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如何寫科技論文》給讀者提供瞭關於如何撰寫文章、將文章投嚮哪裏以及如何投稿、最終如何修改校樣的建議。《如何寫科技論文》利用從實際期刊論文中節選的好的和壞的案例來闡明作者的建議——這些實用且內容豐富的指導是從他豐富的教學經驗中總結齣來的。作者具有25年給醫學博士生教授科技寫作課的教學經驗。他將自己的親身經曆融人到瞭這本書中,這些經驗不但來自於他自己一百多篇研究論文寫作的經曆,也來自於他作為期刊編輯的經曆。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二版序
前言
緻謝
第一章 寫作的基本規則
第二章 科學語言的評價
第三章 準備手稿
第四章 選擇期刊
第五章 準備插圖
第六章 繪圖
第七章 圖題
第八章 如何設計錶格
第九章 標題
第十章 作者
第十一章 摘要
第十二章 引言
第十三章 方法
第十四章 實驗結果
第十五章 討論部分
第十六章 緻謝部分
第十七章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哲學博士以及其他博士論文
第十九章 信件和病例報告
第二十章 數字
第二十一章 縮寫
第二十二章 如何展示統計結果
第二十三章 輸入
第二十四章 與編輯和審稿人打交道
第二十五章 修改校樣
第二十六章 作者的責任
需要在你桌子上擺放的參考書
拓展閱讀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親愛的入門作者:
當我和你一樣在準備第一篇文章時,我參考瞭一本教授如何寫作的書。我發現其中有一句鼓勵讀者“在沸水中站立一個小時後再做分析”的話:
當時我很清楚這句話是怎麼錯的,但我那時不知道如何修改它,作者也沒有告訴我如何做。現在我會修改它瞭,如果一個小時後你還活著的話:
所以在這本書中,每一個不幸的例子都有改進的版本。我給齣的好例子都有相應的參考書目;而不好的例子,其引文齣處都被刪去瞭。
有一些例子是從正在準備的手稿中截取的,或者是參加我的科技寫作課程的學生們提齣來的。自1980年以來,我_直在給醫學博士生上這門課程。其他的例子是來自投稿稿件。它們是在1986年至1994年間,我作為《斯堪的納維亞婦科與産科學報》的編輯時收集的。還有一些是從已齣版的文章中節選齣來的。
從課堂討論中,我瞭解到瞭學生們想知道什麼。基於這些信息,某些章節比其他的章節更加詳細,例如怎樣準備插圖。
當前的版本中包含瞭一個新添加的、全麵的章節,即關於博士(Ph.D.)論文寫作的部分。許多其他的修改也齣現在這個版本中,例如關於畫插圖的說明以及如何準備案例報告的描述。
最後,請不要完全接受我的建議,因為關於如何寫論文是沒有終極真理的——就如同我年輕時誤認為有終極真理那樣。
祝你好運,我的朋友。
《科研之道:靈感、方法與發錶》 內容梗概: 這是一本旨在為科研工作者,特彆是初涉科研領域的研究生、博士後及年輕學者,提供一套係統性、實踐性強的科研方法論的著作。它不局限於單一的學科領域,而是從科研的本質齣發,涵蓋瞭從最初的靈感萌發、研究問題的確立,到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再到最終成果的撰寫與發錶的全過程。本書強調的是科研思維的培養、嚴謹的學術態度以及有效的研究策略,旨在幫助讀者剋服科研過程中的常見睏境,提升研究效率和創新能力。 第一部分:科研的起點——靈感、問題與構思 發現與好奇:科研的火種 靈感的來源: 本章深入探討瞭科研靈感的多種來源,包括但不限於:閱讀前沿文獻時的“啊哈!”時刻、課堂討論中的思維碰撞、跨學科交流的啓發、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與思考,甚至是科研過程中遇到的意外發現(serendipity)。我們會分析這些靈感是如何被捕捉、記錄和初步評估的。 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強調瞭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需要具備怎樣的觀察視角和批判性思維,以便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識彆齣潛在的研究價值。 將興趣轉化為研究: 如何將個人的興趣點與現有學科知識、社會需求相結閤,找到真正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解決的問題。 界定研究問題:科研的基石 “好問題”的標準: 詳細闡述瞭什麼是好的研究問題。好的研究問題應具備新穎性(novelty)、重要性(significance)、可行性(feasibility)和清晰度(clarity)。本書將通過大量實例,解析如何判斷一個問題是否足夠“好”,以及如何避免提齣過於寬泛或過於狹窄的問題。 文獻迴顧的藝術: 深入講解瞭文獻迴顧的策略和技巧。不僅僅是“搜集”文獻,更是“理解”文獻,識彆研究空白(research gap)、現有理論的局限性以及不同研究之間的聯係和衝突。我們將提供係統性的文獻檢索方法,以及如何構建清晰的文獻綜述框架。 問題的提煉與聚焦: 如何將一個初步的靈感或寬泛的興趣領域,通過文獻閱讀和初步思考,逐步提煉成一個明確、可操作的研究問題。 研究假設與研究目標:指引方嚮的燈塔 假設的構建: 介紹如何根據研究問題提齣有邏輯、可驗證的研究假設(hypothesis)。書中會區分不同的假設類型(如零假設、備擇假設)及其在研究設計中的作用。 目標的設定: 闡述研究目標(research objectives)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如何具體化研究假設,為整個研究提供明確的方嚮和衡量標準。我們將討論SMART原則在目標設定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科研的方法——設計、執行與分析 研究設計的智慧:勾勒藍圖 選擇閤適的研究範式: 介紹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的基本原則、適用場景及優缺點。將引導讀者根據研究問題選擇最恰當的研究範式。 實驗設計的核心要素: 對於實驗科學,本書將詳細講解實驗設計的關鍵要素,包括:變量的識彆與控製(自變量、因變量、控製變量)、樣本的選取與分配、對照組的設置、實驗重復的重要性等。 問捲、訪談與案例研究: 對於非實驗學科,本書將深入探討問捲設計(questionnaire design)的原則,如何設計齣有效、避免偏倚的問捲;訪談(interview)的技巧,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訪談的運用;以及案例研究(case study)的設計與執行方法。 數據收集工具的選擇與驗證: 介紹各種數據收集工具(如傳感器、實驗儀器、測量量錶、錄音設備等)的選擇依據,以及如何確保其可靠性(reliability)和有效性(validity)。 數據的收集與管理:嚴謹的實踐 規範化的數據采集: 強調在數據收集過程中遵循預設的研究方案,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緻性。 數據記錄與整理: 介紹高效的數據記錄方法,包括實驗記錄本的使用、電子數據錶格的建立,以及如何進行初步的數據清洗(data cleaning)和整理。 數據安全與倫理: 討論數據的存儲、備份以及涉及個人信息或敏感數據的倫理考量。 數據分析的藝術:洞察模式 統計學基礎(麵嚮定量研究): 介紹常用的統計學概念和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mean, median, mode, standard deviation)、推斷性統計(t-test, ANOVA, chi-square test, regression analysis)等。書中將結閤實際案例,演示如何選擇閤適的統計方法,並解讀統計結果。 質性數據分析(麵嚮定性研究): 講解質性數據分析的常用方法,如主題分析(thematic analysis)、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等,並指導讀者如何從中提煉齣有意義的發現。 數據可視化: 強調數據可視化在數據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介紹使用圖錶(graphs, charts, figures)來直觀展示數據模式、趨勢和關係,便於理解和溝通。 軟件應用指導: 簡要介紹常用的數據分析軟件(如SPSS, R, Python for data science, NVivo等)的基礎操作和應用場景,但不深入技術細節,而是側重於方法論的指導。 第三部分:科研的産齣——撰寫與發錶 學術寫作的原則:清晰、準確、簡潔 學術語言的規範: 詳細闡述學術寫作的特點,包括使用客觀、嚴謹、無歧義的語言,避免口語化和主觀臆斷。 邏輯結構的搭建: 指導讀者如何構建清晰的學術文章邏輯結構,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結果(Results)、討論(Discussion)、結論(Conclusion)等標準部分。 段落組織與過渡: 講解如何組織好每一個段落,確保主題句清晰,並利用過渡詞語和句子連接段落,使文章流暢自然。 圖錶在寫作中的運用: 如何有效地將圖錶融入文本,使其成為論證的有力支撐,而不是簡單的圖文分離。 從數據到論證:撰寫“結果”與“討論” “結果”部分:客觀呈現 如何清晰、準確地呈現研究數據,包括描述性統計、推斷性統計結果,以及質性研究的主要發現。 避免在“結果”部分進行過多的解釋和討論,專注於事實的陳述。 “討論”部分:深度解讀 如何將研究結果與研究假設和目標聯係起來,進行深入的解讀。 討論研究發現的意義、貢獻和局限性。 如何將自己的研究置於現有文獻的背景下,進行比較和評價。 提齣未來研究的可能方嚮。 論文的結構與潤色:精益求精 標題、摘要與關鍵詞: 強調一個好的標題、摘要(abstract)和關鍵詞(keywords)對於吸引讀者和方便檢索的重要性,並指導如何撰寫。 引言的“故事性”: 如何通過引言,清晰地呈現研究背景、問題、重要性以及研究內容。 結論的升華: 如何用簡潔的語言總結研究的主要發現及其意義,並避免引入新的信息。 參考文獻的規範: 詳細介紹學術論文中參考文獻列舉的標準格式(如APA, MLA, Chicago等),以及引用時避免抄襲的重要性。 語法、拼寫與格式檢查: 強調細緻的校對和潤色是提升論文質量的關鍵環節。 投稿與發錶:走嚮學界 選擇閤適的期刊: 如何根據研究領域、研究質量、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和目標讀者,選擇閤適的學術期刊。 理解期刊的投稿指南: 強調認真閱讀並遵循目標期刊的“作者須知”(Guide for Authors)。 審稿過程的應對: 介紹同行評審(peer review)的過程,以及如何理性地迴應審稿人的意見(reviewer comments),進行修改和申訴。 學術誠信與職業道德: 再次強調在整個科研過程中,恪守學術誠信原則,避免抄襲、數據造假等行為。 本書特色: 強調思維訓練: 本書不隻是提供技巧,更注重培養讀者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跨學科視角: 理論和方法論適用於絕大多數科學和工程領域。 大量實例支撐: 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幫助讀者理解抽象的理論和方法。 實踐性指導: 提供的建議和步驟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關注科研全流程: 從靈感到發錶,覆蓋科研工作的每一個關鍵環節。 注重細節與規範: 強調學術研究的嚴謹性、準確性和規範性。 目標讀者: 即將開始或正在進行科學研究的研究生(碩士、博士)。 希望提升科研能力和效率的博士後研究員。 初涉科研領域,需要係統性指導的年輕學者。 對科學研究方法感興趣的本科生。 需要梳理和鞏固科研流程的科研人員。 《科研之道:靈感、方法與發錶》,期待成為您科研旅途上值得信賴的夥伴,助您在探索未知、貢獻知識的道路上行穩緻遠。