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4
摄影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畅销六十年的经典摄影百科全书
独特的编纂方式,简明易读的工具书
从银版照相到数码变革,完整再现摄影历史进程
200余位大师小传,全面了解史上最伟大摄影师
从《窗外景象》到《流民母亲》,解读经典摄影作品
画意、纪实、时尚、科学,细数摄影流派演变
三种封面随机发货
《摄影百科》的特点在于其多元维度,摄影的故事只是其横轴,真正推动摄影发展的,是卓越的思想和伟大的技术进步(此为纵轴)。它们交织出一张全面的摄影图网,常识、技术、美学;历史、现状、前瞻。还附有200余位摄影师和技术创新者小传——那些璀璨的焦点,告诉我们之于摄影,谁是最优秀的,以及他们为何优秀。
《摄影百科》的成书手法也颇为独特。编者们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撰写,史学家、作家、策展人、画廊总监、工作坊艺术指导、新媒体艺术家、摄影师、大学教授、甚至苹果公司的IT工程师。他们着手于具体的摄影议题,从窄门出发,娓娓道来,指出热点与问题所在。
迈克尔·佩雷斯(Michael R. Peres),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影像传播系主任,同时也是该校摄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教授。自1986年他在罗切斯特理工学院任教以来,已出版多部著作,出席百余场成果报告讲座,并在美国、瑞典、坦桑尼亚、荷兰、德国以及澳大利亚举办摄影工作坊。佩雷斯还是伦纳特·尼尔森奖提名委员会主席。2003年,他因杰出的教学贡献被授予艾森哈特卓越教学奖。
译者:
王瑞,现为国际摄影文化交流策展人和协调人、摄影家、摄影评论家和摄影史学者。曾在美国和中国举办多次个展和参加国际联展,摄影作品被中美多家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发表大量摄影评论、史论、西方摄影家介绍等方面的专业文章,在中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曾策划和协调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大型展览项目。
前言
第一部分 摄影的历史与演变
第一章 19 世纪摄影技术的演变
第二章 摄影技术创新者小传
第三章 19 世纪经典作品精选
第二部分 20世纪的拍摄主题与重要摄影师
第一章 20 世纪的摄影、艺术摄影和视觉艺术
第二章 20 世纪的摄影与社会
第三章 摄影与欲望:时尚、魅态和色情摄影
第四章 20 世纪博物馆、画廊、收藏与摄影发展
第五章 美国的摄影高等教育
第六章 摄影工作坊:变化中的教育实践
第七章 杂志:变革的1960 年代美英摄影师刊物
第八章 历史、理论、批评
第九章 非洲裔美国摄影师及其摄影主题
第十章 20 世纪最具影响力摄影师传记
第三部分 新时代的新问
第一章 学术与教学:数码影像对摄影教育的影响
第二章 第二章 新闻摄影的伦理:真实性与影响力
第三章 第三章 出版前景
第四章 今后100 年
第五章 感知、证据、真相与观看
第六章 照片市场和当代造像师
第七章 21 世纪的摄影工作室
第八章 摄影工作室的类型
第九章 摄影术的虚拟现实
第十章 馈赠、拍卖及中间立场:数码艺术与数码观众
第十一章 与时俱进的压力
第十二章 科学作为艺术
人名对照表
重要词汇
译后记
出版后记
第二章
20世纪的摄影与社会
Photography and Society in the 20th Century
格蕾琴·加纳尔 (Gretchen Garner)
独立摄影作家和学者
2.5 新闻/编辑摄影(Journalistic/Editorial Photography)
正如广告摄影打开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欲望的潘多拉盒子,编辑摄影打开了公众通过视觉而非只是口头和意识了解信息的百宝箱。
人们喜欢图片,没有图片的文字对于读者大众是枯燥的。自从印刷技术具备印制图画的能力后,绘画和版画就被用于报纸和杂志。1880年,印刷技术发展到到可以用半色调来复制照片(即在机械印刷纸页上,连续以较大和较小的油墨点呈现照片的色调层次)。
照片很快成为日报的主要部分。传真技术的发展,使扫描的照片可以通过电报和电话线来传递,也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新闻图片传播。美联社率先开发出其美联社传真技术(AP Wirephoto),在1935年1月1日开始发送图片到其成员网络。在质量方面,照相凹版印刷(专门用于高品质图片的印刷)成为星期天版报纸的一大特点,直到推出如今习以为常的彩色版星期天增刊杂志。
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从日报《今日美国》(USA Today)开始,大多数报纸新闻版的照片,都从黑白单色过渡到彩色印刷,连稳重古板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也在1990年代改为头版彩色印刷,《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是仅有的一意孤行坚持黑白单色印刷的主流报纸。
2.5.1 杂志(The magazines)
与报纸同样重要的20世纪最普遍的大众传播媒介,实际上是图片杂志。日报和专题新闻不需要铜版纸高品质印刷,但杂志需要。杂志可以自主地在其报道中,展现更多和更大的多样化面貌。而在电视机之前的社会里,周刊杂志真正是读者了解世界的窗口,急切而贪婪地阅读,隐约创造出了一派普遍的视觉文化。
杂志是20世纪早期的文化主要部分,贝伦妮丝·阿波特(Berenice Abbott)拍摄的一张1935年的报刊亭照片显示,当时的杂志封面和主要的插图通常还是绘画。当然,像《时尚》(Vogue)和《名利场》(Vanity Fair)杂志,多为时尚和名人的照片,只有当《生活》(Life)杂志在1936年11月23日到来时,美国才有了第一个完全采用摄影照片的图片杂志。
2.5.2 《生活》与图片杂志(Life and the picture magazines)
美国并非是图片杂志的带路人,之前的先驱是1920年代的《伦敦新闻画报》(Illustrated London News),欧洲的图片杂志特别是《柏林画报》(Berliner Illustrirte Zeitung)和法国的《看》(Vu)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出版商亨利·卢斯(Henry Luce)和他最中意的摄影师玛格丽特·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White),特地前往欧洲朝圣,为尚待问世的《生活》寻找可借鉴的模式。
在《生活》杂志所阐明的宗旨里,尤其强调了视觉的挑战。新杂志的内容将有:
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击伟大的历史事件;去看穷人的面孔和骄傲者的姿态;去看不同寻常的事物——机器、军队、群众以及丛林和月球上的阴影;去看人类的杰作——绘画、建筑和新发现;去看千里之外的世界,去看隐藏在高墙和房间内的事物,以及难以接近的危险事件;去看那些被男人所爱着的女人们还有孩子;去看并且享受看的愉悦;去看并被感动;去看并被教化。
《生活》杂志的首要使命就是“看”(to see)。《生活》最初在报刊亭的售价令人无法抗拒,每册仅售10美分。杂志鼓励了许多杰出的摄影记者,如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特别推动了专 题报道摄影(photo-essays)的发展,整个故事都是用视觉语言来讲述,相比之下大多数报纸的摄影记者还仅限于拍摄单个的影像。
当《生活》杂志在1936年11月23日首发之时,它开启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大众化旅程,直到1972年都未曾间断,电视的冲击影响(杂志遗失了广告收入,公众对新闻周刊兴趣减少),造成了《生活》杂志的停滞。尽管自那时以来,曾经以月刊、年刊和半年刊的形式尝试复刊,但却再也未能恢复到1936年至1972年间占据美国文化之中心的地位。另一份图片杂志《观看》(Look)遇到了同样的命运,也在1972年停刊。
20世纪中期,在新兴的电视时代中,《生活》和《观看》杂志失去了对公众想象的吸引力。但杂志对于特别的爱好、特定的生活方式和名人文化,仍继续拥有很大的市场,这些杂志的页面上全都保有摄影的特色(现在则为彩色的影像)。当今的时尚杂志巨人,如《时尚》、《玛莎·斯图尔特生活》(Martha Stewart Living)、名流杂志《名人》(People)。许多的特殊出版物更适合于特定的读者群:男人、女人、爱好者,以及各种各样的热衷者。
2.5.3 战争报道(War coverage)
20世纪的新闻兼顾视觉与文本。20世纪的每一场战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到沙漠风暴,还有期间的许多较小的经常性的游击战争——都被摄影所涵盖。一些著名的摄影记者如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戴维·道格拉斯·邓肯(David Douglas Duncan)、拉里·伯罗斯(Larry Burrows)和苏珊·梅莎莱丝(Susan Meiselas),都因其战争摄影而闻名。《生活》杂志创刊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生活》杂志的战争报道遍及欧洲和亚洲的战场,我们记住的许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标志性视觉图片,都是于此杂志上首次发表。优秀的战争报道是《生活》杂志强有力的成功要素。
早期的理想主义者抱有这样一种希望,如果人们能够看到战争的破坏性,他们将会阻止战争(一如尤金·史密斯就希望他的照片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可悲的是这种愿望并没有实现。图片形式的暴力快感继续作为主要成分,它引起公众的冲动感如同它所引起的恐怖感。因此,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对战争照片实行审查制度。在这场战争中,政策禁止新闻图片上出现棺材,以防国内的读者会由此想到这场战争所不可避免的——死亡。这就是政府的想法,但似乎公众都清楚地知道,美国士兵正在为此付出的死亡代价,伤亡和死亡人数的上升,令民众对战争的支持率也有所下降。在伊拉克战争中,当局还尽力控制记者和摄影师,军事公司的潜规则就是限制记者自由地寻找自己的新闻。
同样,一些美国士兵拍摄的美军在伊拉克的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的业余影像被公布。无论是专业摄影师还是业余拍摄者拍摄的引爆丑闻的影像,都成为公众证明摄影持续影响力的证据。
2.5.4 其他新闻和技术
体育比赛和体育明星、自然灾害、伟大的艺术家、表演艺人、时尚和食品,都是为20世纪的日报读者或新闻周刊读者们准备的报道题材。20世纪上半叶的许多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或名人的时候,仍在使用Speed Graphics式快拍照相机,但在20世纪中叶之后,35毫米照相机渐渐成为标准的拍照设备,且配备有取代早期标准一次性闪光泡的可重复使用的电子闪光灯。
电子闪光灯是哈罗德·埃杰顿(Harold Edgerton)教授于193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明的,但用了几年时间才成功地将精巧方便的灯体,安插连接在照相机的热靴结构上,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这些自动化的机件(由一个传感器在短时间闪光时,依据主体情况来自动调节适当的光量)由威威达公司(Vivitar company)在1970年代末率先制成威威达283型电子闪光灯,并开发出其半导体闸流管测光电路技术。
今天,大多数摄影记者都以数码照相机取代了以前的胶卷照相机,这有利于通过互联网快速地把他们的照片传送给编辑,不再会产生因胶卷在运送、显影和印照片过程中被延误的顾虑。由于他们的照相机都是彩色的记录(但彩色可以经由电脑转化为黑白效果),彩色影像通常用于杂志和报纸的头版,黑白影像可用于内页。色彩以其更大的现实主义强度,而对公众更具有吸引力。
2.5.5 《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
时尚和名人杂志的成功,已经有目共睹地贯穿了整个20世纪,而另一独具一格的杂志则是月刊《国家地理》。这本杂志给读者提供的都是遥远地域与文化的奇特图片,并以印刷精美生动的彩色照片反映那里的生活情景。不像《生活》周刊那样依赖主题故事,《国家地理》杂志以地理教育期刊为定位,并成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成员的会刊。这个性质和它越来越丰富的精美印刷的彩色照片确保了该杂志的生存发展。
《国家地理》杂志使用照片始于1895年,是彩色照片的先驱,在1921年至1930年之间发表超过1500张的奥托克罗姆彩色影像(autochrome,一种早期的彩色反转片)。1936年,柯达克罗姆胶片出现后,它成为了供全彩色杂志使用的标准胶片。
当充满异国情调的世界已被仔细考察发现后,《国家地理》杂志仍在继续发展它的各种报道。如今更多的报道是关于探索科学、气象和医学,并且始终都以强有力的摄影图片做支持,所以该杂志仍然非常受公众的欢迎。
在媒体上印刷发表的照片,既对20世纪公众发挥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同时也愉悦了公众。
……
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会和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演艺人士,华人演艺圈影、视、歌多栖发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作为歌手,他是粤语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香港乐坛享有崇高地位,曾获得香港乐坛 最高荣誉“金针奖”。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香港流行的一直是传统粤语歌曲;1984年,张国荣演唱的《Monica》首次将Disco舞曲搬上香港流行音乐的大舞台,开启了香港流行音乐的舞曲潮流。[8]除了对粤语流行音乐贡献良多外,他亦为华语流行音乐在韩国开拓市场做出了贡献。他是第一位享誉韩国乐坛的华人歌手,亦是华语唱片在韩国销量纪录保持者。当年他的唱片在韩国热卖,引起了韩国唱片商的关注,并因此加大对华语唱片的引进力度。1977年他获得“亚洲业余歌手大赛”亚军并由此进入歌坛。1983年推出唱片《风继续吹》,与唱片同名的粤语主打歌成为他历来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1984年他的一曲《Monica》在香港唱至街知巷闻,这首歌也奠定了张国荣歌坛巨星的地位。1987年他的大碟 《Summer Romance》在香港本地销量突破七白金, 成为当年IFPI唱片销量冠军;此后他的唱片屡屡斩获白金销量的佳绩,专辑《宠爱》全亚洲年度销量突破200万张,香港本地销量超过六白金,位居IFPI香港分会公布的全年唱片销量榜榜首。 他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乐坛的天皇巨星,这段时期他囊括了香港乐坛的多项大奖,是首位连续两年同时获得“最受欢迎男歌星奖”和“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的香港歌手。1999年他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此外中国原创音乐奖、十大中文金曲奖、十大劲歌金曲奖均曾颁发他终身成就奖或者荣誉大奖。2000年,CCTV-MTV音乐盛典颁发他“亚洲最杰出艺人奖”;2003年,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追颁张国荣“终身成就奖 ”,以表彰他对华语流行音乐的杰出贡献。 2005年香港出版了纪念邮票以表彰这位香港乐坛的殿堂级歌手。[9]2010年,国际知名传媒CNN和欧洲著名音乐杂志《Songlines》合作评选了“过去五十年里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或者乐团”,张国荣是唯一入选的香港歌手。截止2003年,他在香港红馆举行了121场个人演唱会,世界巡回演唱会近300场,他是第一位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连开两场演唱会的华人歌手,亦是在日本开演唱会场次最多的华人男歌手。 作为音乐人,他作词、作曲四十余首,曾经连续两届担任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的“音乐大使”。他谱写的歌曲先后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十大中文金曲奖”、“十大劲歌金曲奖”、“中国原创音乐榜金曲奖”等多项大奖,并且5次获得金像奖和金马奖的最佳原创歌曲奖提名;1988年由他亲自作曲的《沉默是金》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名曲。他担任监制的唱片获得过香港乐坛唱片类的多项大奖;他担任艺术总监的演唱会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价为“Top in Passion and Fashion ”;他导演的MTV、音乐电影和公益短片都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
评分从摄影史的发展来看,工业革命似乎决定着视觉革命的发展,那么如果真的能够迎来以能源创新和3D打印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么类似于本文前言对第二次视觉革命的所担忧的已经变得迫在眉睫了:“数码技术能给表现、交流和艺术带来机遇和新的可能吗?能与摄影共存吗?能深化摄影的意义吗?”。所以,本书在第三部分提出的关于未来摄影的角色、功能、地位的问题与压力,需要摄影哲学家去思考。
评分评分
商品不错,值得购买,送货速度快
评分 评分换了一次 还是残的
评分好书。。。。。@好好好好
评分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
评分塑封没有了倒是关系不大,但是封面有两处很大的折痕就让人不舒服了
摄影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