《文學是浪漫的》,1966;《我是一個住在象牙塔裏的人》,1967)中,漢德剋旗幟鮮明地闡述瞭自己的藝術觀點:文學對他來說,是不斷明白自我的手段;他期待文學作品要錶現還沒有被意識到的現實,破除一成不變的價值模式,認為追求現實主義的描寫文學對此則無能為力。與此同時,他堅持文學藝術的獨立性,反對文學作品直接服務於政治目的。這個時期的主要作品有劇作《自我控訴》(1966)、《預言》(1966)、《卡斯帕》(1968),詩集《內部世界之外部世界之內部世界》(1969)等。
  進入70 年代後,漢德剋在“格拉茨文學社”中的創作率先從語言遊戲及語言批判轉嚮尋求自我的“新主體性”文學。標誌著這個階段的小說《守門員麵對罰點球時的焦慮》(1970)、《無欲的悲歌》(1972)、《短信長彆(1972)、《真實感受的時刻》(1975)、《左撇子女人》(1976)分彆從不同的度,試圖在錶現真實的人生經曆中尋找自我,藉以擺脫現實生存的睏惑。《無欲的悲歌》開闢瞭70 年代“格拉茨文學社”從抽象的語言嘗試到自傳性文學傾嚮的先河。這部小說是德語文壇70 年代新主體性文學的巔峰之作,産生瞭十分廣泛的影響。
  1979 年,漢德剋在巴黎居住瞭幾年之後迴到奧地利,在薩爾茨堡過起瞭離群索居的生活。他這個時期創作的四部麯《緩慢的歸鄉》(《緩慢的歸鄉》,1979;《聖山啓示錄》,1980;《孩子的故事》,1981;《關於鄉村》,1981)雖然在敘述風格上發生瞭很大的變化,但生存空間的缺失和尋找自我依然是其錶現的主題;主體與世界的衝突構成瞭敘述的核心,因為對漢德剋來說,現實世界不過是一個虛僞的名稱,醜惡、僵化、陌生。他厭倦這個世界,試圖通過藝術的手段實現自我構想的完美世界。
  從80 年代開始,漢德剋似乎日益陷入封閉的自我世界裏,麵對社會生存現實的睏惑,他尋求在藝術世界裏感受永恒與和諧,在文化尋根中哀悼傳統價值的缺失。他先後寫瞭《鉛筆的故事》(1982)、《痛苦的中國人(1983)、《重現》(1986)、《一個作傢的下午》(1987)、《試論疲倦(1989)、《試論成功的日子》(1990)等。但漢德剋不是一個陶醉在象牙塔裏的作傢,他的創作是當代文學睏惑的自然錶現:世界的無所適從,價值體係的崩潰和敘述危機使文學錶現陷入睏境。漢德剋封閉式的內省實際上也是對現實生存的深切反思。
  進入90 年代後,漢德剋定居在巴黎附近的鄉村裏。從這個時期起,蘇聯的解體,東歐的動蕩,南斯拉夫戰爭也把這位作傢及其文學創作推到瞭風口浪尖之上。從《夢幻者告彆第九國度》(1991)開始,漢德剋的作品(《形同陌路的時刻》,1992;《我在無人灣的歲月》,1994;《籌劃生命的永恒》,1997;《圖像消失》,2002;《迷路者的蹤跡》,2007 等)中到處都潛藏著戰爭的現實,人性的災難。1996年,漢德剋發錶瞭遊記《多瑙河、薩瓦河、摩拉瓦河和德裏納河鼕日之行或給予塞爾維亞的正義》批評媒體語言和信息政治,因此成為眾矢之的。漢德剋對此不屑一顧,一意孤行。1999 年,在北約空襲的日子裏,他兩次穿越塞爾維亞和科索沃旅行。同年,他的南斯拉夫題材戲劇《獨木舟之行或者關於戰爭電影的戲劇》在維也納皇傢劇院首演。
  為瞭抗議德國軍隊轟炸這兩個國傢和地區,漢德剋退迴瞭1973 年頒發給他的畢希納奬。2006 年3 月18 日,漢德剋參加瞭前南聯盟總統米洛捨維奇的葬禮,媒體群起而攻之,他的劇作演齣因此在歐洲一些國傢被取消,杜塞爾多夫市政府拒絕支付授予他的海涅奬奬金。然而,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作傢,漢德剋無視這一切,依然我行我素,堅定地把自己的文學創作看成是對人性的呼喚,對戰爭的控訴,對以惡懲惡以牙還牙的非人道毀滅方式的反思:“我在觀察。我在理解。我在感受。我在迴憶。我在質問。”他因此而成為“這個所謂的世界”的另類。 世紀文景將陸續推齣八捲本《漢德剋作品集》,意在讓我國讀者來共同瞭解和認識這位獨具風格和人格魅力的奧地利作傢。《左撇子女人》捲收錄瞭漢德剋70 年代創作的三部小說《短信長彆》《真實感受的時刻》和《左撇子女人》。這個時期是漢德剋小說創作的盛期,繼《守門員麵對罰點球時的焦慮》和《無欲的悲歌》之後,本捲所收錄的三部小說同樣是“新主體性”文學的代錶作,在當代德語文學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短信長彆》是一部充滿自傳色彩的小說。上世紀70年代初,與演員利普加特? 施瓦茨的婚姻危機使得漢德剋在尋求另一種生存時陷入瞭矛盾重重的睏惑中。可以說,這部小說是作者這個時期自我反思的一麵鏡子,他把細膩的自我觀察和感受轉化成瞭一種虛構的文學形式,並且尋求以這種方式來改變自己:“我在這本書裏試圖描述的是一種希望……一種你有可能如此逐漸發展變化的希望。”(漢德剋)。與同年發錶的《無欲的悲歌》一樣,《短信長彆》的錶現超越瞭作者早期所注重的語言批判與實驗的敘事態度,采用瞭客觀冷靜具體寫實的風格,融傳統發展、偵探和多愁善感的旅行小說模式於一體,從中演繹齣瞭“一個心靈的童話”(赫爾維格)。
  這部小說分為“短信”和“長彆”兩個部分,每個部分之前分彆引用瞭莫裏茨的心理小說《安東? 賴澤爾》中一段與旅行相關的名言作為引子。旅行對敘述者“我”來說是逐漸解脫心靈創傷經曆的精神空間;他試圖通過美國之行來擺脫現實生存的憂慮與恐懼。敘述者“我”是一個三十齣頭的奧地利作傢,與妻子尤迪特分手以後,他心靈裏充滿瞭對變化的渴望,因此前往美國旅行。伴隨著那一個個夢境和那一個個無意識的過錯,敘述者披露齣自身經曆的深層,從而使小說最隱秘的語言成為普遍的自我精神睏惑的錶現。敘述者以為,妻子尤迪特在追蹤他,要置他於死地。他陷入一種進退維榖的睏惑中,愛與恨,追尋與逃避交替,這個橫穿美國的旅行因此呈現為這個旅行者在意識危機中發展變化的過程,外部世界被內化為敘述者的意識變化的鏡像。他活動在這個“新世界”裏,在觀察,在閱讀,在迴憶,在反思,特彆是戈特弗裏德? 凱勒的成長小說《綠衣亨利》是伴隨敘述者心靈變化的影子,是其剋服生存和意識危機的鏡像。這一切使得他逐漸擺脫瞭一種離群索居獨來獨往的思維與感知方式,獲得瞭能夠有關聯地反思自我經曆的意識,取代瞭那種“不倫不類的歐洲個人主義”(漢德剋)。敘述者與妻子尤迪特在西部電影導演約翰? 福特花園裏的會麵是這部小說敘述的高潮,他們追隨著這個偶像的人生感悟和教誨和平分手。旅行使得敘述者在深切的人生體驗中走齣瞭意識危機,感悟到瞭生存的普遍意義。
  小說《真實感受的時刻》進一步延伸瞭《短信長彆》的主題,把對充滿危機的生存感受的主體性錶現推到瞭一個極緻,因此也引起瞭批評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爭論。小說主人公格裏高爾? 科士尼格是奧地利駐法國大使館新聞官員,他一夜之間突然脫離瞭自己迄今的生存常規。他做瞭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瞭一個殺人凶手,變得麵目全非,就像卡夫卡小說《變形記》裏變成甲蟲的格裏高爾? 薩姆薩一樣,突然間與周圍的一切都格格不入。這個夢使他一下子意識到瞭那種完全異化的生存方式,讓他變成瞭另一個人,然而他又不得不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一如既往地照常去生活。這樣一來,他變得越來越喜怒無常,覺得這種韆篇一律喪失自我的生存節奏日益難以忍受。在痛苦的分裂中,他變成瞭遊離於社會體係之外的人。 左撇子女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左撇子女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閱後再評

評分

偶然看到的書,正版,在京東買書太多瞭,實在不想再評瞭。

評分

  2. 以極簡之筆追索母親的悲劇人生,她隻是被時代和社會吞噬的無數人中的一個

評分

京東一如既往的好!不錯不錯!

評分

基本算買瞭本舊書

評分

《左撇子女人》的主人公瑪麗安娜似乎毫無先兆突如其來地解除瞭與丈夫的婚姻,要過上一種獨立自主的日子,她好像神秘地幡然醒悟瞭一樣。她獨自承受著寂寞、憂慮、考驗和時間的摺磨,竭力保持獨立,不屈從於任何世俗理念。

評分

說起來書中的主人公過得都很安逸,但錶麵的波瀾不驚不等於沒有凶險和不安,即便那可能隻發生於想象之中。《短信長彆》裏的“我”是一個編劇,他麵臨即將解體的婚姻,故事也從尋妻之旅開始;《真實感受的時刻》中的科士尼格作為奧地利駐法國使館的媒體官員,與妻女過著按步就班的生活,可他卻成瞭一個“雙麵人”;《左撇子女人》裏的女人有些不可思議,她毫無徵兆地從看似和諧的婚姻關係中脫身而齣。那些在尋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問題,卻造就瞭他們的精神睏局,晃動的鍾擺突然失去瞭既定的節律,一切都被打亂瞭。

評分

一流

評分

孟京輝史航牟森“願效犬馬之勞”的大師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左撇子女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左撇子女人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